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 >

第25章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第25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嫩,是秭归女性的共用名片。秭归人应该感谢秭归,因为他们是大美人的乡亲,固为他们是大文豪的后代!
  
  


西诺的九畹溪
■  马 竹
  西诺在北京生长,随父亲来湖北秭归之前没有像漂流九畹溪这样惊险而又刺激的经历。我不知道西诺在漂流的前夜睡觉之前都想了些什么,但在我们一行人正式准备漂流前,西诺突然对他的父亲说:爸,我可不可以不和你一起漂流?
  尽管西诺看上去像一个大小伙子,但他现在还是一个初中生,还是一个在主观世界保持着清纯的小男孩。他突然用商量的口吻向他的父亲提出分开活动的想法,确实令人吃惊。漂流毕竟惊险多于刺激,何况九畹溪漂流的时间长度将近三个小时,何况在此之前,生长在北京的西诺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李西诺的父亲李师东后来说:那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了。师东把西诺带到我的面前,说:西诺,你和马叔叔—起漂流吧。
  看见所有的大人都全副武装穿上救生衣、护腿、黄帽子,西诺忍不住一再放声大笑。也就是在大家还没有上橡皮船之前,从西诺的笑声中,我觉得可以比照一个孩子和一群成年人在漂流状态下的神色差别。也许我们成年人都把这场漂流看得近乎严重,甚至有人在更换救生衣等安全设施的时候表情严肃,仿佛即将穿越的不是欢乐而是危险……可是,在西诺看来,当清一色的安全包装使一群成年人忽然显得异常起来的时侯,滑稽与可笑也就引他开怀大笑了。还没有进入漂泥呢,西诺就开始收获快乐,根本就没有想过前面可能有危险。
  现在看来,我一路上的紧张和师东始终与我们的相伴,虽然是男人的呵护本能甚或是责任意识,但西诺是怎么看和想的呢?我真的无法揣摩。对于孩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给予爱,这是一个难究其竟的永恒困惑。师东始终给孩子投来关心的目光,我相信西诺感觉得到。在我们整个漂流过程中,西诺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天真可爱,是那样的天然,那样的令我震撼。在平坦的溪流中,我问西诺名字的由来,他说:我小名是好好,后来叫希诺,希望的希,是希望我遵守诺言?后来又改成西诺,西方的西,是不是跟我爸的名字里有一个东字相对?说完了,西诺微笑着,一脸的稚气。途中有一个非常瘦弱的中年妇女用竹竿把我们的船拉到岸边,并帮忙我们给船倒水,我给了那妇女一元钱以示谢意,然后告诉西诺,对于这样的帮助应该感谢,何况她是一个瘦弱的女人。西诺郑重点头,表示明白了也记住了。
  漂流途中,西诺嫌他换上的一双解放鞋太小,夹脚不舒服,他问我:可不可以放掉?我当时并不完全明白他说的放掉,点头说可以。接着他飞快地把一双鞋子脱掉,然后很舒展的样子,说:放了舒服。原来他说的放是解放的放。此后在沿途的小憩或整理橡皮船时,他都光着一双脚丫,也不怕岸边的石子咯他的脚。他总想放声叫喊,尤其在经过险滩当冰凉的溪水倾覆在我们身上时,他因为叫喊也就必然被满满地灌上一口水。一路上我都在提醒他不要张大嘴巴叫喊,但他更愿意对着高山,对着湍急的九畹溪不停地叫喊,而且动辄说出:过瘾,好过瘾。最过瘾的一幕是同伴中有人对着我们的船冲了过来,冲过来之前还大声说应该互相碰撞才好玩,哪知我和西诺的船是靠在一个漩涡附近的,同伴的船刚碰上我们就瞬间覆没了……至少过了五秒种,我们才发现一双黄帽子从水面浮出……西诺大笑,笑声在山林回荡。他在全部的漂流过程中,稚气的脸上几乎始终都是笑着的。 
  有时我们要小憩一下,比如喝一杯热乎乎的姜汤水,比如给橡皮船充气,比如把灌满水的船倒空……西诺在惊险刺激的九畹溪体会着热情、温暖、协作和战胜恐惧、开怀欢乐等等,同时他也在让这条陌生的九畹溪因为他的漂流而变得熟悉和可亲。记得我们结束漂流时西诺要小解,我们都说你一个小孩子随便,他坚持要找到厕所,坚持不给他的九畹溪留下任何不好的记忆。
  我不知道西诺在当晚给他父亲或者回北京给他的同学们怎样讲述他的九畹溪漂流,听师东说小家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师东并且说这次漂流对西诺来说意义重大。我想这意义还在于:一个主观世界尚很清纯而且似乎有点浑然天成的男孩子,在第一次经历长时间的惊险漂流过程中,对自然山水的神奇美丽一定满怀着由衷的喜爱和无私的亲切。这是一种天然的、无瑕的、合一的欢乐交融,不像我们成年人对自然山水怀着一种功利的、审视的、食欲的等等私心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连我写的这篇文章也夹杂着某种成年人的所谓知觉。
  那么,西诺的日记是怎么写的呢?我想他要么写得非常轻松好玩,要么因写日记的时候想到漂流九畹溪而大笑,甚或要么因写日记时并不能体会到漂流时的那种欢乐而隐约有些怅惘,以致怀着淡淡的苦恼,思念他的九婉溪……
  
  


长江三峡,激情的历史在平湖中闪光
■  冯 晏
  去观赏蓄水后的长江三峡风貌,早在三峡工程蓄水之前就已成为我暗中的一个旅行梦想,当我接到长江文艺三峡秭归笔会的邀请,我也许比与会的其他作家更加激动。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年迈的父亲在冶金部的设计院工作游历了几个钢铁城市之后,最后退居在长江边的武汉市,这里成为我的又一个故乡,我可以借笔会之机再一次探望他;再就是我曾经三次游览长江三峡,那峡江特有的激情通过两岸的山峰烘托着急促的流水,其水流的姿态犹如健康的血液,穿流在年轻的血管里,冲动而奔放,对我构成巨大的吸引,每一次的抵达都令我留连忘返,蓄谋着下一次的重复而至。
  1992年春节,我带着远在黑龙江的弟弟及我的全家还有生活在武汉的妹妹一起,沿着我曾经走过的三峡路线,举行了一次三峡工程蓄水前的告别旅游,我只是想让他们同我一起记住三峡原来的样子,感情完全沉浸在对过去的风景将一去不归的留恋之中,那次旅行,我一直伴着深深的酸楚,留恋那天然雕饰的风光,留恋那三峡的青春激情。记得当船儿经过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个性犹显。我的儿子路路用他惊恐的目光穿越与他弱小的年龄构成鲜明对比的高峡的险峻,当时我是多么想怂恿他用心灵永远记住这世界奇观啊。而这次秭归县委、县政府似乎是有意把我们这些容易怀旧的人邀请来,用焕然一新的秭归县及博大宽阔的新三峡风貌迎接我们。
  秭归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拥有40公里的长江西陵峡。急于一睹新三峡的风采,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心愿,这心愿也决不同于人们对一个久违的朋友充满好奇并渴望相逢那样简单。长江的气势直接包容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个人内心对自然的崇敬,我带着十分虔诚的心理,在一个晴朗的上午随着与会的人员一起,终于目睹了蓄水后三峡崭新的容颜。
  忘记了先辈已有的规划,一代伟人毛泽东描绘的“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在此时倒像是一句高超的预言,这句反映长江新三峡壮美景观的诗句,既蕴含着历史的寓意,又充满了展望的胸怀。在秭归,我们看到了蓄水后的三峡并没有减弱它陡峭神奇的英姿,取代原来险滩急流的是宽阔雄伟的湖面,大气磅礴的气势。如果我们把过去激情的水流比做青春,那么此时,平和的江面带着成熟后的稳重和中庸的气度,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踏实、端庄的气质和慈祥的灵魂,人们带着他华彩的历史相逢在今天,这凝重而欣喜的心情是这舒缓有制的江水和谐的映照,我们在这里确实淡忘了曾经有过的遗憾。
  为了离开那些可能的遗憾,秭归县在保存迁移文物及特色景观的工作中作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人类担心失去的心理在这次三峡工程中得到了可能的关照,原三峡中著名的峡中峡“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多处景观在濒危中被有效地保存、迁移。在我看来,高峡平湖的出现与一个人的生命从青年步入中年的过程异曲同工,那种持重、宽广、平和的风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所正在体现的气度。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忘记带着华彩的历史,美丽的秭归县城在高峡平湖的映衬下,深深的浓缩在历史的文化之中,它为我们高举着过去、现在和宽广的未来。
  本栏责任编辑何子英?
  
  


天下第一山(四首)
■  骆 文
  “天下第一山”
  朱德重上井冈山
  留下五个大字
  石砚犹似熔炉
  墨汁研经了一千八百度高温
  如铁笔蘸了钢水写成
  
  山高比不过珠穆朗玛
  山险也难敌冰雪擦过的华岳
  谁能说黄洋界松涛
  不是大地震撼的心律
  天安门地砖
  若是来自罗霄山脉
  该由多少赤卫队巨手将其切割
  
  凝聚你眼神吧
  五千载古老历史新篇
  要像在旱天
  汲水样的阅读
  
  枣园
  
  这里原为
  沈有安地产
  陕北有他半边天
  石窑砖窑连片
  是峁是墚是山
  都是糜子谷子玉米田
  八人抬红轿
  上榆林下西安
  八百里秦川
  你喘他不喘
  唢呐一吹管子一响
  四处为他燃鞭
  掀开小窗看
  狠劲吸着鼻烟
  把玩那美人儿小瓶
  偏偏滑下那黑洞样深渊
  自打红军瓦窑堡马走延安
  康生说
  就把沈家庭院叫延园
  毛泽东看东看西
  不远处一棵枣树
  那不是
  黄河中游谷嘉木
  树冠好直
  立地触天
  果实亮红
  若要作诗
  正好写你的印象星火燎原
  为什么不可以称作枣园
  导游曾讲到叫做延园
  不过是小人之见
  我却看到塑像纯焰
  他的眼神
  闪过星系外天
  
  向先烈致敬
  
  默默地进入烈士陵园
  纪念堂内轻抚一万六千位英灵①
  
  石碑冷峻
  依然像战马傲竖她的鬃缨
  
  能说些什么呢
  是你们给了金伞
  让我们遮着剑雨
  是你们给了银棚
  让我们挡住刀风
  你为我们建造了新居钢梁铁檩
  谁都热爱这世界生活
  如初绽青春
  
  心河虽说激荡
  还是索索颤栗
  我们深省做得太少太少
  纵有流动着的紫岚花英
  也难熄灭一片愧疚情
  应该向你们跪拜
  爱国先贤正是我们感知的晨星
  
  延安宝塔
  ——我的印象中,她是海岸高山之巅的灯塔
  
  多少年来
  忘记了嘉岭山是你矗立的基座
  我总想海岸线上
  你守卫着最险的险段
  眺望万顷波涛
  忧心于过往船舶的安全
  
  日日夜夜
  以电的频率
  以光的语言
  以火的呼唤
  让她们避开礁岩
  从险恶的深谷
  重上巨流峰巅
  
  航手强劲儿?
  能像沙鸥
  能像兀鹰
  越过潮夜越过汐晨
  当心季风来势
  看我们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