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6章

爱迪生传-第6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这真方便。”父亲大感惊叹。他们父子俩人竟迟至午夜1时才就寝。
第二夜他们又继续冗长的谈话,第三夜还是如此。这时塞缪尔准备妥协了。
他告诉阿尔,只要他能够照常把报纸带回家,那么他就不再干涉他的工作时
间。报纸马上又在家中出现了,阿尔每晚都和坎西玩“电报游戏”。

关于摩擦猫毛发电的事,后来有人认为不可能。像阿尔那样有学问的
人,怎么会想用猫来生电?曾经有人问这位发明家,究竟是真是假?

发明家笑着说:“我少年时代的事情,传说很多,有些事情,连我自己
也不晓得。那时候,究竟有没有摩擦猫毛生电我不记得了。总之这是几十年
前的事情,不过,或许擦过也不一定。不管怎么样,那时候的我,确实是个
很顽皮的孩子。哈哈哈。。。”

阿尔对拖动火车的机车头构造也很感兴趣。他曾参观过设在波特——
休伦的大干线铁路机械工场,他在火车上时,只要有空就钻进机关室,向火


车司机寻问锅炉或齿轮构造的问题。后来阿尔就想自己试开机车。阿尔时常
向司机请求,但每次都被司机拒绝了,司机总觉得,小孩子开车太危险。可
是有一天,司机由于跳舞跳得很晚,非常想睡觉,便答应了阿尔开车的请求。
司机对阿尔说:“从这里向前,有一段路是直的,你可以开开看。”

阿尔高兴地动手开起机车来。司机跑到后面去,马上就睡熟了。阿尔
开着带有7节车厢的列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阿尔是头一回开
车,自然觉得很开心。没多久,锅炉里的水流出来了。如果没有水,锅炉就
会爆炸。阿尔赶紧去叫司机,可是司机睡得很熟却不想起来。阿尔大胆地将
阀门关紧,使蒸汽减少。没多久,又从烟囱喷出泥水样的东西,弄得机车和
阿尔一身漆黑。过了一会儿,泥水不再喷了,直到这时司机还没醒来。

阿尔下决心开到终点。他曾看到司机不时打开油瓶加油,阿尔心想也
该加油了吧。好不容易加好了油,盖好盖子,人也非常疲倦了。后来司机叫
阿尔打开油瓶的时候,先把蒸汽关好。喷出黑泥水是因为锅炉里的水增多,
使得煤和油都给压出来了。阿尔不懂这样做,一直让蒸汽去吹,吹得浑身漆
黑。到终点站时,站上人员发现阿尔满身漆黑,一个个不禁大笑起来。

阿尔在他12岁至16岁时,在底特律至休伦线火车上做报童,其主
要活动是贩菜,研究化学,车上贩卖,学习电报,读书,自编大干线《先驱
报》。如果他后来不被撵出车厢的话,他的铁路生活和新闻职业究竟将继续
到何时,那就简直无从臆测了。

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是在密歇根一种与一般
传说相反的“繁荣、巨变、美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二 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一天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集中精力搞起来的第一个发明是在电报方面。爱迪生15 岁那年,
有一件使他的生活发生永久性变化的事情发生了。1862 年8 月的一个早晨,
爱迪生在大干线铁路上卖报时,突然发现一个3岁的孩子正站在铁道中央抛
石头玩,此刻他后面有节货车在向他驶来,这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险境。
爱迪生见状,急忙把报纸连同帽子扔在月台上,奋不顾身冲上去救出了孩子,
但两人都头朝下摔到了尖锐的碎石上。他们摔得那样狠,以至于碎石末都嵌
进了肉里。这个孩子叫吉米,父亲名叫麦肯齐(j .U.Mackenzie ),是克
利门斯山火车站站长。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邀请小爱迪生住到他的家里,
并把爱迪生训练成一个电报员。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
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流浪电报员的生涯

麦肯齐常常看到爱迪生在卖报之余,到火车站的发报室去研究仪器。
因此,麦肯齐认为爱迪生也许想学电信技术,将来做个通信员。所以他就对
爱迪生说:“爱迪生,你救了我的小孩,我必须好好报答你。我看你好像对


电信的机器很有兴趣,所以我想免费传授你电信技术。”

爱迪生很高兴,他回答说:“救命之恩我是不敢当,我只不过是做我应
该做的事而已。

你要教我电信的技术,我实在是很高兴,那先谢谢你了。”

麦肯齐继续说:“我也很乐意教你。那么,你明天就到火车站的发报室,
做个见习的报务员。”这对爱迪生来说,无疑是比金钱更为宝贵的酬谢。

就这样,爱迪生一面在车站卖报,一面在发报室过他见习报务员的生
涯。混合车在克利门斯停下时,他便跑到电报桌旁,跟了那位自荐的导师孜
孜学习,每天两次。有时行李车代他从底特律把报纸携来,他便得整日地在
站上实习了。

他从小就常常组合电气的零件,所以这种工作对他来说不算太难,而
且电信用的电键,他以前曾实验成功过,并和好友坎西通过讯息,因此,他
学习发报技术进步很快。麦肯齐形容阿尔学习时就好像干海绵吸水,使教的
人惊慌。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学会了各种电信技术,也能熟练地操作各种
机器。4个月后,他以一个正式报务员的资格加入了车站工作人员的行列。

电报是一个新事物,当时没有多少人能收发电报,最好的报务员每分
钟只能收45 个字,干这一行不容易。但是,能收发电报的人几乎到处能找
到工作。阿尔回到了休伦港,去找工作。

爱迪生在休伦港成为电报员。一些关于爱迪生的传说,在谈到爱迪生
获得电报员一职的原因时说:“运气和他的机敏为他带来了机遇”。

阿尔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一个能运用这种新的电报技术的地方。他
找到一个店铺,那里有空地方,只要付钱就能用。这个店铺设在休伦港的一
条主街上。

然后,他从自己的电信局到休伦站间的1公里半架了电线,他计划开
办电报业务,谁给他付钱就给谁发电报。

“你知道塞缪尔爱迪生的那个孩子在干些什么?”

“那个卖报混蛋吗?他现在在干什么呢?”

“他老坐在药房里的桌子旁,要我们去叫他发报到车站去。”

“这懒家伙!他是要我们发了报给他钱吗?”

“一点不错,可是我听说他简直拉不到生意。”

阿尔的电信局虽然开张了,可是生意并不好,并不是因为他是少年,
镇上的人不相信他的技术,而是这个小镇上,早已有了另一家电信局。因此,
阿尔在这里不能通过发电报赚很多钱。

另一家电信局由托马斯沃克(Thomas Walker )负责。沃克在他的店铺
里经营许多项目:珠宝、书籍、钟表。沃克急于参军,在离职以前,必须找
到一个补缺的人。阿尔聪明伶俐,又是麦肯齐的徒弟,当然就是最合适的人
选了。阿尔接替了沃克的工作,负责这个店铺和电信局。

阿尔对沃克的电信局很感兴趣。他不仅能自由自在地工作,而且由于
电报房的办公室又是珠宝店的一部分,表匠的工具也放在这里,可以随时拿
来摆弄自制的电讯设备。此外,爱迪生还能在夜里“偷学”接收通讯稿的那
位电报员的经验,老板铺子里还有好多科学杂志、技术图书,可以免费翻阅。

但是,沃克只能每月付给阿尔20 美元。塞缪尔·爱迪生不允许自己的
儿子继续在这里赚小钱。在塞缪尔看来,孩子已经逐渐成人,手艺嘛学得也
不赖,到头来反不如当初在火车上卖食品和报纸挣的钱多。


1863 年,爱迪生16 岁。他由麦肯齐介绍,当上了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
特枢纽站的电报员。这个地方距加拿大较近,离休伦港也只有100 英里。他
在秋天来到这里,这也是他生活中的第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对他以后的成功
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时,贝尔正在搞解剖死猪一类的试验。看来,爱迪生在电学上比贝
尔发蒙要早,经受的磨难更多。后来他们两个人无形中在科学上展开了一场
竞赛。

在斯特拉福特,爱迪生找到了一份做夜班报务员的工作。这里有一个
关于阿尔如何找工作的故事。

1864 年冬天,天气奇冷。连接休伦港和加拿大城市萨尼亚的大湖冰封
雪冻,水底电缆被冰块割断了,湖面停止了交通,两座城完全失去了联系。

正在人们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阿尔提议如果能供给他一辆车头和一
个司机,他便可以和对岸通讯。铁路当局同意了。他爬上了靠近湖边的一辆
休伦港路段的机车,拉响了汽笛,用笛声发送模尔斯电码。对岸的人听到这
奇特的声音,全集在岸边倾听。这笛声不久便被加拿大的一个电报员接到,
马上跳进那边的火车,发笛声回答。两座城市间的联系就这样恢复了。

爱迪生用火车笛声发送电报的事被大干线铁路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
他们雇他做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的电报员,负责接受夜电,每月付给他25美
元的工钱,夜间工作的时间是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阿尔到了斯特拉福特枢纽站,开始了报务员的生涯。到这时,人们开
始称他为汤姆,他由于长大了,而没有人再叫他小阿尔。

他在斯特拉福特格兰治街找到一间寓所,晚上做收发报工作,白天在
屋中做他的试验。

有一次,他听说哥德里支的货栈中有一个电池瓶破碎了,便迅速赶去
探视。电池是硝酸液式的,用铂片作电极。这种电池价格昂贵,他一直想买
而未能购得。这次可被他发现了,他要站长把那些电极片送给他。得到允许,
他马上就把它们携回了斯特拉福特。

汤姆第一次当真正的报务员,干得并不很好,因为他在白天没有学会
休息。为了干他的工作,汤姆·爱迪生必须通宵醒着。由于夜间没有几个字
可以收发,他没有许多事情可干。

于是汤姆把所有的晚上都用来学习钟表,把装配成钟表的那些零件一
件一件都拆开,想知道钟表是如何工作的。他也读一些书籍,做小小的实验。
有时他也睡觉。

铁路局为了防止夜勤的人睡觉,规定每隔1 小时要发出“6”做信号。如
果每隔1 小时发出这“6”的信号,打瞌睡也就没有关系了,对方还以为在坚
守岗位。

汤姆想用晚上的时间睡觉或做他的实验,于是,他想出一个计谋。他
制作了一个带缺口的轮,从镇上购来一架闹钟,将带缺口的轮与钟表连接在
一起,每隔一小时,就接通一次电路,使之自动发出“6”字的信号。这种
装置是他的第一项发明,需要的确是发明的母亲。

汤姆·爱迪生发明这项装置后,如果没事,夜里就在电信室打瞌睡。
总局里管电信的模斯先生,看到汤姆·爱迪生所发信号准确无误,甚至一秒
钟也不差,觉得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得到的,心里十分佩服汤姆·爱迪生的
严守时间,并对斯特拉福特分局夜班报务员提出表扬。


但是,古语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天晚上,终于发生
了问题。汤姆·爱迪生的信号发出没多久,模斯(Hi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