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 >

第30章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第30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松垮,造成围堰的不均匀下沉,引起围堰以及便桥倾斜,他们查看围堰刃脚下每一块稍大的卵石,指挥着挖掘机先把它们挖出来,保证围堰的均衡下沉。他们是在施工,他们更像绣花,在现场在工地,细心施工,严格操作,保证不出半点差错。
  14个桥墩的混凝土围堰一个个下到了设计标高,他们再在围堰底部灌注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挡住了河床底部的渗水。
  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拉萨河水涨起来了。由于有了冬天的施工,大桥的建设者们在围堰里,一边看浪花飞溅而过,听河水弹起长琴,一边施工,建造一个个承台、桥墩的钢筋笼,灌注一个个挺立在河中央的桥墩。
  在拉萨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大桥汉子们,他们攻技术难题,攻施工难题,施工中巧打时间差战斗,细说起来有许多许多。这一群汉子们从长江到黄河,从海滨到草原,东南西北,处处架桥修路。今天,他们在藏地拉萨,又架起了一道亮丽的高原彩虹,为拉萨织锦献哈达。
  拉萨河大桥建设过程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胡春华以及青藏铁路公司、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铁道部其他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对拉萨河大桥的建设者们给予了高度赞扬。中铁大桥局集团的董事长梅权,总经理周孟波以及集团其他领导,更是经常深入31标段指挥部和拉萨河大桥工地,和指挥部的领导研究工作,指导建设。
  
  拉萨河大桥尚未完工,西藏自治区已经把大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4年5月1日,自治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代表和拉萨地区历届全国劳动模范代表60余人,到拉萨河大桥参观。西藏自治区寺庙民管会主任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各寺庙的高僧活佛,他们每期培训班都到拉萨河大桥参观,活佛们表示: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心与支持,相信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将对西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模范先锋,拉萨河畔党旗映红蓝天
  
  青藏铁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决策领导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无不对青藏铁路寄予希望给予关怀。当千军万马开上高原雪域时,党的组织一直领导着这个千军万马。共产党员们一直走在最前面,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前线闪光,共产党员的组织领导着每一个标段,党的旗帜飘扬在高原雪域的每一处战场。
  青藏铁路31标段建设指挥部,党的组织是健全的、完善的。31标段建设指挥部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由指挥长刘幸福担任,副指挥长朱巨堂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并分管党群工作。31标段建设队伍进场后,他们就以组织建设为龙头,夯实党建基础。按照“哪里有施工项目哪里就成立党的组织,哪里就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党工委迅速成立了4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配齐政工干部。在一个党员比较集中的协力队伍中成立了一个党支部两个党小组。针对党员流动的实际情况,他们实行了《党员流动管理证》制度。在31标段建设的日子里,党工委考察确定了几名入党积极分子,把他们放到生产经营的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最后有两名积极分子现场入党,有两名预备党员在现场转正。党工委在坚持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制度》、《纪检监察工作重点》、《重大事项讨论决策制度》、《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对领导班子学习、“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日常工作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到青藏铁路工地,是到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场之初,许多职工身体不适,失眠、胸闷、食欲不振等现象很普遍。部分人员这时产生了心理波动,出现了紧张、焦虑、厌倦情绪,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党工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职工对高原施工身体健康担心,对收入期望值过高。党工委副书记朱巨堂通过各支部书记,采取多种形式,做政治思想工作,在党员和职工群众中大力宣传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进行“三感”意识和高原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消除了员工的心理顾虑,增强了建好青藏铁路31标段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31标段党的组织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扎实细心,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发挥得好,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在拉萨河大桥工地,耸立着“共产党员先锋工程”的大幅标牌,标牌上记录着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名字,名字后面是一颗颗深红色的星星。每一颗星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有一曲奉献精神的颂歌,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党工委书记刘幸福,是31标段的领头人,把31标段建成国家级项目奖工程,担子挑起来,一天都没放松。他全盘思考全场指挥,宵衣旰食,身体力行,坚持每天深入现场,上栈桥,进涵洞,下工班,现场解决问题和困难,是31标段党旗的擎旗人,也是共产党员的标杆,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
  朱巨堂,这位朴实温厚的党工委副书记,把31标段党的工作抓得有声有色,他细致周到,是刘幸福最好的搭挡。他在党的组织的建设、党员思想的教育、全标段的宣传与形象的报道方面,作出了扎实而又显著的成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报道拉萨河大桥建设的活动连篇累牍。党工委主办的《雪域彩虹》工地小报,图文并茂,是党员和职工学习了解工地情况的窗口。朱巨堂策划了“雪域高原党旗红”的活动,设立了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极大地激发了共产党员的积极性,促进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发展。朱巨堂被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
  副指挥长,年轻党员戴登宇主管生产,为了抢工期,精心安排时间,在冬季大雪高寒之时仍坚守工地,带头掘坚冰,架栈桥,挖坑浇水测数据,曾因严重缺氧与另外同志一起被送进军区医院。他领导工程人员,进行科技攻关,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使整个31标段按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顺利进行。他获得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
  春节之时,尚有50米栈桥未完工。年轻的指挥部党工委委员邢军让大部分职工回内地过年,自己带一部分人留下来施工完成最后的任务。邢军风风火火地奔忙在工地上,人们说他比牦牛还耐寒,比牦牛还有劲,是“高原牦牛”。
  拉萨河大桥项目部副经理、主管工程师倪学平在2003年冬天抢工期挖坑浇围堰的战斗中,和全体共产党员留下来参战。当时倪学平才新婚不久,妻子盼他回家,他只好一次次向远在湖北的新婚妻子解释:“这里正是施工高峰,我是共产党员、主管工程师,我能回来吗?请你原谅了!”倪学平一直坚持到围堰完工才回家。
  老党员潘国庆,凭着多年的经验,提出架便桥,解决挖掘机臂伸不到围堰底部的难题。协力队伍的党支部书记严沉林,在洪水到来之时,不顾个人安危,在洪水冲来的河沙已埋到他的大腿时,仍然指挥撤退,抢救施工物资。
  战斗在31标段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指挥部的共产党员们,他们是中坚是先锋,他们的事迹犹如高原夜空的繁星,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红心,浇得党旗更加鲜艳,在高原蓝色的天空下,哗哗飘扬。 
  
  四、唱团结歌,重视环保人本藏汉人民一家亲
  
  青藏铁路是给西藏人民带来吉祥安康的幸福路,是西藏各族群众富裕发展通向天堂的天路。中铁大桥局集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设在拉萨,31标段位于拉萨市区,这里生活居住着许多藏民,建设者既要修好桥铺好路,又要和藏族人民搞好团结。指挥部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
  拉萨河上架桥,铁路通过市区,还有涵洞立交桥。如何设计修建这些工程?是有立场区别的。尽善尽美,让路基占地少,让立交桥雄伟壮观,让拉萨河大桥如哈达,让加筋挡土墙如长城,这些都是为藏民生活方便着想,为拉萨市城市建设着想,为藏族世世代代着想,凝注了31标段建设者们热爱藏族人民,为西藏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31标段工程的工地上,劳动着不少的藏族男女。31标段指挥部根据工程需要,在协力队伍中,招聘了170名藏族劳务工,让他们亲自参加给家乡带来富强的铁路建设。在劳动中,藏族劳务工都很卖力,藏族汉族劳务工团结亲密如兄弟。在生活上,指挥部给予藏族劳务工许多照顾,免费提供食宿。医疗上给予保证,定期检查身体,有一女藏民次央接受体检后,激动地说,她一辈子这是第一次体检。指挥部的工地医院,经常给当地藏民免费看病,深受藏民的爱戴与欢迎。在劳动报酬上,指挥部对藏汉劳务工一视同仁,让藏族劳务工有较好的收入,每人每天工资不低于50元,对提高藏民的生活水平起了较大的作用。
  青青的草地上铺着一块硕大的彩色编织布,背后是高大的吊车与建设钢架,头顶是浓浓的树阴,10来个头戴工盔的藏汉男子围坐在编织布上,中间摆着水果蛋糕。青藏铁路总指挥部领导与31标段指挥部指挥长刘幸福,副指挥长朱巨堂、戴登宇等人在给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藏族民工格桑顿珠过28岁生日。歌声笑声祝贺声与不远处工地上的机械声奏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欢歌。
  
  2003年9月9日深夜12点左右,汛期中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雄巴普曲排洪渠乃琼村五组段发生险情,部分地段水位漫过渠堤,乃琼村四组、五组400多亩耕地受淹,大量收割后未脱粒的青稞泡在水中。险情就是命令,藏族兄弟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31标段指挥部迅速组织在附近施工的一工区调集大型施工车辆6台、50多人赶赴现场,帮助装运抢险物料,投入抢险战斗,一直到9月10日凌晨4点,使得险情得到控制,藏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护。
  2004年7月17日凌晨,暴雨肆虐,洪水从高山奔腾而下。洪水到达31标段路基058涵洞时,涵洞内的施工钢管支架形成了一张网,网住了洪水裹挟而来的杂物垃圾,塞堵了涵洞,挡住了水头,涵洞上下游水位高差达1米多,上游水位还在涨,如果再涨半尺1尺,山洪就会漫过堤坝冲毁堤坝,上游乃琼村和大片即将成熟的青稞将被淹没。工区的领导带着队伍到来了,乃琼村满头白发的老支书巴土带着村民赶来了,乃琼镇党委书记巴桑次仁迅速组织了80多名藏族同胞赶来了。分析险情,他们决定开渠泄洪,挖掘机开到现场,一场抗洪抢险的战斗打响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水位在一寸一寸长高,挖渠的筑堤的藏汉同胞在奋力苦斗,当上游的洪峰到达新开渠的一刹那,挖掘机的最后一抓土还在空中,洪水按着抗洪队伍的指引,沿新开渠流走,乃琼村保住了,一望无际的青稞保住了,藏汉兄弟握手拥抱,民族合力又谱写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