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临证指南医案 >

第42章

临证指南医案-第42章

小说: 临证指南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五三) 劳疟入阴。夏月阳气发泄。仍然劳苦经营。以致再来不愈。用药以辛甘温理阳为正。但未 
易骤效耳。 
人参 当归 肉桂 炙草 川蜀漆 生姜 南枣 
方 寒甚于背。阳脉衰也。 
人参 鹿茸 炒当归 炙草 鹿角霜 官桂 鳖甲煎丸 
吴(六一) 背寒。舌白粉胎。知饥食无味。此为无阳。温中下以托邪。 
生白术 浓朴 桂枝 附子 草果仁 茯苓 
又 照方去茯苓加人参炙草生姜。 
程 寒热经月不止。属气弱留邪。以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又 生鹿茸 鹿角霜 人参 归身 茯苓 炙草 
生姜 
某(氏) 建中法甚安。知营卫二气交馁。夫太阳行身之背。疟发背冷。不由四肢。是少阴之阳不 
营太阳。此汗大泄不已矣。孰谓非柴葛伤阳之咎欤。议用桂枝加熟附子汤。人参桂枝汤加熟附子。 
华(氏) 二十岁。天癸始通。面黄汗泄。内热外冷。先天既薄。疟伤不复。内经谓阳维为病。苦寒热。 
纲维无以振顿。四肢骨节疼痛通。八脉以和补。调经可以却病。 
淡苁蓉 鹿角霜 当归 川芎 杜仲 小茴 茯苓 香附 
顾(氏) 进护阳方法。诸症已减。寒热未止。乃久病阳虚。脉络未充。尚宜通补为法。 
人参 生鹿茸 当归 紫石英 茯苓 炙草 煨姜 大枣 
又 经邪不尽。寒热未止。缘疟久营卫气伤。脉络中空乏。屡进补法。仅能填塞络中空隙。不能 
驱除蕴伏之邪。拟进养营法。取其养正邪自却之意。 
人参 当归 杞子 生白芍 茯神 桂心 
炙草 远志 煨姜 南枣 
袁(妪) 脉弦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是足太阴脾寒也。且苦辛寒屡用不效。俱不对 
病。反伤脾胃。 
人参 半夏 草果仁 生姜 新会皮 醋炒青皮 
又 灵枢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变。况老年人惊恐忧劳。深夜不得安寐。遂致寒战疟发。当以 
病因而体贴谛视。其为内伤实属七八。见疟通套。已属非法。若云肺疟。则秋凉不发。何传及 
于冬令小雪。当以劳疟称之。夫劳必伤阳气。宜乎四末先冷。疟邪伤中。为呕恶腹鸣矣。用露 
姜饮。 
又 阳陷入阴。必目瞑欲寐。寒则肉腠筋骨皆疼。其 篱护卫太怯。杳不知饥。焉得思谷。老年 
人须血气充溢。使邪不敢陷伏。古贤有取升阳法。 
嫩毛鹿角 人参 当归 桂枝 炙甘草 
又 前议劳伤阳气。当知内损邪陷之理。凡女人天癸既绝之后。其阴经空乏。岂但营卫造偏 
之寒热而已。故温脾胃。及露姜治中宫营虚。但畏寒不知热为牝疟。盖牝为阴。身体重者。亦 
是阴象。此辛甘理阳。鹿茸自督脉以煦提。非比姜附但走气分之刚暴。驱邪益虚。却在营分。 
奇经曰。阳维脉为病发寒热也。 
鹿茸 鹿角霜 人参 当归 浔桂 茯苓 炙草 
又 正气和营疟战已止。当小其制。 
人参 鹿茸 当归 炒杞子 沙苑 茯苓 炙草 
某 疟后。脾肾阳虚。便溏畏寒。肢体疲倦。当防肿胀。 
附子 白术 茯苓 泽泻 苡仁 生姜 大枣 
某 阴疟已乱汗多。 
桂枝 牡蛎 生黄 炙草 归身 五味 煨姜 大枣 
某 脉沉。舌白。呃忒。时时烦躁。向系阳虚痰饮。疟发三次即止。此邪窒不能宣越。并非邪去病 
解。今已变病。阴冱痰浊阻塞于中。致上下气机不相维续。症势险笃。舍通阳一法。无方可拟。 
必得中阳流运。疟症复作。庶有愈机。 
淡附子(一钱半) 生草果仁(钱半) 生白芍(三钱) 茯苓(三钱) 生浓朴(一钱) 姜汁(五分) 
一剂 此冷香真武合剂。 
某 伏暑冒凉发疟。以羌防苏葱。辛温大汗。汗多。卫阳大伤。胃津亦被劫干。致渴饮。心烦无寐。 
诊脉左弱右促。目微黄。嗜酒必中虚谷少。易于聚湿蕴热。勿谓阳伤骤补。仿内经辛散太过。 
当食甘以缓之。(胃阳虚湿聚) 
大麦仁 炙草 炒麦冬 生白芍 茯神 南枣 
又 药不对症。先伤胃口。宗内经辛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仲景谓之胃减。有不饥不欲食之患。 
议用金匮麦门冬汤。苏胃汁以开痰饮。仍佐甘药。取其不损阴阳耳。金匮麦门冬汤。去枣米。 
加茯神糯稻根须。 
又 脉右大。间日寒热。目 微黄身痛。此平素酒湿。挟时邪流行经脉使然。前因辛温大汗。所 
以暂养胃口。今脉症既定。仍从疟门调治。 
草果 知母 人参 枳实 黄芩 半夏 姜汁 
项 疟已过月。形脉俱衰。平素阳虚。虚则邪难解散。腹胀是太阴见症。治从脾胃。(脾胃阳虚)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生于术(二钱) 茯苓(二钱) 草果仁(二钱) 淡姜(一钱) 
陈 邪伏于里。积久而发。道路已远。未能日有寒热。汗出不解。攻表无谓。平昔肛垂骱痛。必有 
湿痰阻隧。舌白不喜饮。治在太阴阳明。 
炒半夏 浓朴 草果 知母 姜汁 杏仁 
某 遗泄损阴。疟热再伤阴。声嘶火升。乃水源不充。易怒神躁。水不涵木之象。用何人饮。佐清 
阴火。(阴虚) 
制首乌 人参 天冬 麦冬 知母 茯苓 
某(氏) 疟已半年。今但微热无汗。身弱自乳。血去伤阴。此头痛是阳气浮越。心痛如饥。晡热。都是 
阴虚成劳。若不断乳。经去不至为干血。则服药亦无用。 
生地(三钱) 阿胶(一钱半) 生白芍(一钱) 炙黑甘草(四分) 麦冬(一钱半) 
火麻仁(一钱) 粗桂枝木(三分) 
某 疟后。心悸气怯。便后有血。是热入伤阴。用固本丸加首乌阿胶。 
人参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制首乌 阿胶 
某 阴液消亡。小溲短赤。皆疟热所伤。不饥不纳。阴药勿以过腻。甘凉养胃为稳。 
人参 生地 天冬 麦冬 川斛 蔗浆 另服资生丸 
郑 自来阴虚有遗泄。疟邪更伤其阴。寐多盗汗。身动气促。总是根本积弱。不主敛摄。此养阴 
一定成法。(阴虚热伏血分) 
熟地 生白芍 五味 炒山药 茯神 芡实 湖莲肉 
张 脉数。疟来日迟。舌干渴饮。积劳悒郁。内伤居多。致邪气乘虚。渐劫阴气。热邪坠于阴。热来 
小溲频数。故汗多不解。议清阴分之热。以救津液。 
活鳖甲 知母 草果 鲜生地 炒桃仁 花粉 
翁 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治在少阳。 
青蒿 桑叶 丹皮 花粉 鳖甲 知母 
沈(十九) 用力失血。无非阳乘攻络。疟热再伤真阴。肌消食减。自述夏暑汗泄。头巅胀大。都是阴虚 
阳升。清火皆苦寒。未必能和身中之阳也。 
鳖甲 生白芍 天冬 首乌 炙草 茯神 
某(氏) 疟热伤阴。小溲淋痛。 
生地 鳖甲 丹皮 知母 茯苓 泽泻 
朱(十五) 疟久后。阴伤溺血。炒焦六味加龟甲黄柏。 
吴(十四) 阴疟后。内热。清骨散 
项 阳气最薄。暑入为疟。先由肺病。桂枝白虎汤。气分以通营卫为正治。今中焦痞阻。冷冻饮料不 
适。热邪宜清。胃阳亦须扶护。用半夏泻心法。(热邪痞结) 
半夏 川连 姜汁 茯苓 人参 枳实 
王 汗出不解。心下有形。自按则痛。语言气窒不爽。疟来鼻准先寒。邪结在上。当开肺痹。医见 
疟治疟。焉得中病。(热邪痞结肺痹) 
桂枝 杏仁 炙草 茯苓 干姜 五味 
又 汗少喘缓。肺病宛然。独心下痞结不通。犹自微痛。非关误下结胸。陷胸等法未妥。况舌白 
渴饮。邪在气分。仿仲景 坚开痞。 
生牡蛎 黄芩 川桂枝 姜汁 花粉 炒黑蜀漆 
又 照前方去花粉加知母草果。 
又 鳖甲煎丸(一百八十粒) 
王 舌白。不大渴。寒战后热。神躁欲昏。而心胸饱闷更甚。疟系客邪。先由四肢以扰中宫。痰嗽 
呕逆。显是肺胃体虚。邪聚闭塞不通。故神昏烦闷郁蒸。汗泄得以暂解。营卫之邪未清。寒热 
漫延无已。此和补未必中窍。按经设法为宜。 
白蔻仁 大杏仁 焦半夏 姜汁 黄芩 淡竹叶 
又 寒热。疟邪交会中宫。邪聚必胀闷呕逆。邪散则安舒。当心胸之间。并无停食之地。夫不正 
之气为邪。秽浊弥漫。原非形质可以攻消。苟非芳香。何以开其蒙闭之秽浊。欲少望见效。舍 
此快捷方式。无成法可遵。道中知否耶。牛黄丸二服。 
乐(二九) 热多昏谵。舌边赤。舌心黄。烦渴。脉弱。是心经热疟。医投发散消导。津劫液涸。痉厥 
至矣。(心经疟) 
犀角 竹叶 连翘 玄参 麦冬 银花 
陈 前方复疟昏迷。此皆阳气上冒。救逆汤去姜加芍。 
又 镇逆厥止。议养心脾营阴。乃病后治法。 
人参 炙草 杞子 桂圆 炒白芍 枣仁 
茯神 远志 
某(四三) 舌白渴饮。咳嗽。寒从背起。此属肺疟。(肺疟) 桂枝白虎汤加杏仁。 
范 脉寸大。汗退场门渴。伏邪因新凉而发。间日疟来。议治手太阴。 
淡竹叶 大杏仁 滑石 花粉 淡黄芩 橘红 
金(氏) 肺疟脘痞。 
黄芩 白蔻仁 杏仁 橘红 青蒿梗 白芍 
张(妪) 暑风入肺成疟。 
淡黄芩 杏仁 滑石 橘红 青蒿梗 连翘 
陈(六岁) 冷暖不调。夜热多汗。咳嗽。忌荤腥油腻。可免疳劳。温邪如疟。当治手太阴。 
竹叶心 麦冬 粳米 飞滑石 知母 炙草 
柳 暑湿都伤气分。不渴多呕。寒起四肢。热聚心胸。乃太阴疟也。仍宜苦辛。或佐宣解里热之 
郁。(脾疟) 
川连 黄芩 炒半夏 枳实 白芍 姜汁 
烦躁甚。另用牛黄丸一丸。 
某 寒起呕痰。热久不渴。多烦。中焦之邪。仍以太阴脾法。 
草果 知母 生姜 乌梅 炒半夏 桂枝木 
早服鳖甲煎方。 
葛 疟久。舌白泄泻。太阴脾伤。肌肉微浮。宜补中却邪。大忌消克发散。 
人参 草果 白芍 茯苓 煨老姜 炙草 
王 脉濡。不渴。呕痰不饥。是太阴脾疟。当辛温以理中焦之阳。 
生于术 半夏 草果 紫浓朴 茯苓 姜汁 
又 太阴脾疟。必有寒湿凝阻其运动之阳。所防久虚变幻。浮肿腹胀。人参未能多用。权以生 
术代之。但与络方少逊。佐以通药则无碍。 
生于术 桂枝木 炒常山 茯苓 生鹿角 生姜汁 
某(二二) 寒起四末。渴喜热饮。属脾疟状。先当温散。 
杏仁 浓朴 草果仁 知母 生姜 半夏 
金 既成间日寒热疟。呕吐痰涎。其疟邪大犯脾胃。故不饥不食。脉仍虚。舌白。治在太阴。不必 
攻表。 
人参 半夏 草果 橘红 黄芩 知母 姜汁 
沈(十岁) 脉濡。寒热。疟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是太阴脾疟。用露姜饮以升阳。 
人参(一钱) 生姜(一钱) 露一宿。温暖服。 
华 用劫药疟止。新沐疟来。阳弱失卫。外邪直侵入里。证以疟来不得汗。邪不从外解大着。(厥阴疟) 
川桂枝 炮黑川乌 生白术 炒黑蜀漆 全蝎 浓朴 
姜汁丸 
王(五二) 暑湿伤气。疟久伤阴。食谷烦热愈加。邪未尽也。病已一月。不饥不饱。大便秘阻。仍有潮热。 
全是津液暗伤。胃口不得苏醒。甘寒清热。佐以酸味。胃气稍振。清补可投。(胃阴虚) 
麦冬 干首乌 乌梅肉 知母 火麻仁 生白芍 
高 阴虚。温疟虽止。而腰独痛。先理阳明胃阴。俾得安谷。再商治肾。 
北沙参 麦冬 木瓜 蜜水炒知母 大麦仁 乌梅 
周 舌白。脉小。暑邪成疟。麻黄劫汗伤阳。遂变痉症。今痰咸有血。右胁痛引背部。不知饥饱。当 
先理胃津。 
大沙参 桑叶 麦冬 茯神 生扁豆 苡仁 
杨 高年疟。热劫胃汁。遂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嗜饮。味变酸浊。药能变胃方苏。(胃逆不降) 
人参 川连 枳实 牡蛎 淡干姜 生姜 
徐 脉数。左寸大。关弦。疟后食大荤太早。胃气受伤。不得下降。致痞闷恶心。痰多唇燥。大便不 
利。俱是腑气不宣之象。拟进温胆汤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