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

第51章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第51章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主张“于‘诗’、‘春秋’之旨如听家人之言,闾巷之语”,更主张治学
重在自我的批判,以为不通经术并不是弱点。他说: 
今人于五经,穷搜推隐,自号为穷经,此尤不可。何也?当汉
之初,学者行则带经,止则诵习,终其身治一经,而犹或未逮。若
是其难者何也?盖其时,经籍灭市复出,编简残缺,文辞右奥,训
义难明,是以若是其难也。今也不然,训义既明,坐享其成,披而
览之足矣。虽欲穷之,将何所穷!甄也,。。于“诗”患毛郑之言
大同而小异,。。择其善者而从之,以便称引,。。于“春秋”患
左氏之言太简,取触类而长之义,以通其所未及。。。夫心之不明, 
性之不见,是吾忧也,“五经”之未通,非吾忧也。(“潜书”“五
经”) 
这种读书法更表现了他的时代精神。实际上,他是以一位政论家的态度
出现,以“权衡天下”的“衡”义,来宣传他的主张。书末“潜存”一篇, 
自白甚明。他说: 
声弘尝问于我曰:先生可以为相乎?曰不能也,吾褊而不能忍, 
隘而不能容,明而迟于决,不足以任之矣。。。吾不能身任,而能
进言。使我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舍其短而用其长,以授之能
者而善行之,可以任官,可以足民,可以弭乱,不出十年,天下大
治矣。
他的“潜书”精华也正在于他的平民干政的精神。唐甄和黄宗羲有相同
的地方,即攻击封建制度是特别露骨的。他一则说“君臣,险交也”(同上
“利才”),再则说“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自古有五伦,我独阙其一焉,。。君臣之伦不达于我也,。。 
不敢言君臣之义也”(同上“守贱”)。这显然对于封建的伦理已经起了极
大的怀疑。在那时神权的思想仍然束缚着人心,但他却说“天子之尊,非天
帝大神也,皆人也”(同上“抑尊”)。这种思想符合于资本主义初期的思
维方法(参看本书一六○页)。他并且在形式的道理上看出了封建专制主义

的时代是必然要变化的: 
天地其一形而长久乎?无成乃无毁,有成必有毁。天地之既成
也,吾知其必有毁也。知其必有毁也,亦知其必复有成也。。。其
君长上下必复如是。。。世之逝也,自皇以至于帝王,自帝王以至
于今兹,如披籍然。(同上“博观”) 
治启于黄帝,二千余岁至于秦而大乱;乱启于秦,至于今亦几
去黄帝之年矣,或将复乎!(同上“尚治”) 
唐甄基于一种历史循环论,推测世变已经到将治的时候了。他在这样进
化论的观点之下,否定了君主专制。他的理论没有说明行将到来的治世是什
么社会,但这种治世,他却认为和君主制度是不相容的。他说: 
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
至于如此其极哉!(同上“全学”)他把帝王与盗贼并提,在当时
无疑是大胆已极的政论。他更发挥了封建专制主义形成的道理,主
张把帝王处决,他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
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 
是贼矣。。。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
而尽有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谓之贼乎!。。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
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
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
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
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乾。于是乃服兖冕,乘法驾,坐
前殿,受朝贺,高宫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
何心而忍享之!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有
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同上“室
语”) 
以上所言“凡帝王皆贼”之论,语义颇仿“墨子”“非攻”篇。他在“仁
师”篇也有这种相类的话,他把有天下之后的皇帝,“群臣谀之,史官赞之” 
的什么功德,认为不过是“大功既成,贵为天子,民安其治,无议之者,遂
自矜其功,亦人忘其毒”罢了。这比黄宗羲的“原君”篇更激昂些。他甚至
以为把统治天下的封建君主,在他的审判之下,送上断头台,还不足以还血
债的。
唐甄又从历代暴君暗君辟君懦君之占大多数,痛斥了君主寡制,他说: 
治天下老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海内百亿万之生民,握于
一人之手,抚之则安居,置之则死亡,天乎君哉!地乎君哉!。。 
一代之中,治世十一二,乱世十八九,。。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
不乐其生也久矣,其如彼为君者何哉!。。帝室富贵,生习骄态, 
岂能成贤?是故一代之中,十数世有二三贤君,。。其馀非暴即
暗,非暗即辟,非辟即懦。。。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 
暴君激乱。君罔救矣,其如斯民何哉! 
呜呼,君之多辟,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天无所为者也,非
天之所为也,人也,人之无所不为也,不可以有为也。此古今所同
叹,则亦莫可如何也已矣!(“潜书”“鲜君”) 
唐甄复拆穿神权,追求封建制度的君权,把“专制”之名用“势尊”二

字代替,讲出一番惊人的议论。他说: 
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是以尧舜之为君,茅茨不
剪,饭以土簋,饮以土杯。。。无不与民同情也。。。人君高居而
不近人,既已瞽于官聋于民矣,虽进之以尧舜之道,其如耳目之不
辨何哉?。。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公卿大臣罕得进见, 
变色失容,不敢仰视,跪拜应对,不得比于严家之仆隶。。。臣日
益疏,智日益蔽。。。岂人之能蔽其耳目哉?势尊自蔽也。。。位
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
下。古之贤君,不必大臣,匹夫匹妇皆不敢陵:不必师傅,郎官博
士皆可受教;不必圣贤,闾里父兄皆可访治。。。人君唯能下,故
天下之善归之,是乃所以为尊也。(同上“抑尊”) 
从对于专制(势尊)的批评,自然就要导出民主平等的观念。唐甄虽然
没有民主主义的显明的纲目,但有人权平等的憧憬。他的平等思想的大前提
是人类的情欲一致。他说: 
天地虽大,其道惟人:生人虽多,共本惟心;人心虽异,其用
惟情。虽有顺逆刚柔之不同,其为情则一也。是故君子观于妻子而
得治天下之道,观于仆妾而得治天下之道。(同上“尚治”) 
因此,他的社会平等的理论,是和西欧十七世纪学者的理论相似的,因
为他们从人性的出发点是相近似的。他说: 
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
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繭足。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
吴西之民,非凶岁为麲粥,杂以荍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
是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
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
禹。。恶衣菲食,。。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同上“大命”) 
基于这一人类天赋平等之说,唐甄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他说: 
天之生物,厚者美之,薄者恶之,故不平也;君子于人,不因
其故嘉美而矜恶,所以“平”之也。。。恕者,君子善世之大枢也。
五伦百行,非恕不行,行之自妻始。(同上“夫妇”) 
他提出了特权阶级应该与平民农夫一样有平等的地位。他说: 
先人有言曰:“语道莫若浅,语治莫若近。”。。古之贤君, 
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 
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微言妙道,不外此类。(“潜书”“尚
治”) 
天子学同于士,惧而篇学当百十于士。(同上“得师”) 
接贱士如见公卿,临匹夫如对上帝,礼之实也。(同上“善施”) 
这样看来,他把君主看作一个公仆以及把匹夫看作如上帝的思想,代表
了近代的城市平民反对派的阶级要求。
唐甄的政论批评旧社会制度的地方居多,而积极的方面,他却自认为不
能作出解答。他对于新社会的希望,采取向上劝告的方式,请求君主想一下
利害:天下可以用暴力得到,但也可以被暴力所夺去。他说: 
辗转思之,不释于心。不得大成,且求小补:不能普利,且图
少济。设为说之之言曰:“君之贵,非君赐乎?”必曰“然”。“君

之用,非出于民力乎”?必曰“然”。“吾愿君之有以报君赐而勿
忘民力也。”(同上“柅政”) 
他对天子保留了请愿方式,而对于继承君位的“太子”,则规定得一点
自由也没有。他在“太子”篇中,数了若干严加教育的方法,而归结于“教
太子有过必挞”,把一个太子连接着这样也挞,那样也挞,挞成一个听命于
民心的好人。
唐甄所以有这样的批判思想,因为他已经蕴育出近代的民主思想,他的
政治论点,即从人民为国家的基础而出发。他说: 
为政者多,知政者寡。政在兵则见以为固边疆,政在食则见以
为充府库,政在度则见以为尊朝廷,政在赏罚则见以为叙官职。四
政之立,盖非所见,见止于斯。虽善为政,卒之不固不充不尊不叙, 
政日以坏,势日以削,国随以亡。国无民,岂有四政?封疆,民固
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奈何见政不见
民也?。。君之于民,他物不足以喻之,请以身喻民,以心喻君。
身有疾则心岂得安?身无疾则心岂复不安?有戕其身而心在者
乎?。。茅舍无恙,然后宝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豆
藿无缺,然后天禄可享。(同上“明鉴”) 
唐甄批评了封建官僚制度,显示出信仰人民的言论。他说: 
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论政者不察所由,以为法令之不利于行者,皆柅于民之不良,释官
而罪民,此所以难与言治也。以诏令之尊威,上驰于下,下复于上, 
不待旬月而遍于海内矣。人见其遍于海内,吾见其未尝出于门庭
也。盖遍于海内者其文也,未尝出于门庭者其实也,虽有仁政,百
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君臣上下,隔绝不通,。。其何所藉
以达于天下乎?(“柅政”) 
唐甄更有“六善”篇,其中一项为“从人”,主张思想言论自由与大多
数的福利,这正是市民阶级的要求。他说: 
天下有天下之智,一州有一州之智,一郡一邑有一郡一邑之智, 
所言皆可用也。我有好不即人之所好,我有恶不即人之所恶,众欲
不可拂也。以天下之言谋事,何事不宜?以天下之欲行事,何事不
达? 
唐甄虽然痛骂君主制度,但没有明白主张君主制度之应革除,似又有虚
君立宪的萌芽思想。故他对于宰相六卿之职,反认为是比君主更重要的。他
说: 
古之为国者,得一贤相,必隆师保之礼,重宰衡之权,。。盖
大权不在,不可以有为也。国有贤相,法度不患不修,赏罚不患不
中,用舍不患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