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

第12章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12章

小说: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
  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另外,ICD…10中将强迫症称之为强迫性障碍,其诊断要点是:
  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二、治疗方法
  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2.行为治疗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技术在恐怖障碍的治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譬如,在治疗强迫性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3.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4)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5)讨论并解决家庭关系当中的冲突。
  4.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下列药物:(1)氯丙咪嗪;(2)氟西丁(3)氟伏草胺(4)MAOIs苯乙肼
3.强迫症的自我判断
  〃强迫行为〃是指虽然自己也知道是不合理而愚蠢的,欲不明就里的持续去作的症状而言。要是不摸着一根根的电线杆、桥的栏杆、楼梯的扶手走的话,就觉得不安心;出门的时候,如果不是从右脚先踏出家门,就会觉得不安;用餐时餐具的排列方式、就寝时寝具的场所、枕头旁边的东西不和往常一样的话,就睡不着;列车经过的话非数数看一共几辆,爬楼梯的时候也非数数看爬了几级不成;一天不洗好几次手就觉得坐立不安。。。。。。似乎觉得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发生什么倒霉的事似的,其实本人也很清楚,这些行为毫无意义。
  有些症状最重的人睡个觉好像办什么仪式一样有固定的程序。洗澡的时候,右手舀几瓢水、左手舀几瓢水也都一成不变。边数着楼梯边上楼,数错的话,重新下楼再数一次的人也有。一旦陷于这种强迫行为中,很自然的就会失去对现实的柔软适应力,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强迫行动〃是说偶尔会有一种想作危险、愚蠢事情的行动,像去自杀吧!放火吧!弄坏别人珍视的物品吧!杀了别人的孩子吧等等。如果有小婴儿在身边就会有想把他踩过或丢掷的行动,但并不一定真的会付诸实行。这是一种〃并不真心想作,想想而已〃的行动恐惧。对着对面的人(特别是男性碰到女性时),想说出猥亵的话的那种行动;看话剧看到一半,突然想奔上舞台的行动;在严肃的仪式进行中突然想大吼大叫的行动等等,都属于强迫行动的一种。
  当你经常地、反复地思索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能自我控制时,当你经常地迫使自己做一些无实际意义的事情而不能自我控制时,你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心灵被扭曲了吗?自己患了强迫症吗?如果你尚未觉察或有所怀疑,不妨根据下面专家的提示来自我判断…下:
  1.反复思考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的耳朵为什么生长在头颅两侧?
  2.经常强迫自己计算毫无意义的数字,如一边走路一边数多少步。
  3.老是强迫自己回忆某些往事。
  4.总担心自己在某一场合失控而做出违法的事。
  5.自己不明白也无法控制地反复洗手或换衣服。
  6.总怀疑门或抽屉没锁上而反复检查几遍。
  7.信寄出后常怀疑地址写错,后悔当初没有反复检查。
  8.在某些场合所想的和所做的总有矛盾,如站在桥边就几乎忍不住要跳河。
  9.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现象,追根寻源总想弄明白,结果越弄越〃糊涂〃。
  10.见到或听到某件事总会联想到别的事,如:见到车祸即联想自己亲人的意外。
  11.为摆脱强迫症状而刻板地、重复地做一些仪式性动作,如摆脱反复洗衣服而不停地搓手。
  12.上床后浮想联翩,难以入睡。
  13.害怕会演变成精神病,怕无法医治而悲观。
  14.明知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事是不合理的而又无法摆脱,因而深感痛苦,焦虑不安。
  如果你的症状符合上述提示中任何四项或四项以上的话,那么你就可能患强迫症了。
4.警惕强迫症思维
  在强迫症中,很多人举的例子都是强迫性洗手,给人造成的假象仿佛强迫症中一定有洗手这一项,其实不是的。
  有一种潜在的强迫症,如强迫性思维就很常见。它在刨根问底的人中很多见。这种人老是问一些无聊或者一些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人为什么会从一个受精卵长成一个成人〃,在如:〃什么叫成功,成功是不是有一个公式〃然后就反反复复的想,做功课时想,工作时想,睡觉前也想,他与那种有探索精神的人不一样,有探索研究的人有时候会放弃这种想法,甚至转移到其他的研究方面,而强迫性思维的人不是这样,如果他们停止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就仿佛生活的秩序被打乱,会明显的感到不安。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什么问题也不愿想,什么事也懒的做,而这种问题在常人看来,似乎根本没必要关心,或者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患者想的奇怪的问题,会长久的存在,久而久之,那种想法更是挥之不去,病人感到很痛苦又无助。
  另外具有强迫症思维的人口才都特别好,因为他对某件事关注的过于厉害,所以也确实对这个问题有研究,但你能发现他有明显的偏执,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而且有时显得志向很大,这时候我们都要小心,而患有该症状的人却本人无发觉,还以为自己是在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由于强迫症很容易同神经衰弱混淆,及打着〃为真理而奋斗〃的幌子,所以不易察觉,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及时的自醒,如果有,赶快找心理医生,以免耽误前程。
5.反复洗手锁门可能患强迫症
  日前,在南京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10岁的京京战战兢兢,泪眼婆娑,像只惊恐的兔子。原来,楼下的邻居家养了两条狗,小姑娘害怕。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奈她那位当会计的妈妈认真惯了,总觉得自己的女儿不如人家孩子勇敢,于是动不动就向女儿指出这条〃缺点〃,越指责小姑娘越紧张,竟发展到夜不能寐,成了强迫症。
  日前,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主任赵荣凤收治了一名患者18岁男孩黄某。黄某的父亲是个博士,母亲是个科研人员,从小家教很严,黄某从小经常担心这也出错那也出错,会被父母责骂,导致性格出现缺陷。黄某现在只要与别人产生分歧,就会去砸东西,而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控制不了自己。赵主任告诉记者,这就是强迫症。青少年和白领阶层是这类神经障碍的主要患者群,而且患者群在不断扩大。
  这种神经疾病的最典型症状就是患者明知道是不对,却无法控制自己去重复做一件事或者反复想一件事。
  〃在接诊的患者当中,青少年和白领阶层是主要患者群。〃为什么强迫症如此喜欢光顾这类人群呢?赵主任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所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又多处于刚刚结束人格转型期的重塑阶段。儿童2岁至8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从青春期的开始至青春期的结束则是人格重塑的重要整合时期,如果重塑〃失败〃,很可能引发精神障碍。而随着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年轻的白领由于繁忙的工作、不协调的生活等所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多,也不断加入到〃强迫症〃这种亚健康人群的行列之中。
  及时发现完全可以治愈
  强迫症患者属于典型的思维活跃、但行为滞后的人群。他们时常会感到很焦虑、不安,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做事追求完美,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这类人一般单方面能力强,但综合能力差;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胸气短等症状。现在患有这种症状的人较多,但大多数意识不到这是一种病态。赵主任指出,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心理诊所去治疗,如果及早发现并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而心理专家周正猷主任医师说:〃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成绩问题患强迫症,而是他们的家长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自觉不自觉地用完美无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容不得他们有一点点过失,最终引起心理疾病。〃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