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长阿含经 林崇安 >

第67章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67章

小说: 长阿含经 林崇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問女人言: 『汝持此食,欲以與誰?』 
答曰: 『彼悔過眾生墮不善行者,我送食與之。』 
因此言故,世間便有不善夫主之名,以送飯與夫,因名之為妻。 
(60)其後眾生遂為淫逸,不善法增,為自障蔽,遂造屋舍,以此因緣
故,始有舍名。其後眾生淫逸轉增,遂成夫妻。 
(61)有餘眾生壽、行、福盡,從光音天命終,來生此間,在母胎中,
因此世間有處胎名。 
(62)爾時,先造瞻婆城,次造伽尸婆羅捺城,其次造王舍城。日出時
造,卽日出時成,以此因緣,世間便有城郭、郡邑王所治名。 
(63)爾時,眾生初食自然粳米時,朝收暮熟,暮收朝熟,收後復生,
無有莖稈。時,有眾生默自念言: 『日日收穫,疲勞我為,今當併取
以供數日。』卽時併穫,積數日糧。 
(64)餘人於後語此人言:『今可相與共取粳米。』 
此人答曰: 『我已先積,不須更取,汝欲取者,自隨意去。』 
後人復自念言:『前者能取二日餘糧,我豈不能取三日糧耶?』此人
卽積三日餘糧。 
復有餘人語言: 『共取糧去來。』   352
此人答曰: 『我已取三日餘糧,汝欲取者,自隨汝意。』 
此人念言: 『彼人能取三日糧,我豈不能取五日糧耶?』取五日糧已。
(65)時眾生競積餘糧故,是時粳米便生糠'米*會',收已不生,有枯
稈現。 
(66)爾時,眾生集在一處,懊惱悲泣,拍胸而言: 『咄此為禍哉!』
自悼責言: 『我等本皆化生,以念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安樂
無礙。其後地味始生,色味具足,時我等食此地味,久住於世。 
其食多者顏色轉麁,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
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 
諍色憍慢故,地味消滅。 
更生地皮,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久住於世。 
其食多者色轉麁悴,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
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 
諍色憍慢故,地皮消滅。 
更生地膚,轉更麁厚,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久住於世。 
其食多者色轉麁悴,其食少者色猶光澤,於是眾生心懷彼我,生憍慢
心言:我色勝,汝色不如。 
諍色憍慢故,地膚滅。 
更生自然粳米,色香味具,我等時復共取食之,朝穫暮熟,暮穫朝熟,
收以隨生,無有載收。由我爾時競共積聚故,米生糠'米*會',收已
不生。現有根稈,我等今者寧可共封田宅,以分疆畔。』 
(67)時,卽共分田以異疆畔,計有彼我。其後遂自藏己米,盜他田穀。 
餘眾生見已,語言: 『汝所為非!汝所為非!云何自藏己物,盜他財
物?』卽呵責言: 『汝後勿復為盜!』 
如是不已,猶復為盜,餘人復呵言: 『汝所為非!何故不休?』卽便
以手杖打,將詣眾中,告眾人言: 『此人自藏粳米,盜他田穀。』 
盜者復言: 『彼人打我。』 
眾人聞已,懊惱涕泣,拊胸而言: 『世間轉惡,乃是惡法生耶!遂生
憂結熱惱苦報:此是生、老、病、死之原,墜墮惡趣因,有田宅疆畔
別異,故生諍訟,以致怨讎,無能決者。我等今者寧可立一平等主,
善護人民,賞善罰惡,我等眾人各共減割以供給之。』 
(68a)時,彼眾中有一人形伲L大,容貌端正,甚有威德,眾人語言:
『我等今欲立汝為主,善護人民,賞善罰惡,當共減割以相供給。』  
(68b)其人聞之,卽受為主,應賞者賞,應罰者罰,於是始有民主之  353
名。 
(68c)初民主有子,名曰珍寶;珍寶有子,名曰好味; 
好味有子,名曰靜齋;靜齋有子,名曰頂生; 
頂生有子,名曰善行;善行有子,名曰宅行; 
宅行有子,名曰妙味;妙味有子,名曰味帝; 
味帝有子,名曰水仙;水仙有子,名曰百智; 
百智有子,名曰嗜欲;嗜欲有子,名曰善欲; 
善欲有子,名曰斷結;斷結有子,名曰大斷結; 
大斷結有子,名曰寶藏;寶藏有子,名曰大寶藏; 
大寶藏有子,名曰善見;善見有子,名曰大善見; 
大善見有子,名曰無憂;無憂有子,名曰洲渚; 
洲渚有子,名曰殖生;殖生有子,名曰山岳; 
山岳有子,名曰神天;神天有子,名曰遣力; 
遣力有子,名曰牢車;牢車有子,名曰十車; 
十車有子,名曰百車;百車有子,名曰牢弓; 
牢弓有子,名曰百弓;百弓有子,名曰養牧; 
養牧有子,名曰善思。 
(68d)從善思已來有十族,轉輪拢跸嗬m不絕: 
一名伽'少/兔'麁,二名多羅婆,三名阿葉摩,四名持施,五名伽楞
伽,六名瞻婆,七名拘羅婆,八者、般闍羅,九者、彌私羅,十者、
聲摩。(68e)伽'少/兔'麁王有五轉輪拢酰嗔_婆王有五轉輪拢酰
阿葉摩王有七轉輪拢酰质┩跤衅咿D輪拢酰
伽楞伽王有九轉輪拢酰捌磐跤惺霓D輪拢酰
拘羅婆王有三十一轉輪拢酰汴A羅王有三十二轉輪拢酰
彌私羅王有八萬四千轉輪拢酰暷ν跤邪僖晦D輪拢酢!
最後有王,名大善生從。 
(68f)聲摩王有子,名烏羅婆;烏羅婆有子,名渠羅婆; 
渠羅婆有子,名尼求羅;尼求羅有子,名師子頰; 
師子頰有子,名曰白淨王;白淨王有子,名菩薩; 
菩薩有子,名羅睺羅。 
(68g)由此本緣有剎利名。 
(69a)爾時,有一眾生作是念言:世間所有家屬萬物,皆為刺棘癰瘡,
今宜捨離,入山行道,靜處思惟。時,卽遠離家刺,入山靜處,樹下
思惟,日日出山,入村乞食。   354
(69b)村人見已,加敬供養,眾共稱善: 『此人乃能捨離家累,入山求
道。』 
(69c)以其能離惡不善法,因是稱曰為婆羅門。 
(69d)婆羅門眾中有不能行禪者,便出山林,撸ъ度碎g,自言: 『我不
能坐禪。』因是名曰無禪婆羅門。經過下村,為不善法,施行毒法,
因是相生,遂便名毒。 
(69e)由此因緣,世間有婆羅門種。 
(70)彼眾生中習種種業以自營生,因是故世間有居士種。 
(71)彼眾生中習諸技藝以自生活,因是世間有首陀羅種。 
(72)世間先有此〔四種〕出已,然後有沙門種。 
(73a)剎利種中有人自思惟:世間恩愛汙穢不淨,何足貪著也?於是
捨家,剃除鬚髮,法服求道:『我是沙門!我是沙門!』 
(73b)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眾中有人自思惟:世間恩愛汙穢
不淨,何足貪著?於是捨家,剃除鬚髮,法服求道: 『我是沙門!我
是沙門!』 
(74a)若剎利眾中,有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行不善已,
身壞命終,一向受苦。 
(74b)或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
彼行不善已,身壞命終,一向受苦。 
(75a)剎利種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壞命終,一向受樂。 
(75b)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行善,口行善,意等念善,身壞命終,
一向受樂。 
(76a)剎利種身中有二種行,口、意有二種行,彼身、意行二種已,
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76b)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二種行,口、意二種行,彼身、意行
二種行已,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77a)剎利眾中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求道,彼修七覺意,彼以
信堅固出家為道,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我生死已盡,梵
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 
(77b)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求道,彼修
七覺意,彼以信堅固出家為道,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作證:我生死
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後有。 
(78)此四種中,出明行成,得阿羅漢為最第一。 
(79)是時,梵天說是偈言:   355
    『剎利生為最,能集諸種姓;明行成具足,天人中為最。』 」 
(80)佛告諸比丘: 「彼梵天說此偈為善說,非不善說;善受,非不善
受,我所印可。所以者何?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說此偈: 
    『剎利生為最,能集諸種姓;明行成具足,天人中為最。』 」 
(81)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長阿含具足,歸命一切智,一切眾安樂,眾生處無為,我亦在其例。 
  
 
※※※※※※※※※※※※※※※※※ 
   356
《長阿含經》的【三學?定型句】 
 
林崇安 
 
摘要: 
 
《長阿含經》中,有很長的篇幅記載著相同的三學定型句,首先
出現在《阿摩晝經》 (N20) ,其後數經都有相同的三學定型句,只是
以省略文標示,而其實伲鼉热輨t是相同。 《長阿含經》內含30經,以
【三學?定型句】出現的經典共達9經。值得注意是,整個《長阿含
經》除了【三學?定型句】外並洠в衅渌瑯臃萘康亩ㄐ途洌纱藦
烈顯示出「三學」是《長阿含經》的重點所在,而不是後代所傳說的:
「破諸外道,是長阿含」或「吉祥悅意」而已。 
 
一、 《長阿含經》的【三學?定型句】 
 
《長阿含經》 (經碼以N標示)以【三學?定型句】出現的經典
有:N20《阿摩晝經》、N22《種德經》 、N23《究羅檀頭經》 、N24《堅
固經》 、N25《倮形梵志經》 、N26《三明經》 、N27《沙門果經》 、N28
《布吒婆樓經》 、N29《露遮經》 。這些經典的一個核心教導便是詳述
三學,並且以定型句的型式出現。N20《阿摩晝經》中, 【三學?定型
句】的經文長達約4500字。其後出現於經典N22-N29的【三學?定
型句】 ,就用「……乃至」來省略,而其內容實際相同(唯依對象,
有時釋尊只開示到戒學和定學) 。將經句以定型句的型式一再出現,
一方面表示有其重要性,一方面容易讓聽眾記住。當然也有許多不以
定型句的型式出現的三學教導,散見於《長阿含經》中,但大都是簡
短的經句。 
 
二、 【三學?定型句】的分段要義 
 
《阿摩晝經》 (N20)中, 【三學?定型句】的經文長達約4500字,
為了掌握其段落及要義,今依《瑜伽師地論》的修集劣緣和修集勝緣
來說明, 《瑜伽師地論》說: 
   357
謂若自圓滿、若他圓滿、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儀、
若根律儀、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若
正知而住、若樂遠離、若清淨諸蓋、若依三摩地。……從自
圓滿乃至最後依三摩地,當知是名修集劣緣。 
若依四諦法教增上所有教授教眨簦羧缯硭饕猓
當知是名修集勝緣。 (T30; p397c) 
 
此論依次列出十二劣緣和一勝緣,共有十三緣,今依此將 《阿摩晝經》
中的【三學?定型句】給予分段並略述要義如下: 
 
(一) 【戒學?定型句】 
 
【劣緣:1。自圓滿、2。他圓滿】經文: 
 
若如來出現於世,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穑兑磺兄T天、世人、
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王中,獨覺自證,為人說法。上語
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具足,開清淨行。 
 
此段要義,在於能夠聽聞正法並起淨信, 《瑜伽師地論》說: 
 
云何自圓滿?謂善得人身,生於拢帲T根無缺,勝處淨信,
離諸業障。……云何他圓滿?謂諸佛出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