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 >

第6章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第6章

小说: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故积学问论经疏,只在名相上争辩不休,不是了悟之道。万法本自人兴,不在文字假象,当年永嘉玄觉禅师是精研天台教的人,等到有了顿悟以后,懊悔当年错用心思,分别名相不知休,以致多年枉作风尘客。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要人心光内照,于法不起分别,然而由于知见的偏差,造成证道的障碍,此为心光内照不清,又于法相上起分别,见于歌词上说: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骏,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尘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错知解,即知见上起分别心,导致行为偏差,如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即小乘,一心以超越三界了脱生死为目的,不能发大菩提心,济世利人,以致成为自私自利的自了汉,或如外道常生奇想,以致步入旁门左道,未能成佛。于是心光内照是很重要的,当下分别执指为月的假像,及识心妄用的相对像,大澈大悟,明心见性,方能观自在,如六祖坛经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除了知识的障碍外,行为的障碍,也对于证道产生许多困扰,证道歌对此障碍亦有化解之道: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师子吼,无畏说,深磋蒙懂顽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修行学佛,重视戒律,去除五欲六尘,尤其是爱欲之情,如四十二章经中说:「爱欲莫甚于色,幸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下,无能为道者矣。」但是由于太讲究外在戒律的修行,反而执着于行为规范,而不能顿悟本心,于是永嘉禅师道「在欲行禅知见力」,也就是在五欲六尘的环境下行禅,不为外物所动,更能产生知见的定力,而不是一味的排除现实环境,与世间隔离,自成自了汉。更进一步说,若有人曾犯了戒规,能痛改前非,大澈大悟,也不妨碍他的成佛。但是有些人:「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以为犯了戒律,就不能成佛,以致自暴自弃,自生堕落,然而罪恶是以心为性,心既无住,则罪性亦空,只要发大心而修到明心见性,昔日行为的罪性也就自无着处了。  证道歌最后一段,即以破除外在一切障碍,去除一切限制,做到一证一切证的定慧真如: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象驾峥嵘漫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抉。

    这一段歌词,南亭大师以为是永嘉禅师的自白,他由天台宗转为禅宗,天台宗骂他是魔王,证道歌是魔说,然而永嘉禅师早已意料,于是对于宗派门户之见的障碍加以破除,以为「大悟不拘于小节」,不可以自己管见妄生毁谤。  证道的障碍,仍来自于有为法的执着,不能虚空宁静,以致众魔丛生,产生修道的阻力,然而此阻力的化解,也正是领悟的助力。有为法的执着,一般较为显著的为文字、语言、修为、宗派等我执的障碍,真正证道,务必超越一切有为法,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五、结语


   达摩大师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建立禅宗的理论基础与体验的方法。禅宗是超越一切对立与界限,超越理性与信仰,纯由自我心灵的大觉,彻见自己本来心性的灵机。故达摩大师四句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两句是主体,以心性为众生的本源,亦是佛所证的圆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禅的表现形式,不拘泥外在文字与宗派,朗现其自由活泼的妙用。  永嘉禅师的证道歌即顺着明心见性的证修,表现离开一切执着,超越一切矛盾,呈现出一个独脱自在的证道境界。以韵文的表现形式,暗寓无垠的禅底生机,来美化人类心灵,创造宇宙共在的奇文妙悟。其创作的本意,不在于谈理说教与立说文字,故一切语言在于韵语的高低起伏中隐藏禅机,导引他人的性体,共证佛性,似为有为法,实本无为,或者超越有为无为,彷佛是天外禅音,引起闻者的共鸣。

  本文画蛇添足,又欲将超感性的韵语,转化为知性的文字,实非永嘉禅师之知音。又未能逐句诠说,以揭其奥秘,亦非永嘉禅师之助手,仅以简略文字架构其内在义理体系,姑且以「初探」为名,企图揭示证道歌在文学上与宗教思想上的二重价值。


摘自台湾第28卷第六期;作者:郑志明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
曾承木
 

    世尊曾在“佛日未出”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住于雪山,为得“半偈”而献身,有称为八字舍身命。“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半偈也称“半句偈”,以此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无上正等正觉(《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是大师女弟(妹妹)玄机大师圆寂时颂的。玄机大师在偶然的一次中,请问其兄说:“自古以来,大修行人临终往生,有哪些瑞相?”
        永嘉大师回答了以后,玄机大师说:“除了天乐盈空、异香满室、坐化、立化、吉祥卧化等,还有哪些瑞相?”永嘉大师答道:“未曾闻过。”玄机大师说:“以后往生时,与过去大修行的大德们,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出现。”永嘉大师不语。 
    玄机大师唐·景云二年(公元708年)得度,作一偈:

      法性湛然,本无去住,厌喧趋寂,岂为达耶?
    平时常习定于大日山的石窟中。后与兄玄觉同参六祖,曾著《圆明歌》与兄永嘉大师《证道歌》相表里。后住永嘉净居寺。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五月初八,倒立而化,推之不倒,永嘉大师为作“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诵后乃扑。殡后,是夕雷电大作,柩忽不见。经二日,有从大日山来者说,那天夜间,空中有箫鼓声;越日发现,玄机大师之柩已在大日山岩窦里。
    火化后,弟子们迎舍利归寺,建塔号“圆明塔”,因名其岩“机岩”。
    永嘉大师颂的“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曾经有人为这“半偈”作过解释,说这偈颂的内容意思,是说人在母亲的肚子里,未生时颠倒着长大,又是颠倒着生出来;死的时候,又颠倒着离开世界。所以称之“生也颠倒,死也颠倒”。
    听了这样解释以后,当时觉得好像有点道理。稍微静静思考一下,就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大文雅,太俗气、太滑稽;再想想觉得这话有点荒唐。永嘉大师总不会要大家这样去了解他说的这“半句偈”的意思吧!
    “生也颠倒”中的“生”字,是说人出现在世间,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佛教之娑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定要了解人生,发现人生,分析人生,奉献人生。人生活在器世间和有情世间,要以正知正见去分析、去判断、去理解,不要以颠倒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要以颠倒的感受去接触事物。
    永嘉大师在玄机大师倒立化生时说的“颠倒”的意思是说:妹妹!您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我很佩服您,您现在是在开示众生,说世间的人都是颠倒着看问题,颠倒着做人,颠倒着认识世界;把世间丑的说成美的,臭的说成香的,短的说成长的,假的说成真的,空的说成有的。正因为这样,您现在通过用瑞相来明白地表演出了这个精彩节目,告诉大家。世尊就是为这个问题才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佛用最原始的科学分析方法,分析人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用现代名词说,人是固体、液体、热能、气体组合成的。佛说的十八界,也就是说人是六根(生理)、六尘(物理)、六识(心理)组合成一个人。佛说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毁坏的,每个人都会死的,财产最多、权力最大的皇帝老子也会死,都会分解成脓血和白骨。但是人们是不会去想脓血和白骨的,反之,天天要在裹着白骨的臭皮上涂脂抹粉、画眉修目,选用时髦的衣裳包装起来,成为最摩登的人。佛说人很愚痴,认为自己一个人拥有家庭、妻子、儿女、房屋、田地、衣服、粮食、财产等。佛告诉我们,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个人所有的,佛把世间所有的财产分为五股人所有:
    一、随便你有多大的财产,像百万富翁,大火一烧,你有多大的财产,火会把它烧光,所以火有一份。
    二、财产属水所有,大水一来,多大的财产都会付诸东流。
    三、财产多了,盗贼是跟在有财产的人身边转的,盗贼是不会跟在穷人身边转的,所以盗贼有份。
    四、赚钱多了,发大财了,要人身保险、人寿保险;收入多了,国家要征税收,要管理费、赞助费、××工程费、个人所得税等,都得要缴。国家部门也有一份。
    五、你的财产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死了带不走,留下来给子女。四份以外子女有一份。共有五份,本人一无所有。
    人的寿命如果活到一百岁,大家会认为是长寿的人,称他为老寿星。一百年的寿命如果和地球相比,人的寿命实在太可怜了,还比不上朝生暮死的飞蛾或是蝼蚁呢!
    佛说我们众生都是“背觉合尘”,就是颠倒。《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比如自己的眼睛生了翳病,反说空中有花,还说天上有两个月亮。这些都是“颠倒 ”地看世界,“颠倒”地看问题,“颠倒”地观察一切事物。
    “死也颠倒”的“死”这个字,在佛教里是说“不曾死”,也就是说,人的死就是生的开始,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佛教说人的一生一死的过程,就是像人住房子一样,房子住长久了,就会旧了、破了、毁了,就得要搬家。人的一生一死,就像汽车用旧了,就得回炉,重新买辆新车驾驶。生又好比是游花园的开始,死是游花园的结束;接着游另一座花园时,又是一生的开始。人的一生一死又像睡梦和觉醒的关系,无始劫以来,我们做了多少美梦和恶梦,到现在仍旧在睡梦中度日。二千年前的庄周,说他自己到底是人梦着做蝴蝶呢,还是原来是蝴蝶在睡梦中梦着做人呢?庄子虽然已经仙去了,这个问题存到今天尚未解决。
    永嘉大师对着倒立圆寂的玄机大师说:您这样表演,是说世间人都是在颠倒中度过,通过您这个节目的表演,大家已明白认识到,人的一生都是在颠倒中不停地流转的。
    玄机大师在永嘉大师的“生也颠倒,死也颠倒”的半偈诵了以后,安祥地躺下荼毗。弟子们迎舍利安放在“圆明塔”里。
    经过历史的沧桑,“圆明塔”已经毁坏了,《平阳县志》、“大日寺碑文”、《五灯会元》都有分别记载,未曾被历史沧桑冲刷掉,“圆明塔”塔基尚在浙江省平阳县埭头村,去年大日寺的比丘尼们曾经有计划重建“圆明塔”。
    如果重建“圆明塔”满愿时,一定要在建塔的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