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学心理学 >

第7章

医学心理学-第7章

小说: 医学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中。    
同样,《内经》中也观察到人具有不同类型,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分为“太阳之人”、“少阴之人”、“太阴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又根据五行归类的法则,分为“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五种类型。在这五种类型之中又根据五音、阴阳属性、态度划分二十五种类型的人称为“阴阳二十五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如木形之人劳心多忧,火形之人少信多虑等。    
2。在疾病的发生和症状的表现上可以看到:在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下可以引起躯体疾病,如“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篇》);“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由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甚则呕血及餮泻……悲则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恐则上焦闭……下焦胀……”(《素问。举痛论篇》)。躯体疾病时也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者笑不休”(《灵枢。本神篇》),严重者则产生精神症状,如“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言”(《素问。厥论篇》)。阳明经属燥热,在人发高热之际,躁狂骚动,并有幻觉。    
3。在诊断疾病时,《内经》特别重视病人的经济状况、生活起居习惯、饮食嗜好、是否存在思想顾虑、性情是否勇敢或胆怯等。如果事先不了解病人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就切脉诊断和治疗,难免不犯错误。“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暖,不适饮食之宜,不知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素问。征四失论篇》)。“凡未诊病者,必闻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此治之二过也”(《素问。疏五过论篇》)。    
4。在治疗疾病时,《内经》很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治疗时要对病人指出疾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对治疗的注意。告诉病人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使其与医生配合治疗,并告以具体的措施和调养方法,解除其苦恼的消极心情。如“人之情,莫不恶死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篇》)。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在行针时,“……新怒勿刺,已刺勿怒,……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灵枢。终始篇》)“……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官能篇》)。    
5。“防患于未然”是祖国医学一贯强调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摄生方法。精神摄生,修心养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指出人如清心寡欲,精神保护得好,就不会生病。如“夫上古圣之人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如果知道养生之道,在日常生活、饮食、劳动中都定时定量,保持一定规律,就能使身体和精神都充实,延年益寿,活到百岁。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年乃去……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篇》)。可见只有讲究心理卫生,保持情绪安定,才能健康长寿。    
校对时间:00…09…18 16:46:3220 Mar 2001 21:17:06 +0800 陈卫                                                   
                  第三节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
        
第三节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在十九世纪末传入我国,当时盛行的魏尔啸细胞病理学说也随之而入。这种把人当作细胞联合王国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曾长期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占统治地位。西方的这一医学理论远远不如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那样重视心理对疾病防治的影响。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本理论的祖国医学体系重视人和生活环境的关系、躯体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及其性格特点与疾病反应的关系,把这些因素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但是当现代科学技术传入我国后,这一从民间长期实践而积累的祖国医学宝库,在清王朝封建统治末期未能得到系统、科学地整理,在国民党政治时期还遭到打击、压制。祖国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也因此未能上升到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心理学比医学年轻,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心理课,并首次建立了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系。1921年8月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当时医学中的精神病学,因为是研究表现各种心理异常的精神病的,所以它和心理学的关系要比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而心理学那时还是一门尚未充分发展的科学,它的学院式研究脱离精神病学的实际,精神病学家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就刊有变态心理方面的论述。30年代全国大约已有十几所大学设立了心理系或心理学组,在中央研究院中建立了心理研究所,出版了大学用的心理卫生教材,还在医学院中开设了有关课程。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次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工作被迫停顿。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少数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在医学院、精神病区和儿童福利机构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工作,出版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1948年曾在南京召开过一次局部的心理卫生代表会议。    
解放后,仅有少数医院有关专职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工作,个别医学学院开设过有关课程,但很快就停顿了。因为解放初期全国学习苏联,也象苏联那样把西方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全部当作资产阶级货色打入冷宫,把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当作唯心主义的东西,把心理同唯心等同起来。直到195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工作者联系医学实际,与北京医学院精神病科医生合作,针对当时为数众多、久治不愈的神经衰弱病人开展了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快速治疗,短期内获得显著疗效,引起医学界特别是精神病学界的重视以后,才使医学心理学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当时还把这一疗法应用到一些心身疾病(高血压、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中,也都获得很好疗效,受到医学界的欢迎。与些同时,还对这些疾病进行了病因调查和有关病理心理的实验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在防治地方克汀病中,对患病儿童的智力鉴定设计了一套量表,制定了地方克汀病智力分级的初步方案。医学心理学的事业正要兴旺发展,却受到十年动乱的冲击,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都遭到严重的摧残,全国唯一的科学研究机构…心理研究所被解散,医学心理学的工作被迫停顿达八年之久。直到1976年末,医学心理学的工作才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1978年12月在保定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和197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医学心理学学术座谈会,标志着医学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议酝酿成立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并于1979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心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上正式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从此,在学会的领导下、组织和推动下,医学心理学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蓬勃和广深的发展。    
一、医学心理学工作队伍的培养    
卫生部于1979年颁发的新教学计划中提出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1980年通知各医学院校和中级卫生护士,学校开设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课程,把医学心理学事业的发展纳入医学教育之中。为了培养医学心理学专业师资和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需要,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北京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心理系、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市安定医院于1980年和1982年在北京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医学心理学师资进修班;1979~1980年卫生部委托湖南学院举办首届心理测验培训班,至今已达第15届,学员大都是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医院医师。此外,江苏、上海、辽宁、广西、广东、浙江、吉林、河南、山东、内蒙古等24个省市、自治区和福州部队举办了一次或多次的大行政区的或省、市一级的医学心理学测验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专职或兼职的人员,承担了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继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早于1979年起招收医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后,北京大学心理系和部分医学院校也先后招收了医学心理专业和硕士研究生。    
二、教学机构组织    
1979年北京医学院率先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1980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也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至今已有40多所医学院校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还有30多所医学院校有医学心理学的专职教师。截止1988年底,已有八十多所医学院校正式开设了心理学或医学心理学的课,有的开设了医学心理学专题讲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00多所中专卫生、护士学校开了心理学或医学心理学的课,占全国中专卫校、护校总数的五分之二。自1983年起,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教师利用暑假举行教学座谈会,对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1987年5月卫生部在成都召开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第二届教材编审工作会议,决定修订出版医学专业第三版教材,并增加四种必修教材和八种选修课教材。《医学心理学》在这次会议上被规定为新增的必修教材。    
三、学会工作和学术会议    
目前,除台湾和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在各地心理学会分会下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或专业小组。医学心理学全国学术会议已先后独立地举行了五次。(表2…1)。    
此外,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分组参加了1979年、1981年、1984年、19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