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鲁教法集成 >

第7章

格鲁教法集成-第7章

小说: 格鲁教法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师的)所作所为皆十全十美。”

  然而,这句话必须以释迦牟尼说的话来解读:

  “先检视我的教诲,然后才接受它。就如行家在买黄金一般,要看黄金成色,而不是看店家脸色。不要只因信任我,就接受我说的所有事物。”

  视上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完美,如此视野,很容易变成上师和弟子的毒药。我教导上师瑜伽时,总是提倡不要强调“所见作为皆完美”的传承。若上师显出不合佛法,或与佛法相反的教诲,视精神上师为完美的精神,就必须以佛法智慧来制衡。

  以我自己为例,前世的达赖喇嘛都是伟大圣者,我被视为他们的转世。此生我经常做宗教演说,许多人对我抱持极高信心,并在修行上师瑜伽时,将我看成佛陀,我也被这些人视为现世的领导者。如此一来,“所见作为皆完美”的观点,在我与世人之间,很容易变成毒药。我可以这么想:

  “他们部将我视为佛陀,因此,会接受我所说的每一件事。”

  过度的信心和认知,很容易把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我向来主张视上师所作所为皆完美的教诲,不应该在一般弟子之间被强调。和佛学道理与佛法相比较,它理应被排在次要位置。或许你会想:

  “达赖喇嘛没读过《菩提道次第》,他不知道没有上师就不能修行佛法的道理。”

  我并非对《菩提道次第》教诲不敬重。心识道路上的弟子,应该依赖上师,以上师的慈悲和优良特质来观想。但是,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只能在整体佛法教义和理性之中才适用。由于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出自无上瑜伽檀陀罗。在《菩提道次第》出现,主要是为了帮助弟子修行檀陀罗。褚神上师若为了占无知弟子的便宜,而以错误方式教导上师瑜伽,这种行为就好像将地狱的油火,直接倒入弟子的胃里。

  弟子必须一直将佛法的道理和知识,当做主要准则,缺乏这点认知,就很难消化佛法真谛。即使按照佛陀教义与标准追随的上师,在接受其为上师之前,仍应进行检验。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广泛运用于无上瑜伽檀陀罗的修行,而且赋予新意。檀陀罗的修行,要视世界为无上喜悦曼荼罗,视自己和他人为佛陀。在此情况下,认为自己和其他人都是佛陀,而你的上师竟然不是,那就很滑稽了。

  在西藏,佛法非常普遍,而且许多上师都很慈悲,所以能带给人们精进信仰,即使是一块小小的红布,也会被视为真正的僧伽。他们在学“视一切皆完美”上没有困难,因此,净化传承的责任就落在喇嘛身上。不幸的是,喇嘛很容易因“视一切作为皆十全十美”的教义而颓废。

  事实上,越是受到尊重,应该要越谦卑.不过有时候,这项道理却背道而驰。精神上师必须小心自己的言行,而且应该记住喇嘛仲敦巴说的话:

  “上师要把得到的敬意,当做谦逊的来源。”

  这是上师的责任。而弟子的责任是运用智慧,尊敬上师给予的示范。

  信仰固然是一种美德,如果不是经由智慧指引而产生,就会带给我们麻烦。西藏人普遍都有强烈信念,将修行佛法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靠支持者供养而生活的僧侣,如果不持续修行,反而制造消极面,那无异从寺院偷盗的窃贼一般。

  有很好的心识特质,或是从事密集研读和修行,才有资格接受供养,这样的接受才有意义。有个问题是,我们通常只注意到,某些教义让我们感到困惑,却忽略了那些教义也能克服困惑。过度眷恋很容易毁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将所有上师的行为,都视为完美教诲,可能是一种毒药。西藏有些偏狭的教义门户之见,都是由此滋生。达赖喇嘛一世说:

  “真正的精神上师,会以慈爱的心看待万物,而且敬重所有传承上师,这样才能够克服困惑和其他有害之物。”

  不同传承,为能力各异的修行者,发展出各式各样巧妙修行法,如果为了壮大自己的派系,偏见地强调我现在这位上师“所作所为都十全十美”,那么我们要用什么字眼去形容过去传承的慈悲上师呢?如何赞誉佛法传承呢?我们不是使他们因此蒙羞吗?若我们误解、误用教诲,就很难取悦他们。

  同样的,对喇嘛来说,能主持宗教仪轨或灌顶启蒙以嘉惠众生,那是值得称赞的。若动机只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最好赶快停止传法。戴着佛法面具来剥削众生,是很大的伤害。藉佛法营私或是剥削众生,造成的影响最糟糕,因这样做,会腐蚀掉佛法的根基。瑜伽修行者密勒日巴说:

  “佛法的修行者,不持续修行时,他的所作所为,对教义都是伤害。”

  就如同肠内的寄生虫,足以杀死一只大狮子!将教义用于偏狭派系主义和剥削众生利益,很快就会把佛法摧毁掉。

  虽然我们建造精心设计的庄严佛坛,而且经常从事朝圣之旅,然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能记得佛陀的教诲:

  “永远别做任何恶业、经常慈悲为怀,所有修行目标都在培养心识。”

  我们的修行过程出现幻觉、消极和心识紊乱状态时,理应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曾有一种说法,认为八百年前印度佛教没落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在修行金刚乘,以及僧伽因腐化而兴起偏狭派系主义使然。任何传授藏传佛教之教义者,都应该将此观念谨记在心:

  “‘上师一切举止都应视为完美’这句话,对初学佛法的人,是极度危险的教诲。”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四章:八无暇与十圆满 
 

  达赖喇嘛三世:

  这时,问题产生了。

  “如果我们必须试着仰赖一位精神上师,由他指引证悟之道,而且应该试着‘以修行为供养’来取悦上师。那么,‘以修行为供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修行的意思,是要自己负起责任,不间断地遵循上师群导的神圣佛法教义来生活。经由与上师的互动,我们可以从有价值的生活中得到益处,既然有这项难得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振作起精神,别让生命中的机会轻易溜走。没能好好利用这项无限潜力,你难道不觉得徒然吗?!

  法王达赖喇嘛:

  此刻,我们已经具备有助于心识修行的‘八无暇’和‘十圆满’。在某种意义上,人生而平等,但是从佛法修行观点来看,具备这十八项特质的人!往往比他人杰出。十八项特质中的好几项,由各世代人类共有!其中几项必须具有极大优点的人才能拥有。

  八无暇的前四项是全人类共有的,即免于再投胎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天道。另外四项,是来自人类较不喜欢的状况。第一和第二项,是免于再投胎至没有佛法和不喜欢佛法的蛮荒之境。第三项是免于身心无自主能力。第四项是免于在极度扭曲的态度和信念下,过盲目生活。

  十圆满的前五项属于个人的圆满,即一、有完善人身。二、生于具有强烈心识文化的地域。三、具备应有的能力。四、免于进入五种不可化解的轮迥道。五、对心识之道产生兴趣。

  另外五项圆满是环境造成的,即一、生于证悟者已经出现的时代。二、证悟者已经教导正道。三、教义蓬勃发展。四、传承的修行者很多。五、自己在修行佛法时,一直保持对他人的慈悲心。

  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认清这些特质,并且辨识我们拥有哪些。又缺乏哪些?能同时拥有这十八项修行佛法之道,是最理想不过的事了。

  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这时代人类的生命非常有意义,我们能够达成任何目的,包括全知证悟的崇高理想。考虑这项事实,可以了解我们面前有最珍贵的机会,如果浪费这项机会,将承受非常大的损失。认识无暇和圆满的价值,使我们自然地去体验一种期望,用一生时间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接受人类重生的重要意义,我们只需要思考一下地狱或饿鬼的生命,或动物及昆虫的生命就可以明白。一只狗在寺院传法期问.俳徊于寺院外面,只能无所是事地摇摇尾巴、趴在阳光下。比较一下小狗和人对传法内容的了解程度,其中的差别很清楚。人类具有察觉能力,和沟通深层真理的能力,这在心识上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本能赋予我们力量,去注意如何超越此生受限制的成就。

  经由好的轮迥,我们没有转世到较低层次的境界、没有投生到无上师教诲的时空,或无法从事佛法修行的黑暗时代。我们也很幸运,不是投胎在心识教诲无法到达的蛮荒之地。从这项观点反映十八项特质时,我们可以体验面对难得的幸福,心存感激念头。有这么可贵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善用呢?

  “实践佛法之道,而且获取生命精华和证悟成果吧!”

  明白这十八项特质,我们应该接着思考珍贵的人生意义。

  因为我们拥有人类的身体和心识,所以能够思考、了解因果轮迥定律、知道尊重皈依三宝的重要,还能够培养戒律、静虑禅修和空性智慧(以上三项即戒定慧)三种高层次修行。发扬大乘特质如伟大的慈悲、慈爱和菩提心从事嘉惠修行者的六度和四加行,修行无上瑜伽檀陀罗,包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阶段。

  藉着难得又珍贵的人身,我们可以产生极致的成就。我们应该善用本身条件,发展心识修行的范围,这是得到更高成就的起点。思考十八项待质及有意义的自性,会产生修行佛法之道、达到更高境界的信心。坚持这种观想,可以产生获得力量的信心,因此,建立精进的精神基础,便能够支持佛法的修行。

  珍贵的人身不仅崇高,同时具有力量,能有效完成物质和精神的目的,所以值得我们提升眼界,超越动物只知道如何满足物质需求的低等形式,及发展更高层次成就、更高的重生之心识目标、解脱轮迥之苦。如杲现在不将生命用于有意义的目的,那么就应该了解,未来我们不太可能一定生而为人。千万不能心存“不必在此生修行佛法,留给未来转世身去修行也可以”的想法。这是空虚的期望,正因为人身是非常崇高而有力的,所以不能事事推拖给轮迥的下一世。

  若希望死后再度投胎为人,就必须培养重要的轮迥之因,包括道德准则、完美修行和强烈的心识渴望。我们在此生留意到这些原因,就可以期盼来世再获得人身。另外,必须肯定轮迥的因果关系。即使我们制造一些善业力量,却不愿意从事心识修行、好好保护及培养,力量很快就会失去功效,我们费尽心力所做的小小美德,也会很快被经由小冲突产生的恶业抵消。

  藉着极大的努力和坚持,慈悲可以克服邪恶。一旦可怕的负面力量进入心里,会很快抵消和摧毁好不容易滋生的慈悲心,特别是在修行成就很微小、根基很脆弱的时候。我们生活中造就的善业,往往是数量极少而功德极弱,而恶业却持续又强烈地发生。尽管现今我们正在努力行善,而且找到精神上师引导。进入证悟之道,下过.负面的道路仍然多过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