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

第19章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第19章

小说: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钜(?—1221),南宋抗金名将。字子野。秦桧的曾孙。宁宗时曾任蕲州(今天湖北蕲春)通判。嘉定十四年(1221),金人南侵进攻蕲州时,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终因寡不敌众,和儿子、女儿一起献身。死后,皇上封他为烈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为他在蕲州城建了庙,皇上还亲自为其庙赐额,御题“褒忠”二字。    
    秦钜的曾祖秦桧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奸臣,由于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民族英雄岳飞,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成为人人唾骂的千古罪人。然而他的后代秦钜却走着与他截然相反的路,成了一名忠心报国千古传诵的英雄。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二月,也即是岳飞被秦桧谋害75年之后,金兵再度大举南侵,将进犯蕲州。面对金人的进攻,宋宁宗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抗金的对策,可是满朝文武大臣都默不作声。宁宗见状,大怒道:“如今国难当头,难道你们中就没有一个肯为国尽力的吗?”    
    此时,老将赵放走上前来道: “奏请皇上,微臣认为秦钜而今正当盛年,文武兼备,且报国心切,完全可以担起抗金大任,领兵退敌。”    
    话音刚落,另一老臣立即上前反驳道:“秦钜是大逆贼秦桧的曾孙,秦桧恶贯天下,万世唾骂,用这种人抗金,一则遭金人耻笑,二则贻误国家,万万不可!”    
    赵放则据理力争,反驳道:“秦钜虽是秦桧的后人,但人各有心,心心各异,我们怎么能据他的先人的表现来判断他的好坏呢?”    
    双方争论不休之时,宁宗对秦钜不满曾祖投敌卖国残害岳飞父子,想用实际行动洗刷秦家奇耻大辱之心早有所闻,当即听取了赵放的意见,擢升秦钜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    
    秦钜到了蕲州,决心竭尽全力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蕲州在军事上是一战略要地,秦钜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他一到蕲州,一边加紧军事训练,一边抓紧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做好抵抗金兵的准备。果然防御工事刚刚竣工,10万金兵涌至蕲州城下。面对强敌,秦钜亲自登城督战,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坚守城池。同时派人火速赶回临安,请求朝廷速派援兵,以解蕲州之围。    
    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加之援兵不到,蕲州城被金兵攻破。当金兵如潮水般涌进城来时,秦钜已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但他仍然拼死杀敌。一位将领冲过来对他哭喊道:“通判大人,蕲州城无法再守了,不如立即率军突围,冲出城去,待与援军会合后,再图收复蕲州吧!”    
    秦钜答道:“眼下不能指望援军,我已誓与蕲州城共存亡!”说罢,便带着儿子秦光及全家7口人,毅然冲进熊熊烈火之中,壮烈捐躯。秦钜和他的儿子秦光以他们的高风亮节和英雄壮举,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1103—1142),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更是一位人们公认的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 (今河南汤阴县)人。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1000余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平反后,谥武穆,并追封鄂王。    
    岳飞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从小爱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11岁时,岳飞随刀枪手陈广学习武艺,成为汤阴全县有名的枪手。其后又学习箭法。岳飞19岁时就能力挽150公斤的硬弓,并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29岁从军。临行前,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的岳母姚氏为了勉励儿子以身报国,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从此,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战斗前线,屡建战功。    
    1140年,金军大举进犯南宋王朝,岳飞率军北伐,奋勇杀敌,连连大捷。朱仙镇一战,令敌军闻风丧胆,竟然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为此,岳飞率师乘胜追击敌军,大有直捣敌巢“黄龙府”,取得抗金斗争的全面胜利之势。此时昏庸无能的宋高宗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立即班师,致使即将收复的中原大片土地,又陷入金军之手。    
    绍兴十一年(1142),岳飞被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伙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杭州大理寺狱中,时年仅39岁。一同被害的还有他的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临刑前,岳飞还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自己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岳飞身为军中大帅,爵位封侯,完全可以娶上几位夫人。然而,他一生只娶李氏一位夫人,时人对他的这一行为很不理解,劝他再娶上几房小妾时,他的回答是:“国耻未雪,岂能享受安乐?”    
    丈夫岳飞被害后,李夫人带着儿女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在丈夫去世33年后,李夫人就在这里去世,并与公婆(岳母)同葬在江州太阳山。其墓至今尚在,并被辟为旅游地。当岳飞的冤案平反后,宋孝宗念及这位夫人辅佐英雄有功,谥封她为“楚国夫人”。    
    岳飞有五子,个个武艺高强,长子岳云(亦说养子),次子岳雷,三子岳霖,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另外可知的还有小女,名银瓶。父亲岳飞被害后,性情刚烈的她欲赴朝申辩,终因众人阻挠没有成行,愤怒之下,抱起银瓶投井自杀,因此,后人称她为“银瓶小姐”。又因为她是为父难而死,以孝闻名天下,人称“孝娥”。为了纪念她,河南汤阴岳飞庙中还建有纪念她的“孝娥祠”,祠中还有岳银瓶的蜡像。    
    岳家后代中名人辈出,其杰出者有文学家岳珂,清朝大将岳钟琪等人,现代有著名画家岳石尘等人。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长子岳云:勇冠三军的少年名将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亦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宋宣和元年(1119)生于河南汤阴,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于绍兴十一年(1142)除夕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奸臣秦桧陷害,此时岳云年仅23岁。绍兴三十年(1161),宋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后,岳云附葬在杭州西霞岭下。其后宋孝宗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    
    岳云11岁时就随父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一名小士兵。幼年的岳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树立了保家卫国的壮志。他自幼刻苦学习,在父亲和祖母的教育下,习文练武,大有乃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连人带马摔倒在地。父亲岳飞见了大怒,并指责岳云说:“这全是平日练习不认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战场上,这样下去行吗?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领一听,个个跪在岳飞面前磕头,为岳云求情。经众将士的再三请求,念其年幼,岳飞最后还是下令将岳云打了100军棍。从此岳云更加刻苦练习,只用了三四年的功夫,就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能举百来斤重的铁锤。    
    就在岳云12岁的那年,父亲岳飞为宋高宗保驾,被金兵困在牛头山,在敌我双方相持不下之际,金兀术决定派他的军师哈迷嗤回国搬兵,请二太子金蝉子前来助战,并让金蝉子和三公主及张兆奴化装成岳家军,准备偷袭岳家庄,将岳母掳住,然后逼迫岳飞投降。金兀术此计终于被终日在家习文练武的小岳云识破,12岁的岳云当即率领岳家众小将,打败了偷袭岳家庄的金兵。    
    当岳云得知父亲岳飞被困牛头山,军情十分紧急之际,准备瞒过祖母独自夜奔牛头山。不料未出庄园,就被几个弟弟拦住,后征得祖母及母亲的同意,岳云方才率岳家小将去牛头山救驾。临行前,祖母再三叮嘱他,一定要“精忠报国”,祖母还为他穿上祖传的战袍。    
    当岳云与岳家众位小将来到牛头山时,见父亲的军营外挂着免战牌,一气之下,岳云举起手中的铁锤将牌子砸得粉碎。岳飞得知此事,为了严肃军纪,下令将其斩首。此时正好金蝉子带领众多人马前来叫阵,岳云当即恳求父亲让他戴罪立功。    
    面对敌军,岳云的这一请求得到了父亲岳飞的应允。岳云于是带领岳家众小将出寨迎战金蝉子,几次交锋后,结果岳云使用“落马分鬃锤”,将金蝉子击毙。英勇机智,而且善战的岳家小将解了牛头山之危。    
    绍兴四年(1134),16岁的岳云武艺出众,且足智多谋,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人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一路上手持铁锤,冲锋在前,勇不可挡,所向披靡,很快登上了随州城,随后又率军北征,收复了邓州。从此岳云成为军中一位名将,军中皆称他为勇冠三军的猛将,或“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绍兴七年(1137),金兀术率军攻打颍昌(今河南许昌),岳飞令岳云率军迎战,与金兀术的女婿三品官统军上将夏金吾交锋,并展开了一场恶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双方交战了数十回合后,岳云随即令部下士卒,手持麻扎刀、大斧等兵器与金兵短兵相接,出奇制胜,上砍敌将,下砍马足,杀得金兵人仰马翻,横尸遍野,而岳云也手持双锤,身先士卒,奋力拼杀。此时的岳云虽然遍体鳞伤,血染盔甲,人成了血人,马也成了血马,但他一路斩将搴旗,诛杀了夏金吾,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军不计其数。    
    这一仗,岳云大灭了金兀术的威风,大长了岳家军的气势。对此,金兀术大为震惊,曾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后岳云继续随父屡建战功。    
    岳云的妻子巩氏,当岳飞平反昭雪后,朝廷赠封她为相德夫人,其后又加封她为忠烈夫人。岳云与巩氏有二子,长子岳甫,次子岳申。岳甫在祖父岳飞昭雪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岳甫在南宋也是颇有影响的人物。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孙岳珂:一生为祖父鸣不平

    岳珂(1183—1240),字肃之,号亦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飞之孙,岳霖之子。进士出身的岳珂历任户部侍郎等官职。其著作有《史》、《金陀粹编》、《愧郯录》,另有诗歌集《玉楮集》、《棠湖诗稿》等。    
    岳珂的父亲岳霖是他的祖父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当岳飞父子被害于杭州风波亭后,秦桧一伙继续追杀岳飞全家,以斩草除根。此时民间一片愤愤不平之声,然而朝廷上下却噤若寒蝉,一片沉默,且各人自扫门前雪。    
    这时岳飞的故交贡文宪正在秣陵(今南京)总兵任上, 闻岳飞遇害,极为愤怒。为了救出岳飞的三子岳霖,贡文宪不惜挂印辞官,携带岳霖逃到皖南深山隐居。不久,贡文宪的行踪暴露,于是他又带上岳霖隐姓埋名逃到丹阳(今江苏丹阳市)的紫阳渡口(今培村)隐居。从此,贡文宪带着岳霖以耕读为生,并将他抚养成人,娶妻成家,直到岳飞事件雪耻之后,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