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

第7章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7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过喝酒三十斤的记录,在军队中也是一种资格。这位老军人赵德从军几十年,
积劳升至泾原路第五正将之职,却没有立过什么显赫的功勋。只有这个纪录才是他
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史。现在被刘锜重新提起来,他得意地红了脸,连同鼻尖上的酒
疱也一齐红出来,摇摇头说:
  “自家懑④老了,不济事了,喝不到三斤老白酒,就酩酊大醉,哪里还有当年
意气!”
  “老前辈说的什么话?今天正要看您赵将军重显身手,老当益壮。”
  然后刘锜又问起隔座一个将校的儿子:
  “虎子长得好条汉子,又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亲昵地呼唤着那小伙子的小名
儿,并且惋惜地说,“可惜闲了三年,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还提什么虎子,”那个将校气呼呼地回答,“哪个促狭鬼把他调到甘肃茶马
司去干些没出息的勾当,自家算是白养了这儿子。”
  把茶马司这个主管贸易机构的肥缺看成为没出息的勾当,这是军队里一部分所
谓“真正的军人”的淳朴观点,别人化了大气力,钻了门路还没弄到手哩!刘崎跟
着叹息了三两声,他的恰如其分的同情,表明他的思想感情仍与他们一致,这就进
一步地被他们认为是可以信赖的自己人。
  宴会的主人和宴会的主宾形成强烈的对照。
  种师道一直收敛起笑容,即使对一个通家子弟情谊上应有的殷勤,即使对一个
朝廷派来的钦使礼貌上应该尽到的义务,他都靳于付出。主观上只想把刘锜推得越
远越好。他指挥这个宴会,好像指挥一场他不愿参加的战争一样,显得那么生硬、
不自然和抵触。反之刘锜却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获得越来越大
的成功。
  回忆是涤垢去锈的润滑油,一经注入友谊的齿轮中,就能使它重新灵活地转动。
这时宴会的空气显然稠密起来,人们对他身分上的距离和礼貌上的拘谨,在不知不
觉间已逐渐消泯,甚至对他的称呼也改变了几次:最初是尊敬而疏远的“天使”、
“钦使”,后来变为试探性的“贤弟”、“贤侄”,最后索性不客气地直呼他的表
字。做到这一步,他的工作才算成功。
  刘锜的老上司赵隆追述了当年刘锜到臧征朴哥那里去当人质的往事:
  “记得当年信叔(刘锜字)慷慨请行,偕同马子充(马扩字)毅然首途,”他
不断地点头赞许道,“那一副勇往直前、旁若无人的气概,把朴哥派来的使者惊呆
了。在此以后,朴哥不侵不扰,西边安靖,我军也得稍歇仔肩,免得厮杀,这都是
信叔的大功。”
  这是大家知道的往事,并且早被反复讲述过多次,现在由目击者赵隆当着当事
人刘锜的面把他冒险出发到龙潭虎穴去以前的那副气概重述一次,仍然引起大家那
么高的兴趣。他一说完,许多人就哄叫起来:
  “干杯!干杯!”
  “为信叔的英武干—杯!”
  “信叔去当人质,固然胆气过人,”有谁又讨好地提起刘锜一件得意的往事,
“可不要忘了那一回的‘眉心插花’,俺记得……”
  “王总管那回在旁亲眼目睹,”有人嚷道,“请他来讲,才是有声有色!”
  大家又一齐嚷道:
  “请王总管讲!”
  “且待俺干了手里的这杯再说,”偏生这个大将王禀是个慢性子的,他一定要
喝干这杯酒,啃掉一只已经啃去一半的鸭腿,用手抹去留在胡子丛里的碎屑,然后
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讲起来。“记得那年金明砦一战,大军失利后撤。
俺和信叔奉命断后,”他看看刘锜,似乎要等待他证实后,才肯说下去。刘锜只是
笑笑,众人又在旁催促,王禀这才眉飞色舞地继续下去,“眼见得敌方三员统将率
领几百骑从后追来。信叔唱出‘空城计’,他骤马从隐蔽的山坡后冲出。俺紧紧护
着他,为他捏把汗。只听得他高喝一声,歹徒们!有种的留下来,吃俺一个‘眉心
插花’!敌将冷不防信叔这一喝,正在错愕观望之间,信叔已经飕飕两箭,连珠射
出,都中了敌将的面门。第三个急忙拨转坐骑待逃。信叔骤马追上,又是一箭叫他
倒撞下马来。俺在旁装出招呼后面大军的模样,大呼追杀。顷刻间,几百骑敌军逃
得无影无踪。俺两个缓骑而归,还牵来一匹‘五花骥’,可惜坏了蹄子,不得驰骋。
这一仗可真打得痛快淋漓!”
  他的回忆博得大家的喝采声,有人高吟:
  “将军三箭定天山……”
  许多人接着吟道。
  “壮士长歌入汉关。”
  接着又是一片声的“干杯”,连得种师道冰冷的脸上也冒出一点热气。
  “贤侄直是如此英勇,”他随着大伙儿举杯道,“愚叔借花献佛,也要斟此一
杯,相为庆贺了。”语气之间,似乎还有些保留。
  无论战争的插曲,无论和平谈判的发轫,人们都同样为它举杯欢呼,当然这些
片断确乎是吸引人的,甚至也打动了平日不肯随便赞许别人的种师道。可是更重要
的是宴会的本身这时已经发展到欢乐的白热化,即使没有这些故事,凭借任何一个
理由,都可为它高呼干杯。刘锜紧紧抓住机会,喝干了种师道为他斟下的祝酒后,
出其不意地宣布道。
  “刘锜些微效劳,值不得诸公挂齿。诸公可知道……”他有意停顿一下,要吸
引大家的注意力,“这番刘锜赍来官家的手诏,特旨晋升种叔为保静军节度使,这
才是天大的喜讯!”
  这个意外的宣布,一下子就震动了全体将领。多年来,在这支大军中荣获节度
使崇衔的前后只有两人。一个是刘锜的父亲刘仲武,另一个就是眼前的种师道了。
几天来,将领们纷纷在背地里猜测刘锜此来的使命,他们也曾预料到种师道升擢的
可能性。但是恰巧在宴会的白热化高潮中,由天使本人宣布了这个喜讯,这却大大
出于他们意外。大家又哄然地欢呼起来,一片“干杯”声一直涨溢到厅堂以外。
  所有的酒杯都冲向种师道,在潋滟的酒波中浮泛着高官厚禄的影子,将领们从
种师道的升擢中看到了自己的利益。水涨船高,主帅的晋级,一般总是意味着部属
的跟进,刘锜有意挑动了大众欢乐的情绪来和种师道的愁眉苦脸作对头,且看看他
怎生应付这个场面?
  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积有数十年经验的种师道却也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
他不慌不忙地说了事前早有准备的话:
  “且慢!非是种某扫诸君之兴,”他的被挤小了的眼眶突然张大了,放射出熠
熠的光芒,对有意向他挑战的刘锜横扫一眼,然后推开酒杯道,“此中尚有别情。
诸君和信叔贤侄都知道俺种某滥竽此军,三年来上托朝廷宏福,下赖诸将才武,幸
免陨越,实无寸功。年来年迈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得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
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告休回乡,私愿已足。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非但种某不敢作此想,就是诸君厚爱种某,也当代种某向朝廷力辞这非分之赏才是,
这杯酒是万万不敢领的,务请诸君及信叔贤侄原谅。”
  刘锜的一杯祝酒,逼得种师道非要对官家的诏旨表态不可。这席话说得虽然委
婉,含意却是明显的。他种师道虽然当了一军之帅,却不是贪功逞能、惹事生非之
辈,这种消极的反应,明明是为未来的军事会议预作伏笔,向诸将暗示他反对这场
战争。刘掎洞察他的隐微,立刻进行反攻。
  “世叔这番话,未免说得谦逊过当,不中情理。在座诸公,岂敢苟同?”刘锜
将计就计,借着推重种师道的勋业,抬高诸将,一下子就收揽了大众的心,博得多
数人的支持。他说,“想世叔统领此军,久镇边陲,靖边安民,威震羌夏,岂止得
‘太平无事’而已。今日水到渠成,名至实归,荣膺节钺懋赏,他年飙发电举,荡
污涤腥,裂土分茅,都是意中之事。诸公久隶麾下,多立功绩,将来还要更上层楼,
步世叔之后尘。刘锜敢为预祝。官家恩赏,怎可推辞?这杯酒是务要赏光的。”
  针锋相对地回答了种师道的话,却说得冠冕堂皇,击中了诸将的心窍。只有少
数几个幕中人才听得出他俩是话中有话,各藏机锋。其余大部分将领都鼓噪起来,
嚷道:
  “信叔此言有理。主帅劳苦功高,官家恩赏,怎可推辞?主帅这杯酒是省不掉
的!”
  种师道默察时机,眼看自己陷于孤立中,再要推却是不可能了,就以战略家决
心要在大会战中争胜,在前哨的小接触中不妨退让一步的防御姿态,举杯道:
  “既然诸君厚爱,信叔贤侄又殷勤相劝,种某只得暂领此杯。至于节钺之赐,
实属逾分,只好再作商量。”
  说罢谢了众人,一饮而尽,举起空酒怀来,向四座环照一下。
  刘锜感觉到在这个回合中,他把握战机,已打了一个小胜仗。
  宴会进入到新阶段。
  经过短时间的沉默后,环庆路经略使刘延庆忽然出乎意外地提议道:
  “今日宴请天使,更祝主帅高升,理应尽欢极醉,才是道理。这寡酒淡莱,叫
人如何下得咽?依刘某之见,这里可有伎乐舞儿,且传一部来演奏演奏,为大家助
兴如何?”
  刘延庆是番人出身,从偏裨积功一直升任为大将,官拜承宣使,只比节度使低
一级。他在生活上不仅早已汉人化,而且早已官僚贵族化了。他自己家里宴饮,每
回都少不了丝竹弦乐,歌舞侑酒,而不理解为什么军部的宴会老是墨守成规,弄得
好像在大寺院里吃斋一样,令人索然无味,但是这个建议不符合西军传统,与当的
当地的气氛不相适应,甚至是愚蠢的。像他通常的发言一样,话刚说完,就招来了
尖刻的反应:
  “军部里只有发号施令的金钲鼙鼓,哪有侑酒佐饮的歌女舞伎?”
  “这话对了!要取乐早该自家家里带一部伎乐来才是,”
  “独乐乐,孰若与众乐?”
  是谁飞来了几支冷箭,最后的一句已经是含义十分明显的讽刺。刘延庆还辨别
不出它的味道,侍坐在一旁的儿子刘光世,虽然识字无多,却也听得出弦外之音,
早已露出悻悻不满之色。
  “信叔是天子脚边的人,听惯了天上的法曲仙音,”布阵作战,果断非凡,说
话行事却异常温和谨慎的种师中急忙插进来缓冲一下,“军中纵有些粗乐,如何入
得他的耳中?还是请哪位将军出席来舞剑一番,倒不失我辈本色。”
  “端帅说得妙!”
  种师中的为人,深受军中爱戴,与刘延庆形成明显的对比,因此他的提议也和
刘延庆的提议形成对比,大家一致叫好,都把眼睛瞟着以击剑著名的大将杨可世。
杨可世当仁不让,正待要站起身子,索剑起舞。忽然又听得一个年青性急的声音从
座位上一下蹦了出来,他说:“且慢!”众人急看时,说话的却是说话行事和行军
作战都同样勇敢豪爽的姚平仲。他冲着杨可世告个罪,接着就提议道:
  “久闻得信叔兄神射,绝世无双,恨未目睹。适才听了王总管所讲,更为之神
往。今日在座的高世宣将军,在军中恰也有‘高一箭’的雅号,羌敌闻之丧胆。小
弟斗胆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