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

第82章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82章

小说: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時即阿含、般若等,後照時即法華等。五教者:一、小教,攝小乘。二、始教,攝大
乘空教。三、終教,攝大乘不空教。四、頓教,攝禪宗等。五、圓教,攝華嚴等。十
宗者:前六即小乘宗;七、一切皆空宗,即是始教;八、真德不空宗,即是終教;九
、相想俱絕宗,即是頓教;十、圓明具德宗,即是圓教:於諸教法,攝無不周。其建
設法義,立四法界:一、事法界,色心情器。二、理法界,真如體性。三、事理無礙
法界,上二事理融即。四、事事無礙法界,上三事事融即。統名一真法界,依之立法
界觀。泯事入理,一、二、即真空絕相觀也,三即理事無礙觀也,四即周遍含容觀也
。更有十玄、六相等義,茲不繁述。
第十二節  真言宗之源流
一  略史

此依祕密真言為宗故名。所據之經,則大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
,及諸部儀軌是也。溯印度之傳承,則釋迦真身之毗盧如來於法界心殿開理智之祕密
 , 是密教始祖。金剛薩埵親受灌頂之職位為二祖。薩埵承持祕法,於南天竺鐵塔待
人傳弘,至龍猛乃開塔親禮薩埵受傳法儀軌,是為三祖。龍猛傳龍智為四祖。龍智壽
七百歲,傳善無畏胎藏界,金剛智金剛界,先後來華。善無畏未開宗立教,傳一行等
不久消息。惟金剛智三藏,攜不空三藏同來,傳弘密教,蔚興一時,為中華密教初祖
。不空三藏後回印度,重遇龍智菩薩秉受兩界祕密,再入支那廣譯經論,大弘祕教,
為中華密教之二祖。其門下有惠果等八阿闍黎,是此宗之全盛時代。過此以後,則入
唐季衰撸鳛槭芯鑶h矣。然開元間善無畏、金剛智、不空肩隨行化,時人稱為
開元三大士,故吾嘗稱之為開元宗云。
二  大義

此宗大義,則六大為體,四曼為相,三密為用,兩界為部是也。地大、水大、火
大、風大、空大為理體,識大為智體。曼荼羅是壇場義,輪圓具足義。一、大曼荼羅
是總體,二、法曼荼羅是名字,三、羯磨曼荼羅是作用,四、三昧耶曼荼羅是形式。
三密為用者,謂本尊之三密與行者之三密交相加持,則成不思議之妙用也。三密者:
一、身密結印契,二、口密誦真言,三、意密觀字義,三密相應,即此宗之要旨。
第十三節  大乘各宗派合論
一  明廢立
綜前所述大乘各宗共有十一。然地論歸入華嚴,攝論歸入唯識,涅槃歸入天台,
則唯八宗而已。嘗論震旦之佛法,以隋唐為全盛,六朝以往發端而微,五代以降殘廢
而偏。於隋唐諸宗,大別為南山、少室、開元、彛健⒓蜗椤⒋榷鳌⑻焯ā⑶鍥鲋
宗。在此則可附益而不可移植,在餘則可含攝而不可別樹。能使中華之佛教徒眾,皆

不出於八宗之外,常不蔽於八宗之一。始從八最初方便學,門門入道,終成一圓融無
礙行,頭頭是道。如八楞寶,唯一金剛,則震旦佛教之特色已。
二  明差別
前述十一宗皆依成立之歷史先後為次,今立為八宗,且用七對義門為次第,以略
明其差別義相之一斑。先表如下,後附釋之。

                                            ┌始…清涼
                                      ┌智…┤
                                ┌性…┤    └終…天台
                          ┌法…┤    └慧……嘉祥……三論
                    ┌顯…┤    └相……慈恩……唯識
              ┌教…┤    └信……彛健瓬Q
        ┌道…┤    └密……開元……密
八宗……┤    └證……少室……禪
        └基……南山……律

由豎觀之,可見順序之則前南山而後清涼,逆序之則前清涼而後南山。由橫觀之

,可見順序之則前清涼而後南山,逆序之則前南山而後清涼。蓋逆順皆次第,橫豎悉
通達也。初分道基一對:戒為佛道之基。就三學論。亦為定慧之基。七眾戒及菩薩戒
既概歸此宗,一切修佛道者,其基礎不出七眾戒及菩薩戒。若五戒不守一,且不得具
人格,遑能修佛道乎?故以基義獨配南山。所基之道,則即餘之七宗。由道次分教證
一對:華嚴疏鈔依親光菩薩十地論釋十地品,列十對門明可說不可說分齊,教證即第
四對,謂阿含(譯言淨教)可說,證智不可說。四卷楞伽明宗通、說通,宗通離言,
說通施教,此即後世分宗下教下之所本。然十卷七卷楞伽皆譯宗通為自證拢牵首
通即證智別名,皆有離言不可說議,以不可說為說,所謂無門為法門也。少室宗以世
尊拈花、初祖傳法之時寥廖數語以為根本宗旨,一曰教外別傳,一曰不立文字,(須
知一念纔興早落顯境名言即屬阿含即屬文字),蓋全超阿含,直顯證智也。畔此根本宗旨
雖曰無宗門可。寂音作智證傳,亦明斯意,故以證意獨配少林,餘六宗則皆言教攝。
由言教門次分顯密一對:獨配開元宗為密教易知,餘五宗則皆顯教攝。由顯教門次分

法信一對:大小乘論皆說有二種行,一、隨法行,二、隨信行。隨法行者,謂由了解
法義而起行也。隨信行者。謂由諦信師教而起行也。此二行人,非關利鈍,以各有利
鈍故。隨法行者,以利根故,善能分別一切法義;以鈍根故,心多疑惑,必須究窮一
切法義乃能斷疑生信起行。隨信行者,以利根故,一聞即信,把得便行;以鈍根故,
無由自知一切法義,但能仰信師教依之精懇修行。念佛法門普攝諸根,尤以持名念佛
為最要妙,但堅信心,發願專念,七日一心不亂,命終決生極樂,既見彌陀,何愁不
悟?能宗通說通者固佳,即不悟解者亦無害。然非信之極堅,則雖往生亦墮疑城。夫
信為道元功德母,固諸宗之所同,而此宗為尤要,故以信行獨配彛健pN四宗則必大
開圓解,而後能相應起圓觀行,故屬隨法行攝。由法行教次分性相一對:性相通則互
易(如曰實相曰異生性,則相為性而性為相),局則性教融攝圓通,渾然無所間隔,相教
分別深細,秩然不容假借。慈恩宗以楷定明了故為無諍,不同餘宗以變動不居為無諍
。雖遣情之門哉,而遣情之門貴在此,故以相教獨配慈恩,餘三宗則皆性教攝。由性

教門次分智慧一對:智慧通則一義,局則智約十波羅蜜善分別後得智,慧約六波羅蜜
無分別根本慧。大智度論曰:「別則般若為因,至佛心則變名一切種智,通而為論,
俱通因果」。般若多就即善分別之無分別慧說,故以慧門獨配嘉祥。華嚴顯毗盧遮那
智(即一切種、種種明光遍照義),法華入佛知見,皆重在即無分別之善分別智,故智門
攝。由智度門次分始終一對:華嚴根本法輪為始,猶娑竭羅龍王於大海中一念遍興四
天下雲雨。法華會歸佛乘為終,猶四天下江河溝瀆皆朝宗乎大海。二經固一佛化儀之
始終也,而清涼天台實宗之,故以配也。況天台又兼攝涅槃者哉!然此七對義門分別
,亦據八宗少分偏顯之相以為言耳。
剋體論之,全基是道,全道即基,乃至全始貫終,全終徹始,無不一具一切,一
切攝一者也。然有一言不得不聲告者 ,此之八宗皆實非權,皆圓非偏,皆妙非麤;皆
究竟菩提故,皆同一教乘故。清涼判法華兼終教非純圓教,天台判華嚴兼別教非純圓
教,此乃獨標自宗殊勝,令學者死盡偷心以起行趣證等。亦猶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之

談。然師家須善於應用,無一物是藥,無一物不是藥者,此可深長思焉。
三  明融貫
問曰:分河飲水,佛祖所戒,真源一本,何須張為八宗啟乖諍乎?答曰:初學貴
在一門深造,乃能精義入神;久修自知殊塗同歸,甯懀Ь值老囗健K^「方便有多門
,歸元無二路」者也。數百年來,學者病在汗漫,唯汗漫乃適成紛拏。佛法深廣,人
智湭M,取舍莫定,茫昧無歸。以故學不精察,心不明了;不精滯跡,不明封情;滯
跡封情,闇生疑諍,此正好為顢頇儱侗之眨退乱病=裾哂犓共。瑒t端在分宗專
究耳。
問曰:古者嘗分禪教律三,以各修戒定慧三學之一,或又列之為禪教律淨密,則
亦五種法門而已,何取乎又裂教為三成八宗乎?答曰:戒定慧乃一貫之道,八宗有一
能偏廢戒定慧學乎?無不以淨佛國土為本修行,萬善同歸;無不以密嚴果海為因地心
,三業相應;八宗孰非淨與密乎。唯八宗莫不具三增上學,二遍行門,此所以各各澈

法源底,各各究竟菩提也。若以三學五門區別,則真分河而飲水矣。
問曰:嘗見有論十三宗者,南山僅屬小乘,嘉祥、慈恩亦是權教,今乃並崇而無
所高下乎?答曰:此蓋祕相之談,未是通方之說。「有名同而實異者,如佛言道謂三
種菩提,老言道謂虛無自然,儒言道謂五常五倫,未可同語也。有名異實同者,如台
宗謂之一心三觀,賢宗謂之一真法界,相宗謂之勝義唯識,禪宗謂之向上一著,未始
少異也。譬一帝都,曰北京、曰燕都、曰順天、有盛談北京鄙燕都為陋劣,或盛談帝
都鄙順天為陋劣,吾知其必被嗤也。彼性相分河,南北豎黨者,何以異此」!乃晚明
臁宕髱熤砸病N峤裾垙V之曰:南山宗曰圓教戒體,嘉祥宗曰無得正觀,開元宗曰
本不生菩提心,彛阶谠皇切氖欠稹⑹切淖鞣穑瑒t亦一而已矣。小乎大乎?權乎實乎
?偏乎圓乎?幸勿為承虛接響之言哉!

第七章  藏蒙滿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一節  真言宗之蓮華部
一  緣起
蒙滿之佛教皆自西藏流派,而變為西藏特殊之佛教者,與其居地之峻寒,民性之
奇奧,關係頗深。佛教未傳入前,有舊教曰■薄,惟利用咒裕灾浦寡┍⑶莩嬷T害,
無何教理。迨佛教入,逐漸改革。第西藏佛教之所以必為真言宗者,亦由是定焉。相
傳當周赧王時佛教已輸進西藏。至枺鼤x時藏汗多里隆贊立,有天雨四箱之瑞。嗣印度
有五僧至,汗以為師,開四箱得四門教法:一、百拜懺悔經,二、舍利金塔,三、六
字大明之玉刻,四、法教軌則,則密教蓮華宗之法也。至唐初、藏汗蘇朗司登娶唐文
成公主及尼波羅王女為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及布達拉宮,佛事益盛
。至蘇朗司登第五世時,藏地雪雹為患,命使請北印度蓮華生上師入藏。上師為憍賞

彌羅國人,與來吾國傳密教之開元三大士,皆受法於龍智菩薩。既入藏現諸神異,除
諸災害,藏人靡不尊奉。後藏汗因毗摩羅之說,乃明定秘密中道蓮花部為西藏唯一不
不二之國教,而尊蓮華生為國教之開祖焉。
二  分派
甲  紅衣派
紅衣派即蓮華生上師之徒裔,以皆衣紅衣故名。國教成立未幾,即遭藏汗朗格達
磨之厄,得毗囉母吉魯贊繼立,乃興復如故。逮南宋高宗時,有密拉日巴,修習苦行
,嚴持戒律,咸頌稱為最勝苦行尊者,擴張紅教頗力。元初有芟思巴上師,年十五,
聞元世祖名德,馳見深契,尊為大元帝師,依梵文製蒙古字。晉封大寶法王,統攝諸
國佛教。上師乃廣遣其弟子傳布紅衣派之佛教,枺鼭u海,西及歐羅巴,南至南洋群島
,北括西北利亞,無不遐被,而蒙古之佛教,實興起於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