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

第14章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第14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反行为不合神法和宗教原则。路德向农民呼吁和平,但却向贵族呼吁镇 

压。他要贵族象打疯狗似的镇压任何一个胆敢反抗的农民。果然,在一个月 

后,贵族就采取行动,使用暴力残酷屠杀了起义军。 

    路德与农民起义者的分歧,主要是“当统治者成为暴君的时候,人民有 

没有权力反对他们?”路德认为对世俗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即使统治者多 

行不义也要对他们服从。例如,一本无名氏撰写的《致全体德国农民书》的 

作者却认为,把“服从”一词的含义扩展得无边无际,就是把它变成了一种 

虚伪玩偶,更把人民变成了傻瓜。宣传服从本身是一个戴着面具的稻草人, 

有人却在狂欢舞会上把它挥个不停。这些人确实引用了《圣经》和法律书, 


… Page 47…

不过上帝从来没有赋予他们足够的仁爱,使他们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一个政 

府。 

     路德把“抵制暴君”的权力局限在“精神”方面。他指出,当政府在精 

神的问题上违背了上帝时,人有反抗的权力。但是,这种反抗须是被动的和 

个人化的,不能是集体的、积极的造反。路德的理由是,神法认为人们“必 

须服从父母”,即便他们是要“否认上帝,抛弃上帝之言。” 

     在特殊情景下,路德也承认应对统治者的不义行为,“为了神的缘故” 

进行抵制。如当皇帝和教皇准备侵犯萨克森的时候,路德说根据神法萨克森 

诸侯可以用武力来保卫自己。但是,路德十分强调这是世俗权威之间的事, 

而不是人民的事。如果人民起来干同样的事,路德就坚决主张对他们惩罚, 

因为他们违背了“服从原则”。 

     农民怎样看待路德的行为呢?有一份德国农民战争时期的传单《致全体 

德国农民书》的作者说:“不要被那些血腥家伙误导,他们诅咒你们是‘背 

信弃义的造反者’,说你们反对你们世袭的领主。不要被他们的辱骂折服。 

这一小撮家伙舍此之外是别无伎俩的。”“总之,让他们随心去说吧。没有 

基督徒和好的统治者会遭到他臣民的反叛。起义的发生总是针对那些罪恶 

的、不敬神的暴君。所需的是公正地统治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分辩是非的能 

力,否则,谁能审理和统治你的伟大的人民?”对基督教的自由真正产生误 

解的是路德,而不是1525年的革命者。路德认为如果人民发动了社会革命, 

他的宗教改革就会毁灭。他因此把他的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民起义完全对立了 

起来。不过,还有比这更为深刻的原因。路德宗教改革的政治目标是:支持 

诸侯掌握政府和教会的权力,通过诸侯和贵族建立社会秩序。正是路德的这 

种政治目标,使他与1525年革命完全对立,这是路德反对德国农民战争的 

真正原因。 

     虽然路德否认他和德国农民战争之间的联系,但从德国农民战争的角度 

看,能否说农民战争仍然是受了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以至于它是宗教改革 

运动的一个“更高阶段”或“激进派别”?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比较两个运 

动的政治目标才能说明。 

     宗教改革运动确实影响了德国农民战争。路德为民众运动提供了两样东 

西:第一是他自己的《圣经》主义,这增强了人民以神法为基督教秩序的观 

念。第二是远比他的神学影响更大的个人榜样。作为一个反叛者,他反对了 

基督教王国两大权威,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和教皇。路德虽对民众运动产 

生影响,但路德的神法显然与德国农民战争起义者所解释的神法具有不同性 

质。以下一些方面,都可表明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在目标和性质上存在着根 

本差别。 

     路德既反对皇帝和教皇又竭力要维护封建秩序的立场,只有从当时他所 

处的背景和他的政治目标中才能找到一种解释。首先,路德所在的萨克森, 

是一个既不完全封建割据又没有强有力的王权专制制度的社会。那种社会既 


… Page 48…

  缺乏强大的王权和特别强大的贵族,也没有十分发展成熟的农民村社组织。 

  路德虽然知道在瑞士有“许多普通人自己统治自己”,但总的说来,路德还 

  是认为社会应由国王、诸侯、贵族来统治。他说:“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 

  一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这正是 

  他所处的萨克森地区社会的真实写照。最重要的是:皇帝对路德宗教改革运 

  动持反对态度,而积极支持他的正是诸侯和贵族。 

       其次,路德是一个僧侣,他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僧侣的宗教改革。他从僧 

  侣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如果教会独立发展世俗化的权力,会导致教会的腐 

  败。为了灵魂得救的问题,他主张教会应由世俗权威来管辖。路德还受到《圣 

  经》的影响,《圣经》中说“奴仆永远应当不凌驾于他的主人之上。”(《马 

  太福音》10:24)人民因此不能为自己免去残酷的负担。谁要是反对统治者 

  谁就是反对上帝的秩序,那他自己必会因此受审。贵族统治者是上帝的仆 

  人,人民必须向世俗统治者交纳赋税,履行各种义务。总之,不服从统治者 

  是一项可怕的罪行。没有世俗政府,人类很早以前就已毁灭,因为它抵御不 

  住邪恶者的破坏。人心本来就倾向于恶,会象毒虫一样吞食自己,或象毒蛇 

  和疯狗一样互相争斗。 

       第三,路德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缺乏改革世俗社会的热情,对人类 

  社会的基督教化只认为是一种美好理想,而不认为会真正实现。所以,他主 

  张把宗教问题同世俗问题完全分开,认为不可能在人间建立起“人间基督教 

  王国”或“人间天国”。在路德那里,人间是互相厮裂着的,所以要由傲慢 

  的、专横的统治者来统治,以免彻底落到魔鬼手里。路德说:“当政府没有 

  声望的时候,和平就不能取得。没有和平,就没有人可以生活和做事,这时 

  人人愤怒,小偷、强盗、暴力等各种邪恶就出来了,人们更不会教导上帝之 

  言,宣扬敬畏上帝。……但是上帝自己会惩罚那些邪恶的统治者的,会对他 

  们绳之以律法。他将是他们的法官和主人。上帝会把他们找出来,他比任何 

  别人干得更加好,在世界之初他就这么干了。”① 

       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政治方面路德,希望通过皇帝、诸侯来建立社会秩 

  序。路德所说的政府,不是指皇帝和教皇,而是指地方范围内的诸侯、贵族 

  和领主。1529年,路德写道:“领主处于父亲的位置上来行使父亲般的权力, 

  所以《圣经》把他们称为‘父亲’,因为他们以父亲身份掌握权力,像父亲 

  一样关照人民。正如许多年以前,罗马人和其他的人把家庭中的领主和贵夫 

  人称为 ‘家里的父亲和母亲’,所以,人们也称他们的诸侯和统治者为‘他 

                           ② 

  们国家的父亲们。’” 路德所赞同的政府,是“父亲们的统治”,这是一 

  种封建领主秩序,不是近代意义上统一的民族国家。可以说,路德的“父亲 

  般”的统治是指诸侯、贵族的统治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① 《路德全集》(“mentary on psalm 82,1530,”WA31/1:192。21—25)。 

② 《路德全集》(“Deudsch'Grosser'Catechismus,1529,”in WA 19:152,Ⅱ,20—35 )。 


… Page 49…

     路德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使他的宗教改革有别于人民的宗教改革。路德 

用“两个世界”的理论来解释精神上的自由不等于世俗事务上的自由,天堂 

和人间必须分开,人们必须服从世俗的统治者。人民的宗教改革,则坚持认 

为废除诸侯、贵族的统治是建立基督教新秩序的前提。这个根本性分歧导致 

路德与人民的宗教改革运动分道扬镳。 


… Page 50…

                    五、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 



                          1。瑞士慈温利宗教改革 



      (1)瑞士宗教改革的背景 

     当路德在维藤贝格领导宗教改革的同时,慈温利(1484—1531年)也在 

瑞士德语区的乡村中发动了宗教改革。16世纪的瑞士虽然名义上是神圣罗马 

帝国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就已经独立。这个由13个小的州组成的松散的 

瑞士联邦,其中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楚格、格拉鲁斯和阿彭策尔6 

个州是农业森林州。这些东部的农业森林州的政府比较民主化,重大的事项 

是通过公民大会的表决来决定的。如阿彭策尔地区的人们常在露天召开男性 

全体公民大会,讨论并决定政府事宜。在山区,政府的组织十分松散,常通 

过各地来的代表表决来解决政治事宜。各个州都是完全独立的,它们自愿组 

成一个联邦,以便于军事防御。1499年,瑞士联邦打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 

克西米利安的军队,联邦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苏黎世、卢塞恩、伯尔尼、弗里堡、索洛图恩、巴塞尔和沙夫豪森7个 

州是城市州,少数城市贵族在政府中掌权,但人民也有一定的参政权利,他 

们参与许多政治活动。弗里堡、索洛图恩、巴塞尔和沙夫豪森4州加入联邦 

的时间最晚,它们是在1481—1501年间加入联邦的。在13个州以外,还有 

一些边疆领地和城市也加入了联邦,主要有南部山区的格里松地区马焦雷湖 

以北的提契诺。在西边存在着自由城市日内瓦和说法语的沃州和纳沙泰尔。 

在北部有巴塞尔和苏黎世州的阿尔高和图尔高领地。 

     瑞士的自由气氛浓厚,人文主义得到发展,并且有着地方自治的传统。 

人民对教会的憎恶,对占有大量土地的修道院的勒索的抵制,这一切构成了 

瑞士宗教改革的背景。 

      (2)从人文主义者到宗教改革家 

     瑞士宗教改革的领袖是乌利希·慈温利。他于1484年1月1日生于维 

尔德豪斯,其父是当地的村长,家境小康。他有一个叔父是韦森地方主教座 

堂的首席牧师,这位叔父是他的启蒙老师。后来慈温利来到巴塞尔继续求 

学,从1498年到1500年又在伯尔尼受教于人文主义者亨利希·沃尔夫林(卢 

普卢斯)。慈温利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过两年,并在1502年至1506年期间 

先后在巴塞尔大学继续深造。在巴塞尔大学学习期间,他受到人文主义者托 

马斯·威滕巴赫(1472—1526年)的教诲。在那里,他确立了《圣经》是唯 

一权威,基督之死是赦罪的唯一代价,赎罪券毫无价值等信仰。 

     与奥古斯丁派教会僧侣路德不同,慈温利是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他 

虽然热衷于研究信仰问题,但基督教人文主义传统和瑞士的联邦制度,使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