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第12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12章

小说: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心智如何运作,就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心智是如何反应的,如果你的心智对自己的活动不能觉察,你就永远不会弄清楚社会是什么。

      你可能读社会学的书籍,学社会科学,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心智如何运作,你就无法真正了解社会是什么,因为你的心智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就是社会。你的反应、你的信仰、你的庙宇、你穿的衣服、你做与不做的事情等等,社会就是由这一切事物造成的,它就是你的心智的复制品。

    所以你的心智不是与社会分开的,它不是与你的文化、你的宗教、你的各种阶级分开的,它不是与大部分人的野心及冲突分开的。这一切都是社会,你是它的一部分,根本没有一个和社会分开的“你”。

     然而,社会总是想要控制、模塑、铸造年轻人的想法。从你出生开始接受各种想法起,你的父母就不停地告诉你什么可以做或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信或什么不可信。你被告知有神的存在,或没有神的存在,似乎只有政府及一些独裁者能做预言家。

    从童年开始,这些东西就倾注到你的心里,这意味着你那颗年轻的、易感的、好问的、好奇的、探索的心逐渐被包围、限制、定形,然后你就适应了特定的社会模式,不再做一名改革者。既然这种落入模式的思想已经确立,那么即使你再去革命,你仍然落入模式之中。就像囚犯为得到较好的事物或更多的方便而反抗,但是仍在监牢的范围内。

     即使你寻找神,或者试着弄清楚什么才是一个正当的政府,你还是落入社会的模式之中,这模式总是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些是好领袖,那些是圣人。

     所以你的反叛就像那种由野心家或聪明人带领的反叛,它总是被过去所限。这不是反叛,不是革命,而只是一种强化的行动,一种在模式中较为勇敢的奋斗罢了。真正的反叛,真正的革新,乃是突破旧有的模式,像模式外去搜寻答案。

     你知道所有的改革者,不论他们是谁,都只关心如何把监牢内的情况改善。他们从不告诉你不要去服从,他们从来不说:“突破传统及权威的围墙,把约束思想的限制抖脱。”然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不仅仅要求你强记,然后通过考试,或是要求你写出心中默记的东西,而是帮助你看见心智被囚禁的围墙。

    社会影响我们大家,它一直在塑造我们的思想,这种从外在而来的社会压力逐渐变成我们内在的一部分,但是不论它穿透得多深,它仍然是来自于外在的,如果你不从外在的限制中突破,就得不到真正内在的东西。

     你必须知道你在想什么,同时得知道你是否以印度教徒或基督徒的立场来思考,也就是说,你是否以你所属宗教的立场来思考。你必须觉察你相信或不相信什么。这一切都是社会的模式,除非你觉察这个模式并且突破它,否则你仍旧是一个囚犯,即使你自认为是自由的。

      但是你知道,我们大部分人都只关心在监牢中的革命,我们要更好的食物、更多一点的光线、更大一点的窗户,好让我们看见更多的天空。

      我们关心的是流浪汉可不可以进入庙宇这类小问题,我们想瓦解这个特殊的阶级,在这份瓦解中,我们创造了另一个更“高超”的阶级,因此我们还是囚犯,在监牢中是没有自由的。
   
     自由存在于围墙之外,存在于社会模式之外,但是要从这个模式中得到自由,你必须了解它的整个内容,其实就是去了解你自己的心智。心智创造了目前的文明、追随传统的文化及社会,而你如果不了解自己,只是以这样或那样的身份来反叛,意义就不大。

     这就是自我认知如此重要的原因,你必须对自己所有的活动觉察,对你的思想和感觉都能觉察,这就是教育,不是吗?因为如果你对自己能完整地觉察,你的心才能变得非常敏感而机警。
 
      你要试试看,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在明天或是今天下午。如果你的屋里有太多人,如果你自家太拥挤,你就自己一人走开,到大树或河边坐下,静静地观察你的念头如何活动。不要去纠正你的念头,不要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只是看着它,像看一部影片一样。譬如你去戏院看电影,你并没有参与那部影片的演出,是男女主角参与了演出,你只是 旁观者。你就以同样的方式来观察你心念的活动。这是非常有趣的,比看任何影片都有趣,因为你的心是全世界的余产,它包含了人类经历过的所有经验。你明白吗?你的心就是天性,你一旦了解到这一点,你就会有无量的同情心。从这份了解中,就会产生大爱,然后当你看见了可爱的事物时,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美。

    问:你是如何学会你所说的这一切的?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

    克:这是一个好问题,不是吗?允许我稍微谈谈我自己。我没有读过任何有关这些事的书,不论是《薄伽梵歌》、《奥义书》或是心理学书籍,但是正如我告诉你的,如果你观察自己的心智,所有东西都在里面了。因此,一旦你开始自我觉察的旅程,书本就不重要了。因此,一旦你开始自我觉察的旅程,书本就不重要了。它就像进入一块陌生的土地,你开始发现崭新的事物,并且是惊人的发现,不过你得知道,如果你开始强调自我的重要,一切就都被破坏了。一旦你说“我有了新的发现,我知道了,我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我发现了这个和那个”,你就迷失了 。如果你要长途跋涉,你就必须携带很少的东西;如果你想登高,你就必须轻装上路。

      所以这个问题真是重要,因为发现与了解是从自我认知得来的,是从观察心智的活动得来的。你如何批评邻居、如何说话、如何走、如何观看天空、如何观赏飞鸟、如何对待别人、如何修剪树枝,这一切都很重要,因为它们就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你的真相,如果你是机敏的,你会在每分每秒中发现事物的新面貌。

     问:我们是否应该对别人有特定的看法?

    克:你是否应该对别人有看法?你是否应该对别人有意见?你是否应该对别人下断语?当你对你的老师有意见时,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不是你的老师,而是你对他的意见。而这正是生活中发生的情况,不是吗?

     我们都对别人有意见,我们说“他是好的”、“他是虚荣的”、“他是迷信的”、“他做这事或那事”,在我们与别人之间永远有意见的屏障,所以我们永远看不到别人的真相。

      我们看见别人做某事,我们说:“他做了这件事。”因此记录事件反而变成重要的事。你明白吗?如果你看见一个人做了某件你认为好或坏的事,然后你就对他产生特定的意见,如果在十天或一年后再见到那个人,你对他仍然抱持先前的看法。可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已经改变了 。因此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应该说:“他就是那副样子”,而是说“他在二月的时候是那副样子”。因为在年终,他可能完全不同了。如果你说你了解某人,你可能完全错了,因为你只了解某个层面的他,或是根据特定时日的事件而下的断语,超越了这些,你对他就一无所知了。

     所以重要的是,你要永远以清新的心去结识别人,而不是用你的偏见、你固定的想法和先入为主的观念。

    问:什么是感觉?我们如何去感觉?

     克:如果你上过生理课,你的老师可能已经对你解释过人的整个神经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如果捏你,你感觉痛,这表示什么?你的神经带着感觉传到了脑子,脑子再把它传达成痛感,然后你说“你把我弄痛了”,这就是身体上的感觉。

    同样的,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却有人说“你是丑人”,于是你觉得受伤了。这代表什么?你只过听到了一些字句,把它解释成不愉快或侮辱,然后你就被干扰了。或者有人赞美你,你就说“听到这句话有多么愉快”。因此,出于感觉的想法是一种反应——对讽刺、侮辱、赞美的反应。这整个过程都是出于对感觉的想法,真实的心理状态比这个复杂多了,你可以一层一层深入地探索。

     你知道的,当我们有种感觉时,我们总是喜欢为它命名,不是吗?我们说它是愉快的或痛苦的。当我们生气时,我们给那份感觉一个名称,叫愤怒,但是你可曾想过,如果你不命名会怎么样?你试试看,下次你生气时,不要为它命名,不要称它为愤怒,只要觉察那份感觉而不给它名称,看看会怎么样。

     问:印度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别在哪里?

    克:当我们说到美国文化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从欧洲移植到美国的文化,一种被修饰、扩展,然后与新的疆土结合的文化,它包含了物质及精神文化。

     什么是印度文化?什么是你现在拥有的文化?你所指的文化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玩过园艺,你就知道如何去耕种及挖土。你挖土、搬石头,如果有需要,你就加混合肥料,一种分解的混合物,有树叶、干草、人造肥及其他有机物等,它能使土壤肥沃,然后你就开始种植。沃土给了植物营养,植物渐渐就生产出所谓玫瑰那样非常可爱的东西。

     印度文化就像这样,人民制造了它,用他们的挣扎,用他们的意志力,用他们的希望与抗拒,用不停的思考、受苦、恐惧、躲避与享受制造了它;同时气候、食物及服装也对文化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拥有不平凡的泥土,这泥土就是印度人的心智。在它被完全铸型,曾有几位重要的、有创意的人,在全亚洲掀起了爆炸性的影响力。他们不像你们那样心里总想着:“我必须接受社会敕命,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的父亲会怎么想?”相反,他们发现了一些事情,他们不是冷淡的,而是热切的。

     你所想的、你所吃的、你穿的衣服、你的礼节、你的传统、你的言语、你的绘画及雕像、你的神、你的传教士及圣书——这一切都是印度文化,不是吗?所以印度文化与欧洲文化是有些不同的,但是在思想底层活动是一样的。这些活动在美国的表现可能不一样,因为在美国的需求比较不同,美国的传统较少,美国的电冰箱、汽车等又较多。但是底层活动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寻找快乐、寻找什么是神和真理,这个活动停止,文明就衰落了,这个现象在印度已经发生了。这个活动被权威、传统、恐惧所阻碍,腐败及退化就发生了。

      寻求真理与神的动力是惟一真正的动力,所有其他的动力都是次要的。如果你丢一块石头到止水中,掀起了向外扩张的涟漪,涟漪是附带动作,如同社会的反应一样,真正的活动是在中心处,就是去寻找快乐、神与真理。但是只要你陷在恐惧中,被权威所挟持,你就无法找到它。一旦威势与恐惧升起,文明就衰落了。

      所以,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年轻时不要被限制,不要被父母、社会的恐惧所挟持,那么在你的心中,才会有永不停息的追求真理的活动。只有寻找真理和神的人,才能创造新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