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 >

第21章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第21章

小说: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某尊佛只是颂扬另一尊佛的美德,而在整个大劫里不另谈他事,直到这个大劫结束,而还不能尽颂世尊的美德。」
  
  以上佛陀的一切美德皆是波罗蜜之果。
  在此,为了激起读者对佛陀无量之素质的信心与欣赏,进而修习有助于智慧增长的善行,我将在此以善喜隐士(后来的舍利佛尊者)颂扬高见佛(Anomadassi Buddha)的三首诗来结束「杂集」一章。
  “Sakka samudde udakam
  pametum alhakena va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pametave。”
  「大海洋之水虽无量却还是可以度量,
  但是对于一切知的佛陀,
  没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测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Dharetum pathavim sakka
  thapetva tulamandale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dharetave。”
  「大地虽无量却还是可以以秤来度量,
  但是对于一切知的佛陀,
  没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测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Akaso minitum sakka
  rajjuya angulena va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pametave。”
  「天空虽辽阔却还是可以以尺或手来度量,
  但是对于一切知的佛陀,
  没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测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在此结束探讨波罗蜜各方面的「杂集」一章。




























第八章:十八不生处
  
  十八不生处是指已被授记之菩萨不可能投生的地方。那些跟须弥陀隐士一样具备了八项条件77,再得到授记的菩萨,以后在娑婆世界里是不可能投生至这十八不生处。这点在《经集?犀牛经》的注释有提到。
  十八不生处是:
  (1)  天生瞎眼。
  (2)  天生耳聋。
  (3)  生为疯子。
  (4)  生为哑吧。
  (5)  生为残废。
  (6)  生为野人。
  (7)  生于女奴之胎。
  (8)  生为顽固邪信者。
  (9)  生为变性人(从男变女)。
  (10)  造五逆恶业78者。
  (11)  痲疯患者。
  (12)  小于鹌鹑。
  (13)  生为「铮识龉怼梗╧huppipasika peta)、「烧渴饿鬼」(nijjhamatanhika peta)或「起尸阿修罗」(kalakabcika asura)。(「铮识龉怼故怯谰枚际茱|渴折磨之鬼,极少有机会得到吃。「烧渴饿鬼」是永久感到炽热之鬼,因为他时刻都被火焚烧。这些饿鬼在过去世皆是比丘或出家人,就有如目犍连尊者在灵鹫山所遇到之鬼。「起尸阿修罗」的体积有三伽浮他79之大,但是却只有少许的血肉,因此肤色有如枯叶一般。他的眼睛吊在头上,有如龙虾之眼一般突出来。由于他细如针尖的嘴巴也长在头上,即使找到食物也不得不弯下头来拾取。)
  (14)  生于阿鼻地狱与「世界中间地狱」。(世界中间地狱是三个世界相接的空间,在那里,为恶者受到恶业果报的痛苦。)
  (15)  生为他化自在天的魔王。
  (16)  生于无想梵天界与净居梵天界。
  (17)  生于无色梵天界。
  (18)  生往其他的世界。
  
  关于十八不生处,《殊胜义注》和《佛种姓经注》两者与《经集注》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对于上述《经集注》所提出的十八不生处,以下八项并没有在《殊胜义注》里提到:
  (1)  生为疯子。
  (2)  天生残废。
  (3)  生为野人。
  (4)  生为变性人。
  (5)  生于女奴之胎。
  (6)  生为痲疯病患者。
  (7)  生为魔王。
  (8)  生往其他世界。
  《殊胜义注》没有肯定地指出有多少个不生处。
  
  而《经集注》没有提到的是:
  (1)  生为女人。
  (2)  生为双性人。
  (3)  生为黄门。
  
  (《佛种姓经注》所列举的跟《殊胜义注》的一样。)
  
南传菩萨道上册至此完毕。
  
Ciram titthatu saddhammo;
dhamme hontu sagarava; sabbepi satta。
愿正法久住,愿一切众生向法致敬。
1 这一句巴利文常用于向佛陀致最高的敬意。译为「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一般上,佛学着作皆以这一句作为开场,以示作者对佛陀的最高敬意。
2 这里「原意」的巴利原文是patibba,意思是「承诺」或「愿」。
3 八个各自的特征的巴利原文是atthavemattani,被译为「佛与佛之间不同的特征」。这八个是:寿命(命劫,当时人类的寿命)、家族'剎帝利(王族,khattiya)或婆罗门(brahmin)'、修苦行的时间、身体的身光'吉祥佛(Buddha Mavgala)的身光遍布一万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身光则只有八十腕尺(一腕尺大约是十七至廿二英吋)'、出家时所用的交通工具、菩提树的种类、证悟时所用的金刚座(pallavka)的面积。
4 这是法宝的第一个素质。
5 这是僧宝的首两个素质。
6 经藏中的《小部》(Khuddaka…Nikaya)的第十四部经。
7 授记(Niyata vyakarana,肯定的预测)是成为菩萨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我们将在须弥陀隐士的故事里更深入地讨论。
8 给孤独长者是舍卫城(Savatthi)的一个富商,是佛陀与僧团的一个忠坚支持者。给孤独(Anathapindika)的意思是「养穷苦人家的仁者。」他的原名是须达多(Sudatta,善施)。他去王舍城经商时看到妹夫大事准备食物以供养佛陀和僧团。他就是在这个时候(佛陀开悟后的第一年里),第一次听到「佛陀」这个字。参阅《律藏?小品》(Culavagga)的「卧坐具犍度」(Senasanakkhandhaka)。
9 「善来比丘」(ehi…bhikkhu)是佛陀接受有特别善业的人成为比丘时所说的话。在佛陀说完这句话后,那些人就会即刻现出出家相。这是最初加入僧团的方式。
10 六外道导师(cha…satthara,六师)是指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sapa)、马卡里哥沙罗(Makkhali Gosala)、阿耆多翅舍欢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a)、波拘陀迦旃(Pakudha Kaccayana)、尼干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和册闍耶毘罗胝子(Sabjaya Belatthaputta)。他们全是非婆罗门导师,跟佛陀是同时期的人物,但是年纪上老于佛陀。
11 导向灭苦之道即是组成四圣谛中最后一谛的八正道。八正道是(1)正见(sammaditthi)、(2)正思惟(sammasavkappa,正志)、(3)正语(sammavaca)、(4)正业(sammakammata)、(5)正命(samma…ajiva)、(6)正精进(sammavayama)、(7)正念(sammasati)和(8)正定(sammasamadhi)。首两个是属于慧学,3至5是属于戒学,后三个是属于定学。
12 具备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的人是为一切知者(sabbabbu)。佛陀是一切知者,这并非说佛陀「知道」一切事,而是若他有意的话,他「可以」知道任何一件事。
13 四圣谛是苦谛(dukkhasacca)、集谛(dukkha…samudayasacca)、灭谛(dukkha…nirodha灭苦)与道谛(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趣向灭苦之道)。
14 波罗蜜(parami),也称为波罗蜜多(paramita)。《巴英辞典》提供的意思是「圆满」与「最高境界」。一共有十个波罗蜜。它们是「菩萨的十个主要美德之圆满实行」。
15 阿僧祗(asavkheyya)意即「无量」。有些论师认为它的数目是一个一之后再加上一百四十个零,即是10140。
16 六神通(abhibba)是:一、神变通或如意通(iddhi…vidha);二、天耳通(dibba…sota);三、他心通(citta…pariya…bana或cetopariya);四、天眼通(dibba…cakkhu);五、宿命通(pubbenivasanussati或pubbenivasa);六、漏尽通(asavakkhaya)。前五个是可通过修定而证得的世间神通。最后一个是只有通过修观禅(vipassana)才可证得的出世间神通。(漏尽即断尽贪瞋痴。)
17 四无碍解智是:一、义无碍解智(attha);二、法无碍解智(dhamma);三、词无碍解智(nirutti);四、应辩无碍解智(patibhana)。
18 维山达拉王子以最勇敢的布施出名。当他的父王让他在十六岁那年登基为王后,他每天都做出价值六十万个钱币的布施。除此以外,他还违背人民的意愿,把有降雨力量之白象送给闹旱灾的祗杜达罗国(Jetuttara)的人民。因此他被放逐至梵卡寄里(Vavkagiri)。在这时候,他还把儿子与女儿送给如迦卡(Jujaka),一个要把他的子女作为奴隶的老婆罗门。他也把妻子送给化为婆罗门来试验他的帝释天王(Sakka)。这一世是他投生至兜率天(Tusita,欲界的第四层天)之前的最后一世。
19 八条件,请参阅下节。
20 至上愿(abhinihara)是一个发愿成佛的行为。作者解释它为心倾向于证得佛果。
21 《佛史》(Buddhavamsa)、须弥陀论(Sumedhakatha)、第五十七页。
22 这里的佛是指燃灯佛(BuddhDipavkara)。
23 大善心的巴利文是mahakusala…citt’uppada。
24 Catasso hi bodhisambharesu bhavana sabbasambhara…bhavana
nirantara…bhavana cirakala…bhavana sakkacca…bhavana ca ti。
25 波罗蜜、舍离及善行(parami…caga…cariya):波罗蜜有十个。在此舍是指大舍(mahapariccaga)或超凡性质的舍弃(或布施)五种东西,即财富、子女、妻子、肢体及生命。善行(cariya)的意思是为自己与他人双方的福利而培育的「行为或修行」。善行有三种,即(一)「世间利益行」(lokattha…cariya),为众生的利益而修的善行;(二)「亲族利益行」(batatha…cariya),为亲戚与族人的利益而修的善行;(三)「佛果利益行」(Buddhattha…cariya),为证得佛果而修的善行。
26 《大本经》是《长部》(Digha Nikaya)的第十四部经。它详尽地细述观慧佛(Buddha Vipassi)的生平。他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第七尊佛。由于这部经拥有最多章(bhanavara),因此注疏把它称为「经中之王」。
27 在佛陀讲经的时候,这只青蛙听到佛陀的声音。由于这个原因,它死后得以投生为天人。当他是天人时,他去听佛陀说法而成为须陀洹(Sotapanna)。细节请参考《天宫事经》(Vimanavatthu)的青蛙(manduka)的故事。
28 有顶天是色界梵天最高一层。
29 阿鼻地狱是地狱的最下一层。
30 Dullabha意即:「难得」。一共有五个难以遇到或得到的稀有现象,即:一、佛出世(Buddha’uppada);二、人生(manussattabhava);三、信受三宝与因果(saddhasampattibhava);四、出家为僧(pabbajitabhava);五、听闻佛法(saddhammasavana)。
31 在此「中国」是指古印度的文化中心(现在的东北部),是上等素质之人,包括过去诸佛的出生地。
32 作者解释:当人们不明智地作意,以及受到贪与瞋的鼓动时,这身体变成一个杀生、偷盗等的强盗,抢去自己善的财富,因此,这身体就有如首要的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