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茶经 >

第2章

茶经-第2章

小说: 茶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荈赋》云:“酌之以瓠”。瓠 ,瓢也,口阔,胚薄,柄短。 
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 :“吾,丹丘 
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 
木为之。 
竹筴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 
尺,银裹两头。 

…  1…

茶经                                                                    ·10· 

鹾簋揭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缶。贮盐 
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熟盂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砂。受二升。 
碗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州上,寿州、洪州次。或 
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 
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 
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 
所谓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 。口唇 
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 
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 
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帊以剡 
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札 
      札:缉栟榈皮,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 
若巨笔形。 
涤方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滓方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 
      巾:以絁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 

…  2…

茶经                                                                    ·11·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 。或纯木、纯竹而制之 ;或木或 
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 
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都篮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 
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成。 
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  3…

茶经                                                                    ·12· 

                       茶经(卷下)五之煮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特以 
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 
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假以 
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 
及就,则似无穰骨也。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 
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原注: 
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原注:谓桑、槐、桐、枥之类 
也。]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原 
注:膏木,谓柏、松、桧也。败器,谓朽废器也 。]古人有劳 
薪之味,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原注:《荈赋》所 
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 
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 
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 
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 

…  4…

茶经                                                                    ·13· 

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 
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 
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 ,[原注:啜,尝也,市税反, 
又市悦反 。]无乃 

而钟其一味乎 ,[原注:,古暂反。,吐滥反。无味也 。]第二 
沸,出水一瓢,以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 
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凡酌至诸碗,令沫饽均 。[原注:字书并《本草》:“沫、 
饽;均茗沫也。”饽蒲笏反。]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 
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 
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 
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 
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荈赋》所谓“焕如积 
雪,烨若春 ”,有之。 

      第一煮沸水,弃其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其第一者为隽永 ,[原注:徐县、全县二反。至美者曰隽永。 
隽,味也。永,长也。史长曰隽永 ,《汉书》蒯通著《隽永》 
二十篇也 。]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 
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 
一升,酌分五碗,[原注:碗数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 
加两炉 。]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 
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  5…

茶经                                                                    ·14·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 
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原注:香至美曰;音备。] 
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  6…

茶经                                                                    ·15· 

                       茶经(卷下)六之饮 

      翼而飞,毛而走,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 
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 
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 
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 
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原注: 
俞,当作渝。巴渝也]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 
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 
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 
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 
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 
精极之;[译者注:此处有脱文]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 
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非炙也。碧粉缥尘, 

…  7…

茶经                                                                    ·16· 

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 
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 
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  8…

茶经                                                                    ·17· 

                       茶经(卷下)七之事 

      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 
傅司隶咸,江洗马统,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 
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杜舍人 
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余姚虞洪,北地傅巽, 
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 
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邪王肃。 

      宋:宋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鲍昭妹令晖,八公山 
沙门谭济。 

…  9…

茶经                                                                   ·18·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 :“槚,苦荼”。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 
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 
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 
五卵茗菜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 :“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 
木檗,蒌苓,X草,芍药,X桂,漏芦,蜚廉,萑菌,荈诧, 
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荼曰荈”。 

       《吴志。韦曜传》 :“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 
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 
茶荈以代酒。” 

… 页面 20…

茶经                                                                    ·19·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 
 [原注:《晋书》以纳为吏部尚书。]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 
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 
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 :‘汝既不能光 
益叔,奈何秽吾素业?’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柈 
茶果而已。” 

       《搜神记》:“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 
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著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 
就人觅茶饮。” 

      刘琨“ 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云 :“前得安州干姜一斤; 
桂一斤,黄岑一斤,皆所须也 。吾体中溃[原注:溃 ,当作 
愦。]闷,常仰真茶,汝可致之。” 

      傅咸《司隶教》曰 :“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 
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妪何哉?” 

       《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 
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 
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