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69-世医得效方 >

第5章

069-世医得效方-第5章

小说: 069-世医得效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 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 
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 
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 
喘满,入枣二枚煎。风寒湿气交互,颈项强直,或半身偏疼,或复麻痹及卒中风重者,多加 
麝香末。寒湿腰痛,每服加桃仁七枚,去皮尖。满身疼,加白胶香。太阴经伤寒,手足逆冷, 
或 
盐少许煎。妇人经候不调,或腹中血块,加酸米醋一合。难产,亦加米醋一合,香港脚冷者, 
每服加茱萸十粒,木瓜三片。大便秘,加大黄二钱。香港脚下疰,掀然赤肿,增寒壮热,亦加 
大黄一钱利之。久虚脾泄,伤食腹痛,冷泻不止,每用略炒过,加陈米一撮,乌梅一个煎, 
名和气散,特效。心腹膨胀不食亦效。乳痈初作,加川牛膝、生地黄各二根。产后或寻常血 
气痛,并加木香、玄胡索半钱,醋炒陈艾叶七皮,乌药半钱。妇人体虚脚疼,加生川乌去皮 
脐、切四片,麝香少许。夏合热,寒气折之,秋发寒疫,大效。 
x人参养胃汤x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增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均可治疗。 
须令 微汗。自然解散。若先有汗则温服,不须更汗。兼治饮食伤脾,或外感风寒湿气, 
发为 疟,及山岚瘴疫。常服尤佳。 
浓朴(去粗皮,切,芦汁拌,炒干) 苍术(米泔浸,切,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 
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半两) 甘草(二钱半) 人参(去芦) 草果(煨,去皮) 藿 
香(去土,各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空心热服。虚寒,加炮附子数 
片。 
x藿香正气散x 
治伤寒头疼,增寒作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五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 
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 
并宜服之。 
大腹皮(洗,一两) 藿香(洗去土,三两) 浓朴(去粗皮切,姜汁拌炒) 白术(去 
芦。各二两) 陈皮(去白,三两) 白芷(一两) 苦梗(去芦,二两) 白茯苓(去皮, 
一两) 甘草(炙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一枚,同煎,热服。如欲出汗,加葱白 
二根,以衣被盖,再煎服。冷嗽喘满,每服加人参一钱,盐梅一个,杏仁七粒去皮尖,北五 
味子十粒,就吞青州白丸子三十五粒效。气促气壅,加人参一钱,沉香半钱。心腹痛,加木 
香半钱,玄胡索七粒切碎。呕恶甚,加生姜五片,木瓜二片。痰呕,加乌梅一个。寒湿腰痛, 
腹心膨满,加生姜三片,木瓜二片,苍术切炒、枳壳煨去穣切,各半钱,槟榔半个切片。一 
方 
x四逆汤x 
治阴证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吐利俱作,小便或涩或利,脉微欲绝,汗出过多, 
腹痛胀满,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内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沉重,汗出热不去者。一切虚 
寒厥冷。伤寒病在表误下,药下利不止,虽觉头疼体痛,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表证悉具, 
未可攻表,先服此药助阳救里。少阴病背恶寒,口燥咽干,此主之。 
甘草(一两,炙) 干姜(二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脐)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六分,去滓,温服。服此药利止而无血者,加人参半 
两。面赤,加连根葱白九茎,临煎熟旋入。腹痛,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恶寒,大下利厥冷者主之。 
x四逆散x 
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主之。 
甘草(炙) 柴胡 枳壳(去白穣,炒黄) 芍药(各一两) 
上为末,米饮调下二钱,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下利悸者,加桂半两。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腹中痛者,加附子半枚炮裂。泄利下重,先浓煎薤白汤,内药末 
三 
x顺元散x 
此药能温内。外感寒,脉迟细沉伏,手足冷,毛发战栗,伤寒里证,大啜数杯,手足温, 
汗出乃愈。治气亦效。通血脉,和一切气,无出此药。冒风湿,手足缓弱,不能动转,到头 
须数人扶策,三服后,次日能步履脱然。(方见后风科虚证类。) 
x三建汤x 
(方见痼冷类。)脉微,身体冷重,自汗呕吐,加丁香、胡椒各半两。 
x瓜蒂散x 
治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须吐之。(方 
见后。) 
x茯苓甘草汤x 
治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却治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各细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x麻黄升麻汤x 
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 
利不止,为难治。此方主之。 
麻黄(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 
铢) 石膏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相 
x灸法∶x 
治阴证伤寒,于脐下一寸半气海穴二七壮。小作艾炷,于脐心以盐填实,灸七壮,立效。 
二寸丹田、三寸关元皆可灸。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阳证
属性:x香苏散x(一方加沉香,名沉香饮子。) 
治四时伤寒伤风,伤湿伤食,大人小儿皆可服。 
香附子(五两,炒去毛) 紫苏(去根,二两半) 陈皮(二两) 甘草(二两) 苍 
术(二两,切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三片,葱白二根煎,不拘时候,得汗为妙。头痛,加 
川芎、白芷、北细辛、荆芥穗,每服各半钱。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 
半钱,桑白皮七寸。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半钱。泄泻,木瓜、藿香各半钱。伤湿自汗, 
时行暴泻,生姜三片,车前子一撮。或用香附子、陈皮各一两,以石器滴酒炒黄色为散,煎 
热服。感寒湿日久,腰脚疼,行步难,酒煎服。或湿气久留,痹疼,身体与手足倦怠,腹胀 
满或有气上冲,有类虚损,实非虚损,此主之。食积腹痛泄泻,葱白二根,乌梅一个,并吞 
服卢氏感应丸,绿豆大三七粒。(方诸积类。)香港脚,每服槟榔、木瓜、大腹皮、枳壳、木香 
各少许,盐酒水煎,空心服。感风宿食不化,潮寒腹痛作泻,恶风四肢拘急,生姜三片,乌 
梅一个,葱白二根,就服卢氏感应丸。疟疾,桃柳枝七寸,薤白二个,头痛作恶,加盐少许。 
男女冷气,加茱萸一撮,食盐少许。妇人血气,加莪术、茴香、乌药、当归,所加量病患虚 
实增减。除香附子、紫苏,加浓朴、桔梗、 本各四两,名和解散,乃和平之剂,随病用之。 
x香葛汤x 
治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不问阴阳两感,或 
风寒湿瘴,服之大效。 
紫苏(去根) 白芍药 香附子(炒去毛) 川升麻 白干葛 薄陈皮(各一两) 白 
芷大川芎(各半两) 苍术(米泔浸,切,炒黄色,一两) 大甘草(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无汗,遍体疼 
痛,加葱白二根,豆豉七粒煎热服,得汗即解。呕,去苍术,加白术数片,藿香数叶。中脘 
胀满,大便秘,加枳实、槟榔各半钱。有痰,加半夏半钱。咳嗽,加五味子七粒。鼻塞,加 
桑白皮三寸。腹痛,加枳壳半片去穣切。泄泻,加木瓜二片。老人、产妇、婴儿皆可服。如 
伤寒不分表里,以此药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非浅。如热多,口渴心烦,脏腑坚,或加 
前胡。无汗,可加麻黄;汗太过,加麻黄根。时行寒湿泄泻,头疼发热自汗,大效。 
x参苏饮x 
治一切发热,头疼体痛,服之皆效,不必拘其所因。小儿、室女,尤得其宜。用药致和 
而且平故也。痰饮停积,中脘闭塞,眩晕嘈烦,忪悸 ,呕逆不食,有如气隔。痰气停滞, 
关节不利,手足 曳,筋脉挛急,类乎中风。食已即吐,发热头痛,百节烦疼,状似伤寒。 
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病退为期,不可预止。盖本方乃集二陈汤、半夏茯苓汤、枳实半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紫苏叶 半夏(汤洗七次) 干姜(去皮) 前胡(去 
芦,各七钱半) 枳壳(去穣,面炒) 陈皮(去白) 桔梗(去芦) 粉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斤,红枣二枚同煎,热服不拘时候。发热头疼, 
每服加川芎半钱,葱白二根。咳嗽,加五味子七粒,桑白皮七寸。烦躁,麦门冬二十粒去心。 
痰呕,口燥咽干,乌梅一个。男子、妇人虚劳发热,加麦门冬二十粒去心。气盛或气虚人, 
痰气上壅,咽喉不利,哮呷有声,气息短急,上盛下虚,加木瓜半钱,北五味子五粒,干桑 
白皮七寸。寻常感冒风寒,鼻塞流清涕,头目昏重,加川芎、白芷各一钱,葱白二茎。疝气 
初发,必先增寒壮热。甚者呕逆恶心,每用此药,加木香半钱,寒热必退。腹痛,加杨芍药 
一钱。 
x冲和散x 
治寒温不节,将理失宜,乍暖脱衣,甚热饮冷,坐卧当风,居处暴露,风雨行路,冲冒 
霜冷,凌晨早起,呼吸冷气,久晴暴暖,忽变阴寒,久雨积寒,致生阴湿。如此之候,皆为 
邪厉侵伤肌肤,入于腠理,使人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伸 
欠泪出,气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滞,饮食不入。凡此之证,若不便行解利,伏留经络, 
传变不已。 
苍术(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并滓再煎。才觉伤寒, 
及 
x小柴胡汤x 
为用最多,而诸家屡称述之。盖以柴胡、半夏,能利能汗。凡半表半里之间,以之和解, 
皆可用也。抑不知小柴胡非特为表里和解设,其于解血热,消恶血,诚有功焉。盖伤寒发热, 
一二日间解散,不去其热,必至于伤血,不问男女皆然。此药内有黄芩、柴胡,最行血热, 
所以屡获奇功。但药性差寒,用之贵能加减,今推明活法。凡表发热,里又有燥渴粪硬热证 
者,是为内外俱热,小柴胡加大黄。里无热证,但发热在表者,小柴胡加桂枝主解表,可以 
温血,所谓阴盛恶寒,甘辛发散者此也。大黄主攻里,可以荡涤血热,所谓阳盛内热,酸苦 
涌泄者此也。是又别其解表以温、攻里以寒之义。若遇少阳本证,及无表里证,或表里不分 
之证,但根据本方用之,并不须加减,此为正诀。虚者少与,尤在酌量。治疗伤寒,辄用当归, 
其意盖为调血,即不思一滞中脘,二佐痰饮,三泥胃气,而血热又非当归之所能除,惑之甚 
矣。否则热入血室,张氏特以小柴胡主之何哉。虽然,均是和解耳,《局方》以和解散平稳 
之剂为和解,张氏以小柴胡差寒之剂为和解,意安在哉。盖《局方》和解散,为寻常感冒和 
平解散设也。若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