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 >

第4章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第4章

小说: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数成虫在秋玉米田产卵繁殖。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仅剩上、下两层表皮,叶片干枯死亡;成虫取食叶肉现白色纵条纹,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虫数十头,造成全叶变白干枯,大发生时颗粒无收。

77、怎样防治玉米铁甲虫?

答:(1)人工捕杀成虫,成虫活动初期尚未产卵前,于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2)产卵盛期及幼虫初孵化时每667m2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3)高梁田发生该虫时,因高梁对敌百虫、敌敌畏敏感,不准使用,可改用适合高粱田使用的杀虫剂。

78、玉米螟对玉米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严重时减产10%—30%。

79、玉米螟有什么生活习性?

答:玉米螟年发生1—6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或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翌春即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一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平均每雌产卵400粒左右,每卵块20—50粒不等。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现象。在豆科植物上,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

80、生产中应该从哪几方面防治玉米螟?

答:防治玉米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进行预测预报。(2)农业防治 进行整个农田生态系多因素的综合协调管理。即作物、害虫与环境因素调控。(3)物理防治 提倡利用害虫对环境条件中各种物理因素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杀灭害虫。(4)生物防治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另一种是人工繁殖天敌。(5)玉米螟性信息素防治一代玉米螟。(6)药剂防治在大发生时,是重要应急措施,把其消灭在造成为害以前。

81、农业措施防治玉米螟应该怎样进行?

答:农业防治具体方法有:①选用抗虫品种。②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即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如沤肥、用作饲料、燃料等,可消灭虫源,减轻一代螟虫为害。⑧因地制宜进行耕作改制。④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利用玉米螟成虫喜欢选择高大茂密玉米田产卵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种植早播玉米或谷子,诱集玉米螟成虫产卵,然后集中防治,可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82、玉米螟的物理防治方法有那些?

答:大面积推广灯光诱杀、辐射不育等,简便易行,效果好。①安装200W或400W高压汞灯,每盏灯有效防治面积200—300×667(m2)。②设置捕虫水池,修建直径1.2m、高0.12m水池,水池下留一小放水孔,诱杀成虫。物理防制是捕杀玉米螟成虫的良好方法,生产上已广泛利用。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83、怎样进行生物防治玉米螟?

答:生物防治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另一种是人工繁殖天敌。常用种类有赤眼蜂、螟虫长距茧蜂、玉米螟厉寄蝇、微孢子虫、白僵菌等。

84、赤眼蜂防螟怎么操作?

答:放蜂时间根据预测预报确定玉米螟发生期,掌握在玉米螟产卵期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娥卵量确定。一般每667m2释放1—2万头,分两次释放。放蜂前要注意检查蜂的发育进度,掌握在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一天后即见大量出蜂,雨季要抢晴放蜂,做到大面积连片放蜂,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85、白僵菌治螟怎么操作?

答:白僵菌可寄生玉米螟幼虫和蛹。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撤白僵菌粉封垛。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也可用每克含量80—100亿孢子的白僵菌粉加滑石粉或草木灰按1:5充分混匀,每667m2 1—2kg用机动喷粉器或手摇喷粉器喷粉,防效80%—90%。

86、使用B.t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怎么做?

答:B.t颗粒剂又称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一种使玉米螟致病细菌制成的生物杀虫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前撤入心叶里,每667m2用700g,防效可达90%以上。生产上中午阳光太强时不宜施药;养蚕地区要注意防止蚕中毒。

87、怎样利用药剂防治玉米螟?

答:药剂防治 ①在玉米心叶期,一、二代初孵幼虫分别在春、夏玉米心叶内取食为害时,施用颗粒剂。目前常用的有1%辛硫磷颗粒剂、3%广灭丹颗粒剂,用量每667m2 1—2kg,使用时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撤入喇叭口。也可选用0.1%或0.15%功夫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g,防效优异。此外也可用50%辛琉磷或50%1605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每株撤2g,效果很好,但残效期短于颗粒剂。在玉米螟于雄穗打苞期为害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可喷洒4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88、玉米蚜虫会对玉米造成哪些危害?

答: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别于高粱蚜。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刺吸玉米的汁液,致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

89、玉米蚜虫有什么习性?

答:玉米蚜苗期开始为害、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后,有翅胎生雌蚜在玉米叶片背面为害,繁殖,虫口密度升高以后,逐渐向玉米上部蔓延,同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向附近株上扩散,到玉米大喇叭口末期蚜量迅速增加,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上群集为害,条件适宜为害持续到9月中下旬玉米成熟前。植株衰老后,气温下降,蚜量减少,后产生有翅蚜飞至越冬寄主上准备越冬。一般8、9月份玉米生长中后期,均温低于28℃,适其繁殖,此间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为害。

90、怎样利用药剂防治玉米蚜虫?

答: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均匀的灌入玉米心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kg细砂混匀后进行。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撤施辛硫磷,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一是撤施乐果毒砂,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50g对水500L稀释后喷在20kg细砂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砂均匀地撒在植株上。也可喷洒25%爱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667m2用药量50g或喷撒1.5%1605粉剂,每667m2 2—3kg。也可选用辟蚜雾、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或采用黄板诱蚜的方法防治。

91、玉米蛀茎夜蛾的危害及习性是什么?

答:玉米蛀茎夜蛾的幼虫从近土表的茎基部蛀入玉米苗,向上蛀食心叶茎髓,致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每只幼虫连续为害几棵玉米幼苗后者熟,入土化蛹。一般每株只有l头幼虫。东北年生一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为害玉米苗,幼虫无假死性,6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2—10cm土层中化蛹,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8月上旬一9月上旬在鹅观草、碱草上产卵越冬。低洼地或靠近草荒地受害重。

92、怎样防治玉米蛀茎夜蛾?

答:(1)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定苗前捕杀幼虫。(2)发现玉米苗受害时,用75%辛硫磷乳油0.5kg对少量水,喷拌120kg细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配成45—50mg/kg毒砂,每667m2撒施拌匀的毒土或毒砂20—25kg,顺垄低撤在幼苗根际处,使其形成6cm宽的药带,杀虫效果好。

93、蓟马会对玉米造成怎样的危害?

答:蓟马主要是成虫对植物造成严重为害。为害叶背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为害严重,应引起生产上注意。

94、蓟马的防治方法有那些?

答:(1)邻近麦田的玉米田要加强水肥管理,发现干旱时,适时浇水施肥,可减轻受害。(2)虫口密度大或有可能大发生的地块及时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爱比菌素乳油、10%除尽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95、玉米星白雪灯蛾怎么防治?

答:诱杀成虫:当第一代成虫发生时,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第二代的基数。农药防治:在幼虫数量较大并对玉米生长带来影响时,应及时喷施杀虫剂,如50%辛硫磷乳油1500倍、2。5%溴氰菊酯4000倍液等杀虫剂。

96、红棕灰夜蛾有什么习性?

答:红棕灰夜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该虫食性杂,主要危害大豆、玉米、苜蓿等,幼虫危害玉米心叶并咬成缺刻。生活习性:一般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成虫发生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及10月上旬为化蛹期,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

97、红棕灰夜蛾该如何防治?

答: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杀螟硫磷乳油,或50%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50…60千克。

98、玉米田黏虫的危害及习性有那些?

答:黏虫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以为害粮食作物和牧草的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大害虫。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大发生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而在暴发生年份,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趋性强,幼虫昼伏夜出为害,有假死性和群体迁移习性。黏虫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上,温度23一30 ℃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存活。但雨量过多,特别是遇暴风雨后,黏虫数量又显著下降。在玉米苗期,卵多产在叶片尖端,成株期卵多产在穗部苞叶或果穗的花丝等部位。边产边分泌胶质,将卵粒黏连成行或重叠排列黏在叶上,形成卵块。

99、玉米田黏虫的防治?

答:①在南方黏虫可顺利越冬地区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可压低越冬代及一代虫源数量,秋季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田结合中耕培土,锄草灭荒,对控制三代黏虫效果明显、②从黏虫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用糖醋液或黑光灯或枯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