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464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64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养无用、施舍无用”。反义句为“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意思
      是“布施有用、供养有用、施舍有用”。
 215。 无父无母:对应之巴利文为“natthi mata natthi pita; natthi satta
      opapatika”(AN。 V。 p。293),中文译为“没有母、没有父、
      没有化生的众生”。反义句为“有父有母”,意思是“有母、有父、
      有化生的众生” 
 216。 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对应之巴利文为
                                                                                  51

                                                                                  52
      “natthi loke samanabrahmana sammaggata sammapanna”(AN。 V。 p。294)
      ,中文译为“世间没有正行、正向的修行人或婆罗门”。反义
      句为“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意思是“世间有正行、正
      向的修行人或婆罗门”。其中,“正行者”(sammaggata)是指
      “圆满者、阿罗汉”;“正向者”(sammapatipanna)是指“正见者”。 
 217。 贪、瞋、睡眠、掉、疑:即是“五盖”(pancanivaranani),
      中文译为“五种障碍”,即“贪欲”(kamacchanda)是
      “感官欲乐的兴奋”;“瞋嫉”(abhijha…vyapada)是“贪
      心、瞋恨”;“惛眠”(thina…middha)是“迟钝、昏昏欲睡”;
      “掉悔”(uddhacca…kukkucca)是“激动不安、后悔”;
      “疑”(vicikiccha)是“怀疑、犹豫”。 
 218。 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对应之巴利文为“nayam
      kayo adaya gamaniyo; cittantaro ayam。。。macco”(AN。 V。 p。301),
      中文译为“不持此身而去,此人是在心之间”。因为修习四无量心“慈悲
      喜舍”是生梵天之法,所以此句的意思是“不再受生于间,而是再生
      于天界”。其中,“在心之间”(cittantaro),注释书作:“citta…
      karano、citten'eva antariko”,中文译为“前
      一个心刹那在这个世间,下一个心刹那在天界或地狱”。
 219。 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对应之巴利文为“sabban tam idha
      vedaniyam; na tam anugam bhavissati”(AN。 V。 p。301),中文译为
      “一切(邪恶的行为)应于此世受报,不再随行〔至后世〕”。 
 220。 伽蓝:巴利文为“Kalama”,可能是家族的姓。 
      佛陀出家后,第一个参访学习的外道仙人“阿罗逻迦”(Alara
      Kalama)就是属于“伽蓝”家族的人。 
 221。 羇舍子:巴利文为“Kesaputta”,是“拘萨罗”(Kosala)国的小镇,
      也是“伽蓝”(Kalama)家族的住处。 
 222。 尸摄和林:巴利文为“Simsapavana”,又译“尸舍婆林、尸利沙林、申恕林”,
      这种树林在印度非常普遍。 
 223。 稽首佛足……问讯佛……叉手向佛……默然而坐:对应之巴利文
      为“abhivadetva…… sammodimsu…… anjalim panametva
      …… namagottam savetva…… tunhibhuta ekamantam nisidimsu”
      (AN。 I。 p。188),中文译为“敬礼……致敬……合掌……告知姓名……
      默然坐于一旁”。 
 224。 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犹豫:对应之巴利文
      为“
                                                                                  53

                                                                                  54
      thane vicikiccha uppanna。”(AN。 I。 p。189),中文译为“伽
      蓝族!的确!你们可能会疑惑,你们可能会犹豫,你们会在疑惑处产
      生犹豫。” 
 225。 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这五种
      行为是五戒所规范,不得造作的行为(参考注解 85)
 226。 便得四安隐住处: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ditth'eva dhamme 
      cattaro assasa adhigata honti”(AN。 I。 p。192),中文译为“于
      现世得到四种安隐”。其中,“安隐”(assasa)的原意是“呼
      吸容易”,并引申为“轻松、舒服、安慰、信心”。  
 227。 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对应之巴利文为“karoto 
      na kariyati papam idhaham ubhayen’……”(AN。 I。 p。
      192),中文译为“我的一切行为,在二方面,都不是邪恶的行为”,
      意思是“我的一切行为,不论是故意的或非故意的,
      都不是邪恶的行为”。 
 228。 那难陀,巴利文为“Nalanda”,又译“那难大、那兰陀”,
      是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附近的城镇。在佛陀的时代,“那难陀”就已
      经有密集的人口,后来更成为印度非常有名的学习中心。 
 229。 墙村捺林:巴利文为“Pavarikambavana”,又译“波婆离捺
      林、婆婆离捺林、波和利捺园”。在佛经
      中有二处同一名称的芒果园:一个在“憍赏弥”(Kosambi)国,另
      一个在“摩竭陀”(Magadha)国。 
 230。 阿私罗天有子名伽弥尼:对应之巴利文为“Asibandhakaputta
      gamani”(SN。 IV。 p。312),中文译为“阿私罗子伽弥尼、刀师氏
      众落主”,意思是“村长阿私罗子”。其中,“伽弥尼”(gamani)
      是“村长”的意思。 
 231。 色像巍巍,光耀炜晔:因为“阿私罗子”并非天人而是村长,所
      以本经《中阿含第一七经伽弥尼经》 并不需要这句。 
 232。 四大:巴利文为“cattari mahabhatani”,又译“四大
      种、四界”,是指构成一切物质的四种要素,即“地大”(pathavi…
      mahabhuta)是坚性,有承载覆压之功;“水大”(apo…
      mahabhuta)是湿性,有融摄腐朽之能;“火大”(tejo…mah
      abhuta)是暖性,有成热烧毁之效;“风大”(vayo…maha
      bhata)是动性,有增长摧败之力。 
 233。 心意识:巴利文为“citta; mano; vinnana”。其中,“心”(citta)
      是“主观的意识层面”;“意”(mano)是“意识的思惟作用”;
      “识”(vinnana)是“知觉与知觉反应(想)的范围”。简单
      说,“心”是主体;“意”是心的作用;“识”是心作用的结果。 
                                                                                  55

                                                                                  56
 234。 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对应之巴利文为“uyyapenti
      nama sannapenti nama saggam nama okkamenti”(AN。 IV。 p。
      312),中文译为“使上升并离开〔身体〕、使平静、使进入天界”,
      意思是“平静地再生至高贵的地方,进入天界”。 
 235。 高楼台观: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vane Kutagarasalayam”
      (AN。 IV。 p。179),中文译为“在大林重阁讲堂”。 
 236。 丽掣:巴利文为“Licchavi”,又译“离车、梨车”是住在鞞舍离
      城(Vesali)的种族。掣,音ㄔㄜˋ。
 237。 师子大臣:巴利文为“Siha senapati”,中文译为“狮子将军”。 
 238。 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对应之巴利文为“akiriyavado
      akiriy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0),中文译为“远
      离论者教诫远离法”。 
 239。 不辞:对应之巴利文为“anapaloketva”(AN。 IV。 p。181),中
      文译为“不征求同意、不通知”。 
 240。 法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assa canudhammam”(AN。
      IV。 p。182),意思是“与法一致、完全正确”(参考注解11)。 
 241。 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对应之巴利文为“Athi…
      pariyayo yena mam pariyayena samma vadamano vadeyya”(AN。
      IV。 p。182),中文译为“有根据,依此根据,说者所说正确”。 
 242。 宗本可作,亦为人说可作之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kiriyavado
      ……kiriy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译
      为“造作论者教诫造作法”。 
 243。 宗本断灭,亦为人说断灭之法:对应之巴利文为“ucchedavado
      ……ucched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
      译为“断灭论者教诫断灭法”。 
 244。 宗本可恶,亦为人说可憎恶法:对应之巴利文为“jegucchi……
      jegucchit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译为“厌
      恶者教诫厌恶法”。 
 245。 宗本法律,亦为人说法律之法:对应之巴利文为“venayiko……
      vinay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译为“调伏
      者教诫调伏法”。 
 246。 宗本苦行,亦为人说苦行之法:对应之巴利文为“tapassi……
      tapassit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译为“苦
      行者教诫苦行法”。 
 247。 宗本不入于胎,亦为人说不入胎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apagabbho ……apagabbhat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
      182),中文译为“不入胎者教诫不入胎法”。 
 248。 宗本安隐,亦为人说安隐之法:对应之巴利文为“assattho……
      assasaya dhammam deseti”(AN。 IV。 p。182),中文译为“安隐
      者教诫安隐法”。
                                                                                  57

                                                                                  58
 249。 当来有本:未来存在的根本,即造成轮回的根本。 
 250。 稗子:巴利文为“samaka”,是一种小米。稗,音ㄅㄞˋ。 
 251。 罚祝喊屠奈皀ivara”,糙米。罚В舁楔绋A。 
 252。 黋:音ㄎㄨㄤˋ,大麦。 
 253。 头头逻:巴利文为“daddula”,是一种米。 
 254。 头舍衣:巴利文为“dussa” ,白布衣。  
 255。 卧果:可能是“卧板”的误译。“果”的巴利文是“phala”,
      而“板” 则是“phalaka”。《中阿含第一七四经受法经(上)》 作:
      “卧草”。
 256。 天邑:巴利文为“Devadaha”,又译“天臂、天指、天现、神
      寺”,是靠近“蓝毗尼园”(Lumbinivana)的一个城镇,也是佛
      陀的母亲“摩耶”(Maya)夫人的故乡。 
 257。 人所受皆因本作,若其故业因苦行灭,不造新者则诸业尽,诸
      业尽已则得苦尽,得苦尽已则得苦边: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kincayam purisapuggalo patisamvedeti; sukham va dukkham
      va adukkha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