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

第112章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112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但她已经没有功夫去弄清楚这些曲折的经过。一看见大石林牙,她的第一个反
应就是不自觉地把貂裘撤上一把,把领扣再扣紧一挡,免得露出脖子和底下的衷衣。
一个妇女对于她所尊敬而又有点畏惧的人,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唯恐在他面前失仪,
而她现在的这身衣着,分明是不大见得人面的。
  然后她镇静一下,想想他是怎么来的,她自己应该怎样做?
  她想到大石林牙曾经拥戴过她的丈夫和她本人,态度是明朗的,后来又曾反对
过她,公开地表示要除去她身边的“佞幸”,杰度也是毫不含糊的。对于他的光明
磊落的态度,她却报之以阴谋诡计,玩弄手段,把他软禁起来,要挟他“捐弃成见,
共谋国是”。他们两人间留下了很不愉快的回忆。但是现在血淋淋的事实终于使她
清醒了,危机方临,忠佞立分。她一贯相信、大力包庇、痴心迷恋的恰恰就是要出
卖她的国家和她本人的人,而她打击的,恰恰就是她的保卫者,这是最明显不过的
事实了。现在她也毫不怀疑,为了大局,他决不会怀念旧恶,弃她而去。当她决心
要抵抗宋军的时候,他是她唯一可以信赖、唯一可以与之合作的人,无论在道义上、
能力上、威信上都是如此。
  为此,她流下了悔悟和感激的眼泪。
  耶律大石是属于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决不回头的那种人物。看到时局动荡,国
势凌替,他决定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一个理想,那就是要保卫、延续和再生这个国
家。他的毅力、他的威望、他的能量都使得这个理想有实现的可能。即使在他被囚
禁的时期,他也仍然是、甚至更加是契丹人和一部分奚人心目中崇拜的民族英雄,
是国家的支柱,是可以把他们团结起来的唯一的中心力量。萧皇后竭力要贬低他,
提高李处温,想入非非地制造了许多谣言,可是没有什么人认真地相信它们。她的
这种一面揿、一面抬、一面多方打击、一面揠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反而使耶律大石
的声誉更加隆然了。客观的效果,常会走到统治者主观愿望的反面。
  当杨可世的大军夺门而入外城,到处摘杀契丹人的消息传开以后,耶律大石的
旧部潮水般地涌入他的私邸,要求他出来主持军事,力拯危亡,连得受命监护他的
萧斡里剌等人也毫不犹豫地参加进他的队伍。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中,他的作
用就是使得这些已被涣散的力量,很快地凝结起来,迅速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抵
抗势力。
  他明自在这紧急关头需要他去做些什么。他把部下组织起来,匆忙部署一下。
他的两个儿子耶律思轸、耶律怀沙率领一部分战士被派到外城的中心处去进行巷战。
这时杨可世的指挥部已设在悯忠寺,耶律思轸、耶律怀沙接受的任务是主动向悯忠
寺方向出击,然后扼守住通往王城的几条通道,步步为营,节节死守,阻滞宋军的
前进,以血肉之躯换取时间来做好王城守御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可救出一部分正在
受屠戮的契丹人、奚人,掩护他们撤退到王城,以增厚防守力量。严厉的父亲给儿
子们的指示是只许死成国殇,不许生为逃兵。这一对正在弱冠上下年纪的儿子噙着
满腔家国之泪,诀别过父亲,驰往战地去了。这里耶律大石留下萧斡里剌,带着他
的令旗,前去接管王城的防守权。自己带着一部分人马,迳奔皇宫而来。有人把宫
廷侍卫的异动的消息报告给他,这没有出乎他的意外。他早已知道后苑里的那条秘
密甬道以及在那里发生的“杂事秘辛”。果然他的大军一到就歼灭了这一小撮叛逆,
并且救了皇后的驾。
  如果萧皇后已经完全相信大石林牙对她个人的忠诚,耶律大石倒还要考察一下
这个“忒里蹇”是否对她的国家忠诚?他要弄清楚从后门私奔出来的皇后是自愿去
投敌,还是受到挟持,被迫出来?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将决定他对待皇后的态度,
决定由皇后还是由他自己直接来主持城防大计。
  皇后已经流出了感激和悔悟的眼泪,可是,“忒里蹇”的眼泪是轻贱的,不足
代表她的心声。据说在决定降宋的御前会议中,她也曾号淘大哭过。既然有过一次
出卖宗社的记录,难保她不会旧戏重演。耶律大石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肯轻易相
信柔情。
  萧皇后果然是聪明、能干的,她一猜就猜到大石林牙的心事,猜到自己正在受
他的考察。她立刻采取最最坚决的行动,表示要抗战到底,与宋寇誓不两立的决心,
用以解除所有在场者心里的疑团。虽然她的坚决行动,还是出之以一场动人的表演
形式。
  这时闻风而来,拥塞在宫门附近的奚、契丹人已经激增到几万人,其中不乏久
战抄场的宿将和闻名于时的勇士。前一段时期中,由于皇后的荒谬措施,使他们离
心离德,坐待大局的崩坏。现在却被保卫王城、保卫宫廷,借以死中求活的一个信
念团结起来了。他们有的已经听到耶律大石出来主持军事的消息,有的还没有听到,
但都涌到宫里来准备听从皇后和耶律大石的调遣。在这个时候,皇后的地位仍然能
够起重大的作用。
  她从素车上下来,裹紧貂裘,迈着坚定的脚步,直往人丛中走去。耶律大石把
刀子丢给从人,紧捏腰间的佩剑,跟在她后面,人们自然而然地为他们让开一条路。
她走到人丛中间,凝一凝神,出人意表地屈下身体来向周围众人行了一个辽的贵族
男子陛见皇帝时的大礼。这种礼节是跪下左膝,把右腿拽在后面,然后她又转动身
体,向众人环拜。这样的大礼,从皇后的身分说来,不免有点屈辱,但出之于她,
行之于此时此地,仍然保持了皇后的最高尊严。她拜完了,走上几级石阶,用十分
坚定清楚的声音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蛮兵肆虐,逆贼(她提到他们的时候,眼睛也不曾向那个方面转动一下)内
应,妄图劫持未亡人出卖与敌。未亡人力与争斗,”她赧然地看一看自己的这身服
饰,她的衣冠不整,发髻零乱,大大地帮了自己的忙,连耶律大石也被她这个动作
提醒了,相信她说的是实话,“争奈寡众不敌,势已危殆。幸赖大石林牙忠勇为国,
闻讯赶来,脱未亡人于缧绁之中,尽歼丑类……”
  一阵欢呼打断了她的说话,她感到众人的情绪已经受她操纵了,索性停顿一下
再说:
  “朕已痛下决心,誓与此城共存亡,一息尚存,决不容蛮兵侵入王城。纵有不
幸,城头蹀血,这一片干净土就是未亡人的葬身之地。”
  她又停顿了一会,然后郑重地宣布:
  “朕即请大石林牙总城守之责,”一语未了,欢声大作,她索性把话说得罄尽,
“诸卿都听大石林牙的号令,如同听朕的声令一样。朕不幸战死,大石林牙就是诸
卿之主了。这救亡继绝、匡复社稷的重任,全在大石林牙和诸卿身上。朕立即进宫
去换了戎装上城,亲执桴鼓,灭此朝食。诸卿努力,毋负朕之厚望!”接着她又向
耶律大石拜了一拜道,“朕将宗庙社稷,托付与卿,卿且受朕一拜!”
  这是她在此时此地能够做到的最富于戏剧效果的行动。在她说话中间,许多人
欢呼,许多人失声痛哭,许多人虽然没有表情,已经在心里决定一死殉国、一死殉
主。她的话一说完,骑士们就纷纷疾驰上城,听候耶律大石的调遣。
  皇后作着动人的表演的时候,耶律大石正在考虑具体行动。他还了皇后的礼,
接受了她畀任的城防全权后,立刻提出一顶重要的建议道,
  “陛下畀臣重寄,臣这就遵旨总兵上城,”他向众人挥手示意,要他们立刻上
城去防守,“城守之事,臣已成竹在胸,兼有萧知院在彼指挥,必能杀退蛮兵,保
得京师,不负陛下的重托。所望陛下,速降手书,急令四军大王董师来援。臣派人
在南暗门接应他,内外夹攻,务必把蛮兵杀得片甲不留。”
  这一著果然是重要的,萧皇后这时言听计从,立刻照办了。
  耶律大石驰上城头,分拨人马,划分汛地,部署刚定,城下已发现小队的宋军。
这时头戴凤盔、身披银甲的皇后也带着一大批陆续而来的甲士们上得城来。皇后的
说话都兑了现,她不但亲执桴鼓,把战鼓敲得“嘣嘣”地响,敲得她双手发酸,满
身大汗;她还亲自弯弓搭矢,向城下的宋军发射。有一支不知道是她射出去,还是
她身边的战士发射,总之要算在她名下的箭,居然把一名企图越过城壕的宋军射倒
在地上。皇后亲自立下的第一功,使得城上的战士们都欢呼起来。
  此时杨可世的大军受到奚、契丹人猛烈的抵抗,正在外城各街巷中苦战,还没
有正式部署进攻王城。出现在城根下的宋军只是一支游弋部队,他们的进攻,只具
有象征的意义,而萧皇后这象征性的一箭,大大鼓舞了士气,使得城防的战士们很
容易就打退这一队散兵的试攻。

  (八)

  直到夺得迎春门、进入燕京城,杨可世、郭药师率领的这支奇袭之师,都是按
照计划办事,进行得十分顺手。
  郭药师献奇袭捣燕之计,其目的固然为了要表显自己,抢第一功,但他确有客
观的根据。
  据他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证实耶律大石已被萧皇后看管起来,目前生死不明,
以致造成契丹军瓦解的局面。这个消息是没头脑的萧干,为了表示对郭药师的信任,
在最后一次宴会中,亲自向他透露的。郭药师本人就因此才下了反正的决心。这个
消息也解答了许多人存在着的疑难问题,并为奇袭的实现和成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因此当他提出来的时候,不但受到沙场宿将王禀、刘锜等人的支持,同时也得到急
功之徒童贯、刘延庆等人的赞同。
  但是郭药师毕竟是新降附的人,刘锜了解到即使在被迫决定反正以后,他还卖
个人情,把敌帅萧干放走,居心难测。再则常胜军的实力虽然号称强劲,究竟如何,
能否胜任这个艰巨的任务,还待事实证明。更怕奇袭得手,郭药师夜郎自大起来,
养成尾大不掉之患。因此在决策会议中,刘锜力主派杨可世主持这次奇袭,让郭药
师居于辅佐的地位。选锋六千名骑兵,泾原军居其四,常胜军居其二,这样混合编
制,既保证了战斗力,又保证了杨可世的领导地位,临事不会受到掣肘。作为一名
战将,杨可世威名夙著,对攻坚战,他也积有经验,当年在西北战场上,他屡次率
师攻拔西夏、诸羌的名城要塞。仁多泉一役,西夏人负隅顽抗,就是他力战先登,
大军继进,才攻克了这座军事要塞的。以杨可世为主将,以泾原军为主力,辅之以
常胜军,这样安排可说是煞费苦心。
  这次奇袭有没有成功的把握?对此,奉旨参赞戎机的刘锜早已作过反复的深思
和分析。本来军事上也很难说有百分之一百成功把握的作战计划,何况既然称为奇
袭,就要带几分冒险性。事实上是只要具备相当的有利条件,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机会,就值得一试了。
  成功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杨可世这支选锋军能否把握胜机,完成奇袭任务。泾
原军强劲可用,常胜军熟悉地形、了解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