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大国的迷失 >

第5章

大国的迷失-第5章

小说: 大国的迷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广东是三套马车,两广总督张鸣岐、驻防将军孚琦和水师提督李准。起义前夕,统筹部认为非用暗杀手段把李准干掉不可,此人枭鸷狡诈,实力最强。一名从庇能来的党人冯忆汉自告奋勇,承担暗杀任务。他甚至还不会使用炸弹。统筹部派人从最基本的动作教起。黄兴警告说,暗杀不宜离发难日期太近。但冯忆汉却突然不辞而别,杳乎如入于渊,直到1月中旬才回来,自称在乡下堕水染病。赵声已看出他是个色厉内荏之徒,和他约定最迟不能超过3月20日动手。届期冯忆汉还是畏葸不前。
  4月8日,广东的大官都到燕塘视察飞机演习。从南洋来的独行侠温生才在未和统筹部商量的情况下,独自潜往东门外谘议局,准备行刺李准。
  黄昏时分,官员们陆续返回城里,温生才见其中一顶轿子护卫森严,以为是水师提督,便冲上去连开数枪。坐轿者饮弹立亡,而温生才也逃走不及,被巡警抓住了。事后才知道死者是孚琦将军,一位以昏庸无能见称的八旗将军。一个星期后,温生才在当天行刺地点斩首。他用自己的生命,换了一个庸人的生命。
  这次暗杀,不见其利,反见其害。一时间风声鹤唳,侦骑四出。担任起义主力的新军二标,传说5月初就要退伍;党人在旗界租了九处地点准备届时纵火,有四处已被迫迁出了;南洋方面因为筹款,已经风声远播。
  一直犹豫不决的党人,必须马上作出抉择。
  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乃至海陆丰的绿林好汉,都已秘密潜伏广州周围,随时准备发难。黄兴匆匆前往广州。他担心胡汉民是本地人,容易给人认出,所以由他先去布置一切。起义日期定于4月26日,黄兴23日到达广州。
  鉴于在日本、安南购买的军火,要27日才能运到,所以将起义日期压后一天。胡汉民预定在发难前夜率领香港的党人到广州,这时却突然接获黄鬍子电报,嘱他们暂缓行动,在河南集结的另一批党人,也暂行解散。统筹部临事游移,已经败兆毕现。
  4月26日,张鸣岐、李准调巡防二营回省戒备,其中三哨占领了龙王庙高地。新军二标士兵的枪械被收缴了。官方并非无的放矢,革命党内出了奸细。胡毅生等人都主张变更起义日期,原来云集省城的各路帮会弟子,又被遣散了300多人。黄鬍子继续犹豫不决,当大部分起义军解散之后,他又得到一个坏消息,官府将于5月3日以前挨户搜查。黄鬍子大惊失色,匆忙决定,起义在4月27日举行不变。
  26日晚上,在香港如坐针毡的胡汉民,终于收到黄兴电报,“母病稍愈,须购通草来”。这是命令香港的党人全体开赴广州。但这时由香港至广州的最后一班船已经开出了。胡汉民一面致电广州,请将日期推后一天,一面派人在次日早晨乘船到广州报告。当胡汉民的代表见到黄兴时,留在省城为数甚少的党人已经整装待发了。时间是4月27日下午4时。
  当初貌似严密的统筹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这次起义和过去一样,在经过长时期的筹备之后,到最后关头却变成一次仓促混乱的军事冒险。
  黄鬍子给每个敢死队员发了一块大饼,一条毛巾和枪械炸弹。5时30分,这支以世家子弟和会党分子为骨干的敢死队出发了,向两广总督署迅猛扑去。成败存亡,掷诸孤注。
  在督署门口,他们遇到了官兵卫队的抵抗。起义军一面猛冲,一面高喊:“我们是为中国人吐气,你们也是中国人,赞成的请举手!”经过短暂的驳火,起义军成功地击溃了卫队的抵抗,突入署内,但张鸣岐已经逃之夭夭。黄鬍子想在署内纵火,以号召各方,但就是找不到引火材料,最后他把火种扔到张鸣岐的床上,便率领众人向外冲去。
  在东辕门,他们突然遇到李准调来的巡防营,一阵枪炮乱轰,大部分党人不是当场丧生,就是在突围时被俘。黄鬍子右手打断两指,血满袍襟,但总算奇迹般逃出生天。在这次惨烈的起义中,死难党人不计其数。官府直到5月1日才函知广仁、爱育、方便、广济各善堂收拾遗骸。由于连日阴雨,尸体已经霉胀,爬满蛆虫,一派凄惨景象。
  南部同盟会经此一役,损失惨重,精华丧失殆尽。孙文后来为这次大牺牲,写下了一段激情澎湃的纪念文字:“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文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以下不再注明编者。
  【伍】革命胜利后,各地的民军、盗匪像潮水似地涌进城市,为钱、为武器、为女人,互相厮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宣告一个草莽英雄的时代来临了。
  动乱由南向北蔓延,草莽英雄纷纷下山,奔走江湖。各种名目的秘密会党,今日结盟,明日宣誓,闹得如火如荼。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革命终于爆发,但不是在广东,而是在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
  那里也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帮会势力非常浩大,三合、哥老、洪江、孝义等山堂各守码头,呼风唤雨,啸聚江湖。直至革命前夕,由一批帮会大老出面,将湖北地界的各山水堂统一为中华山兴汉水光复堂,以“共进会”名义,号令江湖,成为武装起义的中坚力量。
  辛亥革命号称是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翻遍革命党人的名册,没几个是“资产阶级”,有的只是一批江湖好汉。
  10月9日,武汉革命党一个秘密机关被官府破获,30多名党人被捕。这一事件使革命党内人人自危。10月10日晚,武昌草湖门四马路民房失火,城内工程营乘机聚众发难。士兵们扯掉原来的肩章,臂缠白布为号,呼啸而出。其他营的汉籍官兵也纵起火来,一声“反了!”便杀出营门。
  这是继太平天囯之后,中国的又一次的南北大决战。
  楚望台、军械局很快就被起义军占领了。这股狂潮突破了城门,迅速向四下扩散。督署在稍后也插上了象征革命的十八星铁血旗。半夜,武昌的枪声停息了,起义军已经控制了这座城市,并成立了临时的革命政府。一位与革命毫无关系的旧军人黎元洪被推举为新政府的首领。
  朝廷敦请以养病为由在河南隐居的袁世凯出山,领军平乱。袁世凯向朝廷提出六项条件,其中包括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武昌事变诸人、解除党禁等。从袁氏提出的条件看,他已经走到民主政制的门槛前了。报禁在清末新政期间已经开放。现在袁世凯要逼朝廷把党禁也开放了。
  朝廷对六项条件一律答应。于是,手握北方虎符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指挥北洋大军,兼程南下。黄兴也赶到武昌,出任革命军总司令。两军在汉口展开对决。猛烈的炮声震撼着长江三镇,刘家庙一带几成废墟,死伤者狼藉遍野,周围的弹药不时爆炸,燃起阵阵烈火和浓烈的硝烟。入夜,四处的火光忽明忽暗,天空是一片混浊的血红。
  汉口被北军攻陷。他们为了避免巷战,索性放火烧城。武汉谣言满天,人心大乱,革命军阵脚大乱。但也是清祚已尽,异代方起,与革命党对阵的袁世凯,手上“北洋六镇”的筹码,根本不打算押在朝廷一边。汉阳失陷后,袁世凯向南方革命党提出“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退位”的建议,革命党便急不可待地和北方开始了讨价还价。
  12月2日,在汉口英国领事的调停下,达成南北双方的第一次停战协议。由革命党控制的各省开了一个会,同意只要袁世凯响应革命,即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为了推翻清廷,革命党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了,现在看到有早日推翻清廷的“捷径”可走,便不假思索地把这颗果子吞了下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这个会议上,通过并宣布实行美国式总统制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大纲凡21条,至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后废止)。这是中华民国第一部法典。
  这时,广东还没有从“三·二九起义”的惨败中恢复过来。继武昌革命之后,湖南、陕西、江西等内地省份,以帮会和新军为主力,纷纷举起义旗,但广东的革命党人,还在费尽心机去暗杀某个政府官员。
  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和各团体代表,在广州十七甫的爱育善堂开紧急会议,讨论广东何去何从。大会决定,即日成立监督官吏改良政治总机关,建议官府借独立的名义,改良政治,革除秕政。但官府一口拒绝。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和各团体代表开第二次大会。支持革命的呼声,愈加沸腾了。首鼠两端的张鸣岐先是通电宣布独立,后来听说汉口失守了,又下令取消独立,在街头布置防军,构筑工事。
  10月29日,胡汉民获悉革命风云,席卷天下,立即率领一批华侨从军青年,搭“金陵号”轮船奔赴香港。三天以后,另外两名粤人陈炯明和邓铿,在惠州淡水拉起一支队伍,号称循军,与政府对抗。粤东望风披靡,循军打着井字旗,长驱直下,一举占领归善、博罗、河源、和平、海丰、惠州等地。
  张鸣岐勇气尽失,11月8日,他在一片独立声中微服逃走。广州是千年商都,绅商势力一向很大。11月8日、9日两天,绅商代表在谘议局开会,宣布独立。全城市民和商铺都燃放炮仗庆祝,许多商铺门前的龙旗,被行人撕扯下来。广东兵不血刃而完成易帜,这在各独立省区中,是罕见的例外。
  各界代表会议决议10项应付时局的办法:一、欢迎民党组织共和政府临时机关。二、宣布共和独立,电告各省及各国。三、所有向日官吏,愿为新政府服务者听,惟必宣誓忠于中华民国。四、所有旗满人,一律看待……九、对于省会及各处会党,以前所犯,一切不问。自新政府宣布之后,不得有扰害地方治安行为。十、练民团。邹鲁《广东光复》。《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第九条颇值得注意,它表明广东绅商即使没有把会党看作是共和政制的敌人,但至少也没有把他们看作朋友。各界人士随后推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和十几名港绅一同赴省。
  胡汉民
  革命并没有给这座南方的通都大邑,带来多少新气象。
  胡汉民白面书生,手无寸铁,为了张大革命党的声势,他采取稳住新军,“而张民军之势,以压迫降军与防营”的策略。《胡汉民自传》。存萃学社编集《胡汉民事迹资料汇辑》(第一册)。大东图书公司,1980年版。同盟会的朱执信、胡毅生都已到了广州,他们二人与广东绿林的关系极深,胡汉民的主意,很可能就是他们出的。于是纵容四乡民军进城,甚至出钱为民军代购枪械。从11月中旬开始,二十五路民军一哄而起,像潮水一样涌入广州。王和顺的惠军、陆兰清的兰字营、周康的康字军、黎萼的建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