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68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68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和之药散之尔。《医鉴》曰: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阴,卒然昏不省人,口噤,四肢强直,拘急疼痛,不急治,死在旦夕,先用热酒、姜汁各半盏灌服,次用回阳救急汤、附子理中汤、术附汤、回阳汤。又曰:中寒虽燥热烦渴,可煎附子理中汤浸水中冷服之,不可热服。又曰:凡感冒风寒,通谓之四时伤寒,宜冲和散、正气散、沃雪汤、十味芎苏散。《入门》曰:冷极唇青,厥逆无脉,阴囊缩者,急用葱熨法、吴茱萸熨法,并艾灸脐中气海、关元各三五十壮,而手足不温者死。3
 恶寒发热  阴阳二气相乘胜病也。成无己《明理论》云:寒邪为阴,热邪为阳,里分为阴,表分为阳,邪之客於表也为寒,邪与阳争则为寒矣,邪之入於里也为热,邪与阴争则为热矣。若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表里之不拘,内外之无定,由是寒热且往且来,日有至而三五发,甚者十数发也。若以阴阳二气相胜,阳不足则先寒後热,阴不足则先热後寒,此则杂病阴阳自相胜然也。无己之论良为精切,馀窃思焉,恶寒发热二症,当分言之,而後合叁之,何则?恶寒者,寒邪客於荣卫,故洒淅而然也。说寒之所客,虽不见风,而亦恶寒,虽居暖室,无寒气相袭,亦不欲去衣被,故无他症,但觉恶寒,阴胜也(宜理中汤)。或呕或心下痞,而恶寒,中寒也(宜五苓散)。汗後恶寒,阳微也(宜芍药附子甘草汤)。下症悉具,而微恶寒,表未解也(宜先用羌活冲和汤解表,後用承气汤攻里)。下後渴而恶寒,阳邪内搏也(宜白虎汤加荆、防)。一身不恶寒,但背恶寒,表未解也(宜葛根汤)。腹满背恶寒,邪入里也(宜小承气汤)。汗後不解,反背恶寒,虚也(宜芍药甘草附子汤)。口中和,背恶寒,阴气盛也(宜附子汤)。口乾燥,心烦,背微恶寒,阳气内陷也(宜人叁白虎汤)。身无他症,但面恶寒,胃虚寒也(宜升麻附子汤)。身无他症,但足膝恶寒,下元衰也(宜菟丝子丸)。发热者,邪气之入,不能宣泄,故郁而为热也。其热有表有里,有阴有阳。如翕翕而热,表热也,是风寒客於皮肤,怫郁於中。表热而里不热也无汗脉浮紧,宜发表(宜叁苏饮去人叁)。有汗脉浮缓,宜解肌(宜柴葛解肌汤)。蒸蒸而热,里热也,是阳邪入陷於阴中,里热而表不热也。脉沉实而渴者,宜下之(宜大柴胡汤)。若表里未罢,邪气传里,表里俱热,脉必弦数,宜和解(宜小柴胡汤)。如脉沉反发热,是未离於表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发热烦渴,小便赤,脉浮大,是为表里发见也(宜五苓散)。若阴阳俱虚,热不止,若汗下後复大热,脉躁乱,若下利热不止,皆死症。以上皆分言之者。又有发热恶寒,一齐俱作,属乎阳也(宜羌活冲和汤)。下後不渴,发热而渴,又恶寒,阴阳郁而未和也(宜白虎汤)。背恶寒而复潮热,阳邪实於胃中,且有燥屎也(宜柴胡加桂汤)。背恶寒,又潮热,腹满,胃中实热也(宜小承气汤)。发热恶寒,兼之头痛脊强,脉浮紧,邢入太阳,表症也(宜麻黄杏仁饮)。汗後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时恶风恶寒,大渴,舌乾燥而烦,阴虚阳郁未散也(宜人叁白虎汤)。以上皆可合叁之者,然则恶寒发热见於杂病者,奚可混於伤寒也哉。    ”恶寒发热原由症治〔  经曰:人伤於寒,而传为热。何也?曰:夫寒盛则生热也。寒气外凝,阳气内郁,腠理坚致,六府闭封,致则气不宣通,封则湿气内结,中外相搏,寒盛热生,故人伤於寒转而为热也,汗之而愈,则外凝内郁之理可知矣。斯乃杂病数日者也。《活人书》曰:恶寒者,不当风而自憎寒;恶风者,必当风而後憎寒。《本事方》曰:发热恶寒,近似伤寒者有五种:脉浮而紧,发热恶寒者,伤寒也;脉浮而数,发热恶寒,或有痛处,是欲作痈疽也;脉浮而涩,发热恶寒,或胸膈呕吐,此伤食也;脉浮而滑,发热恶寒,或头眩呕吐,是风痰也;脉浮而弦,发热恶寒,或欲思饮食,此欲作疟疾也。缪仲淳曰:凡肌热躁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力,此血虚发热也,得於饥困劳役,像白虎症,但脉不长实为异耳。若误服白虎汤,即死,宜用归身酒洗二钱,黄儀蜜炙一两,日二服。又曰:脾劳发热者,有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也。取东行茱萸根大者一尺,大椿子八升,橘皮二两,酒一斗,浸一宿,微火薄暖之,绞去渣,平旦空腹服一升,取虫下,或死或半烂,或下黄汁,凡作药时,切忌言语。又曰: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黄芩一两,水煎顿服,以泻肺经气分之火,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又曰:心经实热,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名泻心汤。又曰:三焦积热,用元叁、大黄、黄连各一两,蜜丸,每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又曰:膈上烦热,多渴,滑石末二两,煎水去渣,入粳米煮粥食。3
 痼冷  寒邪久伏病也。凡人或冒雨雪,或涉冰渊,或晨行旷野,或夜深露坐,或衣被一时不及,或饮食耐冷强吞,而一股寒冷之邪,自外入里,又一时不即透发,以致辗转深陷,或伏於经络,或伏於脏腑。及其发也,或腹痛,或遍身肢节拘急痛(宜附子理中汤)。或身痛腹痛,兼下利清谷,恶寒不汗,四肢厥冷(宜四逆汤)。或寒入脏腑,四逆不温,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宜四逆汤)。或脐腹冷疼,口吐清水,大便自利,足胫寒而逆(宜加减白通汤)。或因久寒痼冷,吐利日久,身冷脉微(宜金液丹)。或心腹冷痛,脏腑虚滑,既吐又泻,脉微欲绝(宜至圣来复丹)。或寒冷之邪伏於太阳,筋惕肉俽,振振欲擗地,气寒恶寒(宜真武汤)。或寒冷之邪伏於阳明,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气上冲,皮高起,痛不可触近(宜大建中汤)。或寒冷之邪伏於少阳,口苦耳聋,胸满胁痛乾呕,不能食(宜小柴胡汤)。或寒冷之邪伏於太阴,脉沉无力,腹中急痛,吐呕,粪溏,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蛔(宜理中汤)。或寒冷之邪伏於厥阴,脉细欲绝,手足厥冷,乾呕,吐涎,头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萸、生姜)。肝邪疝气牵引脐腹疼痛(宜天台乌药散)。或寒冷之邪优於少阴,下利,厥逆无脉,乾呕而烦(宜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腹痛,四肢沉重痛,下利,小便不利(宜真武汤)。或烦躁欲死(宜吴茱萸汤)。或五更泄泻(宜四神丸)。或阴疝疼痛(宜导气汤)。痼冷之为患,其款类纷繁若此,  非详求审察,奚自治之哉。    ”痼冷症治〔      《医鉴》曰:痼冷者,谓痼久而冷也。痼者,固也。冷者,寒之甚也。《纲目》曰:脏腑之中,停寒不散,谓之沉寒,积冷不解,谓之痼冷,宜用代灸涂脐膏。3
 寒厥暴亡  亦积寒病也。与中寒异,说中寒之寒,非尽积久,随中随发;寒厥之寒,乃由久伏寒邪於内,而复有新寒以触之,遂厥而暴亡。故其症状,虽皆口噤,四肢强直,昏不知人,而其原,实一为即发之病,一为久而触发之病,此其原异。且发之之时,中寒则卒然僵朴,人不及防,寒厥则先四末逆冷,而後昏冒强直,其间少需时候,此其病作亦异。且中寒仓卒间,一身受邪,难分经络,寒厥则邪之所积早入脏腑,内陷已深,此其病所自发又异(宜回阳救急汤、附子理中汤)。然则寒厥暴亡四字,谓其因寒致厥而後暴亡,非如中寒、中暑、中恶、中气等,卒中而亡之暴亡意也,每一病,古人立一名,夫岂徒哉,夫岂徒哉。    ”寒厥症治〔  《类聚》曰:一妇人病伤寒暴亡,脉绝,有一道人见之曰,是寒厥耳,不死也,令人速掘地作坑,以薪炭烧之,俟极暖,施荐覆坑,舁病人卧其上,厚被覆之,少顷,大汗沾衣即苏。    鏊按:凡患寒厥者,必先行此法,令其苏,然後以药与服,非若中风等病口噤不语,难进汤药,可用开关法也。治寒病方二十一沈氏葛朴汤    ”感寒〔  葛根  厚朴枳壳  甘菊  藿梗  神曲  秦艽各钱半  加桑枝一尺。    此金鏊自制方也,凡遇四时感受寒邪,头疼项强,身热体痛者,以此治之,无不神效。如有风,加荆芥、薄荷;有湿,加茯苓,猪苓;有痰,加半夏、广皮;有热,加黄芩、丹皮;大热,加花粉、石膏;湿火,加黑山栀、泽泻;食重,加菔子、山楂。虽兼病甚多,不能尽为立法,神而明之,在乎临时酌剂耳。    姜附汤    ”中寒〔    乾姜  附子等分    麻黄附子汤    ”又〔  麻黄  附子人叁  白术  炙甘草  乾姜等分    附子理中汤    ”又〔    附子  乾姜人叁  白术  炙甘草    五积散    ”类中寒〔      白芷  当归茯苓  半夏  白芍  川芎  桔梗  炙甘草枳壳  麻黄  陈皮  桂枝  乾姜  厚朴  苍术  姜  葱    健阳丹    ”房寒〔    胡椒十五粒  母丁香十粒  黄丹一钱  生饥三分  醋调涂脐,被说出汗,自效。    太乙还元丹    ”急阴病〔    人叁  白术  炮姜  附子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白蔻仁  沉香  丁香  茯苓各八分  神曲六分姜三  枣二  盐少部  热服,脐上用炒葱热贴,冷则易之。    羌活冲和汤    ”感冒〔    羌活  川芎生地  苍术  细辛  甘草  白芷  防风  黄芩    此方专治春夏秋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或无汗,或有汗,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汤,治太阳经表热之神药也。此药独治四时风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并治杂病,亦有神也。    防风冲和汤    ”又〔    防风  羌活各钱半  白术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姜三  葱白二  一名加减冲和汤。    芎芷香苏散    ”又〔    香附  苏叶各二钱  苍术钱半  陈皮  川芎  白芷各一钱甘草五分  姜  枣    藿香正气散    ”寒毒〔    大腹皮  紫苏  甘草  桔梗  陈皮  茯苓  白术  厚朴半夏曲  白芷  姜三  枣二    人叁养胃汤    ”痰食〔    苍术钱半陈皮  厚朴  半夏各钱二分半  茯苓  藿香各一钱  人叁  炙甘草  草果各五分  姜三枣二  乌梅一  煎服,微汗出自愈。若有馀热,以叁苏饮调理。    此方兼治伤寒阴症,及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痛身疼。    升麻葛根汤    ”时令〔  葛根二钱白芍  升麻  甘草各一钱  姜二  葱二    此方兼治春温。    回阳救急汤    ”中寒〔    人叁  白术茯苓  半夏  陈皮  乾姜  附子  肉桂  炙草  五味子各一钱  姜七片    此方兼治伤寒阴症,及阴毒,四肢厥冷,脉沉细,唇青面白    术附汤  ”又〔    白术三钱  炙甘草钱半  附子一钱  姜十片  水煎,调苏合丸服之亦可。    回阳汤    ”又〔    智仁  青皮各二钱生附子  生川乌各一钱  炮姜五分  姜十片  枣二枚    冲和散    ”感寒〔    苍术四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沃雪汤    ”又〔    苍术三钱  厚朴钱半  川芎  当归  防风  白芍  陈皮  葛根甘草各七分    此方解利四时伤寒,以此温和表里,通顺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