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联想风云 >

第39章

联想风云-第39章

小说: 联想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说:“我们的自制品牌在公司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代理业务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你要是把代理做好,可能会影响自制品牌的业务。当然也有人的因素,比如柳总也说过,要让我和郭为这两块都能比较自由地发挥。”    
    郭为说:“当时我确实遇到非常大的压力,你既然有自己品牌的微机,人家为什么还要让你代理。比如我们跟惠普本来有非常好的合作,但是惠普后来把我们代理它的微机业务都取消了。联想微机也是一样。1996年和1997年,我们分公司销售了40%的联想微机。后来就不让我们卖那么多,到2000年彻底不让我们做联想微机了。”    
    两人各自为政,彼此都不开心,于是一同向柳传志诉说怨气和委屈。柳传志早就预感这两人合不来,现在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只好承认还是“一山不容二虎”。他看过太多的人事纠葛,知道这种情形下即使劝和也是徒劳,还会导致公司业务出现难堪的局面。他和董事会里的其他成员想来想去,最后得出结论:“这两人的摩擦是必然的,不是他们的品格太低—勾心斗角,而是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所以只好分开。”    
    两位“少帅”的不能合作与他们各自代表的公司业务的冲突交织在一起,成为后来联想分拆的真正原因。至于这两种因素孰轻孰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论。杨元庆认为是业务的因素多一些,郭为认为是人的因素多一些。朱立南则认为:“他们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有困难,这是分拆的根本原因。” 柳传志当时口口声声说,公司的分拆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就像不久前惠普公司成立安捷伦公司一样”。后来也承认那是说给股票市场听的,“实际的原因还是打算让杨元庆接班,又舍不得让郭为走,所以才要另外搭出一个舞台。”    
    因为人的问题而将一家公司分拆,这在中国商业史上罕有成例,西方大公司的老板们听了也会难以理解。当日柳传志下此决心之前曾请教高盛公司,结果遭到坚决反对。有个高级顾问惊讶地睁大眼睛说:“美国人要是知道你分拆的理由,会说你有毛病。”不仅顾问们反对,而且香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很难接受。于是柳传志带领朱立南来到香港,向高盛公司极力解释联想在业务方面的冲突。人家听了半天,仍旧认定从业务角度来说,分拆并非最好的选择。“人家200亿美元的公司都没有分,你们20亿美元就要分?”顾问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建议,“重整业务,选择一个人来领导。至于另外一个,听凭自然好了。”他们显然是把联想当成一家美国公司了。美国人永远不会让一个企业跟着一个人去变动,完全不能了解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批人的问题,甚至牵涉他手下的整个队伍。    
    正是因为这些理由,柳传志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与其钝刀子割肉,不如快刀斩乱麻,”他说,“不是谁也不服谁吗?那就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到市场上见。”那些天他常常和朱立南说这些话。后者也能真正理解他的用心。“都是他的爱将,” 朱立南,“都有能力独立管理一个大公司,无论谁走他都舍不得。当然还有其他考虑。比如你放走一个人,就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柳传志的办法相当彻底。面对很有可能发生的失败,就在会议桌上的谈判和会议桌下的交易之中,他选择了把自己苦心开创的事业一分为二,运用智慧、计谋、哄劝和权威,把两个少帅分开。“引导他行动的不是他和哪个人的感情,”朱立南如此评价,“而是公司的利益。”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2节:公司一分为二

    朱立南成了公司的关键人物。这个中等身材、体态微胖的年轻人当时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领导着总部系统的1 000多人。就公司的权力体系来说,他与杨元庆、郭为并驾齐驱,看上去是“三驾马车”。不过他的权力范围较小,又不创造实际利润,所以在业绩和声望方面都不能与杨、郭二人相比,职位级别略低一筹,也不是总裁室执行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然而正因为他不在权力的核心圈中,没有利害冲突,所以才能成为公司分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朱立南是柳传志眼里的“帅才”,具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柳传志有一次把他和联想的两个少帅并列在一起,说他是“新的领军人物”,还说“杨和郭是大军区司令,在前边作战。这个人是参谋长,在家里策划”。可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他的心情并不顺畅。从前公司经常让人觉得就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才知道,原来亲兄弟分家也会精打细算。    
    公司在法律上的分拆要等到2001年才能完成,但实际进程中的分拆却是在2000年春天开始的。其基本原则是由杨元庆统帅全部联想品牌的业务,而将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归于郭为旗下。要把一个拥有几十家分公司、几十项业务、一万名员工、20亿元资产、200亿元销售收入的庞大公司一分为二,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冒极大风险。柳传志每天和李勤、曾茂朝和马雪征商量,希望把副作用尽量缩小,还召开了无数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但是他知道,那些最重要的问题通常不能在会议桌上讨论。杨元庆和郭为在公司的重大决策过程中一向都是重要人物,但这次不同,两人直接牵涉在利害之中,所以很难从容周正。柳传志意识到朱立南同两位少帅保持着同样良好的个人友谊,又有着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技巧,便知道这个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    
    2000年年初,执行委员会决定吸收朱立南列席它的重要会议,于是朱立南成了一座桥梁。他在杨元庆和郭为之间斡旋,频频将这两个人的想法转达给柳传志,又向他们传达柳传志的想法。公司的高级经理们都知道他在代表总裁说话,只有他自己不这么认为。“谈不上代表,我只是协助柳总策划,”他这样说。    
    不管怎样,朱立南和柳传志之间的电话交谈成了加快公司分拆的润滑剂。这一老一少的起居习惯截然不同,一个是早睡早起,一个是晚睡晚起。朱立南每天凌晨两点才躺下,可是到了5点钟,柳传志已经起床开始琢磨公司的分拆。一旦冒出一个好的想法,他就兴奋不已,抑制不住,给朱立南打电话,明知那小伙子正在酣睡,也顾不得了。“抱歉,抱歉,我知道打扰你睡觉了,”总裁在电话上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说,“可是我已经憋了一个小时了,不能不说。”    
    朱立南突然发现,自己走进了杰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平凡角落。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统帅千军驰骋疆场的少帅,到分家的时候原来也是斤斤计较。一个开出一张又一张的账单,另一个则是寸土不让,真有点像集市上的“漫天要价”和“坐地还钱”。如果杨元庆所谓“联想和神州数码是血肉相连的兄弟”不错的话,那么这次兄弟分家就是“一边倒”的局面。结果是由杨元庆来继承大统,只将公司大约10%的财产、20%的员工、20%的业务和20%的销售收入分到郭为名下。这一结果一经公布,就引来媒体的诸多议论,有人说柳传志过分厚待杨元庆而冷落了郭为。柳传志一笑置之,任凭这样的评论自生自灭,在他眼里,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分割财产,而是公司业务发展的百年大计。这事过去三年之后他有一次与朋友闲谈:“牌子不可能交给两家,只能交一家。你说,让郭为做杨元庆的位置,行吗?”    
    郭为名下资产和员工比起杨元庆那一边少了很多,他并不在乎这个,让他伤心不已的是,他失去了“联想”这块招牌。    
    联想品牌的归属成了分拆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公司一分为二之后,主持自有品牌业务的杨元庆显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公司名称、商标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40亿元的无形资产。股票市场上的“00992”也都归属在杨元庆名下。郭为曾设想为自己领导的公司起个“联想科技”一类的名称,还援引方正公司有个“方正电脑”又有个“方正科技”的例证,说明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杨元庆坚决不能同意分拆之后的两个公司共同使用“联想”。从公司制度和股市规则上来说,这也是不被允许的事。朱立南试图说服郭为放弃“联想”的牌子,没有成功。柳传志只好亲自出面,半是劝慰半是命令地要他“另找名字,另跑台子”。别人说的那些道理,郭为和他属下那些高级经理们又何尝不知,可是他们全都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想到自己在过去12年里为了“联想”这块品牌呕心沥血,情深意笃,可一夜之间竟不再是联想人了,郭为当场痛哭。他后来对属下员工谈起这事,还会眼圈发红:    
    当执委会正式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情绪跌到了谷底,心中百感交集,说不清楚是痛苦是失落是无奈还是不甘。伴随着15年的发展历史,联想的荣誉和辉煌就像电视剧一样,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是联想第一个企业编制的员工。联想的名字已经在我心底打下永远磨不掉的烙印,联想的事业已经深深融入我的生命中,联想的精神已经在我思维的土壤上长成参天大树。我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最后却不得不放弃,真是难以接受。    
    企业的成功之路是不承认眼泪的,在这里是无休止的进取,而郭为正具有这样的品格。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他就为此做好了准备,他甚至已经为新的公司起了一个名字:神州数码。有些人说这个名字不好,理由是“神州”二字太中国化,还太传统。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数码”二字过分赶时髦,有点机会主义的味道,但是郭为坚持。当他成功地说服工商管理局的官员同意他用英文“Digital China”来注册的时候,就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他的新梦想:开创第二个驰名商标。    
    “其实我们就是‘中国数码’,”他见人就说,“只不过政府不让我们用‘中国’打头,后来改成‘神州数码’,‘神州’也是‘中国’。”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3节:神州数码

    2000年4月3日,就像一个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的小儿子,郭为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新公司的誓师大会在前一天召开。他现在拥有6亿元资产和大约3 000名员工,还拥有原来联想公司的代理、电子商务和系统集成业务。尽管公司正式的成立大会还要等到5个月之后,在香港的上市就更迟一些,但是总经理郭为第一次有了长大成人的感觉。    
    柳传志送给他“再造辉煌”四个字。在别人看来,他春风得意,他自己也在人前人后做出信心十足的样子。那些采访了他的记者都把他描绘成一个雄心万丈、自信、果敢和能力超群的人。其实他的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接受一个现实,”他在多年以后对记者这样说,“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不这么拆又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更好的办法?”记者于是问他当时发表在报刊上的那些激昂的话是怎么回事。他回答:“那主要是给员工信心。”和他一同离开联想的3 000员工全都一样地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