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37章

575-医宗金鉴-第37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也。故用芩、连以直折心火, 
用阿胶以补肾阴;鸡子黄佐芩、连,于泻心中补心血;芍药佐阿胶,于补阴中敛阴气 
。斯则心肾交合,水升火降,是以扶阴泻阳之方,而变为滋阴和阳之剂也。是则少阴 
之火,各归其部,心中之烦不得眠可除矣。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谓欤 
! 
@@@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注】 
身温腹满下利,太阴证也;身寒欲寐下利,少阴证也。身热不眠咽痛,热邪也;身寒 
欲寐咽痛,寒邪也。今身寒欲寐,下利咽痛,与胸满心烦之证并见,是少阴热邪也。 
少阴之脉,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以少阴之热邪上逆,则所过之处 
无不病也。以猪肤汤主之,解少阴上焦之热,兼止下焦之利也。 
【集注】 
喻昌曰:下利咽痛,胸满心烦,此少阴热邪充斥上下中间,无所不到,寒下之药,不 
可用矣,故立猪肤汤一法也。盖阳微者,用附子温经;阴竭者,用猪肤润燥,温经润 
燥中,同具散邪之义也。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猪肤汤方
属性: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 
分六服。 
【方解】 
猪肤者,乃革外之肤皮也。其体轻,其味咸,轻则能散,咸则入肾,故治少阴咽痛, 
是于解热中寓散之意也。 
【集解】 
成无己曰: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解少阴之客热。加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 
断利也。 
@@@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注】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无他证者,乃少阴经客热之微邪,可与甘草汤缓泻其少阴之热 
也。若不愈者,与桔梗汤,即甘草汤加桔梗以开郁热,不用苦寒者,恐其热郁于阴经 
也。 
【集注】 
喻昌曰:用甘草者,和缓其势;用桔梗者,开提其邪也。此在二、三日,他证未具, 
故可用之。若五、六日,则少阴之下利、呕逆诸证皆起,此法又未可用矣。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甘草汤方
属性: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桔梗汤方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注】 
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 
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怯风也,佐之以半夏 
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三物者,是又为咽痛之一治法也。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半夏散及汤方
属性: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各等分 
右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 
,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似不当散 
服。 
@@@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注】 
少阴病,咽痛不愈,若剧者,咽中为痛所伤,渐乃生疮,不能言语,声音不出,所必 
然也。以苦酒汤主之,用半夏涤涎,蛋清敛疮,苦酒消肿。则咽清而声出也。 
【集注】 
程知曰:咽痛忌汗、忌寒下、故甘草、桔梗、苦酒三方,皆用和解之法。惟半夏散及 
汤,在前条为辛散温解之法也。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苦酒汤方
属性: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谷中)一枚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 
之,不差,更作三剂。 
【集解】 
李杲曰:大抵少阴多咽伤、咽痛之证,古方用醋煮鸡子,主咽喉失音,取其酸收,固 
所宜也。半夏辛燥,何为用之?盖少阴多寒证,取其辛能发散,一发一敛,遂有理咽 
之功也。 
程知曰:按卵白象天,卵黄象地。前黄连阿胶汤用鸡子黄,义取入肾滋阴;此苦酒汤 
用鸡子白,义取入肺润痰也。 
@@@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注】 
邪传少阴,不从阴化而见寒证,亦不从阳化而见热证,是其人肾气素充,所以藏虽受 
邪,留连八、九日,仍复传府外散也。太阳主表,故一身手足尽热,若热还卫分,非 
汗不解;热还荣分,非衄不解。热甚于上,则头痛、目瞑、衄血;热甚于下,则腹痛 
,尿难、便血,理必然也。凡热少血多,瘀成血蓄;热多血少,热迫其血,血不得蓄 
。今为少阴邪热。复转膀胱而伤荣分,迫走下窍,故便血也。 
【集注】 
程知曰:前少阴病,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阳未全亏也。此八九日,一身及手 
足尽热,阴盛于里也。 
张璐曰:少阴病难于得热,热则阴尽阳复;故少阴篇中谓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然病至八九日,阴邪内解之时,反一身手足尽热,少阴必无此证,当是藏邪转府, 
肾移热于膀胱,以膀胱主表,故一身及手足尽热也;膀胱之血为少阴之热所逼,其趋 
必出阴窍,以阴主降故也。 
@@@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 
少阴病,二三日无阴邪之证,至四五日始腹痛小便不利,乃少阴阳邪攻里也。若腹痛 
口燥咽干而从燥化,则为可下之证矣;今腹痛小便不利是热瘀于里,水无出路,势必 
下迫大肠而作利也。倘利久热伤其荣,荣为火化,血腐为脓,则为可清之证也;今下 
利昼夜不止,而便脓血,则其热已随利减,而下焦滑脱可知矣,故以桃花汤主之,益 
中以固脱也。 
【集注】 
成无己曰:要略云,阳证内热,则溢出鲜血;阴证内寒,则下紫黑如豚肝也。 
喻昌曰:治下必先固中,中气不下坠,则滑脱无源,而自止。注家见用干姜,谓是寒 
邪伤胃,不知热邪挟少阴之气填塞胃中,故少佐干姜之辛以散之也。 
程知曰:此下利脓血之治法也。腹痛小便不利,少阴热邪也;而下利不止,便脓血, 
则证为伤血,且有中气下脱之虞矣,故用桃花汤固肠止利也。 
魏荔彤曰:此证乃热在下焦,而熏蒸中焦,使气化因热郁而不行,大便因热盛而自利 
也。久而下利不止,将肠胃秽浊之物,如脓带血,尽随大便而下;热一日不消,利一 
日不止也。 
沈明宗曰:此邪挟内湿凝滞血分,则便脓血也。 

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桃花汤方
属性: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 干姜一两 糯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 
服愈,余勿服。 
【方解】 
少阴寒邪,多利清谷;少阴热邪,多便脓血;日久不止,关门不固,下焦滑脱矣。此 
方君以体膏性涩之石脂,养肠以固脱;佐以味甘多液之糯米,益气以滋中,则虽下利 
日久,中虚液枯,未有不愈者也。其妙尤在用干姜少许,其意不在温而在散火郁,借 
此以开脓血无由而化也。若一服愈,余勿服,以其粘涩之性甚也。 
@@@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 
少阴病诸下利,用温者,以其证属虚寒也。此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是热伤荣也,而不 
径用苦寒者,盖以日久热随血去,肾受其邪,关门不固也,故以桃花汤主之。 
@@@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注】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用桃花汤不止者,热瘀于阴分也,则可刺本经之穴,以泄其热, 
热去则脓血自止矣。 
【集注】 
张璐曰:先下利日久,而后便脓血,则用桃花汤。若不先下利,而下利,便脓血,则 
可刺经穴。若刺经穴不愈,则当从事白头翁汤;设更咽干心烦不得眠,则又须黄连阿 
胶汤为合法也。 
林澜曰:刺者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也。下利便脓血,既主桃花汤矣,此复云可刺者,如 
痞证利不止,复利其小便,与五苓散,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故此一刺,亦以辅桃花 
汤之所不逮也。 
@@@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邪至少阴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者,必其人胃火素盛,肾水素亏,当以大承气汤,急泻 
胃火以救肾水。若复迁延时日,肾水告竭,其阴必亡,虽下无及矣。 
【集注】 
成无己曰:与大承气汤急下之,以全肾何也?经云:三阴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 
已。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少阴邪热已转属府胃,府实热消灼肾水,故口燥咽 
干,用大承气以泻府,而实热自除。且少阴之藏本肾属水,胃府属土,泻土所以救水 
也。 
方有执曰:口燥咽干者,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邪热客于其经,而肾水为之枯竭也 
。然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愈干,所以急于下也。 
张璐曰:按少阴急下三证,一属传经热邪亢极,一属热邪转入胃府,一属温热发自少 
阴,皆刻不容缓之证。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与阳明急下三法,同源异派。 
汪琥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者,非才得病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谓少阴口燥咽干之病 
,已得之二三日也。 
@@@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自利清水,谓下利无糟粕也。色纯青,谓所下者皆污水也。下无糟粕,纯是污 
水,此属少阴实热;所以心下必痛,口燥咽干,其为少阴急下之证无疑矣,故当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 
程知曰:阳邪热结,口必干燥;设系阴邪,口中和而不燥矣。故宜急下之以救阴也。 
沈明宗曰:邪传阳明,必俟大便坚□而攻下者,迺未伤胃中津液之谓。此利清水,因 
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顷刻势已濒危,不得不以通;因通用急夺,而救胃肾 
将绝之阴也。 
@@@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盖因其人阳气素盛,胃有宿食故也。所以传邪已入少 
阴,复转属阳明,而成胃实,故宜大承气汤急下之也。 
【集注】 
张璐曰:少阴之证自利者最多,虚寒则下利清谷,虚热则下利脓血,故多用温补传经 
。阳邪内结,则自利纯青水;温热病,则自利烦渴;并宜下夺清热。此以六七日不大 
便而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实之证,所以宜急下也。 
@@@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注】 
少阴中风脉,若见阳浮阴弱,乃风邪传入少阴,则是其势方盛,未易言愈。今阳脉反 
微,阴脉反浮,阳微则外邪散而表气和,阴浮则里气胜而邪外出,故为欲愈也。 
@@@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注】 
子丑寅阳生渐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