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法国 >

第13章

大国崛起-法国-第13章

小说: 大国崛起-法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3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很多由衷热爱国王的民众都认为他是遭到绑架。但国王留下的声明打破了他们的幻想,造成人民心理上
  极大创伤。民众对路易十六的支持骤减,公共场所的王室标记被黑布遮盖,出现了大量讽刺王室的图片。同时,在战争的威胁下,法国爱国主
  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无数人致信巴黎或公开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制宪会议,国王不再是凝结法国的核心。
  1791年9月3日,立法会议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颁布的多项反封建法令,规定法
  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前言,一开始就庄严地宣布彻底地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制度。
  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国执掌。
  立法议会内部分为三派。右派264席,掌权的为斐扬派,他们坚持君主立宪制。这一派起先还能够掌握议会,但由于内部分裂、行动软弱且过于
  依赖国王而很快失势。中间派345席,他们拥护新制度,但政治上摇摆不定,一般支持得势的派别。左派136席,为雅各宾派,包括吉伦特派和
  山岳派在内,这一派主张实行共和制,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富有战斗力,常常能以气势压人的演说控制议会的局面。
  10月初,巴伊和拉法耶特分别辞去巴黎市长和国民自卫军司令职务。11月,拉法耶特竞选巴黎市长失败,后被派往前线。吉伦特派的佩蒂
  翁当选市长。这样,斐扬派就失去了对巴黎市军政的控制权。
  这时,国内外的形势已呈恶化迹象。在国内,反抗派教士煽动迷信的农民发动叛乱。城市中食品供应的紧张和乡村中对仍保留着的封建权
  利的抗议,更加剧了形势的恶化。在国外,以王弟阿图瓦伯爵为首的逃亡贵族集结在边境的科布伦茨城,伺机反扑以复辟旧制度。
  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俄国等封建君主都对法国革命事态的发展深感恐惧,企图进行武装干涉。
  当时,战争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吉伦特派主战最坚决,他们不仅相信法国能够抵抗侵略,而且相信可以通过战争把革命输出
  到国外。
  1792年4月20日,路易十六由全体大臣陪同来到议会,提议对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宣战。议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宣战决议。一场持续近
  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其结局出乎任何一个党派的意料之外。
  战争一开始,由于吉伦特派内阁指挥失当和立宪派将领的消极抵制,法军节节败退。6月13日内阁改组,罢免吉伦特派大臣,代之以斐扬派
  。但战争形势更趋危急,普鲁士军队参战,开始越过国境入侵法国。以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为代表的雅各宾左翼呼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
  ,必须惩治国内的叛徒,废黜国王。
  7月11日,立法议会正式宣布“祖国在危急中!”规定,一切行政机关都处于戒备状态,日夜办公;凡能够拿起武器的公民都必须动员起来
  ,领取武器,保卫祖国。数天之内,仅巴黎一地就有15000人志愿报名参加义勇军。全国各地也纷纷组成义勇军并陆续到达巴黎。其中来自马赛
  的义勇军,还高唱激昂雄壮的《莱茵军战歌》,步行27天进入巴黎。
  爱国热情高涨的群众对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十分不满。他们决心推翻君主政体。7月底8月初,巴黎48个区中有47个区通过了废黜国王的决议
  。7月25日,普奥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在从科布伦茨发动进攻时发布了告法国人民的宣言,声称,必须恢复国王路易十六的自由和合法权利,保
  证王室安全。巴黎如敢反抗,将予彻底摧毁。
  消息传来,巴黎民众更加怒不可遏,于是加速行动。巴黎各区一方面向立法议会呈送请愿书,要求立即废黜国王,另一方面积极准备举行

  暴动。8月8日,在圣安东区成立了起义指挥部,雅各宾派左翼成员在其中起了骨干作用。8月9日,起义队伍占领市政厅,改组市政机构,成立
  了新的巴黎公社,即1792年公社。同时,逮捕市长佩蒂翁,处死原国民自卫军司令芒达,把指挥权交给了雅各宾派的桑泰尔。
  8月10日清晨,起义队伍在巴黎公社领导人的率领下包围王宫,歼灭瑞士近卫军,占领了王宫。在武装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停止
  国王职权,撤换各部大臣,迅即召开国民公会。路易十六被巴黎公社当作囚犯押送到丹普尔狱监禁,等候审讯。从此以后,君主立宪派退出了
  革命舞台。
  统治法国上千年之久的君主政体,终于在8月10日人民起义的洪流中被冲垮。这次起义结 
  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使法国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进入新阶段。它把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地位,但也表明,一支新的更激进的政治势力已经
  成长壮大。而国王则受到惩罚。
  1792年9月22日。
  这一天,法国国民议会一致决定废除君主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绝对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
  1792年11月,有人在杜伊勒里宫的墙壁中,发现了一个铁制的小壁橱,里面竟然藏匿着路易十六和敌人来往的书信,这些信确定了路易十
  六通敌叛国的罪行。经国民公会审判,路易十六犯有叛国罪。
  吉伦特派的代表想对国王进行宽大处理。但是,1月16日,当问及“法国国王路易应受怎样的判决?”时,走廊上的群众高呼处以死刑。
  1793年1月20日,经过一夜的讨论,国民公会以微弱优势同意处死国王,并在次日押赴断头台。
  1月21日清晨,天空飘落着蒙蒙细雨。在断头台上,国王向他的臣民们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说:“我虽无辜而死,但我宽恕一切。我饶恕我的
  敌人,同时祈求我的鲜血将造福于法兰西,并祈祷我的鲜血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他还想再说些什么,行刑的鼓声淹没了他的话。片刻过后
  ,他的人头落地。刽子手抓起国王的头颅,高举示众。
  人群中吼声四起:“共和万岁!自由万岁!平等万岁!”
  臣民砍下一位国王的头颅!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被法国弄得目瞪口呆,各国宫廷一片大哗,各国君主害怕了,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联合到
  一起,“反法同盟”这个词存在了22年。
  7。你们要面包,他们却掷给你人头!你们口干欲裂,他们却让你们去舔断头台上流下的鲜血!
  1792年9月21日,第一共和国诞生,同时,法国志愿军和正规军并肩作战,在瓦米尔之战中击败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目睹这一战役的歌德
  对朋友说:“一个新纪元开始了,你们可以宣告见证了这段历史。”
  被雅各宾派革命群众控制的国家,充满了崭新的气象。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在公文和说话中,不再使用“先生”,而是彼此
  称呼“公民”;人们还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的格里高利历。
  这个共和历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气息。1793年10月5日,国民公会通过了罗姆关于建立共和元年的报告:1792年9月22日起为共和元年;
  一年分12个月,每月30天,另加5天或6天补充,叫“无套裤汉日”。10月24日,诗人法布尔·戴格朗丁为每个月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葡
  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
  但是,面对革命,群众的激情日渐走向极端,失去了控制。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激进的革命
  举措让法国遭逢另一种绝对的统治——群众专政。
  7周之内,仅在巴黎就有1376人死于非命。一年之中,法国有3。5万人被处决,而这其中85%的人都是平民。在处死路易十六之后,雅各宾派开始
  用一种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上断头台。

  在毕希纳的《丹东之死》里,有这样的一幕:
  一天,罗伯斯庇尔身着布衣和无套裤,只带了一个警卫员,上街视察革命后的形势,迎面撞见一群人。人们马上认出了罗伯斯庇尔,并激
  动地围住他,七嘴八舌地说,革命中“流的几滴血还没有把人民的脸蛋染红”,“断头台工作太慢了”,吵吵嚷嚷要为了建立新的道德社会继
  续革命,加速杀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
  “法律是什么?”人们问。
  “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罗伯斯庇尔回答说。
  “我们就是人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人们回答说。
  是的,革命需要杀人,只是没有想到,大革命初期的功臣丹东被罗伯斯庇尔推上了断头台,而最后,罗伯斯庇尔自己也尝到了断头台的滋
  味。
  先赴断头台的是革命元勋丹东,身为革命政府公安委员会主席的丹东,签署过不少杀人的命令。然而,革命家丹东最终被自己发起的革命
  和人民法庭送上了断头台。
  是什么最终导致了丹东的死亡?是自由。
  丹东为了自由而发动革命,又被“自由”的革命法庭斩掉脑袋。丹东之死可谓奇矣。
  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为了自由而革命,并建立起人民专政的革命法庭,对每一个不符合人民意志的人都采取“迅速、严正、坚毅不屈
  的正义行动”,也就是最直接的肉体消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丹东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无止境的自由让他思考到自由的另一面约束,太多的
  鲜血让他反思这种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次,丹东和友人在残阳如血中沿塞纳河散步,丹东突然说:“看!那么多的血!塞纳河在流血!流的血太多了!”
  丹东开始对绝对化的人民民主的自由产生了怀疑; 怀疑这种自由与妓女一样,“是世界上最无情义的东西,跟什么人都胡搞”。他隐隐约
  约感到,“自由神的铜像还没有铸好,炉火烧得正旺,我们谁都可能把手指烫焦的”。于是,在审判丹东的人民法庭上,丹东对旁听席上的人
  们指控罗伯斯庇尔和圣鞠斯特:
  他们使自由的每一个足音都变成一座坟墓,这种情况要继续到什么时候?你们要面包,他们却掷给你人头!你们口干欲裂,他们却让你们去
  舔断头台上流下的鲜血!
  如果说苏格拉底之死是对雅典的“民主”的讽刺;那么丹东之死就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提出质疑。他提醒人们,不能听见“自由”就
  兴奋,最好先搞清楚,“自由”是什么意思。
  丹东死后,罗伯斯庇尔通过一项法律,它要求革命法庭只在死刑和宣判无罪间作出选择。法律和秩序其实已然不复存在。由此,对断头台
  的厌恶开始在人们心中滋长,即使那些热衷于“断头台”狂欢的人也觉得项上头颅朝不保夕,人们渐渐远离罗伯斯庇尔。
  1794年7月26日,革命历法的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