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28章

575-医宗金鉴-第28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燥已耗液逼肺也,故去半夏加栝蒌根也。腹中痛者,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 
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也。□下痞□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 
加牡蛎之咸而耎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之 
淡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 
半表之寒,□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 
芩,恐干姜助热也。总之邪在少阳,是半表半里之热,郁而不升,故以小柴胡治之, 
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注】 
此承上而言,无论伤寒中风,邪传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以 
小柴胡随证加减治之,不必待其悉具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承上条辨认少阳一经为病之大旨。 
郑重光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者,言往来寒热是柴胡证,此外兼见 
胸□满□,心烦喜呕,及诸证中凡有一证者,即是半表半里,故曰呕而发热者,小柴 
胡汤主之。因柴胡为枢机之剂,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证不必悉具, 
而方有加减法也。至若柴胡有疑似证,不可不审者,如□下满痛,本渴而饮水呕者, 
柴胡不中与也;及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亦非柴胡证,此等又当细为详辨者也。 
@@@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注】 
伤寒该中风而言也。其邪三日,少阳受之,脉若大者,为邪盛欲传;今脉小,为邪衰 
欲自已也。 
【集注】 
程应旄曰:脉小则阳得阴以和,是邪尽退而正来复矣。 
张锡驹曰: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脉小则病退也。 
@@@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 
伤寒四、五日,邪在三阳之时。身热恶风,太阳证也;颈项强,太阳阳明证也;□下 
满,手足温而渴,阳明少阳证也。此为三阳合病之始,固当权其孰缓孰急,以施其治 
。然其人□下满,手足温而渴,是已露去表入里,归并少阳之机,故独从少阳以为治 
也。主以小柴胡汤者,和解其表里也。此三阳合病不必悉具柴胡证,而当用柴胡之一 
法也。 
【集注】 
方有执曰:三阳俱见病,而独从少阳小柴胡以为治者,太阳、阳明之邪微,少阳近里 
而里证见,故从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备也。 
喻昌曰:本当从三阳合并病之例而用表法,但手足温而加渴,是外邪逼□于少阳,向 
里之机已着,更用辛甘发散,则重增其热而大耗其津矣。故从小柴胡之和法,使阳邪 
罢而阴津不伤,一举而两得也。小柴胡汤当从加减法,不呕而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 
为是。 
张志聪曰:手足温者,手足不冷也。非病人自觉其温,乃诊者按之而得也。不然何以 
既曰身热,而复云手足温耶? 
汪琥曰:此条系三阳经齐病,而少阳之邪居多也。太阳伤寒已至四、五日之时,不曰 
发热恶风,祗曰身热者,此太阳之邪渐衰也。其兼阳明证不曰鼻干不得卧,而只曰颈 
项强者,此阳明之邪,亦将衰也。惟□下满为少阳经之专证,况兼手足温而又渴,此 
为邪将传里之机已着也。 
@@@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 
阳明病发潮热,当大便□、小便数也。今大便溏、小便如常,非阳明入府之潮热可知 
矣。况有胸□满不去之少阳证乎?故不从阳明治,而从少阳与小柴胡汤主之也。 
【集注】 
王肯堂曰:阳明为病,胃家实也。今便溏而言阳明病者,谓有阳明外证,身热汗出, 
不恶寒反恶热也。 
程应旄曰:如得阳明病而发潮热,似乎胃实之征矣。但胃实必大便□而小便数,今大 
便溏小便自可,是热非入府之热也,再以胸□征之,则主以小柴胡汤无疑矣。 
@@@ 
阳明病,□下□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注】 
阳明病,不大便,□下□满而呕,是阳明传少阳病也。若舌上黄苔涩者,为阳明之热 
未尽,则当与大柴胡汤两解之。今舌上白苔滑者,是已传少阳,故可与小柴胡汤和解 
之。俾上焦得通,则呕可止,津液得下,则便可通,胃气因和而□满除,则身必濈然 
汗出而解矣。 
【集注】 
程知曰:此言阳明兼少阳,宜用小柴胡也。不但大便溏为胃未实,即使不大便而呕, 
亦为邪未入里。□满在□而不在腹,舌苔白而不黄,皆少阳之见证多。故当从小柴胡 
分解阴阳,则上下通和,濈然汗出,而表里之邪为之一撤矣。 
程应旄曰:□下□满,不大便而呕,是大柴胡汤证也。其用小柴胡汤者,以舌上白苔 
,犹带表寒故也。若苔不滑而涩,则所谓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谓里热已耗及 
津液,此汤不可主矣。又曰:上焦得通,照□下□满言;津液得下,照舌苔与呕言; 
胃气因和,照不大便言。上条阳明病,从潮热上见 ,此条阳明病,从不大便上见。 
@@@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 
【注】 
凡柴胡汤病证,不与柴胡汤而反下之,不变他病,柴胡证仍在者,可复与柴胡汤则解 
。但以误下,其证必虚,故解必蒸蒸而热振振而寒,邪正交争,然后汗出而解也。 
【集注】 
方有执曰:蒸蒸而振作战汗也,必如此而后解者,以下后里虚故也。 
程知曰:邪气还表,故蒸蒸而热;下后正虚,故振振而动。 
@@@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 
中与也。食谷者哕。 
【按】 
「食谷者哕」四字,衍文。食谷呕者有之,从无哕者。 
【注】 
得病六、七日,少阳入太阴之时也。脉迟太阴脉也,浮弱太阳脉也,恶风寒太阳证也 
,手足温太阴证也,医不以柴胡桂枝汤解而和之,反二、三下之,表里两失矣。今不 
能食,□下满痛,虽似少阳之证,而实非少阳也。面目及身发黄,太阴之证已具也; 
颈项强,则阳明之邪未已也。小便难者,数下夺津之候也,此皆由医之误下,以致表 
里杂揉,阴阳同病。若更以有少阳□下满痛之一证不必悉具,而又误与柴胡汤,则后 
必下重,是使邪更进于太阴也。虽有渴证,乃系数下夺津之渴,其饮水即呕,亦非少 
阳本证之呕,缘误下所致,故柴胡汤不中与也。 
【集注】 
程知曰:前言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此更言□下满痛,亦有不宜柴胡者,以为戒也 
。 
程应旄曰:以一渴证辨之,前条之手足温而渴者,热在里,未经数下,自能消水,今 
本渴而饮水则呕。知其渴为膈燥津亡之渴,数下中虚,不能消水,究于胃阳无涉。然 
则柴胡汤之于少阳,岂可云但见一证便是乎?又岂可云下之而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 
汤乎? 
@@@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 
主之。 
【注】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是太阳之邪传少阳也。 
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散少阳呕结之病。而不名桂枝柴 
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 
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支者,侧也,小也。支结者,即心下侧之小结也。 
【集注】 
方有执曰:支节,四肢骨节也。支结,言支饮抟聚而结也。发热至微呕,太阳之表也 
,故曰:外证未去。 
程知曰:此邪入少阳,而太阳证未去者也。发热恶寒,支节烦疼,太阳证也,乃恶寒 
而微,但支节烦痛,而不头项强痛,则太阳证亦稍减矣。呕而支结,少阳证也,乃呕 
逆而微,但结于心下之偏旁,而不结于两□之间,则少阳亦尚浅也。若此者,惟当以 
柴胡汤和解少阳,而加以桂枝汤发散太阳,此不易之法也。 

卷二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柴胡桂枝汤方
属性: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黄芩一 
两半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集解】 
柯琴曰:仲景书中最重柴、桂二方,以桂枝解太阳肌表,又可以调诸经之肌表;小柴 
胡解少阳半表,亦可以和三阳之半表。故于六经病外,独有桂枝证、柴胡证之称,见 
二方之任重不拘于经也。如阳浮阴弱条,是仲景自为桂枝证之注释;血弱气尽条,是 
仲景自为柴胡证之注释。桂枝有坏病,柴胡亦有坏病;桂枝有疑似证,柴胡亦有疑似 
证。如病似桂枝证,脚挛急与胸中痞□者,及病似柴胡证,本渴而饮水呕,与但欲呕 
胸中痛者是已。此条言伤寒六、七日,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诸表证,更见心 
下支结诸里证,表里不解,法当表里双解之矣。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可知支节烦 
疼,则一身骨节不疼;可知微呕心下亦微结,故谓之支结,是表证虽不去而已轻,里 
证虽已见而未甚。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 
口不渴身有微热者,法当去人参,以六、七日邪虽未解,而正已虚,故仍用之。外证 
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上,为双解两阳之轻剂也。 
@@@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 
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注】 
伤寒五、六日,已发其汗,表未解而复下之。若邪陷入阳明之里,则必作结胸痞□, 
协热下利等证。今邪陷入少阳之里,故令胸□满微结也。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者,非停 
水之故,乃汗下损其津液也。论中有身无汗,独头汗出,发热不恶寒心烦者,乃阳明 
表热,郁而不得外越之头汗也。今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无阳明证,知为少 
阳表热,郁而不和,上蒸之头汗也。此为少阳表里未解之证,故主柴胡桂枝干姜汤, 
以专解半表之邪,兼散半里之结也。 
【集注】 
林澜曰:五、六曰,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满微结,寒热心烦者,是邪犹 
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乃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有热饮,其人必呕, 
今渴而不呕,知非饮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未 
和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 ,以解表里而复津液也。 
汪琥曰:伤寒头汗出者,乃阳郁于表,非阳虚于上也。 

卷二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属性:柴胡半筋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甘草(炙)二 
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