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7-本草述钩元 >

第83章

027-本草述钩元-第83章

小说: 027-本草述钩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蕴泉壤至精之气。附根而结。则入地未深。假阳之精气居多。故取以治心。不概如茯苓为 
得阳中之阴气浓也。又按茯苓茯神。皆取其坚而白。皆用其气之浓。均皆有不坚者。但当以 
入地深浅。分阴阳浓薄。不得以虚实较也。茯神茯苓俱补心。而亦有少异者。茯苓导手太阴 
之气。使肺气下降入心而生血。且从阳吸阴。似于补心血较切。而安神为最。以心主脉。脉 
舍神也。茯神固亦导气。第其入地尚浅。未蕴阴气以归阳。故补心气似较茯苓为专。而安神 
当逊于苓也。茯神补心。须佐远志。盖茯神专补心之阳。必藉远志举阴中之阳以上奉。乃可 
补心也。 

卷二十五寓木部
茯神
内容:又名黄松节。治偏风。口面 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疗香港脚痹痛。 
诸筋牵缩。风寒湿抟于筋骨。足筋挛痛难行。而茯神木一两。乳香一钱。瓦器中炒。研末。 
木瓜酒下二钱。 
〔修治〕 去木。先以茯神去皮。细锉。入箩筛内。置水盆中。荡筛。去筋膜。澄清。 
取水底细末。晒干。复以人乳拌蒸三四次。或五六次更佳。每茯神一两。蒸作二两。茯苓用 
于补剂。亦照此制。若用之导邪。止去其筋可也。不必取水底细末。 

卷二十五寓木部
琥珀
内容:松树荣盛时。流脂入土。千岁后渝结所成。一种象物珀。内有物形。一种血珀。殷红如 
血。一种赤松脂。形如琥珀。浊大而脆。纹理皆横。一种水珀。浅黄色。多皱纹。一种石珀 
。深黄色。重如砂石。一种花珀。纹如马尾松。而黄白相间者次之。别有一种蜜蜡珀。臭之 
作蜜蜡香。色黄白。即蜂蜜所化。一种枫脂珀。烧之不作松脂臭。即枫脂所化也。入药惟松 
脂血珀最良。 
气味甘平。纯阳色赤。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少阴少阳。亦入足。厥阴经。专走血分。 
主安五脏。定魂魄。化瘀血。疗心痛癫邪。清肺利小肠。明目磨翳。治产后血枕痛。止血生 
肌。合金疮。琥珀属阳金。(丹溪)感土木之气而兼火化。从辛温药则行血破血。从淡渗药 
则利窍行水。从金石镇坠药。则镇心安神。(仲淳)得乳香没药延胡干漆鳖甲为散。治产后 
血晕有神。佐以人参益母草泽兰生地牛膝当归苏木。作汤送前药。治儿枕痛恶露不尽腹痛少 
腹痛寒热等证。极效。同丹砂滑石竹叶麦冬木通。治心有热而小肠受之。因之小水。不利。 
立效。同人爪珍珠玛瑙珊瑚。除目翳赤障。得丹砂犀角羚羊角天竺黄远志茯神。镇惊。主诸 
痫。小儿转胞。琥珀一两为末。用水四升。葱白十茎。煮汁三升。入珀末二钱。温服。沙石 
诸淋。三服效。 
〔论〕 松秉真阳之性。不为阴寒变易。即入地至深。而真阳之气。犹能吸阴以成茯苓。 
入地至久。而真阳之液。更能化阴以成琥珀。故琥珀非殷红血色。不大莹彻者。犹属阴未尽 
化。不发真阳之光也。其入血分治营。而洁古东垣皆曰纯阳者。由阳能化营。化营还以达阳 
也。阳化营。营还阳。则功能安五脏定魂魄矣。其或真阳虚而血不化。还结乎气以为心痛。 
或血不化而痰聚心窍以为癫邪。此味皆其对治。夫心主血。而小肠行君火之气化。为血为水。 
其原非二。琥珀既能致阳之精以化血。则利小肠及明目磨翳等治。皆当一以贯之。至于瘀血 
之化。(如产后血枕痛)本非以破泄为功。故能化即能止。其效并着于止血生肌也。大抵琥 
珀所治。惟阳虚而血不能化者为中的之剂。若阴虚而血不生以致不化。固非所宜。 
凡血少而小便不利者。用之反致燥急之苦。(丹溪)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者。服琥珀 
以强利小便。则愈损其阴。(仲淳) 
〔修治〕用细布包。内豆腐锅中煮之。再入灰火略煨过用。入目制用。安心神生用。 

卷二十五寓木部
猪苓
内容:枫之余气所结。生土底。不必枫根下始有也。 
甘淡苦平。气味俱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入足太阳少阴经。主开腠理。利水道。治 
渴除湿。去心中懊 。通淋消肿。并香港脚作肿。疗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 
疟蛊疰。伤寒温疫大热。发汗解毒。禀戊土之阳气。得风木之阴气。苦泄滞。甘助阳。淡利 
窍。利水道诸剂。无若此驶。(颂)湿在脾胃者。必用猪苓泽泻以分理之。能使水之泛于经 
络者敛归故道。猪苓淡渗。气升能降。故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 
(濒湖)止泄精。脾经湿热流入肾经。用以渗泄。中病即止。(门)入五苓散。为除湿要药。 
伤寒太阳证。消渴脉浮。小便不利。有五苓散。少阴证渴而下利。兼呕咳。不眠。小便不利 
者。用猪苓汤。世遂指猪苓。止入足太阳少阴二经。(小便不利。何以致渴。盖真水化气。 
水化不行。则气化郁矣。津液又为气所化。气不化。津液何自而生。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 
液者也。湿胜则脾困。湿热胜。则寒水之化亦困。安得不渴。)不知五苓有白术茯苓等味。 
其治在中下焦。而猪苓有滑石阿胶等味。并上中下而治之。况猪苓汤即阳明证之脉浮发热渴 
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亦用之矣。安得谓其止入太阳少阴哉。佐白芍白术茯苓人参橘皮泽泻。 
治水肿之属阳分者。佐白芍生地桑寄生桑白皮茯苓泽泻琥珀石斛薏仁肉桂。治水肿之属阴分 
者。小儿大便不通。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矢白一钱调服。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猪苓 
五两。为末。热水调方寸匕。日三服。又治妊娠子肿。从脚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饮。妊 
娠子淋。方亦同上。日三夜二服。以通为度。 
〔论〕人身水液。为元气所化。人身元气。又为真水所生。故病于气。即不能化水。而 
滞于水。更有以病气。水与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水气之治。有补气以化水者。责其本也。 
有行水以起气者。急其标也。却又有分其阴阳以为治者。因气病于水。则阳蓄于阴中。猪苓 
能升阳出于阴中。(故雷公法。用升麻对蒸一日。甚有理。)使阳不为阴所圉而阴降于下。此 
其与渗利差异者也。夫阴阳不得相离。离则病。此味分隔阴阳。能使阳离于阴。其行湿处。 
即其大燥津液处。故洁古曰。无湿证弗服也。本经。首主 疟。后学无能明其义者。惟肯堂 
治疟用猪苓。以分隔阴阳。使阳不下陷于阴。与洁古升而微降之说相合。然则此味岂止司渗 
泄。而无分理阴阳以为水气之主者哉。(猪苓升而微降。从阳畅阴。泽泻沉而降。从阴达阳。 
二味合乃为分理阴阳。)人身之气。由肾而脾。而肺。经故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 
终始也。明此则惟深究于病之所因。乃可投之。不则阴阳之不容分者而强分之。贻患甚矣。 
此药除湿。比诸淡渗药。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洁古))久服。损肾气。昏人目。 
(宗 ) 
〔修治〕内白而实者佳。铜刀刮去粗皮用。同升麻对蒸一日。(雷公)取其行湿。生用 
良。 

卷二十五寓木部
桑寄生
内容:此是乌鸟食一物子。粪落树上。感气而生。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但须桑上 
者。方合用。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视之。色深黄者为验。(保升)近海州邑及海外境土。 
其地暖而不蚕。桑无采捋之苦。气浓意浓。自然生出。何尝节间可容他子耶。(丹溪) 
气味苦甘平。益血脉。助筋骨。治腰痛。(是血脉虚衰不能通行者)主妊娠漏血不止。 
令胎牢固。愈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小儿背强痈肿。疗腰背腿脚遍身骨节疼痛。祛风痹 
顽麻。本草桑叶桑枝皆能治血。寄生得其气。故能益血脉。(类明)本于桑而抽其精英。功 
用。比桑尤胜。所治诸证。皆由血虚有热致然。此药性能益血。兼能祛湿。(仲淳)凡风湿 
作痛之证。古方用独活寄生汤。盖以主病者为君。二味俱能去风。胜湿也。若辨认未明。以 
杂木寄生为桑寄生。又用土当归假代川独活。两性俱燥。耗卫败营。无益有损。近茭山。吴 
氏。辨认独活。原本羌活一种。以节密轻虚者为羌。节疏重实者为独。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 
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便名。羌活续断汤。使医者不泥于专名。病家勿误 
于伪药。其意殊善。(嘉谟)同枸杞当归牛膝续断地黄胡麻首乌。治血虚手臂骨节疼痛。胎 
动腹痛。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水煎温服。或去艾叶。以其热也。毒痢脓 
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宜以桑寄生二两。芎防各三钱半。炙甘草三铢。为散。每用二钱。 
水煎八分。和渣服。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泛。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每用一钱。 
非时白汤点服。小便频数。猝然溲血不止。并不疼痛。此缘心中机谋积恶。奸险嫉妒。多积 
忿气。伤损肝心。又因色伤。小肠气虚。其血乘虚妄行故也。宜用桑寄生一两。熟地茯苓各 
半两。人参川芎独活蒲黄各二钱半。甘松沉香各八分四厘。为细末。每用三钱匕。水一盏。 
煎一二沸。便倾出。去渣。不时服。服后其血已安。惟觉丹田元气之虚。腰膝沉困少力。宜 
再取桑寄生细末一二钱。非时点服补之。 
〔论〕桑之气味甘寒。其所寄生之物。何以功用尤胜。盖热能伤血。寒能泣血。此之转 
化为寄生者。即以其转化为优。而功懋于血脉。诚如缪氏所云。不寒不热。可以疗虚也。至 
于血热之治。殊未然。但可以言桑耳。 
不得真者不用。寇氏言有误服他木寄生。其人逾月而毙者。慎之。忌火忌铁。 

卷二十五寓木部
雷丸
内容:雷斧雷楔。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是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 
。竹之余气所结。故又名竹苓。(濒湖)大小如栗。状类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又) 
赤者杀人。白者善。(贞白) 
气味甘。微苦。微寒。有小毒。主行胃热。除皮中热结。逐风逐毒。解蛊杀虫。治癫痫 
狂走。利丈夫。不利女子。(非利益之利。乃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故久服阴痿 
也。)久服阴痿。作摩积之膏。能疗小儿百病。下寸白虫。治应声虫。小儿出汗有热。雷丸 
四两。粉半斤。为末。扑之。下寸白虫。雷丸水浸。去皮。切。焙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 
许。以稀粥饮服一钱匕。须上半月服。虫乃下。 
〔论〕雷丸为竹之余气所结。夫竹引根于秋深。孕笋于冬半。是禀清寒以生。合于金水 
之阴以在下者。兹味本清阴之气味。而又能疏利。取以行气血之热。岂非良剂。第通用不无 
有伤元气耳。 
〔辨治〕切忌赤色者。入药炮用。 

卷二十六苞木部
淡竹叶
内容:入药烧沥。惟用淡竹一品。其肉薄。节间有粉。(颂)淡竹今呼水竹。有大小二种。 
汁多而甘。存中言苦竹之外皆淡竹误。(濒湖)一种草类。茎如铁线。叶似嫩稷。长尺余。 
亦名淡竹叶。俗多采利小水。治喉痹等证。神效。却与此殊。(嘉谟。) 
气味辛平甘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足阳明手少阴经。主治热狂烦闷。壮热头痛头 
风。并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更除虚烦。清心益气。散吐血热毒。疗消渴。利小水。通淋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