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

第52章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第52章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权不在,不可以有为也。国有贤相,法度不患不修,赏罚不患不
中,用舍不患不明,。。田赋不患不治。。。(同上“任相”) 
一曰专:。。六卿。。各专其职,。。守官既专,其虑益熟, 
其学益精,其事易成。二曰虚:。。毋作聪明以自用,毋作好恶以
遵法,姆拒忠言以闻过。。。三曰亲:。。四曰敬:。。六卿待以
师宾之礼,不敢烦责。(“潜书”“善任”) 
上面所述的,都是关关于他的政治方面的理论。下面,我们再看他的经
济方面的理论。简略讲来,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对旧现实的批判集中于封建
的超经济剥削。他所理想的新社会有城市平民反对派的“国民之富”的因素,

他的术语是“富民”。他说: 
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圣人以百
姓为子孙,以四海为府库,无有窃其宝而攘其命者,。。反其道者, 
输于幸臣之家,藏于巨室之窟,。。此穷富之源,治乱之分也。。。 
海内之财,无土不产,无人不生,岁月不计而自足,贫富不谋而相
资。。。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不扰民
者,植技者也,生不已也;虐取于民者,拔枝者也,绝其生也。虐
取者谁乎?天下之大害莫如贪。。。彼为吏者,星列于天下,日夜
猎人之财,所获既多,则有陵己者负箧而去,。。转亡转取,如填
壑谷,不可满也。。。民之毒于贪吏者,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
数十年以来,富室空虚,中产沦亡,穷民无所为赖。。。人君能伦, 
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于是官不扰民,民不伤财;人君能俭,则
因生以制取,因取以制用。(同上“富民”) 
上面一段话中,痛斥超经济的“虐取”,而主张自由放任,所谓“因其
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在别的篇中,他更提出与“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人尽其材,货畅其流”类似的议论。他认为“国民之富”是立国的根本,没
有“富民”(即市民阶级)的经济自由,一切经济制度的理想都是空话。故
他又说:
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民,不在府库。(同
上“存言”) 
古之贤君,举贤以图治,论功以举贤,养民以论功,足食以养
民。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后世则不然,举良
吏而拔之高位,既显荣而去矣。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
丐衣犹昔也,田野荒莽犹昔也,庐舍倾圮犹昔也。。。为其廉乎, 
廉而不能养民,其去贪吏几何?为其才乎,才而不能养民,其去酷
吏几何?。。未可以咎为吏者也,。。上不以“富民”为功,而欲
吏以“富民”为务,岂可得乎?。。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
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同上“考功”) 
“富民”思想和黄宗羲的市民思想相似。因为唐甄虽然有重农的思想, 
但有时也农贾并提。在货币方面,唐甄对于银的死藏、集中加以攻击,与黄
宗羲之说也极相似。他说: 
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 金之富可惠戚友, 
五倍之富可惠邻里,十倍之富可惠乡党,百倍之富可惠国邑,天子
之富可惠天下。(同上“善施”) 
财之害在聚,银者易聚之物也。。。救今之民当废银而用
钱,。。所以通其市易也。(同上“更币”) 
唐甄的政论,不但信仰人民,信仰将来,而且相信自己的理想。他和封
建学者对现存世界的否定是相反的,他认为他的主张如实现,黄金时代立刻
就到来。他说: 
吾之言如食必饱,如衣必暖。用吾之言,三年不效,五年不治, 
十年不富,风俗不厚,讼狱不空,灾祲不消,麟凰不至,则日西出
而月东生矣。请与子会契而博胜焉可也。(同上“考功”) 
唐甄更有一门特别的学识,即深通兵学。在清初学者中专门研究兵法的
还不多见,他和王源(昆绳)独能精于此道,他的政治言论和王源的“平书”

有相互发明之处,他的军事理论也和王源的“兵法要略”有相互影响之处。
他们都反对宋儒高谈性命而耻言武备,即所谓“揖让而治豺虎,赤心以化蛇
豕”(王源“立国论”)。他们不但在原则上重视兵学,而且实际研究兵学。
这在当时是一种“异端”。试看唐甄从无神论出发而说明兵学: 
方子曰:“人皆疑先生之言兵。”唐子曰:“世之称良将者, 
人乎?神乎?”曰:“人也。”“所云大敌者,人乎?鬼乎?”曰: 
“人也。”唐子曰:”若良将克敌为神之斩鬼,则吾不敢言;若皆
人也,何疑于吾言?”(“潜书”“知言”)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是把谈兵和谈神说鬼同样看待的。他从人类的本分内
事,反驳不学“军旅之事”的传统观念。他以为兵与仁义三者合一,才为全
学,可见道德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说: 
国多孝子而父死于敌,国多悌弟而兄死于敌,国多忠臣而君死
于敌。身为仁人而为不仁者虏,身为义人而为不义者虏。。。学者
善独身,居平世,仁义足矣,而非全学也。全学犹鼎也,鼎有三足, 
学亦有之,仁一也,义一也,兵一也。。。不知兵,则仁义无用, 
而国因以亡矣。。。高者讲道,卑者夸文,谓武非我事,蔽一;视
良将如天神,非常人所可及,蔽二;畏死,蔽三。。。习为懦懦,。。 
无惑乎士之不知兵也!(同上“全学”) 
他以为兵事即人事,也就是人的一种学问。儒生谈兵不但不足为怪,而
且儒生不知兵反是一种耻辱。他说: 
以兵事推之武夫。彼之为人,。。或起于卒伍,出于盗贼,。。 
彼鸟知君臣之道,社稷之是计?一旦得志而为将,杀无辜,虏妇女, 
掠宝货,纵之则毒人,禁之则拥兵不臣。。。乃世之论将者,谓戎
事尚力,使儒生御敌,如以卵投石也,是未明乎用兵之道也。。。 
所贵乎勇力者,不过使之登城,使之冲阵,使之先犯,使之间出, 
是大将之所使,而不可为大将也。。。“孙子”十三篇智通微妙, 
然知除疾而未知养体也。夫为将者,智足于军,未善也,军不可遍
也;智足于战,未善也,战不可渎也;智足于破敌,未善也,破一
敌又有一敌也。善军者使天下不烦军,善战者使天下不欲战,善破
敌者使天下不立敌。。。兵以力胜,力以谋胜,谋以德胜,非学不
可。(同上“全学”) 
他从兵学的讨论中把儒生和武夫的区别消除,因此,人性的内容丰富了。
他说: 
壮者任兵事,巧者察兵势。。。水火锋弦,谓之兵事,顺时观
变,达情度务,谓之兵势。(同上“审知”) 
唐甄兵势之学的第一要义,是以军队为人民的军队。他批评“孙子”兵
法“知除疾而未知养体”,即根据人民性为军队的灵魂而出发的。这里就具
有民主思想了。他说: 
古之用兵者皆以生民,非以杀民;后之用兵者皆以杀民,非以
生民。兵以去残而反自残,奈何袭行之而不察也?古之贤主,。。 
为民父母,。。不握而提,不怀而抱,痛民之陷于死,兵以生之, 
恐民之迫于危,兵以安之。如保赤子,德者乳也,兵者药也,所以
除疾保生也。汤武之后,。。惟利天下,利爵土,无救民爱人之
意,。。自二千年以来,时际易命,盗贼杀其半,帝王杀其半,百

姓之死于兵者不可胜道矣!。。天道好还,不可不信,不可不畏, 
杀人之子孙,亦或杀其子孙,戮人之宗族,亦或戮其宗族,。。不
可以贵免也,不可以力除也。(同上“仁师”) 
这种兵学,颇有以战止战的道理,这不是如中占空谈,而是在“帝王皆
贼”的命题之下,批判了非正义的战争,并在富民生民的前提之下,主张正
义的战争。因此,他提出了军队和政治的关系。他说: 
凡用兵之地,拘牛豕,输粟麦,广樵牧,具楼橹,其费必空; 
凡用兵之地,耕废,机废,工废,贾废,市废,其养必竭;凡用兵
之地,窜谷翳丛,暴日蒙霜,老羸僵涂,婴孩委莽,其伤必多。奚
必刃矢?是三者皆致死之道也。(“潜书”“仁师”) 
唐甄按照中国兵法的传统,先讲自治或节度,而后讲制敌。他的自固的
兵法有三项,前二项仍重人民性,后一项讲军法。他说: 
自固之计有三,地、食、法是也。地者,。。因势之便而处, 
因民之宜而处,因粮之利而处,因故之形而处。。。民藏不可取, 
野积不可掠,富室不可贷。。。阴戒四境,粟米有入无出,如是则
堡屯庐舍皆实,人人各自为守。。。军中无法,虽勇不齐,其将可
禽。。。不偏于亲,尊卑有等,冠服有章,文武之官各尽其职,典
兵者不侵民,牧民者不搆兵,。。有罪必刑,。。有功者必尊其
爵。。。(同上“两权”) 
唐甄的制敌论,是一种掌握主动的攻势战略的思想,其内容是精彩的。
他说: 
善用兵者,有进无退,虽退所以成进;有先无后,虽后所以成
先;有速无迟,虽迟所以成速;有战无守,虽守所以成战;有全无
半,虽半所以成全。(同上“五形”) 
因此,他讲攻势战略,既要乘敌人之不备去闪击,更要按照自己的时计
表,把握主动而得机进攻。他说: 
人之情,始则惊,久则定,惊则可挠,定者不可犯。善用兵者, 
乘惊为先,敌之方惊,千里非远,重关非阻,百万菲众,人怀乾麲, 
马囊蒸菽,倍道而进,兼夜而趋,如飘风如疾雷,。。乘其一而九
自溃,。。兵刃未加已坏裂而不可收矣。(同上) 
凡用兵之道,莫神于得机。离朱之未烛,孟贲之甘枕,此机之时也;伺
射惊隼,伺射突兔,先后不容瞬,远近不容分,此用机之形也。机者一日不
再,。。古之能者,阴谋十年不十年也,转战千里不千里也。时当食时,投
箸而起,食毕则失;时当卧时,披衣而起,结袜则失。。。机者天人之会, 
成败之决也。(同上)基于战略的理论,唐甄的战术思想也把善攻精神强调
为高于一切。他讲的“自然之班”是这样: 
彼以十万之众来,我以十万之众往。众相如也,彼怯我勇,则
勇者胜;勇相如也,彼实我诈,则诈者胜;诈相如也,彼诈而我知
之,我诈而彼不知,则知者胜,知相如也,彼知而发之疑,我知而
发之决,则决者胜;决相如也,彼决而攻不善,我决而攻善,则善
者胜。若自料不如,未见可胜,则固守封疆,俟衅而动,此所谓自
然之理,而非神也。(同上“全学”) 
因此,他又强调奇袭与包抄的战术,他说这是奇智,三奇之最后一项更
讲到游击战术在攻势中的辅助作用。他说:

正道之上,我之所往,敌之所来,我之所争,敌之所御,不可
以就功;善用兵者,不出所当出,出所不当出;无屯之谷,无候之
径,无城之地,可以利趋,能趋之者胜。必攻之地常固,必攻之城
常坚,必攻之时常警,不可以就功;善用兵者,不攻所当攻,攻所
不当攻,欲取其东,必击其西,。。欲取其后,必击其前,。。能
击之者胜。。。我有此众,敌亦有此众,不可以就功:善用兵者, 
不专主乎一军,正兵之外有兵,无兵之处皆兵,有游兵以扰之,有
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所以挠其势也, 
能挠之者胜。此三奇者必胜之兵也。(同上“五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