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郑钦安医书阐释 >

第73章

郑钦安医书阐释-第73章

小说: 郑钦安医书阐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的作用有关,足见其制方之精当与应用之广泛了。
太阴经用药图

  太阴篇内,有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皆是太阳误治,邪陷于太阴而设,不得即谓为太阴主方,学者须知。
理中汤圆通应用法
  1、治吐血。(原文无“。”,疑有误)
  夫吐血之症,多由中州失运,阴血遂不归经,瘀滞闭塞清道,以致清阳不升,阴血僭上,便成血逆。理中汤力才能调中州之气,中州健运,血自归经,其病自己(笔者用理中汤治血症,将干千姜易炮姜,再加血i…余炭,姜屡用屡县效者也)。
  2、治四肢浮肿。(同上)
  夫四肢属土,土虚则元气发泄,不能潜藏,故见四肢浮肿。理中汤力能温暖脾胃,脾胃有权,元气不致漫散,故治之而愈。
  3、治心下嘈杂吐水。(同上)
  夫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胃主纳而脾主运,。脾气衰而不运,津液上逆于胃口,以致心气不宁,故嘈杂,吐水即是明验。理中汤力能温暖中宫,脾土健运,水气下行,嘈杂吐水自己自已(笔者经验,治此症时加半夏,和胃健脾,除湿降逆气,疗效显著)。
  4、治咳嗽吐清水。(同上)
  夫咳唾之病,属于肺经,理应从肺(于)〔施〕治,今独用理中者,原由中州失运,水聚于上,肺气欲下降而不能,故咳唾清水。理中汤力能健脾,脾土健而水湿下趋,肺气降而咳唾自己自已。
  5、治唾水不休。(同上)
  夫唾水之病,多属胃冷,理中汤力能温暖中宫,土暖而水湿自消,唾病立愈。
  6、治呃逆不休。(同上)
  夫呃逆之病,原有寒热之分,。果属胃寒而呃逆不休,理中汤能温中,中寒去而呃逆自止(笔者经验,加吴茱萸温中下气,燥脾除湿,效果更佳)。
  7、治手足微冷少神。(同上)
  夫四肢逆冷之症,原有四逆之法,此乃微冷少神,明系中州气衰,不能充周四肢。(原文为“,”,疑有误)理中汤大能温暖中宫,中州气旺,肢冷自愈。
  按此方功用最多,加减变通更多,姑举数条知,以便学者参悟。
  【阐释】理中汤所治的主症“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下利,口不渴。”是太阴病的典型证候。,其基本病理是脾胃虚寒,气机阻滞,故以温中散寒补脾之理中汤为首选方。方中姜、术、甘,辛甘化阳以温寒,人参助阳益阴以扶正,使脾胃机能健全,自然满、痛、吐、利悉去。其兼有脐上筑、及吐、悸、痛、满甚者,各有加减法以为对症治疗,故应用亦颇广泛。郑氏用以治吐血、四肢浮俘肿、心下嘈杂吐水、咳嗽吐清水,唾水不休、呃逆不休、手足微冷少神七症,系审其皆由脾胃虚寒,转输失职所引起,故能治之而愈。笔者经验用此方加味治疗脾脏咳嗽,。其因脾脏阳虚而咳嗽者,乃脾脏之阳不足,不能转输津液水谷而作,其人饮食减少,腹满时痛,多吐清冷涎痰,痰多而滑,身体消瘦,面色苍黄而带白,声低息短,唇口青白,有时四肢冷,喜食辛辣椒姜热物,舌苔白润而滑,脉沉细而迟。理中汤能温阳利湿,益气化痰,故可治之而愈。如由于胃寒发吐而咳嗽者,则加砂、蔻、半夏,其效始著。因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其方则以理中汤加附子为最好。今人用本方加减化裁以治虚寒型的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肠炎及胃痛、胃溃疡,(原文为“、”,疑有误)、多见良效。实则理中汤能治的疾病不限于消化道,凡由脾胃虚寒而引起的疾病,均可加减施治,郑氏所举各例,即可见其一斑。
少阴经用药图

  按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地,元气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病至此际,是元气衰极,剥至于根。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主方又云:治三阴厥逆,可知这一点元气,澈上澈下,包罗天地。此方不独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原文为“,”,疑有误)知得此理,便知得姜附之功用也。今人不知立极之要,不知姜附之功,故不敢用也。非不敢用也,不明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
  1、治忿嚏不已。(原文无“。”)
  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笔者经验,亦治长期鼻流清涕,而无外感足征者。)
  2、治腰痛难于转侧。
  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笔者常加川乌、桂枝、干姜、延胡索素治之效果更好)。
  3、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
  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加白术、茯苓效果更佳)。
  1、治头脑冷。
  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治头痛如裂如劈,效果亦佳)。
  2、治气喘痰鸣。
  夫气喘之病症,举世皆谓肺寒,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笔者治此症,有时加龟板,或用潜阳丹,疗效显著)。
  3、治耳肿皮色如常。
  夫耳肿之症,每多肝胆风火,今见皮色如常,明是阴气逆于上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祛阴,治之故愈(如系肝胆风火,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倍黄芩、党参治之而愈)。
  4、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
  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因阳明胃火而作,果系阳明胃火,必现烦躁,口渴、饮冷、,二便闭塞等情,。此则舌黑唇焦,其人并不口渴,却又少神,明是真阳衰极,不能薰蒸津液于上。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复升,枯焦立润,故治之而愈(如系阳明胃火而作,笔者常用白虎加人参汤治之而愈)。
  5、治喉痛、畏寒、脚冷。
  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此则畏寒脚冷,明是少阴受寒,逼出真火浮于喉间,故喉痛而脚冷。四逆汤力能温少阴之气,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6、治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
  夫喉痛、面赤、身热,似是阳症,又见目瞑、舌冷,却是阴盛隔阳于外之征。四逆汤力能祛逐阴寒,迎阳归舍,故治之而愈。
  7、治吐血困倦(一)。
  夫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原文为“,”,疑有误)。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教人补水以治火也。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治吐血困倦、治齿牙出血二条,可参见《医理真传》阐释卷四“吐血一症,其阳虚乎?阴虚乎?”笔者曾治多种血症,都先用炮姜甘草汤加血馀血馀(此处与16页之“血余”不统一,但与原文一致)炭,先止其血,然后用四逆汤加补肾药治之而愈)。
  8、治齿缝流血。
  夫齿乃骨之余,本属肾,肾为水脏,先天之真阳寄焉,以统乎骨分中之血液。真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故见血出。四逆汤力能补肾中之阳,治之故愈。
  9、治朝食暮吐,完谷不化。
  夫饮食入胃,固以胃为主,然运化之机,全在先天命门这一点真火,始能运化。。(原文为“,”,疑有误)真火一衰,即不能腐熟谷水,而成完谷不化,朝食暮吐者。暮为阴盛之候,阴气上僭,心肺之阳不能镇纳,故听其吐出也。四逆汤力能补命门衰火,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朝食暮吐,用四逆汤加吴茱萸、半夏治之可速愈。先朝食暮吐,以后食不下,再加硫黄补命门火,屡用屡效)。
  10、治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
  夫足心夜发热如焚,人皆谓阴之虚也。夫阴虚由于火旺,火旺之人,尿必短赤,口必饮冷,理势然也。今则不渴而尿多,明是下焦无阳,不能统束肾气,以致阴火沸腾,故见足心发热如焚也。四逆汤力能补火,火旺即能统束群阴,故治之而愈(此病余亲身患过,并治好多人。此法即是丙夺丁光之义也,知得丙夺丁光,便知得阳衰不能镇阴的旨归也)。
  11、治面赤发热,汗出抽掣。
  夫面赤发热,汗出抽掣,近似中风,其实不是,务必仔细斟酌,如其人本体有阴象足征,即不可当作风热。须知面赤发热者,阳越于外也。汗出抽掣者,阳亡于外,不能支持四维也。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诸症自己自已。
  12、治大便下血,气短少神。
  夫大便下血,固有虚实之分,此则气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四逆汤力能扶下焦之阳,阳旺则开阖有节,故治之而愈。
  13、治头摇,面白少神。
  夫头摇之症,人皆目之为风,而余于此症,察其人面白少神,如知其为清阳不升,元气虚极,不能镇定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真阳一旺,即能镇定上下四旁,故治之而愈(笔者治陈某,抽脊髓后遗症,能坐着编竹器,但面容苍白无神,头摇不止,连服此方八剂而愈)。
  14、治背冷目瞑。
  夫背为阳中之阳,不宜寒冷,今又背冷而目瞑,明是先天真阳衰极,阴寒内生,阴盛则阳微,故目瞑而背冷也。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故治之而愈。
  15、治舌肿硬而青。
  夫舌肿一症,似乎心火旺极,不知舌肿而青,此乃阴寒太盛,逼出真火,欲从舌尖而出故见肿硬青滑,四逆汤力能补火,祛逐阴寒,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舌肿硬,但不现青色,思冷饮,则为心火旺极,可用大剂导赤散加味治之。如是胃火为殃,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16、治唇肿而赤,不渴。
  夫唇肿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肿,口必大渴。今见病人唇肿,而口并不渴,可知阴火出于脾间,四逆汤功专补阳,阳旺则阴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17、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
  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内伤之别,此则面白无神,明是真阳衰于上,不能统摄在上之律液。四逆汤力能扶坎中真阳,阳旺自能统纳,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如系外感鼻涕如注,多系风寒之邪伤肺脏,用麻黄汤或桂枝汤治之而愈)。
  18、治尿多。
  夫尿之多,由于下焦火弱,不能收束故也。惟四逆汤力能补下焦之火,故治之而愈(笔者经验,治尿多宜加益益智仁、复盆子以补心气、命门之不足。固精、缩小便之力更强,老人、小儿每多此病,均可治之)。
  19、治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
  夫周身发起包块,疑似风热阳邪,此则皮色如常,却是阴邪僭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