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34章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34章

小说: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野第三纵队于9日24时前完成对洛阳车站、北关、东关之敌包围,力求首先解决洛阳北站和东关之敌后,以便主力攻城。”“第八纵队除以一部夺取并控制黑石关至偃师之间两侧阵地外,主力于8日黄昏前进至回郭镇、堤东、府店镇、维氏镇之间地区作预备队,负责阻击可能由郑州西接洛阳之敌。”    
    陈赓接着补充说:“22旅留在叶县、舞阳、襄城地区,以沙河为基线,监视、牵制敌18军的行动,如果敌人西援,要节节抗击,迟滞敌人。”     
    洛阳是中原战略要点,它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地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是郑州与西安之间的联络中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洛阳也是一座历史名城,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有九朝都会之称。国民党反动派曾经把这里定为“陪都”,在政治、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更是把洛阳作为扼守中原的重镇,认为只要在豫西守住洛阳,就可使陇海路畅通,就有了立足之地。为此,在美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洛阳的防御工事已经建成了半永久性的坚固城防,被蒋介石称为“金城汤池”。    
    其防御体系的特点是:在城墙外围的突出部设有主阵地,与坚固房屋或山包、土丘、沟壑相连,形成堡垒工事。在城内的洛阳中学构筑了核心阵地。该阵地的每个堡垒工事均以母堡为核心,伸出多个子堡,以地堡和明暗堡相交叉,以交通壕或地下通道相连接,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并在地下隐蔽处设立了密集的火力点,互为犄角。互相照应,既可交叉射击,也可独立环顾左右。在每个堡垒工事和主要的子堡中,配有火炮、重机枪等重装备,分段分区监视封锁通道。在核心阵地外围筑有外层阵地,修筑了外壕、铁丝网、鹿砦、地雷区等多层障碍。    
    国民党军洛阳城防不可谓不坚,但随着洛阳外围地区敌军机动兵团调走,洛阳守敌陷入了孤守的境地,所以当陈谢、陈唐大军突然向北移动,集结于襄城、禹县一带时,引起国民党军的极度恐慌,几日内,蒋介石接连收到两份急电。    
    一份是国民党陆军郑州指挥部孙震拍发的,言称:“近察明,共匪陈谢、陈唐两路大军,已向北进发,有切断平汉、陇海路的交点郑州之图谋,我断匪可能会犯郑州。如是,可在三五日内抵郑附近。”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邱行湘口出狂言(2)

    另一份是驻守洛阳的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拍发的,电文是:“共军陈谢、陈唐两路大军,正急速北进,已在襄城、禹县一带集结,可能有犯洛阳之意。我监匪之情,将随时禀报。”    
    同时收到两份互相矛盾的电报,蒋介石陷入沉思,他认为解放军北进确凿无疑,但对解放军是攻郑州,还是攻洛阳一时拿不定主意。他站在地图前沉思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把宝压在了洛阳。虽然他一向认为洛阳城坚,但面对解放军4个纵队的攻击,蒋介石也觉把握不大,于是他下令邱行湘到南京议事。    
    邱行湘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的,曾担任过陈诚的随从副官,在东北战场颇有作为,深受蒋介石宠信。    
    1947年11月底,当时陈唐率部一路破敌,曾逼近洛阳,蒋介石对连吃败仗的原206师师长肖劲大为不满,立即将其革职,并委重任于邱行湘。    
    蒋介石一见邱行湘的面,就关切地问:“洛阳是中原与西北联系的要点,一定要作长期固守的打算。你对坚守洛阳有几分把握?”    
    邱行湘夸口说:“委座放心。除非天塌地陷,洛阳万无一失。”    
    蒋介石很欣赏这位昔日高徒的勇气,鼓励说:“洛阳的地形很好,易守难攻……洛阳的邙山、龙门、西工都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工事,研究防守。”    
    最后,蒋介石不无凄凉地说:“军事的成败,关系到党国的安危。如果不打败共产党,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你是经国一手提拔起来的,应在困难时共赴国难,望你不负所望。为了便于你统一指挥洛阳守军,我现任命你为‘洛阳警备司令’。”    
    邱行湘感激地接受了主子的封官,并坚决地回答说:“委座的训示,学生刻骨铭心,我邱行湘不成功便成仁,绝不辜负委座的栽培!”随即,他便带着主子的训示急冲冲地赶回洛阳镇守。    
    邱行湘一听说人民解放军已逼近洛阳,就加紧了对洛阳及周围地区的防御。他吸取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四平及山西运城作战失利的教训,利用洛阳城周围群山丘陵怀抱,城高壕深,土质坚硬、易守难攻的地形特点,以永久性的低平隐蔽工事为主,并配以多重交叉火力和倒打火力,构成严密的环形防御体系。    
    尽管邱行湘206师属下,现仅有5个整团,外加4个炮兵连、3个保障营和1个汽车营,但其人员近2万,且为蒋朝“太子”蒋经国一手训导,官兵思想顽固,武器装备也全为美式,实力强劲。    
    这时,坐镇徐州的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从有关侦察报告中获知,中原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正向洛阳附近地区集结,有攻取洛阳征候。为防患于未然,他即刻命令位于平汉铁路许昌、漯河地区的整编第47军,整编第18军,统归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主任孙震指挥,集结待命增援洛阳。随后,整47军主力即北开郑州,并将2个旅车运汜水、黑石关一线。整18军则向许昌集结。    
    正当邱行湘忙于完善洛阳的防御之机,孙震便给他发来了电报,一方面通报,“豫西共军主力约4个纵队连日由襄禹地区北进,有犯洛阳企图,且孙、胡两兵团已向洛阳开进”,另一方面要求该师应“固守洛阳既设阵地,并协同外围兵团聚歼来犯之敌”。不久,郑州指挥部副主任张士希又多次打电话向邱行湘催问洛阳的备战情况,并郑重声明,蒋委员长要求他“在洛阳至少应坚守一个月”。    
    邱行湘十分反感上方的指手划脚,便没好气地回答郑州指挥部说:    
    “守一天算一天!”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突围不成“老虎”被擒(1)

    陈谢、陈唐所属各纵队接到进攻洛阳的命令后,迅速逼近洛阳。    
    王建安司令员率领他的华野八纵,马不停蹄,直奔偃师与黑石关,准备阻击洛阳以东的援敌。    
    黑石关位于黄河以南,嵩山山区之北,扼陇海铁路郑州与洛阳段的交通咽喉。这里地形险要,前有黑石山屏障,下有横跨洛河的铁桥,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攻防双方,均必争夺。占领后退则易守,攻则易进。八纵阻击敌人援军,首要一着,是夺取并控制黑石关,炸断铁桥。    
    夺关炸桥的任务,交给了第八纵队22师65团。    
    65团经过连续4天的长途奔袭,于3月7日进至黑石关以南的芝田镇,这里离黑石关不远了。    
    孙震和国民党军第47军军长孙元良,非常重视守卫与控制黑石关。平时,为着郑州的安全,总是放着一部兵力,把守黑石山与黑石关。孙震奉蒋介石之令,统一指挥援军后,更加重视黑石关。他意识到,解放军为了阻击援军,势必要抢夺黑石关;如果不保住黑石关,国民党军队的援洛之路就会被封死。他与孙元良商量,一面命令黑石关守敌加强戒备,一面命令增派一支援兵,火速赶往黑石关。    
    黑石关的守敌接到命令,又得知共军先头部队已到达芝田镇,立即紧张起来,加派了岗哨,随时准备作战。    
    当日晚,第65团向黑石关发起进攻,没有攻下。第二天,援敌第127旅第379团到达黑石关。当夜第65团再次发起攻击,仍然没有攻下黑石关。    
    第八纵队23师的任务是,攻占偃师,并依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于洛河以北、黑石关以西地区,阻击敌人向西增援洛阳。    
    要攻占偃师,必须先渡洛河。这一段洛河,水深流急,没有船没有桥是过不去的。    
    3月8日夜,23师强渡洛河,并进占偃师。    
    考虑到23师已经渡过洛河,王建安果断决定:第八纵队立即停止对黑石关的攻击,并于黑石关以西、芝田镇一线,跨洛河设阵,阻击由郑州西援之敌,并向登封方向派出侦察警戒,以掌握胡琏兵团来援情况。    
    第九纵队也于7日晚袭占新安,太岳第5军分区部队则于9日克渑池,控制了阻击可能由潼关东援之敌的阵地。    
    3月9日,第三、四纵队秘密渡伊河、洛河向洛阳奔袭。    
    傍晚,第三纵队第23团在石一寰率领下,以远距离奔袭手段一举攻占洛阳东关。    
    接着,第三纵队9师也突入了北关,并占领了东西车站,取得了攻城依托。    
    3月9日黄昏时分,华东野战军三纵队在司令员孙继先的率领下,包围并歼灭了东关、北关、东西两车站及九龙台、美国医院等要点之敌,夺取了攻城的依托。    
    此时,陈谢兵团第四纵队从城西和城南进攻,以突然动作肃清敌屯兵场西工和西关之敌,切断了敌军城内与城外的联系,并攻占了洛阳的门户周公庙和西工发电厂。    
    至此,洛阳外围之敌被肃清。    
    在外围作战期间,由郑州西援的敌孙元良兵团主力,已于9日到达黑石关一线,并以整编第47师第125旅经密县向登封前进,试图与胡琏兵团会合后并肩西援。但因胡琏兵团尚未到达,孙元良兵团不敢冒进,每天仅以一部兵力向第八纵队作试探性进攻。    
    根据外围战斗和援敌被迟滞的情况,陈赓即决定,以少数兵力对外围残敌据点进行围控,并继续监视援敌,集中主力开始围攻城内之敌。    
    为了掌握洛阳城内敌设防具体情况,陈赓等战役指挥员指示司令部一面进一步对洛阳城内进行详细侦察,一面加紧对俘虏的蒋军官兵进行审讯。各方面的情况很快综合汇总到陈赓等战役指挥员面前。    
    针对敌人的工事构筑与设防情况,陈赓等战役指挥员经研究决定,采取多点突破,选择顺利方向,连续攻击的战法。各纵队的攻城部署为:    
    第三纵队,以第23团主攻东门,第24团为二梯队;第20团主攻北门,第25团为二梯队;第22团由东北门攻击,第21团为二梯队;第27团为纵队预备队。第四纵队,以第29团主攻西门;第31团、第32团主攻南门;第28团、第30团分别由南、西两门攻击,其他部队分别担任二梯队和预备队。    
    命令很快就传达到了各攻击部队。东门是敌设防的重点,担任主要方向作战任务的是第三纵队第8师,并将师的炮兵营配属第23团。    
    这样,第23团加上团属炮兵连,计有各型火炮32门,并以其组成了两个火力队。同时,第三纵队也以3门野炮和第24团的炮兵分队担负该方向突击前的火力支援。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突围不成“老虎”被擒(2)

    3月11日黄昏,正当国民党军孙元良、胡琏兵团在洛阳附近地区徘徊观望,对是否进抵洛阳犹豫不决之际,人民解放军攻城的炮火已开始在洛阳震响。    
    随着一阵阵山崩地裂的炮声,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呼啸着直扑敌人阵地。    
    战役发起后,三纵司令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