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43章

575-医宗金鉴-第43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治也。 
@@@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 
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 
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 
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按】 
当解之下「熏之」二字,当是「以汗」二字,始与上下文义相属。 
【注】 
一经未罢,又传一经,同病而后归并一经自病者,名曰并病。二阳者,太阳、阳明也 
。太阳初得病时发汗,汗出不彻,未尽之邪,因而转属阳明,若续自微微汗出,不恶 
寒反恶热,始为阳明可下之证。若不微微汗出,而恶寒者,则是太阳之表犹未罢,不 
可下也,下之为逆矣。如已经发汗,尚有未尽之表,宜仍与麻桂各半汤,或桂枝二越 
婢一汤,小小发汗,以和其表,自可解也。缘缘,接连不已也,正赤,不杂他色也, 
谓满面接连赤色不已也。此由于汗出不彻,故阳气怫郁不得宣越,所以其人烦躁短气 
,脉涩,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求之而不可得也。是皆邪气壅甚于经,漫 
无出路,但坐以汗出不彻之故耳。当更用大青龙汤或葛根汤,发其汗则愈矣。 
【按】 
面赤一证,劳损颧红,发于午后者,骨蒸阴虚也。格阳浮赤,兼厥利脉微者,阳虚也 
。赤色深重,潮热便□,里实也。赤色浅淡,恶寒无汗,表实也。短气脉涩,内因多 
气血虚,若外因短气,必气麤,是汗出不彻,邪气壅促胸中,不能布息之短气,非过 
汗伤气,气乏不足续息之短气也。外因脉涩必有力,是汗出不彻,邪气壅滞,荣卫不 
能流通之脉涩,非过汗伤液,液少不滋脉道之脉涩也。 
【集注】 
王肯堂曰:因病太阳,故当汗;因病阳明,故当小汗。先字最有次第,乃仲景之枢机 
也。下之以大、小承气,汗之以麻黄等汤 。 
程应旄曰:太阳既转属阳明,宜从阳明治矣。然恐转递之处,表邪去尚未尽,里邪乘 
其未深,两邪相持,而前后互见,是曰并病。纵使表少里多,终是带表之阳明也。太 
阳不应有腹痛,以邪无出路,意欲内攻,故乍在仍不知其处。 
林澜曰:汗不彻者,脉必涩,非再汗邪奚自去乎?是知未汗则为并病,已汗即为转属 
阳明。未汗则为阳气怫郁在表,已汗则为汗出不彻。汗不彻者,必更汗之;转属者, 
必下除之;未汗者,可小发汗;怫郁者,可解之以汗。邪由不同,为病自不同,故施 
治亦不同耳。 
@@@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语者,下之则愈,宜大 
承气汤。 
【注】 
二阳并病,太阳、阳明同病也。太阳证罢,尽归并于阳明,所以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语也,是皆阳明胃实之证,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集注】 
喻昌曰:并病二条,皆是太阳、阳明。上条初入阳明,太阳之邪未彻,故仍宜汗之; 
此条已入阳明,太阳证罢,而尽归并阳明,故宜下之。 
程知曰:并病者,一经证多,一经证少,有归并之势也。太阳证罢,而归并阳明,但 
手足□□汗出,是大便已□也,与大承气汤以下胃热可也。 
@@@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者,当刺大椎、第一间、 
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语。脉弦,五、六日,□语不止,当刺期门。 
【注】 
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之证。而曰、或曰时 
如者,谓两阳归并未定之病状也。病状未定,不可以药,当刺肺俞,以泻太阳,以太 
阳与肺通也;当刺肝俞,以泻少阳,以肝与胆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机也。苟不 
知此,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 
,则发□语。设脉长大,则犹为顺,可以下之,今脉不大而弦,五、六日□语不止, 
是土病而见木脉也,名曰负。负者,□贼也。慎不可下,当刺期门,以直泻其肝可也 
。 
【集注】 
方有执曰:并,犹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轻重多寡之不同,谓之并。盖少阳间隔阳 
明,去太阳远,故但兼并也。 
喻昌曰:少阳之脉,络□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结胸证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 
,刺肝俞所以泻胆也。膀胱不与肺合,然肺主气,刺肺俞以通其气,斯膀胱之气化行 
,而邪自不能留矣。发汗则□语,与合病木盛克土之意同。脉弦亦即合病内少阳胜而 
阳明负之互词,刺期门以泻木邪之盛也。 
林澜曰:大椎即百劳穴,一椎上陷中,主泻胸中诸热气。第一间疑即商阳,在手食指 
内侧,主胸中气满,热病汗不出。肝俞在九椎下,肺俞在三椎下,各去脊中二寸,二 
穴并主泻五藏之热。期门在乳根二肋端,主伤寒,胸中烦热,过经汗不出。 
@@@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 
【注】 
此承上条,戒不可下之义也。太阳、少阳并病,心下□而眩者,少阳也;颈项强者, 
太阳也。当刺肺俞、肝俞,以泻太阳、少阳之邪,慎不可下也。若以心下□,而误下 
之,必变逆候矣。 
【集注】 
成无己曰:慎勿下之。攻少阳之邪,太阳之邪乘虚入里,必作结胸。经曰:太阳、少 
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 
程知曰:上言不可汗,此言不可下也。不可汗,恐其□语;不可下,恐其结胸也。 
程应旄曰:此并病心下□居首,颈项强而眩次之,似尚可下,不知少阳三法有禁,只 
可刺而慎勿下也。 
汪琥曰:大椎一穴,实合太、少而齐泻。诸家注皆不明用针之理,竟置大椎而不论, 
大误之极。 
@@@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注】 
此承上条,而言误下之变也。太阳、少阳并病,不刺肺俞、肝俞,而反下之,两阳之 
邪,乘虚陷里,则时如结胸,竟成结胸矣。心下□,变为下利不止,水浆不入矣。上 
不入而下常出,则中空无物,其人心烦忙乱,而变成坏证,虽有前条刺法,亦无所用 
矣。 
【集注】 
程知曰:此二阳并病,误下之变也。太阳表邪乘虚入里,则为结胸,心下□;少阳半 
里之邪,乘虚入里,则为下利不止。上下俱病,而阳明之居中者,遂至水浆不入,而 
心烦也。 
喻昌曰:并病即不误用汗、下,已如结胸,心下痞□矣,况又误下乎?故比太阳一经 
,误下之变、殆有甚焉。其人心烦似不了之语,然经谓结胸证具,躁烦者死,意此亦 
谓其人心烦者,死乎? 
汪琥曰:太阳病在经者,不可下,少阳病,下亦在所当禁,故以下之为反也。 

卷二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属性:伤寒新愈,起居作劳,因而复病,谓之劳复。强食谷食,因而复病,谓之食复。男女 
交接,复而自病,谓之房劳复。男女交接,相易为病,谓之阴阳易,谓男传不病之女 
,女传不病之男,有如交易也。盖因其人新差,余邪伏于藏府,未经悉解,故犯之辄 
复也。学者于临证时,审其脉证而详辨之,则施治自无误矣。 
@@@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 
【注】 
大病差后,谓伤寒病新差后也。劳复者,谓起居作劳复病,非房劳复也,宜枳实栀子 
豉汤主之。温覆,令微似汗自愈,不取其涌者,以热不在胸而在经也。若因过食复病 
者,谓之食复,以有宿食也,宜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下之。 
【集注】 
成无己曰:劳复则热气浮越,与枳实栀子鼓汤以解之。食复则胃有宿积,加大黄以下 
之。 
王肯堂曰:伤寒之邪自外入,劳复之邪自内发。 

卷二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枳实栀子鼓汤方
属性:枳实(炙)三枚 栀子(擘)十四枚 豉(绵裹)一升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 
,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方解】 
是方也,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者,是欲水之熟而趋下,不欲上涌作吐也。下豉 
煮五、六沸即去滓者,取其清腐之气走表,易于取汗也。太阳用之以作吐,劳复用之 
以作汗。仲景用方之妙,药品虽同,煎法各异,故施用不同也,于此可类推矣。 
【集解】 
方有执曰:大邪初退,血气新虚,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乃用苦寒以发其微汗者,以 
劳伤之复热,与初病之实热不同伦也。方中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全是欲水之 
熟而趋下,不至上涌作吐,与太阳中篇下后身热取吐之法不同,所以覆令微似汗也。 
@@@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 
此承上条详言证脉,以别其治也。伤寒差已,后更复发热者,虽有劳复、食复之别, 
然须分或宜和,或宜汗、或宜下之不同。如脉浮有表,当以汗解者,用枳实栀子豉汤 
汗之;脉沉有里者,当以下解者,用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下之;若无表里证,当和解 
之者,用小柴胡汤和之。对证施治,斯为合法。 
【集注】 
方有执曰:此示病后不谨调理,致复之大法。脉浮,有所重感者也。脉沉、饮食失节 
也。 
魏荔彤曰:大病后不宜大汗,喻注谓用枳实栀豉汤以微汗是也。大病后不宜大下,喻 
注谓枳实栀豉汤加大黄以微下是也。然亦有不能尽该者,凡于汗下之中,留心其为大 
病之后,庶治复病,而不碍于大病后也。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注】 
伤寒病差后,从腰以下肿者,是有水气也,宜牡蛎泽泻散,峻逐水气,恐缓则水盛, 
必上犯阳部也。 
【集注】 
成无己曰:大病差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故腰以下为肿也。 
『金匮要略』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可也。 

卷二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牡蛎泽泻散方
属性:牡蛎(熬) 泽泻 栝蒌根 蜀漆(暖水洗去腥)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苦葶苈(熬)各等分 
右七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 
【方解】 
水停于内,外泛作肿,腰以上者,当汗之,小青龙、越婢是也。腰以下者,当利小便 
,此方是也。以牡蛎破水之坚,泽泻利水之蓄,海藻散水之泛,栝蒌根消水之肿,又 
以蜀漆、苦葶苈、商陆根,辛苦有毒之品,直捣其巢,峻逐水气,使从大、小二便而 
出。然此方施之于形气实者,其肿可随愈也,若病后土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 
,则又当别论,慎不可服也。 
@@@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