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太极拳论 解 >

第2章

太极拳论 解-第2章

小说: 太极拳论 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种情况都是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不得机、不得势而出现的。

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认真实践,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这种推手技巧可说是无止境的,因之可说是一种活到老、学到
老的健身防身的技术。

推手双方功力相等,不容易发挥出这样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 ( 例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技巧等相差大了 ) ,这种
高级技巧就会显示出来。

( 十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独知人 

这是形容触觉、内体感觉的灵敏度极高,稍微触及,便能感觉得到,立即走化。功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 一恨鸡毛,
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觉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 ;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不如我,我能知他。

( 十四)、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句说明王宗岳是唯我独尊的。他生于二百多年前,那时,中国武术家还认为近身搏斗技巧在战场上还能发挥决定性的作
用。

( 十五)、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这种拳术技巧的门派是很多的,它们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但不外乎是力大打力小,手脚快打手脚慢。

( 十六)、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 ( 为)也

所谓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手快胜手慢,都是先天赋有的本能,不是学出来的。看来,这两段话,有宗派观点,有形而
上学的论点。说其它拳种是 。旁门 ,而自己是正门,是正宗,这确是宗派观热。

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律,但力量和速度也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加大力量,
加快速度。因此, 非 关学力而有( 为)也这句话是错误的。

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栋习。四两拨千斤,又要练习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
单纯强调一方面,就有片面性,就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 十七)、〝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 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察 (打手歌) 里有 四两拨千斤一句话,显然不是用大力来胜人; 看到年纪耄 ( 意为七,八十岁)或耋(意为八、九十岁)
的人还能应付众人的围攻,取得胜利,可是老人体力比较差,动作此较迟钝,还能御众取胜,说明 快也不一定能取胜。

过去认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从拳论中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 的。察 字来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
作品,这是很对的。后来核对了陈家沟原有的四句《打手歌》,才断定现在六句的《打手歌》是经过王宗岳修订的。

这四句话是强调小力胜大力的技巧作用。

(十八)、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始终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准一样;身手圆活如车轮旋转.,不但不受来力,还能把来力抛出去;无论来力多么直大,
要粘着走化,不要顶抗,如果粘着处放松走化不受力,这叫做 偏沉 ,能做到 偏沉 ,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不得
力,有力无处用,推手时要避免两方相抗,如果两方相抗,不能够 ‥偏沉则随,动作就会滞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
者。

( 十九)、 每见数年钝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常常见到勤练太极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领会懂劲 和粘随走化 的道理,往往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这都是用
力顶抗,犯了双重 之病而不自觉所致。

王宗岳这段话是在二百年前讲的,那时候太极拳不作为老弱病人练的拳,而是体格强壮者练的拳,他们不懂双重之病,不能
制人,大都为人所制。而现在练推手的大都是力量不大的人,基础薄弱的人,加上不懂双重之病不懂着法,难怪有些练摔
跤的人或练拳又硬又快的人说.一般练太极拳的是豆腐架子。

(二十)、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要避免这个用力顶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的变化。阴指柔、虚、轻、合、蓄势、吸气等 ; 阳指刚、实、
重、开、发劲、呼气等。

粘逼中随时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随时可以转化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

有开有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虚实、刚柔、开合.变化灵活,才可以使对方顾此失
彼,不知所措,应接不暇,处处被动。阳刚不能离开阴柔,阴柔不能离开阳刚。

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柔有刚,阴阳相济,虚实页互变,柔刚错综,才算是懂劲。

( 二十一)、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懂劲以后,粘走相生,越练越细巧精密,一面实践,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摸其中道理,学思并用,就能逐渐做到从心所
欲,身手更为轻灵,威胁力更大,搭手即能判断对力力量的大小、长短、动向、快慢,依着何处即从何处反击。

( 二十二)、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推手本来是舍己从人的技巧,顺应客观规律,不自作主张;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的手法,逆客观规律,必然会出现丢、顶、
硬撞,不能引进落空,反而引进落实,造成失败,这是多误于舍近求远。差之毫厘,结果是谬之千里。

练拳、推手也是这样,学的人要详细辨别这个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