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佛教入门 >

第103章

佛教入门-第103章

小说: 佛教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这是布施恩惠。我们要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都布施掉。以我自己的经验,前十年做得很勉强,之后慢慢就成了习惯。到现在几乎连痕迹都没有了,所以心地清净。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参’,参与。‘赞’,帮助。

 

如何能破除邪知邪见?如何制止邪教?唯有护持正法。古人所谓‘破邪显正’,破邪是目的,如何达到破邪的目的?显正就对了。如果正不能显,邪决定破不了!

 

‘法’的好处,略说有四点。佛菩萨教诲是正法,儒家的教诲是正法,道家的教诲是正法,世界上许多宗教也是正法,它们在这个世界流传千百年。依中国历史记载,佛教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也都有千百年的历史。综观之,历史愈悠久,法愈正,几千年来多少人奉为真理,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些正法,我们怎么能够参赞这些大自然?何以能帮助一切万物?这些都是说物质文明。何以能超凡入圣?这是讲精神生活。何以经营世出世法?庙宇是圣贤弘法利生的场所,所以我们见到道场、圣贤的造像,以及经书典籍等法宝,都应当尊敬重视,损坏了就要修补。我们要懂得尊重道德,崇尚善行,行仁义,重视古圣先贤的教育,重视正法的教育,更应当勉而行之。

 

我们决定要尊重道德。道,人生应当走堂堂正正的一条大道。何谓‘大道’?就是一般讲的‘秩序’。社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宇宙太空之间,行星绕著太阳有秩序,太阳绕著银河系有秩序,这是自然的秩序,这是天道。人道与天道要能合一。‘人道’就是儒家讲的伦常,伦常是人道与天道合一,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有秩序,一点都不乱。人与人的关系有秩序,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如果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道就丧失了,社会动乱,天下就不太平。

 

如果我们能将人与人的关系处好,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处好,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处好,就是圣贤。‘参赞天地,裁成万物’,就是把这些关系处好。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这是讲伦理。中国人讲‘忠孝传家’,我们的德行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敬重尊长。在家里,父兄是我的尊长,要尊重;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尊重。

 

《梵网菩萨戒经》第一条:‘不作国贼’,决定不能做伤害国家社会的事情;第二条:‘不谤国主’,决定不能毁谤国家领导人。《璎珞菩萨戒经》讲‘不漏国税’,人民有纳税的义务,决不可以逃漏税;‘不犯国制’,国家的法律决定不违犯。这四条做到了就是敬重尊长,敬重社会,敬重国家。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以上这些道理,现在已经不教了,儿童也不懂得。许多人说:‘儿女不听话,不听管教。’你没有教,怎么能管教?不但你没有教,你的父母也没教你。《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教儿女,从哪里教起?从《弟子规》教起,从洒扫应对教起,先从做人学起。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君’,就是领导者,无论在哪个单位,单位领导人就是‘君’。

 

我们做一桩事情,千万不要以为领导人不知道,可以私下胡作妄为,那就错了。如果我们惩罚一个人,千万不要认为领导人不知道,我可以任意欺负人、欺压人。这是教我们谨慎从事,这些地方最关阴德。你做好事,别人不知道,这是积阴德。你的领导不知道,你在那个地方作威作福,这是损阴德。这些事情做不得,果报可畏!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恻隐’,怜悯心、同情心。《周礼》,周公制定的礼法。

 

何谓爱惜物命?人之所以称为人,无非是具有恻隐之心。这就是仁者,这就是积德。《周礼》说,正月祭祀神明,不用母的动物。因为这是它生育的时期,要怜悯它。孟子说:‘君子应当远厨房,就是要成全吾人恻隐之心。’这是培育仁慈心。

 

儒家讲:‘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佛家虽然没有禁止肉食,但是佛劝人吃三净肉。何谓‘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都是保全恻隐之心。素食对于健康决定有好处,尤其是现在的肉食,含的病菌非常多,所谓‘病从口入’。如果你们以为素食不健康,肉食才健康,我可以做证明。我素食五十年,一生没有生过病,怎么能说素食不健康!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

 

前人有四不食的禁戒,所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这四条戒比释迦牟尼佛讲的多一条。我们要想养成健康的身体,不能不注意这几条。如果不能断肉食,应当从这里戒除,慢慢的增进慈悲心,就能戒除了。有时我们为了生活,没有办法不杀生。我们要常想想,一件丝织品,有多少生命在里头,怎么忍心!穿皮的衣服也是杀生,这是取它的皮毛。耕地、种植时,地上许多小虫都死了,我们才得一点粮食。

 

我最近在雪梨参观一个农场,这是出家人开办的,他们把蔬菜种在塑胶的篮子里。我问他:‘为什么不种在地上?’他说:‘种在地上,耕地会杀死很多小虫。种在篮子里面,虽然费的工程很大,但是不杀生。’我听了很受感动,很难得,这是值得提倡。他还是用土栽,只不过把土放在塑胶篮子里,以避免杀生。

 

故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善行无穷。不能殚述。

 

我们不爱惜东西,饭菜吃剩就丢弃,这是造孽,罪很重!这个罪业跟杀生没有两样。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我们要懂得防范。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所以,善行太多了,说之不尽。

 

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了凡先生在此地举出十个例子,希望我们从这十个例子去类推,努力修学,善行自然就可以圆备了。

 

四、谦德之效

 

在社会上,人不能不与广大的群众交往,因此做人最重要的是谦虚。如果傲慢,就很难行得通。了凡先生将‘谦德’放在最后,正如佛经的流通分一样,意义非常重大。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易’,指《易经》。‘亏’,亏损。‘盈’,自满。‘天道’,即自自然然的道理。‘地’,宽广。‘变’,变动。‘流’,聚集在一处。

 

《易经》说,凡是自满的人,总是会遇到一些吃亏的地方;能够谦虚的人,一定能得到利益,这是天道。水总是会流到低洼的地方,不会往高处流。高的地方是自满、贡高我慢,得不到利益,得不到滋润;低洼的地方才得到滋润。对于自满、傲慢之人,鬼神总是要找他麻烦,开他的玩笑;对于谦虚的人,鬼神尊敬、帮助他。人道又何尝例外!对于自满、傲慢的人,人们总是讨厌他;对谦虚的人,欢喜他。所以,谦之一卦,惟有吉利而无凶灾,这是做人重要的原则。

 

《书经》又说,骄傲自满的人会受到损失,谦虚会受到好处。了凡先生说,他很多次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考试,常常见到贫寒的学生将要发达的,一定非常谦虚。所以,处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是虚怀若谷,能够接纳别人,成就别人。

 

下面了凡先生举了五个人做例子,我们从此地观察,他的眼光非常准确。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敬宇’,字敬宇,名丁宾。

 

这一年,了凡先生三十七岁,嘉善县一共有十个人去考进士。丁敬宇是十个人中最年轻的,人非常谦虚。了凡先生就告诉另外一个同伴费锦坡说:‘丁敬宇今年一定会考中进士。’费说:‘何以见得?’了凡先生说:‘惟谦受福。’。这一句就是从《易经》下定论的。你看我们十个人当中,有哪一个像丁敬宇这样谦虚,讲信用,忠厚、诚实,总是居人之后,不敢为人先的?对于每一个人都能恭敬顺承;换言之,在大众之中,他不坚持成见,能够随顺别人,这个难得!他受别人侮辱,不说一句话。听到别人毁谤他,他不辩白。一个人能够如此,天地鬼神都会保佑他,哪有不中的道理!及开榜,果然中了。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相报’,辩白。‘相’,襄助。

 

丁丑年(公元一五七七年),了凡先生四十三岁时,考进士。与他同去考试的冯开之是浙江人,他的同乡。了凡先生看到他年轻时,就没有习气。当时有一位李霁岩先生很直爽,见到别人的过失,就当面批评。见到冯开之也是毫不客气批评他,可是冯开之听到之后,非常平静,完全接受,没有一句话辩白,别人所指责的完全承受。了凡先生就跟冯开之讲,祸福都有预兆,你的谦虚不是装的,是出自于真诚心。这样谦虚的人,老天爷会襄助,并断定他今年一定考取。不但考取,而且是第一名被录取,以后官做到翰林院的编修。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童年’,十九岁以下称童年。‘三尹’,县里面第三级的地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