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7-本草述钩元 >

第5章

027-本草述钩元-第5章

小说: 027-本草述钩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脏之风以为治也。兹品从金所吐之精液以治木眚。用疗风脏之血。未有如是之亲切者。所以 
别录首主妇人血气心痛耳。又按诸疳皆脾胃病。内亡精液之所作也。夫小儿肾阴原不足。独 
赖脾阴与胃阳表里。以为生化之地。疳证之作。因种种伤其脾阴。致胃阳独亢。是宜大补脾 
阴。又须理会阳生阴长之妙。令阴裕。有化原。盖足三阴同起于下。而脾阴之益。难以取效 
旦夕。须少少同肾肝药。以为益脾阴地。则庶几奏效也。 

卷四五金部

内容:五金之祖。(雌黄乃金之苗。而中有铅气。是黄金之祖矣。银坑有铅。是白金之祖矣。 
信铅杂铜。是赤金之祖矣。与锡同气。是青金之祖矣。)能伏五金而死八石。故有五金狴犴 
追魂使者之称。(土宿真君) 朱砂伏于铅而死于硫。硫恋于铅而伏于 。铁恋于磁而死于 
铅。雄恋于铅而死于五脂。(盖赤石脂之类)故金公变化最多。一变而成胡粉。再变而成黄 
丹。三变而成密陀僧。四变而为白霜。(又) 多出银矿之所。性濡而滑。色黑而淄。凡煎 
银制矿必用之。(仙制本草) 
气味甘寒。有小毒。降热坠痰。镇心安神。主反胃呕哕。消渴风痫。明目固牙。乌须发。 
炙熨蛇蜴所伤。及解金石药毒。铅秉北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其体重实。其性濡滑。其色 
黑内通于肾。有镇坠归下之功。(濒湖)得汞交感。即能治一切阴阳混淆。上盛下虚。气升 
不降。发为呕吐眩晕。噎膈反胃。危笃诸疾。但不可多服。(性带阴毒。恐伤心胃。濒湖) 铅 
变化为胡粉黄丹密陀僧铅白霜。其功皆与铅同。但胡粉入气分。黄丹入血分。密陀僧镇坠下 
行。铅白霜专治上焦胸膈。此笃异耳。(又) 禀先天壬癸之气以生。一者数之始。水者物 
之初。故曰天一生水。中含生气。为万物先。第壬金为清。癸水为浊。清为阳气。浊为阴质。 
阳气为生。阴质有毒。范以法象。招摄阴阳。烹炼得宜。是成丹药。饵之仙去。(仲淳) 铅 
本先天真水。性含生气而属至阴。故能降热坠痰以疗所患也。(又) 五行万物中。能解一 
切毒瓦斯者。无过先天生气。土中冲气。铅兼有之。故又为解诸毒之首药。(又) 入养正丹。 
治一切上盛下虚。孤阳浮越。烦躁面赤。恍惚惊惕。呕吐反胃等证。盖用以镇坠阳气。使火 
入阴分。则上焦得宁而后可随证以施治也。入黑锡丹。治一切下元虚冷。阳气垂绝。阴阳将 
离。及沉寒痼冷诸病。另治真头痛。盖从阳生阴长之义。直补下元之阳而归之。全赖黑铅至 
阴归下。先扼其要而为主脑。若但补下元之阴。则缓而莫济也。养正丹。(治上盛下虚。气 
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身羸。及中风潮涎。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 
冷。)水银黑锡(去滓净秤)硫黄朱砂。研细。各一两。用黑盏一只。先熔黑铅成汁。次下 
水银。以柳条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火少时。方入硫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 
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极细。糯饭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枣汤任下。黑锡丹。( 
治诸逆冲上。痰气壅塞。心火炎盛。肾水枯竭。一应下虚之症。及妇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 
。)炮附子沉香胡卢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破故纸舶茴香煨肉蔻木香金铃子(蒸 
去皮核,各一两。硫黄黑锡(去滓秤)各二两。用黑盏或新铁铫。先如常法。熔结黑锡硫黄 
砂子。摊地上。出火毒。研极细。并与余药细末和匀。自朝至暮。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 
梧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空心服四十丸。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抱胆丸。治一切癫痫风狂。或因惊恐怖畏所致。及妇人产后血虚。惊气入心。并室女经脉通 
行。惊邪蕴结。水银二两。朱砂细研一两。黑铅一两半。乳香细研一两。先将黑铅入铫内。 
下水银结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乘热用柳木捶。研匀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空心。井花 
水下。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一丸。可除根。多年反胃不止。紫背铅二两。石 
亭脂(即硫之多赤者)二两。盐卤五两。烧铅以卤汁淬尽。与亭脂同炒。焰起挑于水上。焰 
止研匀。蒸饼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石莲干柿煎汤下。久患风痫。吐沫翻目抽掣者。黑 
铅水银结砂炮南星各一两。为末。糯饭丸绿豆大。一岁一丸。乳汁下。肾脏气发攻心。面黑 
欲死。又诸气奔豚喘急。铅二两。石亭脂二两。木香一两。麝香一钱。先化铅炒干。入亭脂 
急炒。焰起以醋喷之。倾入地坑覆住。待冷取研。粟饭丸芡子大。每用二丸。热酒化服取汗。 
或下或通气即愈。如大便不通。再用一丸。入元明粉五分服。揩牙乌须固齿。黑锡一斤炒灰。 
埋 
四肢厥冷。命在须臾。黑铅四两。磨水一碗灌之。 
〔论〕 铅禀北方癸水之气。而属至阴。凡在上之阳。偏胜以为病者。非此至阴而归原 
之品。莫能疗之。第癸水为浊。浊为阴质。历按五行所生。皆以五阳配五阴。乃得展转相生。 
铅属阴质。其生气全藉于阳。故硫铅交感交化。乃真自然之妙。如铅丹则铅中入硫硝。制炒 
有法。庶可治疗诸病。即铅霜亦由铅汞结砂。二气交感。吐出精英。尚不似极阴之重滞也。 
铅气沉重。未经烹炼。癸水之阴质尚存。多服损伤心脾。(金石与人身气血异。悟真篇 
云。非类难为巧是已。)凡脾胃虚寒。阳火不足。饮食不化。下部阴湿诸证。法咸忌之。(仲 
淳) 
〔修治〕 凡入药。用铁铫熔化。泻新瓦上。滤去渣脚。如此数次。取净者用。 

卷四五金部
铅霜
内容:一名铅白霜。取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如钱。有孔穿成串。用瓦盆盛生醋。 
横铅串于盆。离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阴处。候生霜。刷下。仍合住。(濒湖) 
气味甘酸。性极冷。消痰。(治风痰)去膈热涎塞。胸膈烦闷。治中风痰实。消瘅风惊 
谵妄。(婴孺惊滞药用之尤多)疗舌病及咽喉证。铅霜乃铅假汞气交感。因醋以拔其英华。 
道家谓之神符白雪。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镇之。(濒湖) 凡中风惊悸。未有不由痰热所生。 
胸膈烦闷多渴。亦火热炎灼所致。铅霜甘寒。能除热生津。并治吐逆。镇惊去怯。(仲淳) 铅 
霜涂木瓜。即失酸味。金克木也。(宗 ) 痰饮 化涎散。治热痰。利胸膈。止烦渴。凝 
水石 一两。铅霜马牙硝雄黄俱另研各一钱。枯矾炙甘草各二钱半。龙脑少许。为细末。研 
匀。每服一钱。水调下。小儿风热痰涎。用沙糖水调服半钱。此药大凉。不可多服。法制半 
夏。消饮化痰。壮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泡洗七遍。浓米泔浸一日夜。每半夏一两。用白矾一 
两半。研细。温水化浸半夏。水出两指许。频搅。冬月放暖处。浸五日夜。取出焙干。再用 
铅霜一钱。温水化浸一日夜。通七日尽取出。后用浆水慢火煮。弗令滚。候浆水极热。取出 
焙干。瓷器收贮。每服一二粒。食后细嚼。温姜汤下。谵妄 镇心丸。治心风。狂言多惊。 
迷闷恍惚。牛黄铅霜铁粉各七钱半。朱砂水飞。龙齿天竺黄各研细。龙胆草远志肉干地黄各 
半两。金箔五十片。人参茯神犀角屑各一两。为细末。和匀。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七丸。竹 
叶汤下。惊□铁粉散。治风惊。铁粉朱砂铅霜天竺黄。用竹沥汤调下。每服五分。消瘅□甘 
露丸。解壅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寒水石 二斤。马牙硝三两。铅霜炙甘草龙脑各七钱 
半。为细末。研匀。糯饭和丸弹子大。每取半丸。食后用新汲水磨化服。木舌□马牙硝丸。 
马牙硝七钱半。铅霜元精石寒水石麝香大黄各五钱。枯矾一钱二分。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 
研匀。炼蜜丸如小弹子大。每含一丸咽津。此证甘露丸亦治之。绿云散。治舌上生疮。铜绿 
铅霜各等分。同研极细。每用少许。掺舌上。咽喉□龙麝聚圣丹。治心脾客热。毒瓦斯攻冲咽 
喉。赤肿疼痛。或成喉痹。或结硬不消。经久不瘥。或舌本肿胀。满口生疮。饮食难进。南 
硼砂川芎各一两。生地黄犀角屑羚羊角屑元参桔梗升麻连翘琥珀铅霜各五钱。人参赤苓马牙 
硝脑子麝香各三钱。朱砂牛黄各二钱。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五十片为衣。 
每服一丸。薄荷汤或新汲水化下。或细嚼。或噙化。津液咽下。皆可。祛毒牛黄丸。治咽喉 
肿痛。舌本强硬。满口生疮。涎潮喘急。饮食难进。胸膈不利。牛黄三钱半。人参琥珀犀角 
细末硼砂生地桔梗各半两。雄黄飞一两。元参升麻各三钱。蛤粉水飞四两。寒水石 二两。 
朱砂研飞七钱。铅霜脑子各一钱。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金箔为衣。瓷器收贮。每服 
一丸。薄荷汤或新汲水化。食后日进二三服。噙化亦得。黄 散。治咽喉生疮痛疼。黄 槟 
榔牛蒡紫菀栀仁赤苓生甘草各半两。元参麦冬各一两。升麻黄芩各三钱。锉碎。每服一钱。 
水一盏。煎六分。温服。桃红散。治咽疮肿赤紫色。嗌痛咽物有妨。金银箔各十片。铅霜少 
许。寒水石四两。元精石二两。(二味捣碎。入一盒子内。 令通赤。取出。埋土中。出火 
毒。研细。)马牙硝朱砂炙甘草各一两。为细末。研匀。每服一字。甘草水调下。或以稀糯 
粥丸如豌豆大。含化津咽。喉痹肿痛。铅霜甘草半两。青黛一两。为末。醋糊丸芡子大。每 
含咽一丸。立效。悬痈肿痛。铅霜一分。生炙甘草一分。为末。绵裹含咽。口干龈烂。气臭 
血出。不拘大人小儿。铅霜铜绿各二钱。白矾豆许。为末扫之。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一字。竹沥调 
下。惊风痫疾。喉闭牙紧。铅霜一字。蟾酥少许。为末。乌梅肉蘸药。于龈上揩之。仍吹通 
关药。良久便开。 
〔论〕 铅本天一坎水所凝。而为五金之祖。是金在水中。所谓壬金为阳而气能上交者 
也。水银出于丹砂。离中之坎。内蕴金精。乃坎水之母气也。其性又能下交二者。因变化而 
吐其精华。则以至阴精气。感乎离中之坎以下行。而坎水母气本于离者。却能感壬金之阳而 
合之。如之何不治上焦心肺之热乎。即挟肝火。亦藉其清镇而降坠矣。其性极冷。非久服 
常用之物。病已即去之。胃弱脾虚肠滑者。不宜。风寒咳嗽多痰者。并忌。(仲淳) 

卷四五金部
铅丹
内容:一名黄丹。可入丸散。熬膏药。不入汤用。炒铅丹法。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硝石一 
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下硝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下少许 
黄硝。待为末。即成丹。(会典云。黑铅一斤。烧丹一斤五钱三分。)若转丹为铅。只用连须 
葱白汁拌丹慢煎。 成金汁。倾出即还铅矣。(濒湖) 今人以作铅粉。不尽者用硝石矾石 
炒成丹。(又) 
味微辛咸。气微寒。体重。性沉。内走血分。伏砒。制 硫。内服。治吐逆胃反。惊痫 
癫疾。除热下气。(本经)除消渴。消积痢久积及疟。止衄血并痔证下血不止。疗热毒脐挛。 
(当脐挛急而痛是阴阳不得升降也)中恶心腹胀痛。能固气敛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