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 >

第14章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第14章

小说: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wwW。=



桃花不知何处去(51)

小;说,t,xt,天'堂
那片桃花林,就在群山围绕的小小山谷中。

记得第一次走入林中,像是误入桃花源般惊喜──桃花恣意怒放,山鸟婉转啼唱。独坐桃花林里,眼前青山映桃花,一树树烟霞灿烂。仿佛思念在水一方的佳人似的,我想念着在山之颠的桃花仙子。过了几天,忍不住上山去。一路上,我兴奋地向同伴诉说着桃花出尘的美。谁知一到桃花林,迎接我们的,只有枝头的绿叶,桃花竟已飘然远去。我惊讶极了:“怎么会这样呢?前两天明明都开得好好的啊?怎么才两天的光景,就谢了呢?”

“真的有桃花吗?”同伴问。满山桃花曾在此与春光共舞,如今只留下几朵残红,以及与桃花擦身而过的我们。

想起唐朝的崔护曾经重游旧地,故人无处寻觅,只有昔日桃花依旧,因而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而我却是“桃花不知何处去,人面依旧笑春风”。

啊!我困顿地在桃花林中徘徊,不时抬头寻望。青山仍在,鸟鸣如故,是谁一夜之间将桃花仙子召回天上?

该怎么诉说桃花真的开过呢?就像桃花开落一样,很多事情曾经如实地发生、存在过,但转眼消失,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能否认它曾存在过的事实吗?

就连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也是最自然不过的现象,只是倏忽千年,而人生暂如蜉蝣般仓促奔忙的一生,无法看到其“成、住、坏、空”的生灭变化,就误以为它是永恒不变的。其实世间大至山河大地,小至红尘琐事,乃至个人身心,哪里有不变的神话?

这就是所谓的“空”吧!曾经存在,但非永恒不变,一切都在无常生灭之中。

很多人认为:“佛所说的‘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既然万物皆空,所以万事皆休,努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其实“空”并非指“虚无”,也不是否定存在,而是要我们看清楚因缘生灭,在变化中能适时调整,活得更自在。

走出桃花林,我想起朱自清的句子:“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的,来年春天时,它会再开,满山粉红的笑容,会让我们忘记它曾有的凋零。

桃花开与谢的生灭之间,不正说明了“空”的意涵吗?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桃花:花朵娇艳多姿、缤纷掩映,常是文人吟咏的题材。有些品种在盛开时,新叶尚未萌发,只见一树繁花舞春风。

【注解2】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论》)

WWW。xiAosHuoTXT。



无常如幻,长生不老的仙桃岂能长存?(52)

小。说。t。xt。天。堂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出生的地方去看看呢?”多年前同乡的一位法师曾感叹地这般谈及。一时间,我们都陷入了沉默。

我们虽同为美浓人,但她出生在其父任教的三民乡;而我则诞生于父亲任教的杉林乡。对于离家出家,又四海为家的我们而言,除了家乡美浓之外,对于出生的地方,也有着一种远古的乡愁。杉林乡不仅是我出生之地,同时也是奶奶的故乡,在我记忆里珍藏着最模糊的童年片段──包括一间小木屋、一片仙桃树果园,还有爷爷的身影。

三十年前的事了,依稀还记得那天爷爷带我去找表伯,表伯家就在一片林荫深深的果园中。一路上,爷爷牵着我的手,穿过林间的小路,不时回头告诉我:“等会儿见到表伯,他会给你一种你没吃过的水果哦!”

“爷爷,是什么水果?”我仰头看着高大的爷爷,不解地问。

“就是仙桃啊!”爷爷说着,边爬上一个陡坡,同时把我的手牵得更紧了。

“爷爷骗人!仙桃是神仙吃的,这里怎么有?”我嘟着嘴怎么也不信。

在木屋阁楼里,我好奇地上下玩耍着。不一会儿,表伯拿来几颗黄澄澄的“桃子”,“这就是仙桃,爷爷没骗你吧?”爷爷剥开仙桃的外皮,递给我,那甜甜的滋味十分美味,我一骨碌地吃了大半个。

“吃了仙桃,你就会像神仙一样聪明。”爷爷摸着我的头,慈祥地说。

十几年后,在出家的寺院──嘉义香光寺,我又看到结满黄澄澄果实的仙桃,表伯的那片仙桃林以及爷爷慈蔼的笑容,就在记忆深处鲜活起来了。

如今爷爷已往生十年了,表伯也在数年前往生了。光阴疾弛,仙桃林还在吗?一次,我问父亲:“表伯的果园在哪儿?”父亲说:“就在东平村东边的山上。”

我多想重回旧地,寻找记忆中的仙桃啊!只恐怕人非、物也非了。“还是别去吧!那里已经没人了!”父亲感慨地说。

人都去哪里了呢?看着也已日渐衰老的父亲,我无言以对。神话里象征长生不老的仙桃,在现实人生中,却是无常的明证。

佛陀说:“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除了“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更无他法了。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仙桃:又名蛋黄果、蛋果、狮头果,原产南美北部,为热带果树,成熟时果实外皮为澄黄色,果肉橘黄色,柔软而缺乏水分,像煮熟的蛋黄。富含淀粉,质地似蛋黄且有香气。果实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

【注解2】无常:“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

tXt,coM



柿子红了,生命的成熟又是什么呢?(53)

小说t@xt‘天〃堂
初出家,进入编辑室工作,座位临窗对着后山。每当北风萧飒,山坡一株柿子树,绿叶落尽,三两只透红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枯槁的枝桠上。一种寂然孤绝的氛围,就在喧腾的夏天、丰收的秋天辗转离去之际,逐渐蔓延到我窗前。

《红楼梦》里,天寒地雪间,贾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毡的斗篷,来到船头,倒身拜下,向船上的父亲贾政辞别……眼前后山冷冽林间、枯木槁灰中的数点澄红,不就似银白大地里,飘然远去、告别俗尘的一抹猩红身影吗?的确是“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啊!

《红楼梦》说:“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毅然远离红尘,初入佛门的我,每每凝视着山上的红柿,总觉自己也有这般苍茫的心境。

后来,搬到新的编辑室,柿子树不再映入眼帘。在僧团生活的陶冶下,我慢慢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同时意外发现,居住了多年的寺院,正紧邻有名的柿子之乡,处处遍栽柿子树。

对面名为“柿子脚”的溪谷,溪边的柿子树,春季开满了清香的白花,盛夏挂满了累累青果,深秋则满树澄柿争红严冬柿叶掉落,静待来年再发。柿子树四季风景如此多变、丰富!又岂只是后山的冷清景致?

对我而言,世间无常的实相是益发看清了,内心也摆脱“飞鸟各投林”的衰戚悲情,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烈美感──我明了所谓“修行”,是在寻常日用的每个当下,开发智慧与慈悲,也体会在任重道远的修道生活中,细水长流地过身心平衡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今年柿子又红了!澄红的柿子象征的应该是“成熟”。而“成熟”是什么呢?我喜欢余秋雨说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真正的成熟不是冷漠的疏离,而是超越偏激与对立的中道,在面对生命的各种情况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合宜的行动,展现完美的平衡。不是吗?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柿子:盛产于每年的九到十一月,有甜柿、涩柿两种,与柚子同为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注解2】生命的圆满成熟:“人格的完成者,体认生死的根源,如清凉的湖水,归于寂静。”(《诸经要集》)

wW w。xia oshuotxT。



从黑眼花的注视中,学习慈悲的凝视(54)

小‘说‘t。xt。天。堂
就在一潭静谧的湖水旁,一条小路通往〃云山寺〃。那出尘的寺名深深吸引了我,仿佛在白云掩映的青山之巅,有一座静寂的古寺,等待我前去。 

顶着深秋的暖阳,沿着陡峭的山坡,逐步登高,我想拜访云山寺。无数的澄黄花朵爬满山壁,仔细一瞧,黄花的花心呈现紫黑色,这不就是黑眼花吗?山风吹过,每一朵黄花里深邃漆黑的眼眸,微微轻颤,正好奇地打量着我。 

我在黑眼花的注视下,一路上山。葛藤沿路伸展着,挂满了一串串紫色花穗,香气弥漫,蜂蝶来回穿梭。整条山径,空无一人,只有风声间杂着蝉鸣。 

到了云山寺,这里更幽静了。庭前的扶桑自开自落,桂花兀自飘送清香,一棵高大的柚子树,柚子掉落满地,无人闻问……这景象像极了《寒山诗》所写的:“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尘嚣消失无踪,烦恼也终止奔逐,我踏过火焰树下残红片片,只恐惊扰了落花。

大殿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的慈蔼的容颜,散发着一股宁静且慈悲的力量。

我虔诚顶礼,如游子投向慈母的怀抱般,祈求护佑。我知道,即使深山荒野,菩萨始终相伴,未曾远离。

站在殿前极目远眺,群山氤氲,云雾迷离,那潭湖水静静流淌着,就像是观音滴落的眼泪一般。

我想起西藏有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观音菩萨慈眼观看娑婆世界,看到众生仍在贪欲、嗔恚、愚痴的业网中轮回,受尽苦楚,霎时,两行晶莹的眼泪如莲花般从观音的眼睛滴落,化现为“度母”──左眼的泪珠幻化成温柔的白度母,右眼的则幻化成凶猛的绿度母。

从此,度母帮助观音广度众生,她们是藏传佛学里最美丽、慈悲的女神,是观音悲心的化现。

下山时,山壁上的大片黑眼花依旧怒放,注视着每个上山、下山的人,就像云山寺的观音菩萨,慈眼凝望着世间的一切苦难,以及苦难中的众生。在这深深的凝视里,蕴藏深深的悲悯。

其实每个人也都有一双慈悲之眼,如果我们能以慈悲之眼注视彼此,世上就能少许多苦迫啊!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黑眼花:枝条纤细呈蔓性,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长,叶为箭形,花冠五裂,有黄、橙、红、白等花,花期从夏至秋,花心黑褐色如眼睛。

【注解2】慈悲:“要以慈悲心普及世界, 即使对自己的敌人也要慈悲, 这就是所有觉者的教诫。”(《弥兰王问经》)

Www。xiaoshUotxt。cOm



遇见高山野花般的修行者(55)

{小}{说}{t}{xt}{天}{堂
有一种人,他们活得像高山上的野花一般自在,像玉山石竹也像阿里山龙胆,在稀疏的松林下,或干燥裸露的岩屑地上、碎石缝里,开枝散叶,绽放花朵。山谷、旷野、树木、溪畔,就是他修行的道场。

就如佛陀时代,乃至近代泰国的头陀僧,选择人烟罕至的僻静处修行,或终其一生在森林云游。大自然永远有种奇妙的魔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