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印象洗脑术 >

第19章

印象洗脑术-第19章

小说: 印象洗脑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讲其他的话题。你们可能会问:「为甚麽你只是笑笑呢?」我不想考试的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小心的人。如果我解释为何我不过去,如「今天状态不好」或「这个地方太吵了」,我的局势就会变弱;若我上前 跟她们拿电话号码失败,回到来时才给解释的话,也是弱势;如果我上前成功拿到电话号码呢?
  表面上好像做对了。但,如果孙兴想玩刁难的话,他还有可能会说:「为甚麽你要花这麽长时间才拿到电话号码?」(注:我选择不回应孙兴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我们会在以後的作品中透露,这本新书我们已经写到一半了。)孙兴在第二次的提醒後,他就放手不再测试了。而且那一晚我们离席的时候,孙兴就开玩笑式的拱手对我说:「喂,有怪莫怪,讲吓笑着。」(我们是用广东话交谈)後来我才知道他在出道的时候,吃过很艰辛的苦,熬过来後,才开始得到成果。他已经是有名气之人,又见过风浪,自然的就会对「推崇」有抗拒。(我们第二次见面时,才有说有笑。)後来我跟我的这位艺人朋友讨论推崇的副作用,其实当天有另一位在座的马来西亚艺人,也因听到过量的推崇而对我起疑。我这位朋友是受传销业影响而习惯了在向人推崇的时候,列出人家的「十大成就」排行榜。
  但在前几篇的文章中,我提到要推销优点时,只需推崇一二个即可,因为就算推崇得多,客户也没办法记得所有的优点。
   权谋法则介绍朋友的时候,推崇超过三个优点的话,会让人觉得窒息或刻意。
  上面的这种「十大排行榜」的推崇法,基本上是可以用来间接狙击你对手的印象,但有些人就算只是推崇你的一两个优点,你的印象也会被他狙击的落花流水。
  欲擒美后,必先擒王举例,你有某个朋友是很幽默很会讲笑话的人,只要一跟他在一齐,所有人的注意力可能都会被他抢去。平时你也不介意他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抢走,不过如果有一次在酒吧的聚会,刚巧章子怡过来向你们搭讪(我知道是极之不可能的事),她又刚分手,据说又很需要男人(更加不可能),而你又很希望对章子怡一亲芳泽的话,那麽给这个很幽默的朋友抢了注意力就对你不利了。
  你要采用的战略共分两个部份:增加自己的价值和狙击对手的印象。
  其中一个增加自己价值的方法就是要成为「头目」。
  我们先假设你的个人吸引力的价值指数,可能只有普普通通的六十分。但,一旦别人看到你是你的团体里面的头目,而团体中的每个 人都给予你认同时,你的分数在旁观者眼中就可能上扬到八十分了。
  权谋法则人会很机械的认为:有人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同理的,如果你平常的个人魅力指数是七十分,若给外人看到你很期待被一群体接受,但又被边缘化的话,你在外人眼中的价值分数就可能掉到六十了。
  所以我们常说「所有的价值都是假的」,因为价值很容易被扭曲。
  这个也是你所担心的一件事:若你那位很幽默的朋友开始发挥他的搞笑功力,每个人都留意他的时候,他就是头目了。
  但你的搞笑和娱乐功力又不够这位朋友厉害,你要怎样夺取这个王位呢?
  先下手为强的夺王位当章子怡一到场时,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先把自己定位为主人翁,抢先大方的把自己介绍给章子怡,然後就如派对主人般为章小姐介绍其他的朋友。通常在社交场合或公司里面,只有头目才会主动介绍其他朋友给新朋友认识。
  虽然你的朋友都知道你不是头目,小部份对权谋有敏感度的朋友 可能也会心中产生少许不爽的想法:「咄,我需要你来介绍我吗?」但章子怡是不知道谁是头目的,她只能从一些举动或行为中判断哪一个人才是头目。(注:更加不可能,章小姐的眼睛专看谁是头目的。)权谋法则就算你不是头目,只要展现了头目的行为,旁观者就会判断你是了。
  第二步骤就要如刘邦般,把有潜质想做皇帝的人斩掉。记得,一旦你用到第二步骤,这一位幽默的朋友就会暗地里生你的气,所以你自己衡量一下值不值得。
  当你为章子怡介绍给那位很幽默的朋友时,你要极度的推崇他,特别是推崇他的幽默感,你可以对章小姐说:「我告诉你,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幽默的一个,他真的很会讲笑,我没骗你的,常弄得我们很开心的就是他。」然後,你要用友善的方式对这位很幽默的仁兄说:「喂,记得等一下讲多几个笑话,今晚有美女在场。」我担保经你如此一讲,你就可一石二鸟:一,好像大力推崇一出电影而使人过度期待般,你在章子怡心中已经间接的狙击这个人的印象;二,同时又使到对手很难再说笑,因为你给他制造了不必要的压力。
   如何应付被人过度推崇我们的一个学员某次到一家公司投标时,碰巧遇到其他的竞争者也在客户的办公室内,其中一个竞争者当着客户面前大力的推崇他:
  「老板,他在我们这一行里面是出名的,能够给到最便宜的价钱,又做到最好的品质‥‥」当他一听到如此的推崇时,心里就无名火起三千丈,但又不能够在客户面前失去自己的风度。所以,若你刻意的用这种方法来推崇一个人,最好别选择对自己认识的好朋友下手,你可能会失去一个朋友。
  那麽,如果别人对你做这一类的过度推崇,你该怎麽办?或者如果你就是那位很有幽默感的人,而章子怡一出现时,就有一个人当众过度的推崇你,你该如何的反应呢?
  请记得这个口诀:越夸张的认了它越好。
  若他称赞你很有幽默感,你就说:「上个月我弄到全部在场的朋友笑到下巴脱臼,其中一个人的下巴好像不见掉了。所以如果是怀孕的人,严禁听我的笑话,因为可能会笑到流产。」如此把对方的推崇一转而变成了笑话,大家笑了一顿,就没有人会把那些推祟的话当真,听众也不会开始怀疑你,或对你有不健康的期待感,而狙击者也很难的继续再做推崇下去了。
   权谋法则若你是受害者(即被人做了过度推崇),你就要马上把对方推崇你的那些话,再过度的夸大之。
  如果他又再当着众人面前推崇你说你既年轻有为又事业有成,任何女生做你的女朋友就是她三生修来的福气的话,你万勿以为他是在帮你。你可以很冷面笑匠式的说:「说得也是,我也没想到自己这麽成功,所以我最近打算又换私人飞机。下一次你生日的话,我送辆坦克车给你。这里有谁想买穿梭机?我的那一架抵让出来‥‥」在客户面前若被竞争者极力推祟你的价钱、品质和服务都是全行中最好的话,你就看着客户,但指着刚推崇你的人说:「我没有给钱叫他帮我打广告,不过,他讲的却是真的,我不但有最好的价钱,而且我会是全行中最靓仔的。」经你如此一讲,大家就开始了解到这些推祟原来是笑话,此刻,稍微有一点头脑的狙击者就会停止推崇你,而你就过关了。
   第六章让你的脑袋成为名牌的印象洗脑术 打造「自我品牌式」的智慧如何「拥有」你的知识曾经有一年,胡因梦小姐来马来西亚办讲座,朋友叫了我去听。
  当时现场人山人海,胡因梦虽然年级相当大了,但还是很有美人的韵味(以前她有台湾第一美人之称),我的眼睛也看得很开心,我还拍了一些照片,但她开始演讲不久,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
  在外国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她:「She has not fully ownedher words yet。」我觉得她所讲出来的话,她还未能拥有。她只是把各个不同的心灵大师的理论炒在一齐,还未消化完就讲出来。我记得我当时马上就跟我朋友说:「胡小姐给我的感觉只是照书讲而已。」後来我的朋友上了胡因梦的课程,他告诉我课程当中的某些环节,胡因梦真的只是拿出了她翻译的心灵作品读给大家听。
  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怎样弄面包,它的材料是一样的。每个初学者都可以跟着所有弄面包的方法烧出面包来,但高境界的面包师傅就有办法用回同样的材料,烧出有个人风味的面包。胡因梦的「面包」是没有个人风味的。
   胡因梦如何应对下品印象狙击?
  胡小姐的前夫李敖曾经公开批评过胡因梦,他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她:一个非洲的食人族穿上了Armani的西装,在高级餐厅,女颔塞了餐巾,手上用着西餐的刀和叉来吃一成熟的人肉,你认为这个人是否有文明?
  (按:我们可能不负责任的加强了这个比喻的特色,但比喻的原意没改。)李敖就说胡因梦是个表面上很文明,但其实却是很迷信的人。她还信了台湾某江湖大师,在他们的床摆上了风水阵,以期望能够借助风水的力量来维持他们当时的婚姻。他抨击胡因梦是个迷信和没有主见的人。
  好了,因为当时胡因梦是教导心灵上的学说,乍听之下李敖好像是打击他前妻的学说架构。後来就有记者针对此事问过胡因梦,她就在被访时哭数李敖的不应该,她说大家都已经分开了,为甚麽还要针对她云云。
  其实胡因梦根本就不需要特别去回应。
   系列式追随者的立场李敖虽狙击她的迷信,但若我是胡因梦,我会想:「妈的,我迷信不迷信关你李敖屁事?」同样的,我也会问回胡因梦:「李敖讲你迷信不迷信又关你甚麽事?」李敖的这个狙击其实是下品的,是他的主观意见,被狙击的人把别人的主观意见当真而反击或解释的话,就表示了自己的立场站得不稳定了。反观易中天被人做下品狙击时,就没有像胡因梦般的站不稳自己的立场。
  其实这是不难明白的,胡因梦一直都有做「系列式追随者」(SerialFollower)的瘾,她有偶像崇拜的欲望,她曾经追随过林云、奥修、Krishna Murti、奥马士等等。我相信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追随另一位大师,为他做信徒式的宣扬,这种人自己难有主见,因为她的中心思想常变。
  我在听胡因梦的演讲时,不觉得她「拥有」了自己讲的话,可能我是受过NLP的训练,能够察觉对方的反应是否心口一致,言行是否合一。也有可能我曾经接触过很多宗教界的人,所以可以很快的断定一个人是否只是从经典记忆讲,抑或是以体验印证了经典後而讲。
  两者所分享的资讯可能是一模一样,但前者还未「拥有」自己所讲,後者则在「拥有」了後,能够讲出个人风味。
  个人风味即是一种品牌。那麽,有品牌的资讯和无品牌资讯真的 有这麽大的分别吗?
  切得好,便成宝;切不好,便是草胡因梦若要让人感受到她是真正的大师,她不需要再吸纳更多其他大师的资讯,她只要像易中天般整理一下她本来就有的资讯,把旧有的资讯重新包装即可。
  有大师感和无大师感的分别在哪里?
  举例:着名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和《蓝海策略》的内容,并非甚麽突破性的资讯。它们的资讯未必比其他写过类似主题的作品更好或更突破,它们之所以能畅销,除了出版社的行销策略外,更重要的是这两位作家懂得如何的「切角度」。
  对!《富爸爸,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