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众目睽睽之下的今日教会 >

第4章

众目睽睽之下的今日教会-第4章

小说: 众目睽睽之下的今日教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义与希望。但这种实存经验,就如一座凭空盖起的楼阁一样,不但不能为人带来任何盼望,反而成为人类的咒诅。

  我们可以用亚斯伯的哲学来举例。我以前提过,亚斯伯说生命的真正意义只能从个人的「最终经验」中体会出来。但是这种「最终经验」又完全是与理性脱节的。因此一个人甚至无法告诉他自己这个经验究竟是什么?他最多只能说他自己有过这么一次这样的经验而已,其实「最终经验」还不止是这样。就因为亚氏这套生命的意义与理性彼此可以完全被隔离的说法,才造成这些实存主义家们(这包括宗教界与非宗教界的),变得既不知何为真理,又不知何为是非。在低层(Lower Story),理性告诉他,他不过是部机器,只要用一个数学方程式就足可以把他表达完全了。在非理性的高层(Upper Story)里,他又是一个朦胧的阴影,叫人看不清他的真假。

  魏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其所著Tractatus  一书中,亦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说在价值、伦理道德、意义及爱的领域里,人所能望见的不过是一片绝对的寂静而已。于是他抛开了实证论(Positivism),而发明了语言分析学(Linguistic Analysis)  ,在这里人只要在语法、字句里兜圈子就够了(注七)。

  照现在的情形看来,新自由神学家们的安怡日子已成为过去,他们已经面临到许多随著他们的学说发展而来的难处,一如世俗的自由主义家们已经面临他们的难处一样。换句话说,在过去,自然神学既然要追随自然人文主义的路线去寻找答案。如今他们势必要与这些世俗的人文主义一同陌入寻不见答案时的绝望之中。举例说:按照「神死神学」的说法,在属理性的范围里,人没有理由再相信神还存在,如果依自然神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也是对的。先前何戴乐博士称龙德大学的神学家们为「披着主教外袍的无神论者。」这个批评是颇值得我们予以深思的! 其实,若按照自由神学的本质来看,每个自由神学家也都该是「神死神学」派的神学家。但事实上,大多数的自由神学家们仍想放弃理性,跳跨到「高层」之上,宣称他们在「高层」里,仍能找到一个实存的,一个「宗教性」的经验,但这个实存的经验与理性是绝无关连的。

  许多新派神学家们并不欣赏这套新式的(现在也许是过了时的)「神死神学」,他们也曾为此大声抗议过。他们盼望能继续使用「神」这个字,但事实上他们的处境却与「神死神学」的那些神学家们差不了多少。虽然他们还用种这个字,但那只不过是个空洞的字眼。实际上,一位有位格的神已经死了。他们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些既无意义,又无内涵的宗教字句而已,这种情形不是正与世俗上一般的思潮相同吗?

  耶稣这类的字既与理性无关,又不具有任何真正的意义。那么「耶稣」这个字究竟代表什么呢?它只是一面没有内容的旗帜,人们可以拿着它,挥舞着说:「跟随我,以耶稣这字为原动力来跟随我。」这样地使用耶稣这个字,与那些近代摇滚乐队使用耶稣这个字又有何不同呢?让我们听听一九七一年那些摇滚乐队的作品,我们听到什么?耶稣!耶稣!耶稣!你们不要弄错了,这些歌星们绝不信他们所唱的歌词与理性及真理有任何关系,他们只不过相信耶稣这个字还不错,于是带着一种不坏的动机,他们把「耶稣」由歌词中唱出,希望能引发起听众的反应而已。同  样地,新派自由主义一方面把「耶稣」当作自己心灵上的一种幻游,一面又把祂看成是一面没有内涵的旗帜,希望能在心理学及社会学上多少能产生一点功效。    在加州或美国其他地区,有许多所谓是「基督徒」的年青人,他们是由吸毒的环境中出来的,但他们仍然使用以前的言语,仍然保留着过去的生活方式。但另有一批年青人,他们也是由吸毒的环境里出来的,他们有深度、有内容,是一群真正改变了的基督徒,如今他们正满有喜乐地生活在这世界上。前面那群人称自己为「耶稣狂」(Jesus Freak  ),他们十分不满足地高呼「耶稣!耶稣!」,一如高呼「耶稣胜于毒品」的口号一样。这两群人的差别究竟在那里呢?真正的基督徒是那群肯放弃高层的经历,转向接受圣经之教训的人(注八)。他们肯一直停留在笃信圣经的基督教。但另一群人却仍停留在高层虚幻的经历中;仍在挥舞着那面没有内容的旗帜,或者充其量而言,不过是转了个弯,进到一个没有内容的感情主义中去罢了。这也就是现代自由神学的处境——生存在高层的经验之中,热衷于使用宗教字眼,如此而已。那些非基督徒的宗教狂认为讫哩什那(译者注:印度教中主神昆瑟筎的第八化身。)与「基督」是两个可以互换使用的字。同样地,存在神学家们在他们所鼓吹的普世得救论里,把印度教、佛教和一切用到基督这个字的人,都归成一类去了。高层既不包含任何真正的内容,那么基督与讫哩什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是两种等级不同的草而已。

  当年青人对我们说:「我最恨听到与神字有关的一些术语」时,如果我们是真基督徒,我们就必须同意:「我也一样讨厌神字的术语。」因为目前流行的这些术语,与正统基督教的用语之间有很大的出入。新派神学家们所谈论的内容,在最初听来,好像要比世俗思想家们来得丰富,因为他们使用许多这一类的宗教术语。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并无大差别。唯一所不同的,只是新派神学家们用的是另一套不同的字眼而已。今天许多自由神学家们把「神」这个字当作「没有神」来使用。他们希望「神」这个字能在他们那种悲观的处境之下,为他们带来一丝乐观的气息。他们之所以使用与「神」有关的术语,不过是把它当作心理学上的一个工具,希望能在心理上给人些许帮助,或是在社会福利方面产生一些作用。
  
  自由主义这个系统
  
  自由主义在神学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系统。在基本上,它丝毫没有受存在神学之诞生的影响。新存在神学绝不会比旧自由神学更接近传统上笃信圣经的基督教,它反而要比旧自由主义距离传统的信仰更远些。因为旧式的自由主义至少还承认「对」与「不对」这个观念,从而根据反命题的理论来发挥其看法。

  到现在为止,我们总算对自由主义已有了相当的认识,很显然的,我们应当根据它的整个系统来批判它,而不能只根据它在理论上、在教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来论断它。比方说,我们绝不能说是因为看见他们普世得救的理论动摇了基督徒传福吾的热忱,因此站在这点上反对他们。我们反对它,是因为新派自由主义这整套系统是错的。我们必须把新派自由主义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宽容其中任何一部份的思想,就等于在我们自己的思想中制造混乱,它足以使我们卷入今日流行于一般知识份子中的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的漩涡中去,更会使我们在行动上产生与他们妥协的态度。   

  所谓新神学不外是使用宗教词汇的一种新派思想而已。它属于人类学的范围,因它只能存在于属人的世界里,面对着的,是他们所认为的「不可知」。新神学属于「有限」。由于人的有限,人不能拥有任何绝对的权威性与意义,因此新神学的本身也是没有任何权威,没有任何意义的。

  换句话说,因为他们已经先假定了人不可能得到由神那儿来的主动、口语式的交通,因此在新、旧自由神学里,人只能说说宗教性的话,而不可能找到宗教上的真理。传统的基督教与世俗上新派或旧派的理性主义绝无关联。同样地,它与任何新派或旧派的自由主义亦无关联。传统的基督教与自由神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虽然后者引用了传统基督教中的一些词汇,但是两者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却是绝不相同的。
 
  
  注一:请参阅薛福著“Escape from Reason”一书中第三十页至三十二页。该书由Inter…Varsity Press 在1968年出版。

  注二:若想由哲学、形上学、伦理学以及认识论开始,对这方面的理论多有了解,请参阅薛福所著:“He Is There and He Is Not Silent”由Tyndal House Publisher 出版。

  注三:诸位若想对圣经的基本观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本书末的附录'几项绝对的极限'。

  注四:这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读者若有兴趣,可参阅薛福著的“He Is There and He Is Not Silent”。

  注五:请参阅J。S。Bezzant 的“Objections to Christian Belief”(London:Constable and Co。Ltd。,1963)中90页至91页。

  注六:若想对这类的例子多有了解,请参阅Raymond Panikkar所著'印度教中的基督'(The Unknow Christ of Hinduism)由伦敦Darton,Longman and Todd于1964年出版。

  注七:诸位若想对魏根斯坦在这方面的理论有另一步的认识,请参阅薛福所著'永不寂静的永存之神'中的第三章。(Chapter 3 of Schaeffer′s “He Is There and He Is Not Silent”)

  注八:面对今天这种混乱的情形,我盼借此机会,劝勉美国西岸及其他地区里的真信徒们。如果你们仍陷在这种混乱之中,请立即站出来,公开声明自己与那群没有内容的团体毫无关联。我绝不以为你们当在衣着上与他们有所区别。对真基督徒而言,此时此刻自身实践真理才是我们的当急之务!特别是当你们与这些也是由吸毒环境中出来的人有所接触时,你们以往与他们类似的背景,能给予你们不少方便,不要浪费它!努力去实践真理吧!
  

 

 

第二章:淫*乱与背道 —— 新郎与新妇之主题

    
  
为什么基督徒与教会应当关心到教义的纯正与不纯正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研究如何在有形教会之中,竭力保守基督教义的纯正这个原则时,所当关心到的第二问题。

在今日一般人的心目中,真理往往是没有绝对性的。因此,他们把基督教的教义也看成是无可无不可的道理。但对我们这般信徒们而言,我们就得时时提醒自己,神的看法并非如此。祂也严禁我们存着与世人相同的看法,因此祂不断地藉着圣经中明确的教训来警诫我们。圣经中有一个这类的教训,是建立在新郎和新妇这个主题之上。那里说到基督徒与教会当竭力在圣洁的新郎之前,保持她自身的纯洁、无瑕。这位圣洁的新郎就是耶稣基督。换句话说,圣经将神与子民之间的关系,藉着世间男女婚姻的联合为例,表达得十分清楚。因此,我们要特地花些工夫,来研究一下圣经中的婚姻观,然后再来看看这种世间男女的婚姻关系,与基督徒、教会与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类似之处。

圣经之准则

以弗所书五章25至32节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救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