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69-世医得效方 >

第6章

069-世医得效方-第6章

小说: 069-世医得效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剂为和解,张氏以小柴胡差寒之剂为和解,意安在哉。盖《局方》和解散,为寻常感冒和 
平解散设也。若夫热在半表半里,既不可汗,又不可下,非小柴胡一剂,孰能内和而外解之 
乎。淋家、衄血家,法不可汗,亦可以此和解。然而学人仅以小柴胡收效,不遵格法,轻用 
大柴胡,立意一差,祸不旋踵。吁,可畏哉。又今人但闻小柴胡之药,多见弃而不服,殊不 
知阴证似阳,浮热于外,用之则误人多矣。的是阳证,或半表半里用之,无不伐病。所愧者, 
医不审阴阳,致使病家之惑,闻 
x神术散x 
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增寒,身体疼痛。伤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并皆治 
本(去土) 羌活(去芦) 甘草(炙) 香白芷 细辛(去叶及土) 川芎(各一 
两) 苍术(五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伤风鼻 
塞, 
x二香散x 
治四时感冒冷湿寒暑,呕恶,泄利腹痛。瘴气。饮冷当风,头疼身热。伤食不化。 
紫苏 陈皮 苍术(各一两) 香薷(去根,二两) 香附子(二两半,炒去毛) 浓 
朴(去粗皮,姜汁拌炒) 甘草 扁豆(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木瓜二片,葱白二根,煎热服。外感肿满, 
先以此多加车前子、木瓜煎效。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相类
属性:x金沸草散x 
治增寒发热,恶风自汗,寸口脉浮,胸膈痞满,气上冲咽不得息。头不疼,项不强。(方 
见前。) 
x大半夏汤x 
治膈间有寒痰。 
半夏(汤洗如法,薄切焙干) 白茯苓 生姜(各一两) 
上锉散。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临睡温呷。如有热痰,加炙甘草一分。脾胃不和, 
去 
x瓜蒂散x 
治胸有寒痰,当吐之。诸亡血虚家,不可与服。 
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半两) 
上为末,取一钱匕,豉一合,汤七合煎,去滓取汁,和末顿服。药下咽便卧,欲吐且忍, 
良 
x稀涎散x 
治涎结胸膈,作为寒热,饮食减少。 
猪牙皂角 圆白半夏(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入咽便吐去涎即愈。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相类
属性:x治中汤x 
治头疼脉数,发热恶寒,满身不痛,左手脉平和,名食积。(方见前。)虚人,五积、人 
参养胃汤均可服。(方见前。)重者,香苏散取五钱,水一盏半煎,去滓,并吞服感应丸二七 
粒。未效再服。(感应丸方见秘涩类。)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相类
属性:x竹叶石膏汤x 
治恶寒身不痛,头不疼,脉不紧,但烦热,名虚烦。凡有热不宜大攻之,热去则寒起, 
止宜服此。(方见后。) 
x橘皮汤x 
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之反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晕恶寒,食则反恶,谷 
不得入,宜服此。 
橘皮(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x温胆汤x 
治虚烦。(方见杂病虚损类。)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相类
属性:x加减小续命汤x 
治身热肢节痛,头疼,大便秘,或呕逆,但卒起脚弱为异耳,名香港脚。(方见风科虚证 
类,余诸方见香港脚类。)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相类
属性:x五积散x 
性温,败毒散性凉。凡人遇些感冒,对半杂和煎服,名交加散,亦多验。小小感冒,因 
风雨寒冷所袭,猝然得之。正气未耗,邪气未深,用此先以助其正气使益壮,则邪气自当屏 
散。若仓卒药未能辨,只以葱白连须数茎,豆豉一捻,生姜数片,水煎热啜,连进三两盏, 
亦能发散。若邪气已入经络,及时行疫疠,则须根据经按法,表里汗下,不可差殊。戒之。(二 
方见前。) 
x双解散x 
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便可通解 
得愈。小儿生疮疹,使其出快,亦能气通宣而愈。 
益元散(方见中暑类,三两半) 防风通圣散(方见风科热证类,三两半) 
上一处和匀,名双解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葱白五寸,豉二十粒,煎至 
一盏,温服。北方此药大效。 
x麻黄桂枝汤x 
治厥阴伤寒,烦满,发热恶寒,往来如疟,或囊缩,其脉尺寸俱微缓者主之。 
若脉沉短,其囊必缩,急以承气汤下之。可保五死一生,承气汤乃利阳明药耳。若病到 
厥阴,其势已甚。盖阳明养宗筋,为热毒所攻,乃以承气汤泻其能养,故利阳以救阴,此犹 
假虞以伐虢、围魏救赵之意也。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 
呕,清便自可,一日三二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恶寒者,此阴阳俱解也,以其不 
能得少 
桂枝(四钱一字) 芍药 麻黄(去节) 杏仁(十二个,去皮尖) 甘草(炙。各半 
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去滓,食前服。 
x白虎汤x 
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 
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 
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及治口中不仁,背上恶寒,效。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面垢谵 
语,遗溺,并不可汗下,但少与服之,效。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加入粳米五十余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小儿量 
力少 
并 
x大青龙汤x 
治太阳中风,伤寒脉紧,发热恶寒,身疼,不汗出而烦渴。或脉浮缓,身不疼但 
有轻时。或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荣卫俱伤,烦躁则用。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服之,服之则厥,筋惕肉 ,此为逆也。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石膏(如半个鸡子大,碎) 杏仁(二十枚, 
去皮尖)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若 
用温粉扑之。(方见后。) 
x小青龙汤x 
治伤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 
者。 
麻黄(去节) 细辛(去苗) 干姜(炮) 甘草(炙) 桂枝 芍药(各三两) 半 
夏(汤去滑) 五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食前温服。虚噎,去麻黄,加熟附子一钱。小便不利, 
小腹 
x温粉x 
凡发汗不欲多,多则亡阳,宜用此粉扑之即愈。神效。 
白术 本 川芎 白芷 
上为末一两,入米粉三两,均和扑之 
x真武汤x 
治伤寒数日以后,发热腹疼,头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涩,或 
咳,并宜服之。已经汗不解,仍发热者。心下悸,头眩晕,肉 动,振振欲 地者,此由渴 
后饮水,停留中脘所致。 
白茯苓 白芍药 白术(各一两) 熟附子(一枚,炮)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六分,食前温服。小便利者,去茯苓。大 
便利 
服加 
汤主 
x桂枝二越婢汤x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服之。 
桂枝 芍药 甘草 石膏(六钱,捣碎) 麻黄(半两,汤洗去黄汁,焙干称)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煎八分,温服。 
x小建中汤x 
治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服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桂枝(去粗皮,一两半)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胶饴一两许, 
再煎 
再作 
x栀子升麻散x 
治晚发伤寒。三月至夏为晚发。 
栀子(十枚,掰碎,蒸) 升麻(一两半) 生地黄(半斤,切碎) 柴胡 石膏(各 
二两半)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频服。病不解更作。头面赤,去石膏,入干葛二两。 
无地黄,以豉代之。 
x解肌汤x 
治伤寒温病天行,头痛壮热。 
葛根(一两) 黄芩 芍药(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煎八分,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 
重服 
x汉防己汤x 
治风温,脉浮身重,汗出。 
甘草(炙) 黄 (蜜炙。各二两) 汉防己(四两) 白术(三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煎一中盏,饮讫乃坐被中,汗出 
如 
x白虎加苍术汤x 
治湿温多汗。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苍术(三两) 粳米(三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六厘清汁,温服。 
x葛根汤x 
治伤风,头项强急,身体反张,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名痉病。外证发 
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无汗恶寒名刚痉。有 
恶寒名柔痉。此药主之。(方见后。有汗桂枝汤加葛根,方见伤风类。) 
x小续命汤x 
刚柔二痉。有汗去麻黄,加葛根。(方见风科虚证类。) 
x大承气汤x 
治刚痉,仰目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急咬齿,与服得利则减。极热作痉 
(方见前。) 
x败毒散x 
治刚痉。加防风、天麻、黄芩、全蝎各五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煎。(方见前。) 
仍用加味寿星丸,姜汁竹沥汤服,累用有效。(方见风科通治类。) 
x附术散x 
治伤寒手足逆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直,摇头口噤,时发时止,不食下泻 
难治。 
附子(炮)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独活(半两) 桂心(二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枣子二个,煎至五分,温服,不拘时候。 
x附子防风散x 
治伤寒柔痉,闭目合面,手足厥冷,筋脉拘急,出汗不止。 
白术(一两) 五味子(一两) 白茯苓 川芎 干姜(炮制,锉) 甘草(炙微赤, 
锉) 附子( 
苗)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x八物白术散x 
治伤寒柔痉,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恐阴气内伤。 
白术 白茯苓 麻黄(去节,汤泡沸,焙) 五味子 羌活(各半两) 良姜(一分) 附 
子(炮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煎至五分,不拘时温服。 
x竹叶石膏汤x 
治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闷,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 
烦满,气逆欲吐。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疼,头不痛,脉不紧数,不可汗 
下,宜服。 
石膏(一两六钱,研碎) 半夏(二钱半,汤泡七次) 人参(二钱,去芦) 麦门冬 
(五钱半, 
上锉散,入石膏末停匀。每服四钱,水两盏,入青竹叶、生姜各五斤,煎至盏半。入粳 
米一 
x附子细辛汤x 
治少阴伤寒,口中和,而背恶寒反热,倦怠,自汗而渴,其脉尺寸俱沉而紧者 
麻黄(去节) 细辛 附子(各半两,炮去皮脐)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手足厥者,去麻黄、细辛, 
加干 
x附子汤x 
治少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