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

第23章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第23章

小说: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正是生活中那可人的几朵鲜花吗?只要保持住这样一种心境,平凡与朴实就会不断浇开美丽的鲜花,为你装点清雅的生活氛围。
  人们大都喜欢小蜜蜂,那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羽化成形才三天时间,便开始了照顾幼虫与打扫“房屋”的工作。长大后就开始其采花酿蜜的生活:酿造1公斤蜂蜜,一只蜜蜂需要采集200万朵鲜花的粉蜜,飞行15万公里的路程。这可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生活了,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天天有鲜花,处处有芬芳——生活充满惬意,足乐矣!
  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学会用感恩的情怀去体验生活,用光明的思维去直面人生。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自己,尤其是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像一个凡人那样活着,像一个诗人那样体验,像一个哲人那样思考。
                  第39节:三、成就辉煌事业的好心态(1)
  三、成就辉煌事业的好心态
  用轻松的心态向目标迈进
  生活中人们常常为目标的遥远感到痛苦和沮丧,似乎自己这一辈子都接近不了成功,事实上,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同样的,任何付出都不会没有收获,只要你不失望,不半途而废,就有成功的那一天。只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轻松而不是压抑的心情去接近我们的目标。
  美国专栏作家格拉顿年轻时深受英国作家威廉·科贝特的影响,他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头扎进创作中去。由于没有收入,连房租都交不起。白天为了躲避房东催交房租,只好漫无目的地在马路上走来走去,“何时才能写出自己的鸿篇巨制呀?”他感到有些绝望。
  一天,在42号街他遇到了他当记者时曾采访过的俄国著名歌星夏里宾先生,没想到这位名噪一时的人物还记得他。格拉顿忍不住向夏里宾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夏里宾听过之后对他说:“我的旅馆在103号街,跟我一同过去,好不好?”“什么,103号街?我怎么可能一下子走这么远的路?”格拉顿惊叹道。
  “是呀,从这里到103号街要过60个街口,少说也要走上两个多小时!”夏里宾换了一种口气说,“我们不到我的旅馆了,咱们向前走,过6条街,到贝里射击游艺场玩玩,怎么样?”
  夏里宾的这番话打消了格拉顿的顾虑,他们到了游艺场门口,看了一会儿两名屡次射击不中目标的水兵。然后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长纳奇大戏院,“现在离中央公园只有5条横马路了,我们去看看那只奇怪的猩猩吧!”夏里宾愉快的话语让格拉顿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就这样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他们已到了103号街,格拉顿却并没感到一点累,他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已过去了将近4个小时。
  夏里宾先生满意地对他说:“并不太远吧,现在我们到我旅馆附近的餐馆去吃饭吧。”在餐桌上,格拉顿听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席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你无论与你的目标之间有多远,也要学会轻松地走路,只有那样,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烦闷,才不会被遥远的未来吓住。”
  后来,格拉顿把自己的这番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当地的一家晚报上,从此开始了他的专栏作家生涯,并写出《莫德》、《交际》等数百部名篇佳作。
  格拉顿去世后,他的后人在一篇纪念他的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那样,我们就不再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丝毫的累。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能以一种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每一天,你的日子就会变得灿烂而光明。反之,如果你一味囿于忧伤、怨艾的樊笼,你的眼里就看不见灿烂和光明了,长此下去,你不仅可能会丧失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以及为信念而努力拼搏的勇气,而且还可能永远体会不到那些构成我们生命之链的、最近最真的细碎快乐。
  在现实中,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自己较远,这就像一个有关三只钟的寓言故事中所说的: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着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着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但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而倦怠和不自信经常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或者说,人生中最多的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往往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再不然,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一下,不去想以后的事,不去想一年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自己要做什么,明天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足够了。这样,成功的喜悦就会浸润我们的心田。
                  第40节:三、成就辉煌事业的好心态(2)
  撑杆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一厘米王”,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高一厘米。
  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就有人披露出其中的奥秘,他平时训练期间经常跃过6.25米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拿出真本事,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自己的纪录。因为他与赞助人和运动会组织者有约,每破一次记录可得75万美元的奖金。所以,他说:大幅度提高成绩是不明智的。
  布勃卡如此这般,在世界体坛称雄多年。当然了,他的聪明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别人不服亦不行,你倒是跳得比他高呀!因此,有时候,可持续性发展比一下子就到达顶峰要明智得多,留点余力明天用,还可因为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每天快乐一点点。
  与布勃卡的成功的可持续发展法则相映成趣的是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这是最可怕的,我们应该怀着愉悦的心情在成功的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样我们不仅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才不会感到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
  苦于没有机会,其实是不善于抓住机会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常常哀叹命运的不公,说上天没有赋予自己良好的发展机遇。其实不然。上天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给予别人机遇的同时,也在给予你同样的机遇。也许,那些机遇的到来并不是那么明朗,完全是在你不可预料的情况下意外出现的,这个时候,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你捕捉机遇的能力了。
  有一个人在洪水来临时,被困在了阁楼里。当洪水上涨到他周围时,他虔诚地祷告,希望上帝来救他。“上帝会救我的。”他对自己说。很快来了一艘船,船主叫这个人游到船边来。“别担心我”,他说,“上帝会来救我的。”船上的人很不情愿地把船划走了。
  洪水在继续上涨,并且很快就要淹过他的膝盖,离阁楼不远处又来了一艘船,船上的救生员大声地让这个人上船,但他仍然回答道:“上帝会来救我的。”他更加虔诚地祷告。就在洪水淹到他的下巴时,第三艘船划了过来,而且划到了他可以跳上船的距离,但这个人仍然大叫着说:“不要管我,上帝会来救我。”那艘船也同样无可奈何地划走了。
  几分钟之后,洪水淹没了他的头。当他进入天堂之后,立刻要求见上帝。他谦恭地问道:“上帝,我在人间的工作尚未完成,你为什么不救我?”上帝一脸愕然,很纳闷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想来这儿呢,我已经派三艘船去了,不是吗?”
  机遇的每一次到来,都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它总是悄悄地来,试图让你发现它、抓住它,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理智地抓紧它;如果你懵懵懂懂,机遇即使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去。生活中的很多人,对机遇总是抱着守株待兔的态度,等待不到就开始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是上帝的弃儿,但实际情况却是太多的机遇就在他们的等待过程中与他们擦肩而过了。
  机遇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它是明察善断者不断进击的鼓点,是长夜中士兵即刻开拔的号角。在它面前任何犹豫都与它无缘,都不能启开胜利的窗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蹭蹬终身。
  拥有一双慧眼,抛开优柔寡断,抓住你应得到的机会,你才能“套得住狼”。抓住机会,见机而动,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许多人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机会。失机的原因恐怕体现在两个环节上,一个是不懂得识机,一个是不懂得择机。
  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有的人虽然有所发现,但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机会的认识决定了对机会的选择。不能识机,也就无所谓择机;识机不深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