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

第20章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第20章

小说: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岳飞事件雪耻之后,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岳飞遇害时,岳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为岳飞昭雪时,岳霖已32岁。岳霖当过广西钦州知县、转运判官、朝请大夫、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    
    淳熙五年(1178),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时,孝宗皇帝诏见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在孝宗皇帝的亲自过问下,岳霖于是上疏孝宗皇帝,请求朝廷归还当年高宗赐给父亲的御札、手诏,一一得到应允。从此,岳霖着手搜集父亲岳飞的遗文,准备整理后刻印成书。但由于岳霖此时年老多病,书稿尚未完成就病逝了。临终前岳霖拉着他的第三个儿子岳珂的手说:“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从此,岳珂牢记父亲的遗嘱,下决心一定要了却父亲为祖父鸣冤的遗愿。    
    到岳珂出生时,祖父含冤去世已40余年了。童年时代的岳珂随父岳霖宦游。岳珂的母亲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也很有学问。因此,岳珂一直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加之岳珂自幼聪明过人,学习又很刻苦,15岁时参加洪州(今南昌) 漕试中举,22岁时中进士。从此一边做官,一边搜集资料,从事著述。    
    岳珂曾任江苏丹阳县令。丹阳是岳珂之父岳霖避难的地方,岳珂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一年的夏天,丹阳南乡发生一起案件,岳珂得知后,亲自带领三个随从去南乡明查暗访。路过紫阳渡口时,在一甘棠树下驻足休息。此时那甘棠树枝繁叶茂,花香四溢。本来就对丹阳这块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岳珂此时突发了一个奇念:决定让自己的大儿子搬到紫阳渡来住。    
    几天之后,岳珂再度坐轿来到紫阳渡的甘棠树下时,还吩咐随从在甘棠树周围将杂草除干净后种上二斗黄豆。等到黄豆长出绿叶,就用这些黄豆叶作肥料,用来给甘棠树施肥。其后紫阳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父母官,将紫阳渡改为培棠,以纪念岳珂在此培植过甘棠的事迹。    
    岳珂为了感谢祖父岳飞的故交贡文宪冒着生命危险挂冠救父之恩,在任丹阳知县期间,还特地在培棠建起了“报本祠”。当祠堂还没有竣工之时,岳珂调任常州尹,其后岳珂的二哥岳琛继续完成“报本祠”的建造工作。岳琛任承信郎。    
    然而岳珂的仕途并不平坦。当岳珂于绍定元年(1228)升任朝清大夫之后,皇上赐食邑300户及紫金鱼袋,其官俸已非常人可比。绍定六年(1233),岳珂的得意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家张灯结彩,庆祝元宵节。韩正伦特邀自己的老师岳珂到家中赏灯,高兴之际,岳珂当即赋诗一首:“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他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首怀旧之作,由于诗中涉及徽、钦二位帝王被俘之事,因此成了韩正伦陷害老师的把柄。韩正伦以岳珂“诬害朝政”的罪名奏禀皇上,岳珂被罢归还乡。    
    5年后,岳珂才再度被起用,此时岳珂已55岁了。韩正伦为何要陷害老师岳珂呢?因为韩正伦在岳珂部下为官多年,政绩平平,多年没有得到岳珂的提拔,由此引起对老师的不满,便生此歹心。罢官以后,岳珂回到九江,隐居庐山脚下,开始一心一意地写作。岳珂一生政绩卓著,学术上也有不少建树。宋宁宗时,岳珂以奉议郎的身份被派往嘉兴军府任职,并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岳珂的住所在金陀坊(今嘉兴第一中学附近)。在这里,岳珂遵照父亲岳霖临终的嘱托,继承父亲为祖父申冤辩诬的遗志,并出于对秦桧一伙误国投降,迫害忠良的愤恨,在父亲留下的遗稿的基础上,又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28卷和《金陀粹续编》30卷,一心为祖父申冤鸣不平。该书也是后人研究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岳珂的一生,为了还历史以公道,为祖父鸣不平,让正义得到伸张,花去了大量的心血。    
    岳珂怀着家国之恨,还写了《史》一书,该书15卷。在从事著述时,岳珂总是将平日所得先写于室内床前小几(即“”)上,就这样利用繁忙的公务之余写上三五百字,日积月累,编辑成册,而成15卷的巨著。因皆书写于“”上,故名《史》。    
    岳珂写《史》的目的,在于辩明“公是公非”。该书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言行的收录,表现了作者对主战派、主和派人物的鲜明态度。书中收录的有关各类事件的材料,大都翔实可信,完全可以为史学家补史传之阙。    
    《史》一书还收录不少文人轶事及诗文作品。这些资料可作为文学史家们从事辑佚、校勘的重要材料,自然也有助于文学史的研究。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21世孙岳钟琪:有清栋梁之臣

    岳钟琪(1686—1754),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大清帝国的栋梁之臣。字东美,号容斋。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21世孙。祖籍河南汤阴,出生在四川成都 (据《清史稿》说)。    
    岳钟琪原任捐职同知的文官之职,后改任武职,历任四川永宁协副将、四川提督、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奋威将军等职。曾被皇上诰授光禄大夫三等公,并加少保、太子少保,谥襄勤。雍正皇帝胤称他为“当朝第一名将”。乾隆帝弘历称他为“三朝武臣巨擘”,“有清栋梁之臣”。    
    岳钟琪的远祖是岳飞第三子岳霖的三子岳珂。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是岳飞的第19世孙,曾任左都督、绍兴总兵。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为祖父岳镇邦的长子,曾以军功任游击参将,康熙三十五年(1696)擢升为四川提督,后转任山东总兵。康熙四十九年(1710),退休回四川奉养90高龄的老母,两年后病逝于四川成都 。从祖父岳镇邦到岳钟琪,岳家是三代名将之家。    
    岳钟琪10余岁就曾“博涉群籍。经史之外说剑论兵,旁及天文地理”,“尤好孙吴兵法”。他“身长面赤,临阵常挟铜锤,重百余斤”。因此,年轻时的岳钟琪就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反清武装势力,在沙俄统治者的支持下,先后多次发动叛乱,制造分裂祖国的活动。岳钟琪奉清政府之命,多次前往平息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战功卓著,成为有清一代的名将,大清帝国的股肱之臣。    
    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沙俄统治者扶持的以策妄阿拉布坦为首的一伙分裂势力入侵西藏,并杀死西藏地方首领拉藏汗。时任四川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受康熙帝之命,担任此次进藏剿灭策妄阿拉布坦的前锋,随定西将军噶尔弼一起入藏,平定叛乱分子。噶尔弼采用岳钟琪的建议,挑选30名通藏语的士兵,化装成藏民,由岳钟琪亲自指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偷袭叛军驻地,擒拿叛军使者5人,杀死6人,“诸番惊以为神兵自天降,相与匍而降”。岳钟琪随即率领一支部队渡江,直抵拉萨,消灭了叛军,收复了拉萨。这次收复拉萨之战,岳钟琪征战才能初显,清廷根据岳钟琪的军功,提升他为四川提督。    
    雍正元年(1723),被清政府册封为亲王的青海蒙古反动贵族头目策妄阿拉布坦又唆使罗卜藏丹津在青海煽动地方上的牧民和喇嘛20余万人发动叛乱,多次进犯西宁,劫走大量财物,杀戮牧民,随后还将战火烧到河西走廊一带。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严重破坏了青海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安定,他还企图将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土地从祖国的版图上割裂出去。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岳钟琪以奋威将军之职,于同年10月受雍正皇帝之命与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道率军去平定这一次叛乱。雍正二年(1724)元月,岳钟琪率南路精兵5000人,快马万匹,日夜兼程,火速驰往青海西部和10余万叛军周旋,几个回合后,岳钟琪的部队直捣罗卜藏丹津本营,降服罗卜藏丹津属下的王爷18人,消灭叛军8万余众,俘虏数万人。这次战斗,只有罗卜藏丹津一人男扮女装经噶斯口逃往准噶尔。史书上称这次战役“计师行深入……仅旬有五日,成功之速,为史册所未有”。为此,雍正皇帝加封岳钟琪为三等公,赐黄带,并让他任甘肃提督。    
    雍正五年(1727),策妄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他又在沙皇统治者的支持下策划叛乱。岳钟琪授封为宁远大将军,与靖远大将军博尔丹分别率领西路北路两支大军出师征讨。在这次战斗中,岳钟琪深谋远虑,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策略,再次受到雍正的表彰。    
    然而,博尔丹鲁莽轻敌,在他所率领的北路大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岳钟琪又兵分四路,追击噶尔丹策零,并收复了乌鲁木齐。    
    就是在这次战争之后,岳钟琪这位有大功于国的名将,遭人诬陷,背负“误国负恩”的罪名蒙冤下狱,直到乾隆即位后,岳钟琪才获释,但仍削职为民。岳钟琪出狱后回到成都,在百花潭边结茅庐而居,并以种菜为生,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    
    乾隆十三年(1748),西藏、新疆等地叛乱再起之时,乾隆皇帝只好重新起用岳钟琪,并授予他四川提督之职,率军进剿,岳钟琪平定了全川土司莎罗奔等人的叛乱。战争胜利后,岳钟琪终因军功卓著,加封为太子少保,并赏还三等公封号,封威信公。乾隆还下命,将岳钟琪的像画在南书房(南书房,原为康熙皇帝读书处,后为清代内廷机构,为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之地。有清一代人士将此地视为清廷要地,能入则以为荣),与其他为大清帝国建有殊勋的功臣同列。    
    岳钟琪有五子,长子岳溶,雍正六年(1728)任山东巡抚,乾隆元年(1736)调江西光禄寺卿,后封为福建安察使,广东巡抚。乾隆十八年(1753),授鸿胪寺卿,转任通政史参议。其他四子在清廷中均任过职。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28世孙岳石尘:画坛“神仙”

    岳石尘(1902—2003),当代著名画家。字曼倩,号翠冷居士。浙江桐乡人。民族英雄岳飞的28世孙,岳飞之孙、宋代文史学家岳珂之后。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浙江文史馆馆员。    
    岳石尘先生是苏州吴门画苑和嘉兴鸳湖画派的传人。17岁就从清末在江、浙、沪画坛上颇有影响的画家仲光勋学习山水、人物、花鸟等画,成为吴门画派的入室弟子。1937年与夏贞叔等人创办“梅泾书画社”。1960年应聘任苏州吴门画院的画师。1975年退休后返回故乡桐乡,继续从事书画创作。擅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其著作有《岳石尘花鸟画页》、《岳石尘画选》、《岳石尘书画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岳石尘先生的画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春、沈阳等地展出过。1992年,应日中友协之邀,岳石尘先生在日本宇都宫举行过个人画展。1992年,与湖州谭建丞先生在台北一起举行了《大陆双百老人画展》,2000年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又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作品曾以礼品赠来访的泰国国王。其《双寿图》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