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禅说庄子(一) >

第4章

禅说庄子(一)-第4章

小说: 禅说庄子(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的就是〃非〃;话说得好就是〃是〃,说得不好就是〃非〃;要得的就是〃是〃,要不得就是〃非〃。所以我们看这〃是非〃两个字,人就是为〃是非〃这两个字耗了一辈子。是,你未必是,非,你也未必非;是,你未必得,非,你未必失。但一般来说,〃是〃的时候要好过一些,〃非〃的时候就难过一些。

    〃其司是非之谓也〃,关键是我们这颗心〃其发若机栝〃,我们要把这个感觉跟自己的心作对照,要用觉照把这个心动之机逮住。实际上,我们经常就处于这种状态,特别是警察,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职业性地处于这种心态。〃其发若机栝〃,就是弦已经绷紧了,已达到引而不发的状态,只要目标一锁定,就立即发出去了。

    我们怎样使自己这个〃其发若机栝〃的心弦,这个已经绷得紧紧的心弦松弛一下呢?那是后面的事,我们慢慢就会看到。单看这里,主宰、统率是非的是什么?就是〃机栝〃。就是我们平常佛法里说的机心。你想离开机心也不可能,你要想保持机心呢,机心重了又不好。我们面对它是取舍两难啊!没有机心,我们会愚痴,有机心了,我们就陷入烦恼。这怎么办?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人放不下这个,就是怕落入愚痴,有的人的确是放下了,真的又落入愚痴、堕入顽空了。怎样使自己既不愚痴,又能把机心去掉?怎样能既得大智慧,又得大自在呢?《庄子》在后面的内容中有解说,这一段呢,只是如实地描绘世间的种种相。

第二部分 4。在生命的倒计时状态中

    庄子描绘的世间诸相还没有完,我们再来看下面的这些:〃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其留,有的人是不说话的,这样就显得高深莫测,说话以后呢,别人就知道你的高低深浅,你就藏不住了。我们看有些人平常就是深藏不露,在他的人事关系中守口如瓶,用《易经》的话来说,他就处于一种〃退藏〃状态。这样的人,好像把自己的嘴和眼睛都闭起来了,把自己的意图、作为也掩饰起来,他对形势和环境观察得入木三分,总是要找到别人的破绽,找到自己的生路,找到自己的取胜之道。我们要看到,这些都是心的功能。就像一些星相大师,一些面相大师,别人一个眼神不对,就会被他抓住。

    所以真正在官场上、商场上、江湖上混得高明的人,他就是〃其留如诅盟〃。就像人们秘密签订的协议、协定一样,永远不让外人知道。我心里的一个念头、一个策划,要牢牢地藏在心里,绝不让别人看到我心里想什么。为什么呢?要取胜嘛!要稳操胜券嘛!就像张三丰传给张无忌的太极拳一样,要以无招胜有招。也如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后发制人,你先发就完了。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我先不动,你一出招就有破绽了,这就是守胜之道。其实老庄学说里,特别是《老子》里说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都是这个道理,都是守胜,都是稳操胜券的道理。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以前读古书常常看到〃生机日去,可不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句子,其实就是〃其杀若秋冬〃的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生命也是过一天少一天,为什么会减少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定数,过一天就少一天。大道对生命而言,它既生出万物又收回万物,所以我们要看到〃日消〃。

    众生之所以可怜,就是逃不过这个自然规律,这也是大道运行一种现实。每个人都是处于生命的倒计时状态,人和事都可以用倒计时计算。我们平常习惯了正计时,今年2007年了,明年2008年了,好像后面的时间还无穷无尽。如果我们按自己活一百岁来算,过一年就少一岁,明年再过一年,又少一岁。

    我们虽然不习惯于这种倒计时的方式,但是庄子这里就给你明确了。〃其杀若秋冬〃,是任何生命都免不了的。〃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这个谁也逃不了。

第二部分 5。越是聪明烦恼越多

    下面我们再看:〃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他这是说啊,我们每天都沉迷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之中,无法醒悟。这些沉溺于荣辱是非之中的人,就像是吸毒上瘾一样,你要叫他改过来是不容易的。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什么是〃其厌〃呢?厌指封闭,藏起来的,这一句就是说我们使自己守口如瓶。什么是〃老洫〃呢?就是沟壑,老于世故,深如沟壑啊。有的人的确是隐藏得很深,行为、语言都隐藏得很深,这就是胸有沟壑。有的人的心思不仅是如水沟,简直和深山峡谷、万丈深渊一般的深不可测。这是我们心灵中的一种残缺,还是完美呢?当然不敢说它是一种完美。在《庄子》里就说它是一种病态。尽管你看到他越来越老练、越来越深沉、越来越足智多谋,但结果呢,都还是一种病态。

    大家知道《鬼谷子》这本书吧,整个这本书就是讲的这几句话,就是怎样把自己藏在暗处,让别人表现在明处。我在暗处你就没法发现我,我的长处、短处,我的优点、缺点,我的优势、劣势,你都不知道。但是你在明处,你的长处、短处,你的优势、劣势,我全清楚。我要收拾你的时候,就可以一下把你击倒。所以〃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也是这样的。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但是不管你怎样老谋深算,沟壑纵横,通于世故,这一切都是机心!最终都会是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一辈子就是纠缠在这些事情上,就是纠缠在荣辱是非、勾心斗角之中,从而消耗了我们的精神,消耗了我们的生命。一天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没有了,所以庄子说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往而不返,如同歧途亡羊一般。〃莫使复阳也〃,就是没有办法恢复生机。

    我们看《红楼梦》,林妹妹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她说,人多一分聪明就多一分思虑,多一分思虑就多一分烦恼。所以我们看这个世间,越是聪明的人越是烦恼多,这就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啊!越是这样,对自己的摧残就越厉害。越是这样,就没法使自己返老还童,没法使自己永葆青春。

    现在我们书院有学员在学中医扶阳派。怎么扶阳?一个是医学上的扶阳,另一个是心理上的扶阳。我们怎样使自己的〃近死之心〃能够扶阳?这就要通过修道,通过放下。我们要把前面庄子说的,诸如〃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乃至于〃其溺之所为之〃、〃其厌也如缄〃等等,要把这一切统统放下!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制止精气神的迅速耗散。只有通过放下,把心摆平,我们才能够在精神上扶阳。

第二部分 6。尝尝无中生有的味道

    下面这几句也是在描绘我们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姚,指轻浮;佚,就是放逸;启,指放荡;态,就是忸怩作态。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每天都是喜怒哀乐变幻无常,时而焦虑,时而固执,时而轻浮浪荡,时而又放逸作态。这些形形色色的表现,如同众多孔穴中发出的声音,地气蒸发出来的朝菌一样。我们看到万物在眼前相继相代,却不知道它的来处与去处。

    世人都逃不过这一句〃虑叹变慹〃。每天都在苦苦焦虑,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不满,对自己的命运感叹,久而久之又转变成固执。变慹,就是昆虫它有结茧的时候,有冬眠的时候,蛹从茧里出来就变成飞蛾了。但无论你怎样变,你的喜怒哀乐、轻浮、懒散、放荡、忸怩作态,还是蛰伏不动,这种种心理状态,都难以真正地摆脱。

    这里又把前面一节翻了个版来谈,前面谈的是人心的实际工作状态,这里面谈的是情感状态。通过前面的这一切,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精神的承担不外乎是喜怒哀乐的承担,不管你是大言也好,小言也好,小恐也好,大恐也好,种种作为所得到的,不外乎就是〃喜怒哀乐,虑叹变慹〃。所以,庄子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心态百变之图。这就是我们人心的一种实质,一方面是心有所为的实质,另一方面也是心有所得的一些东西。前面是因,后面是果。

    音乐是从空虚的孔窍里边发出来的,菌子好像是从水汽中生发的。在草原、森林里下过雨以后,水汽条件具备了,就能生长出菌子。这是很突然的,其生命也很短暂。万物的变化,生生灭灭的东西,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展现。人世间的种种人和事,就有点无中生有的味道。〃乐出虚〃,虚,就是虚无,尽管它是虚无的,但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音乐,不管是交响乐也好,欢快或悲伤的乐曲也好,它都是无中生有的。〃蒸成菌〃,生命的起源也好像是在水气中无中生有的。

    推而广之,我们种种的人和事也是这样,真是无中生有,幻出幻入啊!另外,我们种种思维、念头也在心里来来去去的,无穷无尽地生灭。无论是面对外部环境,还是面对内心念头,对这些生灭来去的东西,我们都不知其因由。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我们不知道。

    再来看这一句感叹:〃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明白各种事物来由了,你就明白万法之所以为万法,生灭之所以为生灭的道理。学佛法的人讲起来就很简单,用〃缘起〃两个字就解决了。但是为什么会缘起呢?社会上的、自然状态的容易理解,但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终极的缘起是什么?基督教讲终极原因,庄子也讲这个。一旦有一天你明白和领悟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这些情态发生的根由了。所以既无可推求,就不如其已。你在俯仰旦暮之间,忽然自悟真理,这就是生之根啊!

    〃其所由以生乎〃,所以在前面的种种情态之中,我们要好好去参、去悟,如果突然有一天,在旦暮之间有所得了,明白了这后面的缘由了,那么〃其所由以生乎〃,我们的道根也就出来了。我们在看这个的时候,要仔细去感觉一下。我们的心态、行为是不是像庄子在这一段里边所描述的这样?禅宗里有〃龙潭吹烛〃的公案,大家可以结合去领会一下。德山禅师在吹烛明暗交替的刹那间大彻大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第二部分 7。不可说,不可说

    庄子在这一部分首先说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世间心性、情态之相,庄子入木三分地把它刻画出来了。第二是物理出入、生灭无常之相,也把它刻画出来了。下面就要谈内外寻找主人公了:〃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非彼无我〃,没有客观会有主观吗?没有非我会有我吗?这是肯定判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能,就没有所;没有根,就没有尘;没有根尘,也就没有认识。〃非我无所取〃,这个就很重要了。万法是因为有我才有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离开了我,万法就没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