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流氓的历史 >

第6章

流氓的历史-第6章

小说: 流氓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龃丛炝怂牧髅サ谋局省⒒疃氐恪! ∮谑牵ü芯坷飞弦帕粝吕吹牧髅ハ八孜幕瓤梢允刮颐墙徊秸莆樟髅ツ诓看嬖诘哪承┟孛埽挚梢允刮颐浅浞至私饬髅ナ侨绾畏⒄埂⒒疃⒘档摹4右欢ㄒ庖迳纤担坏┡辶肆髅ハ八孜幕ǖ母飨钅诤簿统浞终莆樟肆髅サ哪诓棵孛埽沟紫鹫庵稚缁岢蠖裣窒裾业搅丝煽康囊谰荨


第三部分:流氓切口及其习尚流氓群体的各种崇尚…尚武、文身、崇奉(图)

比武殴打  1.尚武  尚武,是流氓之中多数人的特点。不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流氓的尚武与江湖剑侠们的尚武精神还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具有好勇斗狠与自命凶悍的一面,但和侠客比,流氓的尚武精神完全是出于另一种目的。  一般而言,流氓的崇尚武功主要是为了凭借武功欺凌世人,以达到其流氓目的的实现,而侠客的崇尚武功,则主要是为了行侠仗义,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侠客的崇尚武功一般是对社会有益的,而流氓的崇尚武功却是对社会有害的。  从古到今,无论哪一朝代的流氓确实都非常崇尚武功,喜欢弄刀舞剑。这种风俗习惯,可以说也是流氓的一个传统。在这一传统当中,固然也有一些后来改邪归正的人将少时练就的武功用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从而将以流氓为目的的尚武精神派上了正当的用场,但多数流氓的崇尚武功,还是危害了社会。  2.文身  文身,就是在身体上刺画一种有色的花纹或图案。文身的方法上,首先“以丹朱涂身体”,然后再取针“刻其肌,以丹青涅之”。(《礼记·王制》孔颖达疏)蔡元培先生对此也作过介绍:“文身之法,或在身体各部涂上颜色,或先用针刺然后用色。”(蔡元培:《民族学上之进化观》)一旦文身之后,图案色彩不会自然消失,如果不需要时可以以火“灸灭之”。  文身原本是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民俗,起源很早。《礼记》中曾这样记载道:“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这种原始意义上的文身,实际上是一种民间风习,直至明清还保留着。有的是由于趋利避害而为之,这种风习本身并无什么消极的影响。  然而,这种以避害与时尚为特点的民间风习一旦演变为流氓的崇尚就改变了原有的意义,一般都沾染上了消级色彩。如唐代末年,无赖恶少普遍将文身作为一种社会阶层的特殊身份标记来利用。据段成式《酉阳杂俎·鲸》载:“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札,备众物形状。”这种以文身表示特定身份的行为,自唐末产生以来,经宋元明清,断断续续一直延续至今。  流氓一旦改变了文身的原始特定含义,不再是为了驱蛟逐龙,其图形也就由比较单纯的“像龙子”(《史记》卷四,《周本纪》裴集解引应劭语)、“像龙文” (《后汉书》卷八六《哀牢传》)扩展到花草虫兽、诗词图文,于是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嬗变。这些图案内容,除了表示恶少年的身份、作为团伙标记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显示勇武,以儆吓对方。第二,作为精神寄托,乞求某种护佑。凡是以此目的文身的人,其所文之图案一般都与宗教信仰及传说中的行业神有关,似乎在身上刻了这些东西就能得到保佑,从而大大增强自己的意志、力量。第三,作为一种时尚追求。这种文身并无什么目的性。  3.行业崇奉  三教九流都拥有自己的行业崇奉,流氓同样也有这一习俗。这种行业崇奉,一般是把某一古人或某一传说中的神作为崇拜对象,以作仿效并希冀从中得到某种助力。流氓的崇奉者都是武功赫赫,勘称武林榜样者,如赵公明、关公等。  赵公明为传说中的财神爷,其像黑面浓颜,武装执鞭,身骑黑虎,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若单就赵公明的身份特征来说,和流氓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些流氓信仰赵公明,一方面可能是要以赵元帅的武功相标榜,并企图以其法力为庇护,同时也可能是因为赵元帅是财神老爷,他们想从这位财神老爷处得到一点财运。  关公,名关羽,汉末三国河东解人,字云长,初亡命涿郡,与刘备、张飞结识,恩若兄弟。关羽死后,后主景耀三年追谥为壮缪侯。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 不过,直至洪武,在诸神祠中位不甚尊。万历二十二年始从道士张通元请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自是相沿有关帝之称。  就关公的身世而言,与流氓根本没有任何渊源上的关系,流氓崇拜关公,大概是要以刘关张三人那种情同手足的异姓兄弟为榜样,讲义气,同心协力甘苦与共,同时也希望关公能在冥冥之中保佑他们。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流氓的崇奉与其他行业的崇奉不同。譬如赌徒崇奉地主爷、地主财神、胡仙、监赌神、迷龙;窃贼崇奉时迁、梭李二氏、草鞋三郎盗跖;乞丐崇奉范丹(冉),朱元璋、窦老;盗匪崇奉盗跖、宋江、十八罗汉(达蒙老祖或达摩多罗)等等。这些社会阶层和他们的崇奉对象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或相同点,即这些被奉为神或祖师爷的,原来就是干这一行当的,或与本行当带有某种联系,而流氓与他们所崇奉的对象之间却毫无搭界之处,完全是一相情愿的感情托庇,纯属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罢了。


第三部分:流氓切口及其习尚流氓群体的各种崇尚…叫诨名、穿异服(图)

  4.叫诨名  诨名亦称作绰号,是在人的本名以外,根据人的相貌、姓名、生理、禀赋德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某些特征另起的名字。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历史上各个时期都较为常见。大致从唐代起进而演变为流氓和若干社会群体的基本属性之一。      流氓之所以承袭古人叫诨名的习惯,目的大概是以此显示自己的某一与众不同的特征,并以此壮振声威,威吓同行或对手。尤其是一些流氓头子,多采用自然界中凶猛的动物如虎豹之类,或神话传说中被认为执掌一方大权、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龙、阎王、太岁等为绰号,这一方面目的在于使普通的老百姓闻而生畏、望而却步,而且在同行中也会造成一种声势:不能随意侵犯其领地及利益,否则决不善罢甘休。  流氓头子是这样,普通的小喽罗虽不敢狮子大开口,但也以自己作案的手段或某一方面的擅长、特征起一个绰号。譬如洒墨判官表示擅长写刁状讼词,钻仓鼠表示惯窃仓储,强得利表示凶横无耻、惟利是图,野火儿表示擅长无事生非、浑水摸鱼,铁巴掌表示拳硬、喜斗,小军师表示聪明有智慧,等等。  流氓诨名的形成有各种情况,有的是流氓自己命名的,也有的是流氓集团中众小喽罗捧大腿吹嘘出来的,还有的是老百姓叫出来的。不过,无论是流氓自己命名的也好,小喽罗吹嘘出来的也好,这种诨名在社会上都有两种不同的效应,对于流氓自己或本集团的人来说,都是取其褒义,而当老百姓称呼时,却往往和流氓一伙的截然不同,即往往取其贬义,这其中大都含有相当比重的讨厌、憎恶成分。  至于老百姓主动给流氓起的绰号,则完全是一种咒骂了,当然这种咒骂未必敢当着某一流氓本人的面直称,只能偷偷在背后叫几声,以发泄心头之恨罢了。  说到此,还值得一提的是,自《水浒传》问世之后,出现了不少流氓绰号照搬或模仿一百单八将的现象。这绝不能说明流氓想像梁山那样有替天行道的理想,他们也绝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他们只不过表面上以梁山好汉相标榜,骨子里却仍是地地道道的流氓相。    

    

奇装异服  5.穿异服  衣着与常人不同也是流氓的一个重要特征,时至今天,也有人将穿奇装异服者看作非正常现象,甚至认为这也属于流氓阿飞表现。当然,今天所说的奇装异服与古代所说的奇装异服是有所不同的,古代社会流氓的主体通常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缺乏固定的收入,与这种低下的经济状况相适应,流氓一般不讲究服饰打扮,穿着比较随便。  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流氓的服饰也有入时者,有的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譬如唐朝京师的不肖子,流行“著叠带冒”(《新唐书》卷一八九,《高仁厚传》)或“危帽散衣”(《新唐书》卷一八一,《李绅传》),这种打扮似乎代表了“不肖子”阶层基本特征。清代上海的流氓,则喜欢穿紧身窄袖服装。据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风俗九》载:“紧身窄袖半洋装,非勇非兵躯干强。马夹密门绸纽扣,成群结队荡街坊。”原案:“近年无赖之徒,无有不穿紧身窄袖之衣,披密门纽扣之马夹者。”漱六山房《风月楼》第八九回亦载:“只见七八个短衣窄袖的流氓从外面乱闯进来,都是身上单穿着一件皮马褂,敞着了怀,一条腰带系在外面。  再如像天津混混儿在服饰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这种服饰可以说是历代流氓中最具典型性的。他们的穿着和常人显然不同之处是:初入伙时,觉得很了不起,稍微手中有几个钱,便穿一身青色裤袄,做一件青洋绉长衣披在身上,不扣纽扣;或者搭在肩上,挎在臂上;腰扎月白洋绉搭包,脚穿蓝布袜子、花鞋;头上发辫续上大绺假发,名叫辫联子,越粗越好,不垂在背后而搭在胸前,有的每个辫花上还塞一朵茉莉花。走路也和常人不同,迈左腿,拖右腿,故作伤残状,称为“花鞋大辫子”。到了中年,饱经世故,对人和蔼客气,穿着上务求朴素:袍子渐短,马褂要长,袖子比常人长一二尺,为的是袖中暗藏斧把;有的腿带子上插一把匕首(俗名攮子),时刻不离身。衣服颜色,由青蓝而灰,鞋子则改穿双梁布鞋缎鞋。他们发财致富之后,即改变服装:长袍短褂,绸缎缠身,云子履、夫子履,表面上和乡绅没有区别。(李然犀:《旧天津的混混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第三部分:流氓切口及其习尚流氓组织的各种规约…吃讲茶、划地盘

  在江湖上,各种群体组织都有自己的规约,有的规约是某一组织内部自己订立的,有的则是约定俗成的。这些规约往往成为江湖组织行事和解决矛盾的有效依据。在流氓这一社会群体之中,也有这种规约。  1.吃讲茶  各行各业都有一种行业规矩,这种规矩约束着特定行业的人按此行事,但对于流氓来说,由于其轻然诺、不讲信义这种特殊品质的关系,常常会有因地盘关系,或者利益关系而产生矛盾。矛盾一但产生就要寻求一种解决的办法,其中吃讲茶就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文”的办法。所谓的吃讲茶主要是指上海流氓处理内部矛盾的软处理方式。  “吃讲茶”是流氓通过讲理、消除矛盾、达到和解诸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所谓“吃讲茶”也叫闩人头,具体做法是,当事双方齐集茶店,边喝茶,边论说,请茶客或特邀中人加以评断,理屈的一方偿付茶资及所需费用。据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载:“‘吃讲茶’:因事争论,双方往茶肆中,将事由宣之于众,孰是孰非,听凭公论。”如果双方唇枪舌剑后达成谅解与妥协,则当场请调解人将红、绿两种茶混在碗中,双方各持一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