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

第17章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第17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7

    ·201·普通心理学

    善。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类祖先获得了精确地分析语音的能力。

    言语器官的发展和分析语音的听觉能力的发展,是同大脑两半球皮层的全部结构和全部活动的复杂化联系着的。在人的大脑两半球皮层部分,出现了分析言语器官运动的信号和语言的听觉信号的特殊区域。

    这些区域是动物,即使最高等的猿类所没有的。

    言语和语言只是在人的身上、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产生和存在。动物也利用某些声音信号来进行交际,但是这些声音并不是真正的言语和语言。

    许多动物在受到外界或身体内部某些刺激时,往往用声音来进行反应。这种声音反应又成为一种客观的刺激物,可以引起其它动物的某种反应。声音反应对动物的生存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引起其它动物的适宜行为,以获得食物或逃避危险,从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鸡雏听到母鸡的某种声音,就会奔向母鸡,彼此竞食;而听到它的另一种声音,则又趋伏它的翼下,隐藏起来。但是动物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声音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反应,并不表明作为刺激物的现象本身是什么,也不表明反应本身是由什么现象引起的。与此相应,其它动物对这种声音的反应也只是对声音刺激物本身的直接回答,是一种本能的或条件反射的行为,而不是对引起这种声音反应的刺激物的回答。所以动物的声音反应和声音反应所引起的其它动物的回答,都是无条件反射或者对第一信号系统刺激物的条件反射。

    人的言语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当人看到或想到某种现象的时候,他可以用词、用社会集体各成员所共同用来表示同

 108

    普通心理学·301·

    一现象(或者确切地说,该现象所属的那一类的现象)的声音组合来说出和表示这种现象。他的言语对感知言语的人是一种客观刺激物,引起他们头脑中产生关于这种现象的表象、概念或思想。所以言语跟动物的声音反应不同,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标志人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使人们彼此之间传达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东西,使人们交流思想。

    人们也象感知其它现象、其它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物一样来感知语言的词。但是,由于语言有概括、巩固和传递社会经验的作用,表示和交流着社会集体反映客观现实的结果,人们感知词的时候就不限于感知词的声音刺激物(或视觉刺激物)本身,而且通过它来掌握它所负载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结果。

    语言、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当人类祖先通过劳动而把外界事物和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关系区分开来、把劳动目的和劳动任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所属的集体区分开来的时候,也就用词来标志这一切,通过词而以抽象和概括的形式来反映这一切。

    人类个体是在同他人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学会听懂别人所说的言语,同时也就学会用词来进行反映的。最初他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只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言语活动的技能日益纯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外部活动的成分可以受到抑制,其结构也趋于约缩,成为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内部的言语。这时,即使不是和别人进行着言语交际,个体的反映活动仍然是通过独自的内部言语来进行的。人只是通过词(外部或内部)

    ,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他的反映才成为

 109

    ·401·普通心理学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而在人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并以词标志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自我意识。

    因此,人对现实的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的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和在劳动中彼此间的社会性联系的发展过程中,同语言一道产生的。

    在人对现实的有意识的反映过程中,社会集体反映客观现实的经验制约着个体的反映活动,也体现在个体的反映活动中;而个体的反映,又丰富着社会集体的经验,纳入社会经验的总体。有意识的反映既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三节 人的意识的特征和作用

    一 有意识的反映的一般特点

    意识这一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如前所述,是在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道发生和发展的。人只是通过语言,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才实现着有意识的反映。

    人类有了语言,就能把他们在世世代代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和思想巩固下来,从一些人传递给另一些人,从一代传递给另一代。于是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就大大丰富起来。

    动物反映现实世界的范围只限于直接作用于它们的现象,它们也只是以个体的经验和有限的本能遗传为基础来反映现实。人类则与此不同,他除此以外,还以社会的经验为基础来反映现实。人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

 110

    普通心理学·501·

    等等来认识直接作用于他的东西,而且可以在彼此的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了解那些直接作用于他的并且已为别人所了解的事物,和了解在他自己的经验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物。

    人的有意识的反映永远是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和。

    即使是刚刚掌握言语的儿童,对现实的反映的范围也远比他自己的狭隘的直接经验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同时也深刻得多。

    例如儿童看到火,同时也从周围的人们那里知道这是火,以及火的许多基本特性。在另外的情况下,他也通过同样的方式知道一些从来没有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例如人们从言语交际中知道他们从未到过的城市,知道尚未见到的宇宙飞船等等。

    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语言,人对现实的反映就有了新的品质。有意识的反映具有词的形式,有意识的反映的内容是由语言这一客观现象表示出来的。动物只以感知、表象的形式来反映现实,而人则不仅可以从影响他的事物得到直接印象,而且在用词来标记这个事物或说出来的时候,就把巩固在词中的经验和事物的直接印象联系起来,从而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印象的内容和涵义,了解它的内容和涵义。

    这就是说,人借助词来反映现实的时候,他关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就成为有意识的、自觉的,他的反映就表现为知识、概念、思想等等的观念形式。由此可见,有意识的反映虽然也象动物心理的各种反映形式一样,是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有机体的时候在神经系统活动中产生的,但只是在人通过言语(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来进行反映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有意识的反映是人反映现实的高级的和主要的形式,但

 111

    ·601·普通心理学

    不是唯一的形式。

    人对现实的某些反映有时是未被意识到的,是无意识的反映。所以在人的心理现象中有着这两种反映的相互关系。这在动物的心理现象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外界的事物只是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物作用于人,而没有和他的第二信号系统发生联系,它就不引起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不会被意识到。例如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忙于和同行人说话或正在考虑某种问题的时候,他就不能对迎面而来的其它的人或街道上的其它事物产生有意识的反映。因为这一切都不曾引起他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可是他虽然未意识到周围的这些事物,他的行动仍然受它们的作用的调节,因此他在行走时才能够既按照一定的路线走,也不会撞碰别人。

    这就是说,周围的事物仍然引起他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不是以有意识的形式进行的。人的这种反映仍然是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但不是有意识的反映。

    有意识的反映和无意识的反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事物在一种情况下作用于人,不能引起有意识的反映,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能够被人清晰地意识到。例如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一遇到熟人时,或遇到他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其它事物时,立刻就会产生有意识的反映。可见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并不总是由人以有意识的形式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凡作用于人的感受器的事物,又都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人对它的有意识的反映。

    有意识的反映通常是和人所面临的实践的或认识的任务有联系。当人为完成任务而必须从许多事物中区分出某一特

 112

    普通心理学·701·

    定事物时,这些事物就都会被他意识到。例如,一个人如果在人行道上寻找他所熟悉的人,迎面而来的行人就都会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映。

    一般地向人提出了解某些事物的时候,这些事物同样都会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映。这时担负着了解周围现实的任务的人,把作用于他的各个刺激物和他所具有的某种词的概括联系起来,用词来标示它们,从而就意识到它们。

    在有意识的反映中,人可以获得关于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乍一看来,似乎人能够同时意识到作用于他的许多事物。然而在实际上对这许多事物的全体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其中各个事物依次进行的一系列有意识的反映过程的结果。在许多事物同时作用于人的情况下,例如要了解桌子上摆着的许多东西,人只能先意识到其中的一部分,再意识到另一部分,如此相继进行,最后达到对全部事物的有意识的反映。这就是说,人对客观现实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反映,总是依次相继地实现的:先反映一些客体,而后再反映一些客体,如此继续下去,结果便形成一个关于现实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图景。在这个过程中也包括一系列的无意识反映和有意识反映的转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并不容易察觉这种过程。

    人只能在同一瞬间内意识到同时作用于他的许多事物中的有限部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感受器接受刺激数量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制约于大脑皮层的机能特点。

    如前所述,大脑皮层的活动是服从于优势法则的。有意识的反映是通过以词(外部的和内部的)对刺激物进行反应而实现的。每一个

 113

    ·801·普通心理学

    这样的反应都和皮层当时具有优势兴奋的区域相应。于是与皮层其它区域相应的同时发生的刺激,就不引起它和词的联系,不能形成有意识的反映。

    由此可见,人关于客观世界的有意识的印象,是有意识反映过程的产物。它不象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就可以摄取整个事物的面貌,而是类似于电视屏幕上光点依次产生而构成完整的形象。简单地说,有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过程。

    二 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

    意识对人的活动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方向性。人在进行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据以作出计划,指导自己的活动,使之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