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1章

013-本草纲目-第11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天 
葵,如常食葵菜,只是背紫面青,能坚铅形)。 
留砒住鼎,全赖宗心(别有宗心草,今呼石竹,不是食者粽心,恐误。其草出 州,生 
处多虫兽);雌得芹花(其草名为立起,其形如芍药,花色青,可长三尺以来,叶上黄斑色, 
味苦涩,堪用,煮雌黄立住火),立便成庾。 遇赤须(其草名赤须,今呼为虎须草是,用 
煮 
砂即生火);水留金鼎。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海中有兽名曰猾,以髓入在油中,其 
油 
粘水,水中火生,不可救之。用酒喷之,即止。勿于屋下收);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其 
齿若年多不生者,取雄鼠脊骨,作末,揩折处,齿立生如故)。发眉堕落,涂半夏而立生(眉 
发堕落者,以生半夏茎杵之取涎,涂发落处。立生);目辟眼KT ,有五花而自正(五加皮, 
其叶有雄雌, 
脚生肉 ,KT 系菪根(脚有肉 者,取莨菪根于KT 带上系之,感应永不痛);囊 
皱漩 
多,夜煎竹木(多小便者,夜煎萆 一件服之,永不夜起也)。体寒腹大,全赖鸬 (若患 
腹 
大如鼓,米饮调鸬 末服,立愈如故也);血泛经过,饮调瓜子(甜瓜子内仁捣作末,去油, 
饮调服之,立绝)。咳逆数数,酒服熟雄(天雄泡过,以酒调一钱服,立定也);遍体疹风, 
冷调生侧(附子旁生者为侧子,作末冷酒服,立瘥也)。肠虚泻痢,须假草零(捣五倍子作 
末, 
以熟水下之,立止也);久渴心烦,宜投竹沥。除症去块,全仗硝 (硝、 ,即 砂、硝 
石 
二味,于乳钵中研作粉,同 了,酒服,神效也);益食加觞,须煎芦朴(不食者,并饮酒 
少 
者,煎逆水芦根并浓朴二味,汤服)。强筋健骨,须是苁鳝(苁蓉并鳝鱼二味,作末,以黄 
精 
汁丸。服之。可力倍常也。出《干宁记》中);驻色延年,精蒸神锦(黄精自然汁拌细研神 
锦, 
于柳木甑中蒸七日了,以木蜜丸服。颜貌可如幼女之容色也)。知疮所在,口点阴胶(阴胶, 
即是甑中气垢,少许于口中,可知脏腑所起,直至住处知痛,乃可医也);产后肌浮,甘皮 
酒服(产后肌浮,酒服甘皮,立愈)。口疮舌坼,立愈黄苏(口疮舌坼,以根黄涂酥炙作末, 
含之,立瘥);脑痛欲亡,鼻投硝末(头痛者,以硝石作末内鼻中,立止);心痛欲死,速觅 
延胡(以延胡索作散,酒服之,立愈)。 
如斯百种,是药之功。某忝遇明时,谬看医理;虽寻圣法,难可穷微。略陈药饵之功能, 
岂溺仙人之要术,其制药炮、熬、煮、炙,不能记年月哉?欲审元由,须看海集。某不量短 
见,直录炮、熬、煮、炙,列药制方,分为上、中、下三卷,有三百件名,具陈于后。 

序例上
气味阴阳
内容:《阴阳应象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 
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味浓者为阴,薄者为阴中之阳;气浓 
者为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辛甘发散为阳,酸 
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软或 
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 
元素曰∶清之清者,发腠理;清之浊者,实四肢。浊之浊者,归六腑;浊之清者,走五 
脏。附子气浓,为阳中之阳;大黄味浓,为阴中之阴。茯苓气薄,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 
入手太阳,不离阳之体也;麻黄味薄,为阴中之阳,所以发汗,入手太阴,不离阴之体也。 
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气味各有浓薄,故性用不同。 
杲曰∶味之薄者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浓者则泄,咸、苦、酸、寒是也。 
气之浓者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渗泄,甘、淡、平、凉是也。渗谓小汗, 
泄谓利小便也。 
宗 曰∶天地既判,生万物者五气耳。五气定位,则五味生。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 
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偶,以偶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 
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 
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软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 
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 
可以软;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病矣。古之 
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否则能以人之疾者,盖寡矣。 
李杲曰∶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也。升、降、浮、 
沉之相互,浓、薄、阴、阳之不同。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 
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气象天,温热者,天之阳;凉寒者,天之阴。天有阴、 
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也。味象地,辛、甘、淡者,地之阳; 
酸、苦、咸者,地之阴;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也。气味薄者,轻清成象,本乎天者亲上也。气味浓者,重浊成形,本乎地者亲下也。 
好古曰∶本草之味有五,气有四。然一味之中有四气,如辛味则石膏寒、桂附热、半夏 
温、薄荷凉之类是也。夫气者天也,温热天之阳,寒凉天之阴;阳则升,阴则降。味者地也 
,辛、甘、淡,地之阳,酸、苦、咸,地之阴;阳则浮,阴则沉。有使气者,使味者,气味 
俱使者,先使气而后使味者,先使味而后使气者。有一物一味者,一物三味者;一物一气者 
,一物二气者。或生熟异气味,或根苗异气味。或温多而成热,或凉多而成寒,或寒热各半 
而成温。或热者多,寒者少,寒不为之寒;或寒者多,热者少,热不为之热,不可一途而取 
也。或寒热各半,昼服则从热之属而升,夜服则从寒之属而降;或晴则从热,阴则从寒,变 
化不一如此。况四时六位不同,五运六气各异,可以轻用为哉。 
《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 
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 
生。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王冰曰∶五气者,燥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也。心荣色, 
肺主音,故气藏于心肺,而明色彰声也。气为水之母,故味藏于肠胃而养五气。孙思邈曰∶ 
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味以成。若 
食气相反则伤精,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生,后制药物以防命,气味温 
补以存精形。 

序例上
五味宜忌
内容: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 
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x五欲x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x五宜x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 
薤。 
黄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黑色宜咸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 
x五禁x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 
韭。 
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食苦∶麦、羊、杏、薤。肾病禁甘 
,宜食辛∶黄黍、鸡、桃、葱。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 
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 
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 
之病 
x五走x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 
不通 
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 
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 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 心也。 
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 
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 
干。《 
x五伤x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 
咸伤血,甘胜咸。 
x五过x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 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 
胃气 
乃浓,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脉凝涩而变色。 
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脏之味自伤也,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也。五过者,本脏 
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序例上
五味偏胜
内容: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 
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 
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 
仿此。气增不已,则脏气偏胜,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 
四气,而久服之,虽暂获胜,久必致夭。故绝粒服饵者,不暴亡,无五味资助也。 
杲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 
属,则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积若凝水,为洞泄、寒中之病,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 
寒、大热之药,当从权用之,气平而止。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夭之由也。 

序例上
标本阴阳
内容: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 
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 
、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 
治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纵先生轻病,后生重病,亦先治其轻,后治其重,则 
邪气乃伏。有中满及病大小便不利,则无问先后标本,必先治满及大小便,为其急也。故 
曰∶缓则治其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