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大清相国 >

第32章

大清相国-第32章

小说: 大清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明不知道,乡下这等有钱人家,门房上也是要行银子的,只说:“我们想见见您家主人!”
    门人打量着两位来人,说:“见我们家主人?告诉你们,德州知府张大人都比我们家老爷好见!”
    刘景见这门人如此无礼,忍不住来了火气:“你们老爷家大门大户的,应是仁德之家,您说话怎么这么横?就不怕您家老爷知道了打您的屁股?”
    门人立马圆睁双眼:“我先打了你的屁股再说!”
    门人说话就擂拳打人,刘景闪身躲过,反手一掌,那门人就趴下了。门人趴在地上,叫道:“你们真是胆大包天了,跑到朱家门前打人来了。来呀,有强盗!”
    门里登时闪出四条汉子,个个强壮如牛,不由分说,抡起拳头就朝刘景和马明打来。刘景、马明身手了得,四个汉子不是他俩的对手。突然,正门大开,四个汉子且战且退。刘景、马明紧追进门,大门吱地关上,几十个壮汉蜂拥而来,将他两人围了起来。
    这时,听得一声断喝:“哪来的刁汉,如此大胆?”
    人墙开处,站着一个中年汉子,一看就像主人。门人低头说:“朱爷,这两个人在这里撒野,您看,把我打成这样了!”
    这位叫朱爷的朝门人说:“去,你把它打回来!”
    门人朝刘景、马明试探着走了几步,不敢上前。朱爷怒道:“真是没用的东西,这么多人替你撑腰,你都是这个熊样儿!还要别人替你打回来?”
    刘景朝朱爷拱手说道:“这位老爷想必是这家主人吧?我们是生意人,上门来谈买卖的。可你家守门的人,恶语相向,出手打人,我只是还了下手。”
    朱爷哼哼鼻子,说:“上我朱家大门,敢还手的还真没见过!”
    马明听这姓朱的说话也是满嘴横腔,便道:“瞧您家门柱上对联写得倒是漂亮,诗书传千秋,仁德养万福!诗书仁德之家,怎么会如此?”
    朱爷冷冷一笑:“你们俩还敢嘴硬!我们不用动手,只要我吆喝声,阖府上下每人吐口口水,都会淹死你们!”
    刘景说:“我想你们家不会靠吐口水过日子吧?总得做点正经事儿。我俩不过就是上门来谈生意,怎么会招来如此麻烦呢?”
    忽听有人喊道:“什么人在这里吵闹?”
    那个叫朱爷的马上谦卑起来,躬起了身子。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此人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原来这位才是朱家老爷,名叫朱仁。刚才那位叫朱爷的,只是朱家管家朱福。
    朱福说:“老爷,来了两个撒野的外乡人!”
    朱仁和言悦色:“您二位干什么的?”
    刘景说:“我们俩是山西来的商人,想上门谈生意,不想被您家门人打骂,就冲撞起来了。”
    朱仁回头望望那些家人,说:“你们真是放肆!我交待过你们,凡是上门来的,都是客人,怎么这样无礼?”
    朱福赶紧陪罪:“老爷,都是我没把他们管教好!”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一章(2)
    朱仁拱手施礼:“朱某单名一个仁字,读过几年书,下过场,落榜了,就不想试了,守着份祖宗家业过日子。家人得罪两位了,朱某陪罪。两位请里面坐吧。”刘景、马明也各自报了名号。朱仁把两位客人请了进去,看茶如仪。
    朱仁问道:“朱某同山西商家有过交往。敢问两位是哪家商号?做什么生意?”
    刘景信口道:“太原恒泰记,主要做铁器,别的生意也做做。”
    朱仁说:“恒泰记啊,你们东家姓王,久仰久仰,失敬失敬!只是我朱家没做过铁器生意,隔行如隔山,不知您二位想同朱某做什么生意?”
    马明说:“今年山西大旱,收成不好。我们听说贵地今年丰收了,想采购些玉米贩过去,一则救济百姓,二则也可稍有赚头!”
    朱仁听了,格外警醒:“您二位怎么知道我们这儿丰收了?”
    刘景笑道:“不是到处都在传嘛!都说今年山东大获丰收。我们在济南有分号,在那边就听说百姓要把一成的余粮献给朝廷。”
    马明说:“是呀,我们打算在山东别的地方采购麦子,在德州采购玉米。”
    朱仁笑笑,说:“你们耳朵倒是尖得很啊!只是,你们知道吗?巡抚衙门通告,山东的粮食一粒也不得卖到外省!”
    刘景很是不解的样子:“有余粮又不让百姓卖出去,这是为何?”
    朱仁神秘一笑,说:“其实呀,嗨,同你们外乡人说了也无妨,其实山东没有余粮!二位刚才遭遇朱某家人无礼,也是事出有因。我们这儿连年灾荒,很多百姓就相聚为盗。门人喊声有强盗,家丁就闻声赶去了。”
    马明吃惊地望望刘景,问道:“没有余粮?为何空穴来风?”
    朱仁说:“也可以说,只有像我家这样的大户有余粮,别人饭都没吃的,哪来的余粮?”
    马明故意生气起来:“哎,是谁在乱说呀?害得我们辛苦跑一趟。大哥,我们就不打搅朱老爷了,回去吧。”
    刘景叫马明别急,回头对朱仁说:“朱老爷,我这兄弟就是性子急。我想既然失老爷家有余粮,我们可否做做生意?”
    朱仁很为难的样子:“我不是说了嘛?巡抚衙门通告,不准把粮食卖到外地去!”
    刘景说:“朱老爷,我们做生意的,都同衙门打过交道的。衙门,总有办法疏通的。”
    朱仁颇为得意,说:“不瞒两位,要说山东这衙门,再怎么疏通,也没我通。只要价钱好,衙门没问题的。”
    刘景甚是豪爽,说:“朱老爷,只要价钱谈得好,粮食你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朱仁来了兴趣:“真的?”
    如此一来二去,生意就谈拢了。刘景很是高兴,说:“朱老爷真是爽快人。好,这就带我们去仓库看看货。”
    两人说着就要起身,朱仁却摇摇手,说:“我家粮食生意,都是在济南做,那边码头好。玉米都囤在济南朱家粮仓。”
    刘景面有难色,说:“我们看不到货,这个……”
    朱仁哈哈大笑,说:“二位放心,二位尽管放心!今儿天色已晚,您二位委屈着在寒舍住下,万事明天再说。”
    刘景、马明假意推托几句,就在朱家住下了。两人夜里悄悄儿商量,越发觉得朱仁这人非同寻常,明日干脆把他诓到济南去。次日吃罢早饭,朱福已把买卖契约拟好了,送给他家老爷过目。朱仁接过看看,交给刘景。刘景看罢,大惑不解,问:“朱老爷,怎么提货地点在义仓?不是在您朱家粮仓吗?”
    朱仁也不多说,只道:“两位放心,你们只管签字,不用管是在义仓还是哪里提货,保管有粮食就行了。”
    刘景说:“我当然放心。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
    朱仁拱手道:“但说无妨!”
    刘景说:“这么大笔买卖,这契约还得我家老爷签。可这来来去去的跑,又怕耽搁了生意。可否劳朱老爷亲往济南一趟,也好同我家老爷见个面?”
    朱福在旁插话说:“两位老板,我家老爷是个读书人,终日里只读读书,吟诗作对,生意上的事都是在下打点,他可是从不出面的。”
    刘景说:“我家老爷也是读书人,好交朋友,说不定同朱老爷很谈得来的。”
    朱仁笑道:“是吗?既然如此,我倒想会会你们老爷。好,我就去趟济南吧!那边我有许多老朋友,也想会会!”
    刘景回头对马明说:“那太好了。马明,你不妨快马回济南禀明老爷,我陪朱老爷随后就到!”
    朱仁笑道:“刘兄倒是性急啊!”
    刘景说:“我家老爷有句话,商场如战场,兵贵神速!”
    朱仁拊掌而笑:“说得好,说得好,难怪你们恒泰记生意做得这么大!”
    马明出了朱家,快步赶路,径直去了驿站,出示兵部勘合凭证,要了匹好马,飞赴济南。这边刘景同朱仁等坐了马车,不紧不慢往济南去。
    23
    山东巡抚富伦坐在签押房公案旁用餐,饭菜只是一荤一素,几个大馒头。他一边吃饭,还一边看着公文。掉了粒馒头渣在桌上,富伦马上捡起,塞进嘴里。旁边侍候他吃饭的衙役们见了,又是点头,又是私语,样子做尽了。
    这时,幕僚孔尚达前来禀报:“巡抚大人,有个叫何宏远的商人求见您!”
    富伦一听,脸就黑了:“商人?本抚从来不与商人往来,难道你不知道?”
    孔尚达说:“我也同他说了,说巡抚大人实在忙得很,饭都是在签押房里吃,哪有工夫见你?那人说事关重大,一定要请巡抚大人拨冗相见。”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一章(3)
    富伦没好气地说:“一个商人,不就是想着赚钱吗?还能有什么大事?”
    孔尚达说:“庸书以为,您还是见见他,好好儿打发他走就得了。”
    富伦叹道:“唉,本抚手头事情忙得不得了,钦差要来,我总得理一理头绪呀,还要见什么商人。好吧,让他到客堂等着。”
    富伦说着就放下饭碗,孔尚达却说:“巡抚大人,您还是先吃完饭再说吧。”
    富伦挥挥手:“先见了他再来吃饭吧。”
    孔尚达摇头半日,说:“巡抚大人就像当年周公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富伦却不爱听这话:“老夫子,您就别肉麻了,咱们呀,给百姓干点扎扎实实的事情吧!”
    富伦去到大堂,何宏远忙迎上来拜道:“小民何宏远拜见巡抚大人。”
    富伦也不叫他坐,自己也站着:“说吧,什么事?”
    何宏远说:“巡抚大人,小民想从外地贩些粮食进来,请巡抚大人准许。”
    富伦听了,脸色大变:“今年山东粮食大获丰收,要你贩什么粮食?巡抚衙门早就发了通告,不准私自买卖粮食,你难道不知道?”
    何宏远说:“正是知道,才专门前来请求巡抚大人。”
    富伦冷眼望着何宏远:“你既然知道,还故意同巡抚衙门对着干,是何居心?”
    何宏远递上一张银票:“巡抚大人,请您高抬贵手!”
    富伦勃然大怒:“大胆!光天化日之下,堂堂衙门之内,你竟敢公然贿赂本抚!来人,打出去!”
    立时进来两个衙役,架起何宏远往外走。何宏远自知闯祸,高声求饶。
    富伦不管那么多,只对孔尚达说:“老夫子,我说过凡是商人都不见,你看看,果然就是行贿来的!”
    孔尚达面有愧色,说:“抚台大人的清廉,百姓都是知道的,您对朝廷的忠心,百姓也是知道的。可是上头未必知道。您报了丰年上去,皇上就派了钦差下来。听说陈廷敬办事一是一,二是二。”
    富伦冷冷一笑:“他陈廷敬做是一是一,二是二,我就不是了?”
    孔尚达说:“可是抚台大人,地方政事繁杂,民情各异,百密难免一疏,就怕陈廷敬吹毛求疵!”
    富伦却道:“本抚行得稳,坐得正,不怕他鸡蛋里挑骨头。本抚要让陈廷敬在山东好好看看,叫他心服口服地回去向皇上复命!”
    孔尚达说:“陈廷敬同张汧是儿女亲家,按说应去德州府看看。可他直接就上济南来了,不合情理呀。”
    富伦说:“那是他们自家的事,我且不管。他不按情理办事,我也不按情理待之。他没有派人投贴,我就不去接他。他摆出副青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