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02地持义记 >

第5章

102地持义记-第5章

小说: 102地持义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樽饕棱铩C髌渖順I。救令離苦。就後二中。向善趣者說道饒益。化之令住人天善道。為三乘人說三乘者。化之令住三乘出道。就第四門化德備中。言有五事報生恩者。總以標舉。菩薩成德本由眾生故名眾生為菩薩恩。菩薩今成一切功德彼則有分。是故名為報眾生恩。下別顯之。五中前三是自分德。後二勝進。就自分中。初成自德。後二利他。勸他成者令彼住善。為作依怙令其得樂。後勝進中。初供如來明攝功德。後於佛說誦書持供明攝智慧。就第五門化他願中。常求五事總以標舉。下別顯之。前四求因。後一求果。就前因中。願佛出興求近善人。為欲依佛成利他德。是故求之。於佛聽者求聞正法。六波羅蜜是其行法。及菩薩藏是其教法。次有兩句求如說行。堪一切種成熟眾生者。凡夫二乘善法化也。堪能無上成熟者。大乘化也。後一果中。得菩提者菩提自體。阿惟已下菩提作業。作業有三。初言阿惟三菩提者。示現攝取大菩提道化眾生也。是外國語。此名無比正覺道也。聲聞菩提示成小果化眾生也。和合聲聞示成緣覺化眾生也。緣覺所得道同聲聞故言和合。就第六門化方便中。有五方便總以標舉。斯乃攝生前方便故名曰方便。益心不虛名為真實。下別顯之。但列前二。餘三指上。上習近中明善知識有五種事開道無礙。一者先欲安樂眾生。二於安樂不顛倒覺。三若方便隨順說法有堪能力。四不疲厭。五悲心平等。今慳煩重指彼說也。上來六門唯明利他。自下一門單明自利。於中先舉次列後釋。下總結之。有五方便攝一切者。總以標舉。次列其名。於中初二種性行德。次一解行。次一初地乃至七地。後一在於八九十地。言隨護者。種性位中集善行也。善有二種。一者智解隨法防護。二者行修隨人防護。故云隨護。言無罪者。種性位中離過行也。行修離過故云無罪。言思惟者。解行地中思惟出世無漏道品故曰思惟。言淨心者。初地已上乃至七地證離垢染故名淨心。言決定者。八地已上法流水中決定趣果故云決定。次廣釋之。釋初門中。隨護有五牒以舉數。下別顯之。前三就智隨法說護。後二就行隨人說護。就前三中。初黠護者俱生智也。久習今成根性聰利故名為黠。黠能護法名為黠護。下釋其相。得俱生智顯前黠也。能速受法顯前護也。念智兩門現起方便。念護據始念心護法故云念護。念持於法釋顯其相。智護終成於法決斷名之為智。以智護法故云智護。下釋其相。得堅固智觀法義者自分善成。以黠念下能入勝進。就後二中。自心護者護己善心。守根釋也。他心護者善護物心。隨順他心釋顯其相。上來五句合為初門。無罪方便牒第二門。下釋有五。一於善不倒離於邪過。二者熾燃離懈怠過。三者無量離狹少過。四者常修離斷絕過。五迴向菩提離求有過。後三可知。是名下結。
    上來八門是其自分。下十六門是其勝進。於中隨義相從為五。初有三門自利利他離過對治。次有四門自利利他所修善行。次有兩門自利利他所依之法。次有三門自利利他所生智解。末後四門自利利他所成行益。前中初二自行對治。後一是其利他對治。就自行中。初門遠離修心之過。後門遠離行業中過。離修過中。先過後治。就明過中。過分有五總以標舉。今為明進返明退矣。下別顯之。五中初一修方便過。不能敬法及說法人。次有兩句正修時過。放逸懈怠不能修善。習惱惡行不能離惡。下有兩門修成時過。稱量同己及餘菩薩。對人起慢。於法顛倒。對法起慢。於增上法未得謂得。名增上慢。下次明治。勝分有五總以標舉。與上摺路^顯治。離行過中。初過後治。過中有五似功德過總以標舉。相似功德理實是過。是故名為似功德過。下別顯之。五中初一不善利他。後之四門不善自利。凶惡犯戒非慈益者。見生造罪。以慈愍心惶彼憂惱不加治罰。令捨不善名非法慈。以此非慈饒潤於彼。是故名為非慈饒益。就後四中。現諂威儀無正功德。說外經論得生智者無正智慧。此二一對。行於有罪施等善根無正功德。演說建立似功德法明無正智。此二一對。下次明治。有五實德總以標舉。下別顯之。番上可知。上來兩門自行對治。自下利他對治之中眨惺C{伏總以標舉。下別顯之。云何問也離諸纏者眨x八纏。即以為八。八纏如上四攝品說。離煩惱者。謂離十使重煩惱也。通前為九離惡戒者。謂離外道邪心分別烏雞戒等。通前為十。自下第二次明自利利他善行。於中四門。初一明其行修利益能攝佛記。次一明其行修堅固成就決定。次一明其行修具足。後一明其行修不斷。就初門中。菩薩有六為如來記。總以標舉。下別顯之。六中初二就位分別。初言種性未發心者。未能發彼解行心也。言已發者。已能發於解行心也。次二約就時處分別如來當時對面與記名為現前。餘時異處玄與記者名不現前。如法華云。其不在此汝為宣說。此之謂也。後之二種對果分別。記彼當來經若干劫而得為佛名為時量。記彼成時劫國名字稱曰時定。無量不定番前可知。第二門中。有三決定總以標舉。位分不退稱曰決定。下別顯之。種性名定列其名字。何以故下徵問辨釋。何故問也。良以種性鄰於退分故須徵問。堪能下釋。堪能為緣正解決定。決定堪能與佛為緣故曰決定。有障已下簡定其相。云言有障簡別於後未出障故決定菩提。簡別於前前未定故決定發心解行地也。以能定發菩提之心故名決定。不能已下對後辨異。不能得彼初地已上不退行德故言不能乃至不退。不能得彼大菩提果故曰不能乃至菩提。第三門中。初先正辨。後明此位得佛授記。初地已上自行成就名為得力。外化行成名利眾生。此二自分。如所欲者所欲自利。如所作者所作利他。隨意能成故曰不虛。此是勝進。彼決定如來記者。明此位中為佛記也。向前六中未明此記故今明之。以此通前得記有七。第三門中。不作五事不得菩提總以標舉。下別顯之。初一起願。後四起行。哀愍利他。餘三自利。言熾燃者諸行頓起。言精進者諸行常起。此二攝福。明處不厭攝智惠也。第四門中。五事常修總以標舉。下別顯之。前四修因。後一求果。就前四中。不逸自利。作依利他。此之兩門自他相對。後二攝善離惡相對。下一求果。相顯可知。自下第三辨明自他行所依法。於中兩門。初門勝法。後門正法。前言有十菩薩等法第一勝者總以標舉。此十同是菩薩所學。是故說為菩薩十法。就所學中有是佛法有菩薩法。是故說為菩薩等法。簡精去劣稱曰最勝。下別可知。第二門中文別有五。一總標舉。二就人辨定。三別其名。四廣分別。五總結嘆。有四施設是總舉也。言說建立故曰施設。拢f不邪故曰為正。如是施設是如來說。就人定也。非餘聞者。舉彼餘人不堪聽聞。以顯唯是如來能說。彼人天等尚不能聞。焉能宣說。下次列名。初二是其自利之法。次一利他。後一總明自他利法。下廣釋之。法牒初門。十二部經正舉法體。下解施設。修多羅等次第演說說時次也。次第建立釋時次也。諦牒第二。釋中增數從一至十通有五十五種諦也。初一次二相顯可知。就明三中。言相諦者法相實也。言說諦者教之實也。言作諦者行之實也。第四可知。第五門中。因是集諦。果是苦諦。智及境界是共道諦。無上滅諦。第六門中。實是真諦。虛妄俗諦。知者知苦。斷者斷集。證者證滅。修者修道。第七門中。味是集諦。患是苦諦。離是滅諦。餘四道諦。法是道境。解是道體。解有二種。一者出世名為拢B。二者世間名非拢B。第八門中。前五苦諦。行壞苦苦事分別。生之與滅苦理分別。穢垢是集。清淨是滅。方便是道。第九門中。初四苦諦。有愛集諦。無愛及與斷方便諦是其道諦。後二滅諦。第十種中。初五苦諦。愛戀壞苦。污辱苦苦。業惱集諦。思惟正見是其道諦。果是滅諦。四種方便名方便者釋第三門。如前說者。力性品中宣說四攝以為方便。今指彼也。乘牒第四。聲聞緣覺及與大乘。據要分三。下廣分七。一一七種通以辨數。下別顯之。就小乘中。初四諦慧是其乘體。第二依者。慧依教生亦依禪起。第三緣者慧緣理也。第四伴者知識為伴。亦可戒等諸行為伴。第五業者起在意業。六眾具者。十一定具為眾具也。十一定具廣如成實。彼能生定名為定具。亦能生慧說為慧具。第七果者所謂涅槃。此七下結。緣覺乘者相同聲聞。指同彼說。就大乘中。離言境界一切法如離諸妄想平等慧者。是其乘體。慧能離言證諸法如。名離言說法如慧也。慧能離妄證法平等。名離妄想平等慧也。餘義同前。過去已下第五結嘆。自下第四辨明自利利他之智。於中三門。初門利他。後二自利。就初門中文別有五。一總舉。二列名。三解釋。四辨次第。第五總結。五總舉。利他之智無量境故曰無量。言生一切巧方便行者。謂起利他巧便行也。次列其名。初眾生界知其所化。第二世界知生住處。第三法界知化生法。眨缯咧砸嘀徽{。以眨麨橹鞯哉{伏。眨奖阒壬ā4螐V釋之。六十一種名生界者。下眨杏形迨濉<右粤罏榱弧H缫獾厣碛袩o量者。意謂心行。心行無邊。地謂九地。始從欲界乃至非想。身謂形類。形類無邊。如地獄中凡有一百三十六所形類各異。畜生之中形類無量。餓鬼亦爾。人中具有四天下別。胡漢等類亦有無量。天有二十八天之異。是故說言意地身別則有無量。解世界中。無量界者正辨其相。無量名者。以名無量顯界無量。如娑婆界即事指斥。名娑婆主顯此娑婆立名所以。娑婆名忍。如悲華釋。此土眾生堪能忍受貪欲瞋癡諸煩惱過故名為忍。土從人目稱曰忍界。人是土主。從主立稱名娑婆主。釋法界中。據要唯有善惡無記。隨義分別則有無量。解眨形膭e有三。一釋。二結。三對生界料簡同異。釋中增數從一至十有五十五。初一可知。第二門中。外凡具俊确惨焉厦麨椴痪摺H奈彘T相顯可知。第六門中。在家出家隨形分別。熟未熟等隨行分別。第七門中三性分別。惡人不善。中人無記。餘五是善。小智大智就解分別。現未隨緣就行分別。根熟現眨N词飚斦{。不定根者隨緣而轉現未不定故曰隨緣。得緣如是如是迴向顯前隨緣。若得現緣向現眨H舻冕峋壪蛭凑{伏。故曰如是如是迴向。第八門中。八眾總舉。剎利乃至婆羅門者列其八名。婆羅門者是外國語。此幡名梵。初禪已上乃至非想同名為梵。今名彼梵為婆羅門。不名人中婆羅門種為婆羅門。云何為八。如長阿含說。一剎利眾。二婆羅門眾。三居士眾。四沙門眾。五四天王眾。方忉利天眾。七者魔眾。八者梵眾。故言剎利至婆羅門。第九門中。如來聲聞菩薩眨寰壊煌ky眨渍{根性不同。軟語呵責受化不同。遠眨{熟時不同。第十門中。前五欲界。初四生陰。後一中陰。後五在於色無色界。色與無色形相分別。四禪有色。四空無色。想無想等就心分別。四禪地中除無想天四空地中下三空處名為有想。第四禪中無想天處名為無想。第四空處名為非想非非想也。是五十下釋已總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