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秘鲁征服史 >

第25章

秘鲁征服史-第25章

小说: 秘鲁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鲁人有关于一、两个星座的知识,并且观察了金星的活动,正如我们已经谈到的,他们为金星设有祭坛。 但是他们对天文学基本理论的无知表现在他们关于日蚀和月蚀的概念上。 他们认为日蚀和月蚀是行星的重大失常现象;每当月亮在这种神秘的月蚀中艰难地行进时,他们就响起他们的乐器,并且向着天空大叫和哀号,想使她摆脱困境。 这种幼稚的想法与墨西哥人表现在用象形文字绘写的天体图上的真正的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天体图明确地指出了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② 

   但是,如果说印加人在探索天象方面不那么成功的话,应 

   ①他们奉命指定一些人充当巫师,在他们当中这是一种公开的、人人熟知的职业……人们却不把它当作一种工作,因为除了老头老太太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如独臂人,瘸子或瘫痪者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从事此项职业。见翁德加多:《第二次叙述》,手稿。②见CodexTel-Remensis,第4卷,第22图。《墨西哥的古迹》,第1卷。(伦敦,1829。) 

 148 

   031第一卷 导言——印加文明概貌 

   该承认他们在驾驭地球上胜过所有其他的美洲民族。 他们的耕作方法真可以称得起是科学的。 这是他们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于没有对外贸易,农业就给他们提供国内交易的产品,供给他们的生活和提供税收。 我们已经谈到他们关于把土地平均分配给人民的重大规定,同时他们要求除了特权阶层以外的每一个人从事耕作。 印加王本身不惜亲自做出榜样。 在每年的盛大节日之一里,他由宫廷人员陪同前往库斯科郊区,并且在全体人民面前用一个金色的犁——或一个用于这一目的的工具——翻开土地,以此把农业奉为太阳神的子女可以从事的一种神圣的职业。① 

   政府的赞助不仅仅限于这样不费力地表示王家的躬耕劝农,而且表现在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以利于农民的劳动。 这个国家的沿海的大部分地区缺水,因为那里少雨或无雨,那少数短而湍急的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对广大的地区只能起非常有限的作用。 的确,大部分土地是贫瘠的砂地,但是,很多地方可以改造,而且实际上只需要适当地灌溉一下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收成。对这些地方是用运河和地下管道输水的,规模非常宏大。 这些管道由大块的砂石板砌成,没有水泥但是结合得很牢固,并且通过暗沟或水闸排出足够的水湿润它们 

   ①萨缅托:《最初发现》,手稿,第16章。 在这些盛大的节日里,贵族们似乎也效法他们的主子的榜样。“其他节日都过去了,在最后一个节日里,大家扛来了犁耙,(古时为金制)。祈祷之后,印加王接过犁耙,破土翻耕,其他领主也跟着干了起来,这是为了以后在他们自己的领地里,人们能像他们一样耕种土地。如果印加王不首先破土犁地,印第安人就不敢这样做甚至不会相信土地会长出东西来。”——《征服秘鲁居民》,手稿。 

 149 

   第 四 章131 

   所经之处的低洼土地。 有些地下管道很长。 经过孔德苏尤地区的一条管道长度为四百至五百英里。 水是从某些位于山区中心的高地湖泊或天然水库中引来的,并在流经山坡的途中,由位于这些地方的池塘不时加以补充。 在这样往下流时,有时要在山崖上凿出一条通道,但又没有铁器的帮助;还要绕过挡路的山,穿过河流和沼泽;总之,要遇到他们在修筑大路时所遇到的同样的困难。 但是,秘鲁人似乎乐于与自然界的困难搏斗。在卡哈马尔卡附近,仍然可以看到一条隧道,这是他们在山中开凿的,为的是给湖水一个出口,因为在雨季,湖水涨到的高度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洪水泛滥的危险。① 

   印加人的这些有效益的工程大部分被他们的西班牙征服者毁坏了。在有些地点,水流仍然经过那静悄悄的地下管道,但其曲折的途程及其源头已没有人去探索。 另外一些管道虽已部分地损坏并被垃圾阻塞,和被土地上的一行行的植物所掩盖,但是不时出现的一片片肥沃之地仍然显示出了它们所经的路线。 这些就是在纳斯卡河谷的遗迹,那是一个处于漫长的沙漠地带中间的富饶之地,那里有印加人修筑的古代水道,深度为四或五英尺,宽度为三英尺,由不用水泥砌造的大块石头构成,从无人知晓的远处而来。 

   ①萨缅托:《最初发现》,手稿,第21章;加西拉索:《王家评论》,第1卷,第5册,第24章;史蒂文森:《南美居留二十年记》,(伦敦,1829)第1卷,第412页;第2卷,第173,174页。“农民在水渠的不同地段把水引向高地和低地,或引向山谷中的土丘和坡面。 峡谷中有许多水渠迂回曲折,在这里漫游,就象在清新的园田和幽静的树林中信步,简直乐趣无穷。”见谢萨。 德莱昂:《秘鲁史》,第66章。 

 150 

   231第一卷 导言——印加文明概貌 

   当局最大限度地关心使水流所经之地的每一个土地占有者都能从中受益。 分配给每个人的水量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且王室的视察员要监督水量的分配,保证使这种分配完全适合于土地的灌溉。① 

   秘鲁人在把耕作技术引进到他们国家的山区部分的规划上,表现出同样的进取精神。 许多山岗上虽然覆盖有厚实的泥土,但是过于陡峭,无法耕种。 他们把这些山岗开垦成梯田,外面砌上坚石,有规律地逐渐收缩直到山顶。 这样,围绕山麓的最下面的那一块带状土地,或者如西班牙人所称的“安登” 

   ②,可能大到几百英亩,而最上面的一块则小到只能栽种几行玉米。③有些高地有大量坚硬的石头,以致在开垦成梯田后必须盖以很深的泥土才能适合农夫耕种。 秘鲁人就是以这样不倦的劳动同他们国家地面上出现的可怕的困难搏斗! 

   没有使用欧洲人所熟悉的工具或机械,每个个人所能做的很少;但是采取巨大的集体行动,而且朝着共同的方向,他们以不屈不挠的坚忍取得成就,试图做到甚至使欧洲人感到惊 

   ①佩德罗。 皮萨罗:《发现和征服》,手稿;《米勒将军的回忆录》,第2卷,第220页。②原文Anden。——译者③米勒猜想正是因为这些“安登”才使西班牙人把南美洲的山脉命名为安第斯(《米勒将军的回忆录》第2卷,第219页)。但是这个名称比征服这个殖民地本身还要早。 根据加西拉索的说法,他追溯到Anti(安第)这个词,这是库斯科以东地区的一个省名(《王家评论》第1卷,第2册,第11章)。 

   Anta(安塔)这个词是铜的意思,在这个国家的某些地区盛产此物,即使不是直接对这些山岭的命名,也很可能是对该省份的命名。 

 151 

   第 四 章331 

   愕的事。① 

   他们用经济的耕作方法使多岩石的山脉免于贫瘠之苦,他们又以同样的精神挖掘山谷中的干燥的土地,力求在那下面可能找到某些天然的湿土层。 这样挖掘出来的凹地被西班牙人称为“奥亚” 

   ②或“坑”,面积很大,通常有一英亩多,深达十五或二十英尺,地内周围用土坯“阿多贝” 

   ③(或在阳光下晒干的砖)砌成墙。 凹地的底部很好地施以有高肥效的沙丁鱼——在沿海可以大量捕获的一种小鱼——种上某种谷物或蔬菜。④ 

   秘鲁的农民非常熟悉各种不同的肥料,并大量加以使用;这种情况在热带富饶的土地上是罕见的,其他地方的美洲原始部落也没有这样做。 他们大量施用“瓜诺” 

   ⑤,这是一种珍贵的海鸟粪,近来已经引起欧洲和我国的农业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其刺激作用和肥料价值是印地安人所深知的。 这些海鸟粪在沿海的许多小岛上大量堆积,看上去象是一些高耸的山冈,山冈外面覆盖一层盐碱壳,使征服者把它们取名为“雪山”。 

   印加王采取了经常的措施保证使农民能从这项重要物资 

   ①《米勒将军的回忆录》,见上文;加西拉索:《王家评论》,第1卷,第5册,第1章。②原文为hoyas。——译者③原文为adobes。——译者④谢萨。 德莱昂:《秘鲁史》,第73章。 这些古老的凹地遗址,仍然使现代的旅游者惊叹不已。 见史蒂文森:《南美居留记》。第1卷,第359页;并见麦卡洛克:《研究》,第358页。⑤原文为guano。——译者 

 152 

   431第一卷 导言——印加文明概貌 

   中受益。他们把沿岸各小岛指定给小岛附近的各个地区使用。如果是一个大岛就分给几个地区使用,彼此之间的界线划分得很清楚。 侵犯他人权利时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而且他们用严酷的刑罚保证海鸟的生存,就象英国的诺曼专制君主保护他们的禁猎物一样。在海鸟孵化季节,任何人不准登上岛屿,否则要处死刑;而且在任何时候杀死海鸟也要受同样的刑罚。① 

   由于有农业科学上的这一发展,可能使人们认为秘鲁人有使用犁的某些知识,因为在东方大陆的原始民族中,犁是得到普遍应用的。但是他们既没有旧世界有的那种铁犁铧,也没有拉犁的牲口。 实际上,新世界到处都没有这种牲口。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一根坚硬的削尖了的木桩,在距尖头十或十二英寸的地方有一根平的横木穿过,耕种者可以把脚踩在横木上,将木桩踩入土中。 六个或八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绳子与木桩拴在一起,用力拉着木桩前进。 他们一齐拉,并在移动时唱着他们的民歌使得步调一致,唱歌时有妇女们应和,她们跟在他们后面用耙子打碎翻起来的土块。 松软的土地没给人们带来多大阻拦;劳动者由于长期的操作而达到熟练的程度,使他能以惊人的技巧把土地翻耕到所需的深度。 这种犁的代用品只不过是一种粗糙的制作,但它作为美洲当地居民唯一的这类标本来看是奇妙的,而且也许并不亚于欧洲征服 

   ①《阿科斯塔丛书》,第4册,第36章;加西拉索;《王家评论》,第1卷,第5册,第3章。 

 153 

   第 四 章531 

   者用来代替它的木制工具。① 

   印加王通常的政策是,在给一片沙漠地带提供了灌溉设施,使其适宜于农民耕种以后,就在那里建立一个米梯玛人②的居民点,这些人把土地耕种起来,种上最适合当地土壤的庄稼。在这样考虑各处土地的特殊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同时,还有一种在邻近省份之间交换不同产品的方式,由于这个国家的地形,这些产品的种类之多大大超过通常在同样范围内所有的种类。为了便利这种农业产品的交换,集市建立起来了。在某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月举行三次集市。 由于没有钱币,就以彼此互换各自的产品来进行一种简单的交易。 这些集市给辛勤的劳动者带来了许多休息的日子。③ 

   这些就是印加王为改良他们的土地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尽完善,但应当看到这表明他们掌握了某些农业科学原理,使他们足以跻身于文明人的行列。 在他们的耐心而又细致的耕作之下,每一英寸的沃土都达到了最高的生产能力,而最贫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