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宗镜录略讲 >

第47章

宗镜录略讲-第47章

小说: 宗镜录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生命的真谛,是本节大意。

 

                      置之死地是菩萨地

 

   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集死想。

 

  十念法中,第十念的修法就是念死。我们要警惕,生命随时会死亡。当然,念死的方法不是灰心地念死,而是积极地念死,尤其与佛说的白骨观的基本修法相关联。修白骨观必须修念死观。修念死观和白骨观恰如中国道家所言: “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意思很朴素,就是说,把人心、人欲的心念、妄念打死,生死本来的无量光才会出现。

 

   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

 

  这是佛对出家的弟子讲的,如果出家后寿命还有七天七夜,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精勤修道、护持禁戒 ……是名智者修于死想。当然,我们现在出家,寿命何止七天?还前途无量呢!有些人在临死前出家,历史上好几位大人物都如此,尤其宋朝名相,像王旦、张商英等等,吩咐家人,死前为他换上和尚衣服。

 

  (编案:王旦字子明,河北人。大平兴国进士,真宗时入相,进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引荐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 1017年)卒,寿六十一,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旦宿奉佛教,生平无愠色。谨言行,老而弥笃,每自谓前身是僧,遗命以僧礼葬,其子素孝,不忍荼毗,乃敛以僧服。

 

  当与比丘常省结净行社以念佛,京都士人以入社为荣,前后聚万众礼诵,一时传为美谈,由是净土之宗,大行于宋代。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中新津人。第进士,历官守牧,负气倜傥,以当张为任。神宗时内迁监察御史,兴荆公共义新法。初始忌佛门,欲撰《无佛论》以辟之,后偶读《维摩经》,顿起正信。

 

  元祐中除诃东提点刑狱,因朝五台山,望文殊像,著发愿文,未几转江西转运使,谒东林总禅师,有所省。更谒兜率悦,始悟。崇宁中,因恶蔡京,谪峡州,遏觉范洪,语兜率悦真净文事,洪谓之曰: “真净老师真药现前,何不能辩?! ”遂于言下顿见真旨。

 

  大观四年,京罢相,入为中书侍郎柄政,尽蠲蔡京所为烦苛,以宽民力。并劝徽宗节侈华,息土木,抑佞伟,帝甚惮之。逾年,为佞伟所中,出知河南府,旋安置衡州,复相蔡京,太学士为之颂冤,始复故秩。撰有护法论等行世。

 

  宣和四年( 1122年) 11月黎明,口占遗表,命子弟书之,俄取枕掷门窗上,声如雷震,众视之已薨矣,寿七十九。)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人一生事业功名结束了,也老了!感觉无聊,到庙里找和尚或出家当和尚。有个人官拜宰相,最后退休到庙里当和尚,人家问他,他说 “临老投僧 ”,看到身旁有一位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怎么样?年轻人说好啊! “临死抱佛 ”,这是挖苦呢?还是恭维?把他搞得白胡子生烟。都有道理。

 

  佛经常提到,用任何一种方法修持,真正精勤不断,昼夜用功七日七夜必有收获,念佛也是如此。七日七夜很短暂,他并没有叫你七日七夜不睡觉,不要随便加注解,加上是我们自己的错,当然你精神好可以不睡觉。但是我们自己反省,没有一个人修持能够七日七夜不眠,很少,几乎不可能。

 

  他说七日七夜精勤修道, “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 ”,并不是每一样都做到,或者精勤修道,或者护持禁戒,什么是真正的守戒?对任何世法、出世法不起心动念,不是压制,永远是清净一念,自然在禁戒中,不需要持。或者是昼夜不断说法教化众生,或者是七日七夜专做好事、利益众生。他说,这也属于 “修于死想 ”。因为七日七夜是个周期。中国《易经》言: “七日来复 ”,复者回转,譬如阴历夏至就是回转。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白天最长,明天开始,每日递减,到冬至则是白天最短。冬至过后,白天时间与日俱增,长到夏至。所以今天是一阴来复,不是一阳来复。一周期一阳来复,无论东西文化、印度、埃及、希腊文化,关于宇宙生灭的法则,为什么如此相同?这是人类文化数理上的大问题。

 

   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修死观并不是叫我们躺着装死,这个事我也修过。我记得小时候,因为父亲喜欢跟和尚、道士来往,在家中听他们谈修道、炼丹,花样特别多,我一个人站在旁边听,听到有人说要学死才能够活,我每天夜里睡觉学死,枕头也拿掉。搞了半天也找不到道在哪里?问他们,他们告诉我:年纪还小,将来一定告诉你,这里有个窍(大概指头顶),我东摸西摸,窍在哪里?始终摸不到。

 

  实际上, “修死 ”是一个观念,告诉我们要彻底了解自己的生命,随时可以没有,不要认为自己今天活得很健康、强壮,我们对这个生命的确没有把握,一下子就没有了,死的机会太高了!所以他说,不要管七天、六天、五天、四天、三天、二天、一天,不要等到明天开始,要有如此急迫来不及的心理,这叫修死想。他解释得很清楚,并不是躺着修死,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生命随时会死亡,赶快用功。

 

                      转身不踏来时路

 

  接下来永明寿禅师又举一个梁武帝的例子:

 

   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请百大德试有道者,请至朝门,严备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九十九人悉皆惊走,唯有一大德而无惊怖,王问和尚何故不怕,僧答云 ‘ 怕何物,我初生童之时,刹那刹那念念已死。 ’

 

   “ 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请百大德试有道者,请至朝门 ”,奉梁武帝的命令,考验哪个和尚有道?把有道的和尚请到中央开会,进朝廷之门。

 

   “严备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 ”,朝廷调兵遣将、严阵以待,大有要把和尚枪决的态势。

 

   “九十九人悉皆惊走 ”,和尚一看开会场是此等架式,皇帝要杀出家人的样子,全都跑掉了。

 

   “唯有一大德而无惊怖 ”,只有一位和尚毫无惊骇,堂而皇之地进去了。

 

   “王问和尚何故不怕 ”,梁武帝最后见到这位和尚,问他怎么不怕死?

 

   “僧答云 ‘怕何物 ’”,和尚答复,怕是什么东西?

 

   “我初生童之时,刹那刹那念念已死。 ”当妈妈生下我的那个时候我早就死了。现在我每一秒钟都在死,看到我还在,这个在是第二、第三、第四个,而第二第三第四以下也了不可得。所以,禅宗有个公案,《大智度论》上讲的,梵志出家,梵志是人名,代表一个人,印度婆罗门教出家称梵,等于在中国当了道士再当和尚。梵志出家六十年后再回到家乡,家乡人一看到他就说:这个人不是六十年前的某人吗?梵志一笑说: “若有其人,实非其人 ”,你们看到的好像是六十年前的我, “实非其人 ”,六十年以后的我,实实在在已经不是六十年前当年的那个我,那个我早就变去了。

 

  这位和尚答复梁武帝说,怕什么?充其量只是怕死嘛!他说我早死了,妈妈生下来,哇 ……那一哭,现在已经死掉了。现在的现在随时过去。生死既然如此,有什么怕的?这是梁武帝测验有道之士的一则故事。

 

   故知诸佛苦心菩萨誓志,为救众生,如是悲切,应须递相警策,不可倏尔因循。

 

  永明寿禅师引用上面这段,提出生死问题之快速、之严重,不容许你观望因循,不要以为今天过了还有明天。我经常看到年轻同学犹豫不决,一面想结婚成家,一边又想修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说你决定一下嘛!他说慢慢来!好,到中年以后再说,当然我不好讲,能不能活到中年?这一句话不讲了!只好说你到中年以后再说嘛!当然,运气好,也许活过中年,但是我们看到世界上运气不好,活不过中年的很多。其实,不仅修道,作学问、做事业也是一样,诸位同学读书四年,要做,下去就做了!说明天再讲?没有明天,明天不一定属于我的,只有现在暂属于我的,现在也马上过去。

 

  他说,一切佛的苦心、菩萨的悲愿,为了教化救助众生,是如此悲切,他很恳切告诉我们,应该警惕鞭策自己,不可 “倏尔因循 ”, “倏尔 ”形容非常快,不可一丝一毫地因循,因循者,马马虎虎,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说就不行了!有时候那一下没有了,就不是你的了!

 

                      死苦逼三界

 

   且三界受身未脱死地,新新生灭念念轮回。

 

  写着写着,永明寿禅师文字的才华又洋溢出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 “受身未脱死地 ”,始终没有脱离生死。比如禅定修得好,持戒持得好,不一定跳出三界外喔!修到无念最高处,如果没有得般若智慧的解脱,住在无色界天,一生寿命是八万四千劫,比我们长,但是没有跳出三界外。一般人修定修得好,充其量生到欲界天人,欲界天寿命当然比我们长,仍然没有跳出生死。所以,要跳出生死很难,一般修持是在 “且三界受身未脱死地 ”。

 

   “新新生灭念念轮回 ”,此句引用儒家《大学》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有无比的勇气,不断前进。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观念一引用,就用到 “新新生灭 ”上,看起来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际上,昨天过去,今天也过去,明天又成为过去,恰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相对,他把这些文字套用在生灭中,一点都看不出来,这就叫写文章的高手, “新新生灭念念轮回 ”。

 

   直饶天帝五欲之荣,轮王七宝之富。

 

  一个人做到皇帝不算高明,做到帝释天主,享受世间的五欲之乐。佛经描写帝释天主,欲界天世界的婚姻制度,每一个天人(男人),最起码有一千个夫人,福报大一点有无数千,要什么有什么,不过有一点:为天人者没有病苦,只有死苦。天人头上有花冠,当花冠凋萎,表示即将死亡,众人为其哭泣。我说我不想当天人,只想当凡人。我们也有花冠,头发白了就是萎缩。天人的头发跟我们不同,是开花的,我们需靠电熨斗才能烫成花。他说,当人间的皇帝还不算什么。 “轮王七宝之富 ”,转轮圣王有七宝:玉女宝 ——比朱元璋的马皇后还要贤慧百倍的皇后;居士宝 ——掌管经济、财政第一的大臣;绀马宝 ——军事上的太空船 ……装备。轮王有七宝之富(轮王七宝为:轮宝、象宝、绀马宝、玉女宝、神珠宝、居士宝、主兵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