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民国名人再回首 >

第3章

民国名人再回首-第3章

小说: 民国名人再回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与日本七十年》,详述他个人由青年时期留日到抗战到台湾时期的对日工作,是重要的现代史料,尤其抗战这一段更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第一部分第53节 张群(9)  60年代,张群与日本东京的酒会上与日本首相池田(中)举杯交耳,池田曾发言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想法脱离实际,引起蒋介石的强烈抨击,指池田不过是当年伪满的一个小干部,如何理解历史之道。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与台湾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关系,日本国力正全面复苏,俨然已是东亚首号经济强国,不过日本同时又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和资历的社会,蒋介石、张群等人常凭着老资格常居高临下地对日本政要谈话。图中的日本首相池田对张群竟露出几分谦恭的神色。
          第一部分第54节 张群(10)  50年代,张群乘马车前往皇宫晋见天皇。张群创立了「台日文化经济协会」,除了加强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外,也拉拢了大批的日本企业家到台湾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好。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并与新中国签署建交公报之前,年已83岁的张群曾赴日试图力阻此事,但毕竟无法阻挡历史潮流。
          第一部分第55节 张群(11)  1968年,张群为孙子们拍照。张群重养生之道,酷爱家庭生活,他写过一本书《谈修养》,分「养身」、「养心」、「养慧」、「养量」、「养望」等5部份。他语多机智幽默,编了一首「不老歌」,说「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张群与夫人马育英恩爱63年,儿孙满堂,一家充满详和之气。
          第一部分第56节 张群(12)  1930年,张群一家合影,前坐者为夫人马育英抱着次公子继忠,站立者右起为长女亚兰、张群、长子继正、次女佩蓉。张群夫妇是1912年在上海怀恩堂结婚的,采外国的仪式,由牧师主持婚礼,张群的长寿与他家庭幸福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57节 张群(13)  1987年,张群过100岁生日时接受亲朋好友的道贺。此时他和儿子键正住在一起,生活由媳妇打理,老人笑口常开,不改喜欢开玩笑的个性,说早就忘记自己的年龄,否则岂能长寿!
          第一部分第58节 张群(14)  1987年5月,张群百岁之年,蒋经国总统亲授中正勋章,以表彰其对党国的贡献。蒋经国自1972年担任行政院长时,就已接掌实际的大权,起用的都是同辈的干才,不过对父亲时代的老臣也十分敬重,一如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此图显示蒋经国对老臣的敬意,事实上,蒋经国于隔年初因糖尿病过世,而长寿的张群直到1990年12月才以102岁之龄安详地离去。
          第二部分第59节 吴稚晖(1)  1952年,辛亥革命元老吴稚晖在台湾与老友重逢,倍感愉悦。严格来说,去台湾的蒋介石应算是国民党第二代,真正与孙中山同辈的元老似乎只有吴稚晖。吴稚晖,1865年出生于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幼入江阳南菁书院,酷爱桐城派古文笔法,1895年第三次赴京考试时参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后在苏州任教时,按康熙字典的字韵,创造「豆芽字母」,将拼音字母注在汉字旁,教家属试学,以为通信,同时也成国音字母之始;后又在上海与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爱国学社,鼓吹反清。辛亥革命之后,吴稚晖应蔡元培之邀,主持汉语注音字母的推行工作,并出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
          第二部分第59节 吴稚晖(2)  1952年,吴稚晖与老友话家常。1913年,吴稚晖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办《公论》杂志,鼓吹讨袁,1918年,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倡导留法勤工俭学,并利用庚子赔款筹组中法大学一事奔波。孙中山北京病重期间,曾至病榻前随待,孙中山过世后,他支持蒋介石的路线。抗战爆发后,吴稚晖为文痛批汪精卫、陈璧君二人,同时他也认为中国不能实行阶级斗争,认为马列主义不能实验于中国。1949年2月,蒋介石派专机将吴稚晖接来台湾。
          第二部分第60节 吴稚晖(3)  1952年,身体违和的辛亥革命元老吴稚晖。他生活十分简朴,视钱财为身外之物,身旁最宝贵的是为数两万多册的藏书,以及从青年时间开始写作累积的文稿二、三十箱,涵盖哲学、文化教育、国音文字学、科学、政论、书信、游记杂文等诸多领域。
          第二部分第61节 吴稚晖(4)  1953年3月,吴稚晖病逝前弥留的状态。就其一生的成就,吴稚晖学贯中西,臻力教育,胡适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举荐其为「世纪伟人」。
          第二部分第62节 吴稚晖(5)  1953年,吴稚晖过世后,依其遗愿灵骨丧于金门海域,意寓魂归神州,右为随灵骨出海的蒋经国。这位国学大师一如生前的淡泊,死后也走得坦荡荡。
          第二部分第63节 阎锡山(1)  1960年,国民党总统府资政阎锡山大殓,蒋介石前往灵堂致意。阎锡山为中国现代史知名人物,山西五台人,比蒋介石早3年赴日本振武学校就读,并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阎锡山在山西率兵起义,后被袁世凯派为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据晋省。北伐战争时,阎锡山通电支持,但1930年又兴兵反蒋。抗战时间,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官,指挥太原会战。1949年12月,阎锡山随蒋退往台湾,任总统府资政、赋闲在家,在台湾度过最后平静的10年。
          第二部分第64节 阎锡山(2)  1928年,国民革命军的三大巨头(左至右)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乍看仿佛桃源三结义,不过三人争夺盟主的地位,互不相让,1930年爆发大规模的「中原大战」,最后蒋获得张学良的奥援而大获全胜。有趣的是,根据军阀「古礼」,战后三人又言归于好,并确立了彼此的从属关系。
          第二部分第65节 吴铁城(1)  50年代初,台湾总统府资政吴铁城在华侨协会会员大会上致词。吴铁城,广东中山人,早年曾参加孙中山的反袁斗争,后与蒋介石站在一线,北伐战争期间曾赴东北劝张学良易帜,受到蒋极大的信任。30年代,吴铁城任上海市长时期所规划的大上海计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市府大厦、博物馆、图书馆、医院、道路、水电、公园、卫生所、轮渡以及当时远东最大的体育场江湾体育场。1935年全国运动会在此举行,人山人海,为空前盛举,也是吴铁城政坛生涯的高峰。
          第二部分第66节 吴铁城(2)  1954年,吴铁城逝周年祭,张群前往慰问家属。1953年,吴铁城因心脏病过世,享年65岁,是国民党政要中较早辞世者。抗战期间,吴铁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海外部部长,运用粤省的乡亲关系,发展对东南亚华侨的宣传工作。1949年吴铁城去台湾以后,虽然还年轻,但受重视的程度已大不如前,不过,他仍努力在台北恢复了国民外交协会和华侨协会等组织。
          第二部分第67节 吴铁城(3)1953年,吴铁城之丧,由儿子吴幼林带着孙子为其封土,向这位早逝的国民党党国元老告别。
          第二部分第68节 陈立夫(1)  1961年,陈立找夫妇返回台湾,受到亲友的献花,陈立夫,1900年生于浙江吴兴,是革命家陈其美的二侄,成年后赴美进修采矿,回国后原本立志担任工程师,却因缘际会地担任了蒋介石的秘书。由于专业是工程,陈立夫做事讲求科学方法,因此在组织、情报与政治协调工作方面颇有表现,与其兄陈 夫并称国民党内CC派之首。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十分严重,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950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改造,核心为陈诚与蒋经国,陈立夫遭到排挤,遂举家出国,在美国养鸡做生意,自食其力,也远离了政治。不过1961年陈立夫因为父亲奔丧回到了台湾。
          第二部分第69节 陈立夫(2)  1979年,蒋经国(后排右二)与陈立夫(左二)的家属及友人合影。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文革」,蒋介石则相应地在台湾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自任会长,同时提名陈立夫为副会长,1969年,陈氏夫妇终于返回台湾定居。依陈立夫自己的意愿,他已决定彻底脱离政治,不过却愿意为复兴中华文化效命,事实上,他美国时已全力撰写「四书道贯」,忘寝忘食。回台后更以提倡中华道统与传统医学为己任,晚年更建议贷款100亿美元给中国大陆进行建设,以共同创造富裕、民主、统一的中国。
          第二部分第70节 王云五  1977年,民国出版界大亨王云五欢庆90岁生日,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居劲厥伟。王云五,1888年出生于上海,幼年勤学英文有成。辛亥革命爆发后,王云五因熟习多种语言,受邀到南京临时政府工作,1921年他接办了上海商务书馆,主持多项文库的编集工作,将出版工作产业化,造就中国出版事业空前的荣景。抗战爆发后,王云五将商务的图书、设备疏散到西南与香港。抗战胜利后,1947年王云五被委任为行政院副院长,1951年王云五由香港飞往台湾定居,继续在政坛活动,同时也不放弃学术,仍整理文书。1964年王云五辞官,继续推动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他说:「一生出版为主,教学次之,公务政务殆如客串。」1979年,病逝于台北。
          第二部分第71节 孙科  1965年,前国府立法院长孙科(中)夫妇返回台北,过去立法院的同仁为其举行欢迎酒会。孙科,1891年生于广东香山,是孙中山的哲嗣,由于孙中山从事革命,四处奔波,孙科便被送到檀香山住在伯父孙眉家中,并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1917年,孙科由美国回到广州协助父亲孙中山,此后在国民政府各主要部门任职,虽被指为才具平凡,但因受庇荫,屡获重用。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一职失败。1949年后,孙科迁至美国,1965年返台后即获蒋介石任命为考试院院长,宣扬孙中山的历史功迹,于1973年病逝。
          第二部分第72节 于右任(1)  1957年,民国元老于右任欢度78岁华诞,由其子和孙女奉待在旁。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光绪年间举人,却因倡言革命遭通缉,赴上海。1906年再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上海先后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言论激烈,武昌起义后,参与上海光复的行动,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出任校长。
          第二部分第73节 于右任(2)  1959年,监察院长于右任(左二)前往机场欢迎大主教于斌返回台湾。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后,于右任先后出任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务。1948年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